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后世不少人嚷嚷的“寒门再难出贵子”之类的话。
可实际上,他们哪里知道,在眼下这个时代,他们连当寒门的资格都没有。
因为只有父辈祖辈是正儿八经的有功名的读书人,且家道中落致贫了,那才能叫寒门。
一般人家,你穷归穷可别想自称寒门,那叫僭越,会被人大嘴巴子抽脸的!
也正因为如此,如今既然有这么个机会,大家怎么可能不疯狂?
这可是能够一夜之间光耀门楣改变阶层的机会!
真要是通过考试了,那可就是实打实的官员,那就是“士”了!
这让人如何不期待、如何不激动?
也正因为如此,接下来的时间里,大明各地的学子前赴后继的朝着应天府涌来。
那场面,甚至比之前的科举之时还要热闹了几分。
而刚刚消停了几个月的应天府各大客栈、食肆、酒楼、青楼的一应东家、掌柜们,也再次迎来了一轮让他们笑得合不拢嘴的学子潮。
对他们来说,外地来的学子可太香了!
但凡能来参考的,哪怕最穷的,那都至少家里是个百来亩地的小地主。
所以这些学子兜里是真心不缺银子的。
更何况,年纪轻就代表着不是老油条,再加上热血、好面子的通病,那妥妥的都是大肥羊啊。
这谁看了不眼馋?!
而一应学子们,这会儿也顾不上算计自己兜里的钱够不够用了。
他们疯狂的在一个个酒楼、青楼、客栈里各种来回窜。
为的不过是跟某些应天府本地消息灵通的学子们多打听些消息而已。
没办法,首善之地、天子脚下,这消息、门路远远不是外地土鳖学子们能比拟的。
这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还真就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消息或者说建议给流传了出来。
其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小心胡大老爷”1
当胡大老爷听到这传闻的时候,他正在左手揽着如诗右手搂着宛如,一边一个的尽享齐人之福呢。
“什么玩意儿?”
“他们打听来打听去最后就打听了这么个玩意儿?”
“闹呢?”
“咱虽然科举的时候稍微改了改原本的题目,可咱也没怎么刻意针对啊!”
“怎么着?自己不行还怪到老子身上来了?”
这几天被胡大老爷滋润得红光满面的如诗、宛如,听到胡大老爷这番话直接笑出了声。
如诗到底是先来的,性子更是直爽不少,知道胡大老爷私底下其实非常随和甚至玩起来比她们疯多了。
因此她也半点不在意的笑着看向胡大老爷戏谑的问道:“老爷,您刚刚这话,您自个儿信嘛?”
胡大老爷一脸坦然的重重一点头。
“信啊!怎么不信1”
“本官主打的就是一个坦诚,没干就是没干,本官为的是尽忠王事、为国选材,可不是故意刁难!”
胡大老爷这话一出,如诗、宛如干脆直接笑出了声。
得!
什么话都不用说了,这笑声就是最好的反馈了!
恼羞成怒的胡大老爷干脆气沉丹田、腰马合一,两只臂膀一起发力,居然一左一右同时抱起了两位美人儿,大步的就朝着内间走去。
显然,胡大老爷这是眼见着嘴巴说不过,打算动用家法了!
就这来妮子居然敢笑话自家老爷的罪过,这不得好好鞭挞鞭挞?
这边厢胡大老爷在外室小院美滋滋的过着小日子,颇有点乐不思蜀的意思。
与此同时,朱元璋这边也感觉自己的日子越发的好过了。
怎一个爽字了得啊!
这没了李善长这个丞相的掣肘,整个朝堂那还真就成了他的一言堂了。
别说掣肘了,这会儿连正经敢言语一声的都没有了。
一个个朝臣这会儿都成了只会听吩咐干活的应声虫。
之前在朝堂上被李善长带着一帮子人在朱元璋下了圣旨以后都被怼了回来的禁海解除令,这次终于被朱元璋毫无半点掣肘,丝滑得无法想象的一次性通过了。
看着朝堂之上众人甭管是真心还是假意,但最终齐声应和通过决议的“盛景”,朱元璋真就是从心底里甜到了嘴里啊。
真就是喝口水都甜掉牙的那种甜蜜。
爽!
太爽了!
