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之花瓶影帝 第393节

  这只是一场戏而已,整部电影漫长拍摄的第一场戏,哪怕这场戏的质量超出预期,确实值得庆祝,但这也不能保证整部电影成品的出色。

  至少,从安森有限的拍摄经验来看,没有必要如此小题大做。

  希斯听到安森的话语,满脸冷静地探究安森的表情一番,“所以,你这是在故作谦虚吗?”

  安森也没有解释,而是顺着希斯的调侃做出反应,“嘘。就没有必要说破了。”

  希斯爽朗地直接笑出声,他就是喜欢安森的直率,和好莱坞那群喜欢虚与委蛇的假把式都不一样。

  安森却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转头看向一旁的瑞秋,“你刚刚准备说什么?”

  瑞秋一愣,她没有想到安森居然没有还记挂着她,那双眼睛依旧清澈,仿佛一眼就能够看穿她的伪装,心脏不由狂跳了两下,但视线余光看到一旁的希斯,她连忙摆手,“不不,没事。”

  “我只是想说,这场戏是否还需要其他机位的镜头。”

  呼。

  瑞秋轻轻吐出一口气,仓促之间还是找到了一个可靠的借口,小心翼翼地掩饰微微发烫的脸颊。

  安森没有注意到瑞秋的异常,他被瑞秋的问题说服了,“我们需要询问一下导演。”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同时也是导演的专业问题。

  真正的顶尖导演们,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到英格玛-伯格曼到斯坦利-库布里克再到马丁-斯科塞斯等等等等,他们的镜头从构图到调度再到机位,全部都是有讲究的。

  有时候是为了叙事,有时候是为了暗示人物关系,有时候是在大屏幕和观众之间形成一种互动,有时候则是为了切入剪辑点确保电影推进的流畅性,诸如此类等等。

  所以,一场戏,什么机位什么构图,导演都有自己的想法。

  就好像刚刚这场戏,镜头的主角是埃文还是凯勒,镜头呈现出来两个角色的关系是平等还是牵制,什么台词呈现什么关系、什么机位展现什么情感,在看不到的细节里能够带给观众不同的观影感受,又或者说除了台词之外,镜头还能够带来什么?

  一切,都是可以细细研究的。

  电影的拍摄与创作,远远不止是利用影像展现剧情那么简单;电影和电视的区别也远远不止是屏幕大小而已。

  但是。

  如果导演没有镜头语言的天赋,仅仅只是贴合剧本贴合剧情去展现,这样的镜头往往被称为功能性展示,它们无法赋予剧情和表演更多延展空间,仅仅只能依靠情节自身的能量和观众完成互动。

  而麦基和埃里克的话……

第628章 一身傲骨

  2024年,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Denis-Villeneuve)在宣传“沙丘2”的时候接受杂志采访说过这样一番话。

  他认为电影受到太多电视的影响,太重视角色说了什么,以至于忽略电影本身依靠镜头完成叙事的重要手段。

  尽管原话可能有些出入,但整体表达的意思不外如是。

  这位拍摄出“降临”、“边境杀手”、“银翼杀手2049”、“焦土之城”、“囚徒”等等经典佳作的加拿大导演表示,在完美的假想里,一部没有台词却通过镜头探究人物内心、人物关系以及故事情境的电影应该大受欢迎。

  当然,这样的假想略显极端,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影和电视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此——

  电视,依靠剧本叙事;电影,则依靠画面和声音叙事。

  至于麦基和埃里克……

  首先,安森不认为这两位编剧出身的导演是具备镜头语言天赋的传奇天才。

  其次,不是天才也没有关系,也许他们对机位和构图有着自己的想法,只是安森不确定他们是否认真思考过——

  毕竟,这才是第一场戏而已。

  如果思考过,自然再好不过;如果没有,那也没有关系,从现在开始构思就好了,事情不算太迟。

  所以,等会需要询问看看。

  瑞秋能够注意到安森眼睛里的专注,她随意丢出的一个烟雾弹却歪打正着,这让她偷偷地吐出一口气,稍稍安心下来,狂跳不止的心脏似乎安定些许。

  然后。

  忍不住又偷偷看了一眼专注的安森,全心全意沉浸在专业工作里的侧脸隐隐发光,瑞秋的笑容轻轻上扬,纷扰的思绪也跟着重新回到表演之上。

  安森没有来得及细细探究,马上就抬头再次看向希斯,投去一个询问的目光。

  “然后呢?”

  希斯有些意外,看着安森的眼神,脸上写满了无辜,“我就是专程前来表示祝贺的,你们正在讨论专业,没有必要照顾我,继续,继续。”

  安森却不买帐,“拜托,希斯。你不是热衷社交的类型,你不会仅仅为了祝贺而把剧组所有人全部抛在原地自己专门跑过来一趟。”

  如果是其他人,的确,有可能,而且再正常不过;但希斯?

  看看身后剧组其他人全部乖乖站在原地,就希斯一个单箭头冲出去,甚至比两位导演更加积极,安森不认为希斯仅仅只是前来说一句“恭喜”的。

  希斯多看了安森一眼,倔强而倨傲地迎向安森的目光,“为什么不行?”

  安森也没有继续纠缠,“好吧,那就是我自作聪明判断失误。抱歉,我误解了伱,我表示真诚歉意。”

  希斯:……

  就这?

