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今儿个陛下和太子却提出了火器仿造以及后续的火器研发之事,这里就有问题了。”
绕了一个大圈,胡大老爷可算是说到正题上了,他再次指了指那茶叶罐。
“如今的官制,便好比这茶叶。”
“无论是陛下还是将来的太子继位,无非就是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茶叶而已。”
“虽然口感之间略有差距,甚至炮制之时火候、水温什么的都有差别,但归根结底都是茶!”
“无非就是烹制手法变一变而已,其他的,没什么不同。”
“但……火器仿造和研发这事儿上,却出了个问题,那便是,他需要的不是茶叶,而是甘草!”
“哪怕这甘草也能泡着喝,可实际上,他跟茶已经完全不是一种东西了。”
“那请问陛下、太子,你们若是不改官制,要怎么源源不断的给自己选出甘草来?”
朱元璋沉默了!
朱标同样沉默了。
“伯父,这火器仿制的事儿,不是只要工匠就行了麽?”
“那咱们培养工匠不就行了?”
“为何还需要这甘草官员了呢?”
朱标到底年轻压根不在乎什么面子不面子的问出了第一个问题。
而胡大老爷面对这提问,反而笑眯眯的给朱标添了杯茶,笑着道。
“太子这问题问得好!”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在普通读书人眼中,这工部那帮子工匠弄得东西,那都要奇技淫巧!”
“他们是既弄不明白还看不上!”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种情况下,陛下、太子怎么保证若是专门弄了个机构出来开始仿制、研发火器之后,内里的官员是在正经干事儿呢?”
“一群什么都不懂,还看不起这些奇技淫巧之人,偏生到了这新建的衙门里成了执掌的大小官员!”
“那岂不是说,从根上,这玩意儿就是个歪的?”
“那你们还能指望这儿能长出什么好果儿?”
“就算你们爷俩瞎猫碰上死耗子,遇着一个了,可之后呢?”
“总不能每次人员更迭、官位调整都要靠运气吧?”
朱元璋继续沉默了。
而方才开口问问题的朱标,则是目瞪口呆。
因为他发现,这问题,他不仅没法解答,甚至之前他压根想都没想过。
朱元璋深深的看了胡大老爷一眼,眼中有感激、有激动更有忌惮。
‘惟庸啊惟庸,你果然还是如当年一般眼光卓绝而有才啊!’
‘可是,你怎么就这么有才呢?’
‘有才到咱都不敢继续留着你了!’
‘你这等经天纬地之才,咱甚至觉着标儿都驾驭不住了啊!’
‘难不成,真留着你将来当个吕不韦?’
第629章 话题开始歪到其他地方了
第六百二十九章话题开始歪到其他地方了
朱元璋此刻真心有些怕了。
他对于胡大老爷的看法,曾经变过好几次。
从最开始的‘奸贼’到‘老兄弟’到‘亲家’……
可以说,朱元璋从头到尾都在琢磨,到底应该怎么对待胡大老爷。
他的态度变了很多次。
但有一点,他从未改变过。
那便是对于胡大老爷能力的认可。
甚至,很多时候,正是这分独一无二的能力,让朱元璋对胡大老爷好几次把杀心又默默收了回来。
可这次不一样。
今天的胡大老爷,头一回让朱元璋产生了一种此子断不可留的感觉。
无他!
这有才有的太恐怖了一点。
朱元璋很担心将来自家胖儿子能不能驾御住这等天才。
这已经不是一般二般的有才了。
在朱元璋看来,这人单看才智的话,已然是妖孽了。
这种妖孽,他自己驾驭起来如今都勉勉强强,纯粹是胡大老爷一心咸鱼而已。
可若是到了标儿那时候呢?
若是那时候的胡大老爷不咸鱼了,想要搞出点事情来呢?
这一刻,朱元璋对于胡大老爷的警惕性彻底拉满了。
他有种莫名其妙的直觉!