对于他这种性子执拗、霸道的人来说,这种独断专行、说一不二的感觉,真就是爽到不行的体验了。
这一刻,他无比庆幸自己毅然决然的拿下了李善长并且一举废掉了丞相这个位子。
真要是有个丞相坐镇朝堂的话,他怎么着也不可能跟眼下一样的顺利。
毕竟丞相也是要面子的嘛,他提出的重大国策,这丞相甭管是同意还是不同意,那多少都得出来嘀咕两句此行。
不然岂不是显得他那个丞相没屁用?
如今倒好,丞相没了!
以后也不会有了!
美滋滋啊!
第323章 大明版的考公?
朱元璋这样的工作狂,那是真能在繁重的工作当中找到乐趣和快感的。
尤其是眼下这种毫无掣肘、肆意挥洒的感觉,朱元璋简直不要太爽。
可以说,朱元璋骨子里那点掌控欲此刻已经已经得到了最高程度的满足。
真就是一言出而鬼神惊!
真正的鬼神到底惊不惊的朱元璋不知道,但至少朝堂之上这点大鬼小妖的,那叫一个听话啊。
也正因为这种感觉实在是太过迷人,以至于朱元璋压根没意识到,这一不小心,他都把有些“细枝末节”的事儿给忽略了。
直到连续好几个尚书一脸憔悴的顶着一对熊猫眼,惨兮兮的找他低声下气的抱怨自己手底下的人实在太少,如今已经快把手头的人累死了。
朱元璋这时候才发现问题。
擦!
不是让惟庸主持招考一事了麽?
人呢?
事儿怎么没动静了啊!
朱元璋略有些迷茫的看向一旁的宋利。
“宋利,惟庸负责的那一摊子底层官员招考一事,最近可有进展?”
宋利闻言也是一怔,仔细一琢磨后,死活想不起最近礼部上报的事项里有跟这儿相关的。
他犹豫了下,然后低声道:“皇爷,老奴印象里不曾见到过与此事有关的奏报!”
“要不老奴跑一趟礼部?”
朱元璋闻言顿时心头一个咯噔。
不是吧!
说好三个月考试的,如今这一转眼的功夫都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怎么就没动静呢?
朱元璋猛然间想起了胡大老爷平日里那比懒狗更咸鱼,比咸鱼更懒狗的作派,顿时一个寒颤。
不会吧!
朱元璋这会儿真有点急了。
他越想越觉着心里不踏实,连声催促着宋利赶紧去。
甚至哪怕宋利小步跑着出门后,他都觉着心神不宁,以至于平素里最沉迷的看奏折批阅环节都进行不下去了。
而等到宋利哭丧着脸再次跑回来以后,光是看到对方的表情,朱元璋就心里直接冒起了一阵寒意。
“皇爷,礼部那边现在也有些着急了,胡大人确实还不曾去礼部商量此事!”
朱元璋一听这话,顿时感觉自己的太阳穴一阵阵的鼓荡,仿若眨眼间就成了个外功练到登峰造极之境的高手一般。
朱元璋疲惫的揉了揉眉心,而后烦躁的问道:“那惟庸现在干嘛呢?”
“此事咱已经交到他手里了,他总不能又躲回家去了吧?”
宋利苦笑着点点头:“皇爷,胡大人倒是没有如以往那般关门闭府的躲回府上。”
“最近这两个多月,胡大人一直都在教坊司尽职尽责来着。”
朱元璋听着宋利这“尽职尽责”的评价,好悬没一口老血当场喷出来。
啥玩意儿?
尽职尽责?
他懒得吐槽,胡大老爷那臭德行如今大明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若是把他放在其他地方,他或许还真能干出不少成绩来。
可教坊司?
呵,怕是早就乐不思蜀了吧。
一想到胡大老爷那性子,还有如今朝堂这缺人缺得嗷嗷叫的模样,朱元璋就觉着脑仁儿都快沸腾了。
他倒是有心直接让宋利去把人叫来骂一顿,可还没等他开口呢,他就犹豫了起来。
貌似眼下这个招考的主考,还是硬塞给胡大老爷的来着。
这要是把人叫过来训一顿,怕是胡大老爷会高兴的赶紧请罪,然后屁颠屁颠的吧身上的差事赶紧辞掉吧。
那岂不是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要知道,当初就是只有胡大老爷合适,才挑出这么个人选来着。
想到这儿,朱元璋真就硬生生的把刚刚那股子烦躁和郁闷给憋回去了。
他无奈的挥了挥手道:“咱知道了,那你再跑一趟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