  其实,希斯只是倔强地嘴硬一下,结果安森就这样接受了,这反而把希斯卡在一个奇怪的位置。

  气氛,有点尴尬。

  此时可以明显看见希斯的表情,面部肌肉僵硬地停在原地,眼睛里写满生无可恋,似乎下一秒就可能转身拂袖而去。

  气氛,微凝。

  然后。

  还是安森。

  安森知道年轻气盛的希斯浑身傲骨,一言不合转身离开的事情完完全全就是他的风格,如果再继续僵持下去,小小的玩笑也可能伤害彼此的情谊。

  所以,安森只是点到为止,又在正确的时机里,恰到好处地打破僵局,没有继续纠缠,自然地转移话题。

  “刚刚那一场戏如何?”

  安森主动伸出橄榄枝,再怎么说,他也是两世为人、而且生理和心理年龄都已经远远超过了希斯,主动跨出一步对他来说,根本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但显然,希斯不习惯。

  他没有预料到安森的回应,反而是安森率先给了一个台阶。

  希斯摸了摸脖子后方。

  他知道此时自己应该表示歉意,承认自己刚刚只是嘴硬而已;但道歉的话语在舌尖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精彩。”

  希斯说。

  “我注意到,你中间有一些变奏。特别是瑞秋表白的时候……”

  瑞秋一惊:她?她才没有表白!

  希斯似乎察觉到瑞秋的惊讶,他连忙看了瑞秋一眼,表情生涩拘谨地轻轻颌首,木讷地表示歉意:

  他的意思是,瑞秋扮演的角色。

  “你停顿了一下,这里似乎又多了一些思考空间。”

  安森并不意外希斯注意到了这样的细节,他也流露出兴致勃勃的神色,“我是这样想的。”

  “当你真正回到过去并且改变过去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

  希斯脱口而出,“开心。”

  安森笑了起来,“当然,这是一种可能,但埃文的性格并非如此,他的第一反应是怀疑,怀疑这一切是否真的发生,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回到过去并且改变过去。”

  希斯,“合理。”

  一点、再一点地,希斯全然没有了刚刚的桀骜不驯,完全被卷入安森的谈话节奏里,却依旧没有察觉。

  安森,“而当他意识到,自己仅仅只是改变了一件事,重新回到现在的时候,世界整个翻天覆地,他轻而易举就拥有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一切幸福,他的第一反应就是……”

  希斯,“担心一切都是假的。”

  “宾果。”安森打了一个响指,“因为一切来得太轻松太简单,以至于没有真实感;但下一秒呢?”

  这次,希斯没有开口——

  希斯是这样一种演员,天赋异禀,对角色对表演都有敏锐的触感,他的表演不是“因为这样因为那样所以需要如此”、而是“我觉得应该这样于是就这样”的风格。

  正是因为如此,希斯的角色总是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特别质感,这就是老天爷赏饭吃的典型天才。

  当然,这不是说希斯不会思考,只是他对角色的打开方式和安森不同罢了。

  悄无声息地,谈话切入专业,整个气氛截然不同起来,希斯也好瑞秋也罢,他们都没有察觉到变化,就这样被卷入一来一往地交谈里,神情专注。

  然后。

  安森没有等待希斯的回答。

  “下一步就是,抓住。”

  “尽管他依旧怀抱迟疑和猜测,但自己梦寐以求的幸福就在眼前,哪怕只是虚幻、哪怕只是梦境,回过神来之后的第一反应也是抓住,牢牢把握。”

  希斯一下明白过来,“如同从梦境里惊醒一般,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怀疑、第二反应就是希望回到梦里。”

  即使是假的也没有关系。

  安森轻轻颌首,“不计一切代价地抓住,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

  希斯重新回味一下安森的表演,眼睛一点一点明亮起来:

  所以,这就是安森的表演脉络,那种患得患失过后如同飞蛾扑火一般的热切与投入,看似简单而普通的细节却让人物的情感脉络一下就串联起来。

  角色,就是这样饱满起来的。

第629章 举一反三

  最初,拍摄“公主日记”的时候,安森就是在有限空间里依靠细节的铺垫让角色变得饱满立体起来;现在也是一样。

  在“蝴蝶效应”这个剧本里,情节一个接着一个,密集扫射;而且全部都是戏剧化的情节,没有留下喘息空间。

  一般来说,这是典型的类型电影剧本叙事模式,不给观众思考空间,避免暴露剧情漏洞保证关注力;但同时,留给演员的表演空间也跟着压缩下来。

  然而,事实并不然。

  在这样一个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剧本里,每一个情节都饱含戏剧张力,自然而然地,戏剧张力背后的脉络就是演员的表演空间——

  如何展现这些张力的来由,又如何把观众带入其中,让一切变得流畅起来,这就是考验演员的时刻。

  如果演员功力不够,没有呈现足够的脉络和细节,观众在这样信息量轰炸的电影面前也就没有思考空间,持续不断接受戏剧情节的狂轰乱炸之后往往会陷入疲劳,对第三幕高潮的感知力下降——

  所以,在观看商业类型电影的时候,观众常常会在第三幕感受到疲倦,又或者是认为第三幕高潮远远低于预期,除非结局能够出现一个高能时刻,否则电影就将在持续下降的观影体验里落下帷幕。

  显然,这不应该是商业类型电影的正确打开方式。

  正是因为如此,后来不少商业电影都在追求结局的“反转”,而且还有电影打着“多重反转”的名号吸引观众,利用反转的冲击力掩盖第三幕的高潮无力。

  但事实上,这是卷错了方向。

  正确的打开方式是在电影第一幕第二幕的剧情轰炸空间里,通过演员的表演和细节的铺垫把情感酝酿到位,在第三幕张力碰撞的时刻自然而然释放出能量,让“高潮”正正经经扮演高潮的角色。

  一般来说,结局反转越多的电影,往往越是露怯,以至于“反转”成为喧宾夺主的存在,电影本身的力量几乎被击溃。

首节 上一节 393/4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