大明在胡大老爷的帮助下,或许会越变越好。
看到时候这越变越好的大明还是不是他们老朱家说了算的大明,就不知道了。
这种感觉是如此的强烈。
但朱元璋用最大的毅力给忍住了。
他觉着,此事得回去细细琢磨才行。
甚至,连标儿,他都不打算拉着一起商量。
这既是作为父亲的骄傲和倔强,但同时也是对于朱标的一种保护。
他不认为这事儿告诉朱标有什么好处。
甚至,反倒是让朱标心乱如麻。
所以,还是让他这个当爹的,先来扛住吧。
纵使真走到了不可言说的那一步,这骂名,也是他来扛就是了。
胡大老爷压根没想到,仅仅只是一番出谋划策的安排,就让对面的老朱再次对自己起了杀心。
他真的只是迫于无奈,真属于是那种被动干活的啊。
毕竟,他是被朱元璋的圣旨给紧急召回的啊。
总不能回来了不干活不说,连出出主意都不干吧?
此刻的他,正笑眯眯的端着茶碗,看着朱标解释道。
“太子,你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你也是读着儒家经典长大的。”
“可以说,这方面,你跟普通士子是有同感的。”
“那么,你面对这火器仿造以及后续研发之事,你觉着棘手,觉着不知从何下手。”
“那你觉着那些个读书还没你杂,一心只为科考的士子们,他们凭什么就能解决这问题?”
“到时候真去了这火器研发的衙门,他们是能看懂图纸还是能弄懂工艺流程?”
“具体事务没法把控、总体工作无法安排、项目进度压根不懂……”
“这样的人去了,要么就是把这衙门变成一潭死水,大家人浮于事都糊弄糊弄应付应付就算了。”
“要么,就是被下边人给彻底架空,下边人该偷懒的偷懒,该贪污的贪污,最后这事儿还得是他这个主官扛。”
“因为他啥也不懂不说,还得在所有的文案上签字!”
“真到了这种地步,这衙门,还有存在的必要麽,太子?”
朱标被胡大老爷这番话,直接给说懵了。
他这时候才发现,所谓的设身处地,实际上真的仅仅只是在脑子里想想就能得到答案啊。
可正因为,他把自己代入进去以后,发现自己束手无策,他才会觉着遍体生寒。
“那伯父,你所说的官制改革,当如何进行呢?”
“总不能以后工匠也可以当官儿了吧?”
朱标着急的问出了自己心中最迷惑的问题。
可胡大老爷却理所当然的一摊手。
“为何不能?”
“你看,弃笔从戎的,有吧?”
“由武转文的,也有吧?”
“那既然压根不知兵事的文人能统领大军,粗通文墨的武将也能处理政事,那为何工匠就不能当官儿?”
朱标惊骇的张了张嘴,可一时间却不知道说什么了。
反倒是胡大老爷笑眯眯的自顾自倒了杯茶水后,沉声道。
“这里头,便涉及到了臣所言的官制改革里头最关键的一点。”
“那便是,在原有的官僚体系当中,增加一种新的官僚体系。”
“这种官僚体系,在我看来,可以叫做专业官员。”
“他们既粗通文墨,能处理正常的公文,但与此同时,他们还有一门独到的技术。”
“就好比对于工匠、作坊的了解甚至对于财货、商贾的了解,都可以作为届时考试的内容。”
“财货、商贾?”
一直不曾出声的朱元璋,陡然间打断了胡大老爷的问话。
胡大老爷一怔,而后看着惊讶的朱元璋笑着解释道。
“哦,这是臣说顺口了,把平日里想的一些东西说出来了。”
“虽然与今日之事无关,但说一说也无妨。”
“没错,臣认为,熟悉财货、商贾之道的,实际上也是陛下乃至大明非常需要的人才。”
朱元璋眉头紧紧的皱在了一起,面色格外难看的看着胡大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