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第165节

  究其原因,除了小米空调外观新潮,还有就是小米占了智能家居的风口!

  前世王逸2018年装修的时候,就装了智能家居!

  当时,智能家居还不成熟,品牌有很多,但是做大的没几个。

  王逸不可能洗碗机用美的智能家居,冰箱用海尔智能家居,空调用格力智能家居,电视用小米智能家居……

  这样他得弄四五套智能家居,不同品牌的AI音响、网关、人体感应器,一个品牌一套,这不现实。

  至于京东智能家居和天猫智能家具,更是差强人意。

  而华为智能家居,当年还没起步。

  最后一番权衡,王逸还是选择了起步早,最成熟的小米智能家居。

  小米从2013年就开始做智能家居。

  小到音响、夜灯,大到扫地机器人、冰箱、空调、电视,小米都有!

  以至于习惯用小米智能家居的人群,其他家电也都选择米家,或者米家供应链。

  就算不信任小米大家电,还有空调伴侣,红外智能音响等神器,把格力、美的的空调,接入米家智能家居生态!

  正是凭借着“米家智能家具生态链”的王牌,小米的家电迅速崛起,从美的、格力、海尔等家电巨头中,虎口夺食!

  当然,最惨的还是国外品牌。

  以前的高端霸主,这下都被干的没影了,销量榜上早就成了“others”。

  国产电视两三千能买85寸,没多少人会再花两三万去买索尼、三星。

  可能后者的屏幕素质更好,但系统也反人类。

  而且万一熊孩子捣蛋,屏碎了,就得花个一万块,去换屏,根本不划算。

  但要是两三千块的国产电视,完全不心疼,直接换新一代是。

  同样,星逸品牌也可以走小米模式!

  从点到面,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到各种智能家电!

  不过不同的是,小米主打性价比,走低端路线,而星逸主打品牌,走中高端路线!

  重生2011年,王逸能赶上的风口不多。

  就只有移动互联网风口,智能家居风口,新能源风口……

  做新能源汽车,没那么容易!

  最少要投入10-20亿研发资金,弄三四百人的研发团队。

  小米汽车投入了百亿,一千多人的研发团队,搞了好多年,才有成果。

  这种大玩意,王逸目前不考虑,资金不够。

  而且未来十多年,都还是油车的天下,不是做新能源汽车的好时机!

  但智能家居2013年就开始了,门槛也低的多!

  比如路由器、智能灯泡、智能窗帘、智能门锁、扫地机器人,都没多少难度。

  就连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等等,也都是成熟的品类,也没有任何难度。

  不管是直接找TCL、长虹代工,或者自己收个家电厂,都能做!

  这些传统的家电,再插上一个低端芯片,就是智能家电了!

  没什么技术壁垒,简单得很。

  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事,让小米一下子走完了老牌家电巨头几十年的路,还差点干翻了老牌家电巨头。

  哪怕小米电视不如海信,小米空调不如格力,小米冰箱不如海尔……

  但问题是,这些东西,小米都有,都销量不菲。

  单一品类不如行业霸主,可所有品类全部加起来,小米家电的总营收就很恐怖了!

  在十个领域当千年老三,比在一个领域当霸主要强得多!

  量变超越质变,没什么问题。

  不过这一次,这智能家居的风口,王逸要抢了!

  2011年赚钱,积累资金。

  2012年做智能手机。

  2013年开始布局智能家居,从路由器、智能灯、智能窗帘这种没多少技术壁垒的产品开始。

  后续再推出智能门锁、扫地机器人之类。

  比如路由器,直接找斐讯合作,让斐讯代工。

  若是合作不了,那就直接挖人!

  当然,能合作还是合作,等斐讯凉了,王逸直接接手他们的研发团队。

  这样星逸路由器就是T0级了!

  走小米路线,让小米无路可走!

  处理完这边的事,王逸直奔高铁站,前往帝都。

  明日,美柚2号旗舰店在三里屯开业,还得再忙一天。

  等王逸到了店内,已经是晚上七点,众人还在店里,进行着各种准备。

  得知大家还没顾得上吃饭,王逸立即订了肯德基和奶茶,送了上来:

  “大家辛苦了,先吃饭。”

  “谢谢老板!”

  “谢谢老板。”

  众人喜上眉梢,纷纷停了下来,开始用餐。

  开店前的日子,总是最忙碌。

  王逸一边吃,一边和宋思凝走向窗前:

  “后续,美柚也该在帝都设立个分部,或者直接打造星逸总部!”

  王逸让陈传清注册的星逸科技、星逸游戏,都放在了帝都!

  这样美柚科技总部放在济州,星逸科技总部放在帝都,也算是雨露均沾。

  只是目前的星逸科技还是空架子,连个办公场地都没有,员工也没有!

  宋思凝咬了一口鸡腿:“先打造星逸总部呗,直接买个小写字楼!”

  “这主意不错!”王逸也有这想法。

  现在帝都写字楼价格还低,租售比比住宅都划算。

  哪怕中关村写字楼的售价,九月份也只有两万多一平,但每个月都在疯涨!

  按照这个势头下去,到了十一月份,就能涨到三四万!

  多熟悉的一幕!

  2011年帝都写字楼的增幅趋势,像极了2016-2018年济州的房价。

  王逸记得那时候,济州的房价一天涨100,隔一周开一次盘,直接涨价500-1000!

  眼看着房价暴涨,开发商为了多赚钱,捂盘惜售,一次只卖一栋楼!

  到后来,一次只卖半栋楼!

  这周卖5号楼奇数楼层,15000一平。

  等到下周再卖5号楼偶数楼层,直接16000!

  再下周6号楼奇数楼层,17000……

  就这样疯涨,大家都抢破头。

  得连夜排队选房,甚至摇号。

  销售顾问更是嚣张的不得了,挂在嘴边的经典话语:

  “全款的先来选房,八成首付的稍微等等,六成首付的往后稍一稍,六成首付以下的,回去吧,没房了!”

  就是这么疯狂!

  以至于济州郊区从16年年初的6000-8000一平,年底涨到1-1.5万一平,17年更是到了1.3-2,18年涨到1.8-2.5!

  火爆的楼市,让置业顾问赚得盆满钵满。

  在济州这种普通二线城市,刚毕业的大学生去卖房,一年赚三四十万不成问题!

  当然,再过几年,一年就只有三四万了……

  同样,楼市也降了,尤其是郊区,跌去三分之一到一半的都有。

  16年下手早的,增值不少。

  17-18年下手晚得,一直站岗,亏没首付的比比皆是。

  倒是大东郊的房价,一直坚挺。

  哪怕后来全国房价都开始暴降,其他地方房价腰斩三分之一到一半。

  大东郊因为坐拥金融中心,科创园、众多高科产业园,成了新的市中心,价格依旧坚挺在两万多,学区房更是三万多!

  优质的区域,高薪产业多的地方,就是保值。

  同样,帝都核心区域的写字楼,也不会贬值,只会越来越贵。

  正好中关村作为东方硅谷,IT人才聚集,孵化了无数互联网巨头,离着北航也近。

  王逸打定主意,就在中关村买写字楼!

  就把星逸科技的总部,放在中关村,开始事业的新篇章!

  明天开业完了,就去看看房子。

  虽然帝都写字楼不便宜,但以后只会越来越贵。

  当然,甲级写字楼买不起,乙级也买不起。

  一层2000平,按照九月初2.5万一平,一层就得5000万。

  一个写字楼15-20层,就是7.5亿-10亿!

  买不起,根本买不起。

  当然,若是个小点独栋写字楼,预算控制在2亿以内,还是可以够一够的。

  王逸打算拿出美柚所有资金,拿下中关村小写字楼,再抵押贷款,把钱贷出来,不耽误其他业务。

  至于这种小写字楼,以后会不会拆迁?

  王逸也不知道,不过无所谓,不拆留着自己用就好。

首节 上一节 165/5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