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之花瓶影帝 第203节

  时尚狂潮。

  细细回想一下,安森的每一次登场都和时尚紧密相连,在2000年、2001年的当下,时尚是有性别属性的,“女性”,尽管男人也需要西装革履,但千篇一律的西装着实没有新意可言。

  唯一例外?

  大卫-贝克汉姆(David-Beckham)。

  说来有些荒唐,目前唯一一位能够将时尚和男人联系起来的却是一名足球球员,但这就是现实。

  准确来说,人们关注大卫-贝克汉姆,也不是关注他的时尚,而是关注这位帅哥在维多利亚-贝克汉姆(Victoria-Beckham)的操刀下演变为一个时尚偶像,在足球领域之外制造更多的影响。

  每一次服装造型、每一次发型,大卫-贝克汉姆总是能够成为话题焦点。

  但重点在于,关注归关注,人们并不认为这是一种潮流一种时尚,更多只是茶余饭后的一种谈资。

  安森,则不同。

  看似大胆却不冒险,看似破格却依旧在框架之内,看似简单却带有时尚精神,真正诠释出一种时尚。

  简单来说,人们看到贝克汉姆夫妇,会谈论会好奇,却不会模仿,甚至可能带着一种戏谑吐槽的口吻;但人们看到安森,惊叹好奇与欣赏之余,忍不住想要模仿,学习安森的风格,复制黏贴整个时尚造型。

  这,就是区别。

  就好像此次首映式红地毯。

  一件简单却又不简单的衬衫,穿在安森身上焕发截然不同的气质,以至于整个时尚圈都惊动起来,各大时尚杂志的视线全部第一时间朝着安森聚集。

  传闻,首映式后,致电安森经纪人希望预约杂志拍摄的电话直接打爆,他们纷纷开始预约十一月十二月的拍摄档期,希望能够再次在杂志上看到安森。

  而且,时尚圈和电影圈里几乎所有人都有同一个疑问,那件衬衫是什么牌子的?哪怕他们不穿同款,但同一个系列呢?他们是否也能够穿上这位设计师的作品?

  以至于迪奥和艾迪-斯理曼一下就站在聚光灯之下。

  尼古拉斯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他隐隐能够嗅到一场变革的风暴,他想要深入探索一番。

  然而,这里有一个问题——

  尼古拉斯自己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切入。

  一切来得太快太急,尼古拉斯也没有能够整理好思绪。

  但现在,后悔也已经来不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远远地,一个身影由远及近,骑着一辆宝马摩托车,穿着黑色皮衣和条纹衬衫,尽管墨镜遮挡住眼睛,但身影轮廓以及举手投足散发出来的气质一下就抓住了眼睛。

  尼古拉斯甚至没有来得及转动大脑,下意识就端起照相机,摁下快门——

  一种本能。一种直觉。

第321章 首次专访

  这不是尼古拉斯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安森,但无论多少次,迎面而来的冲击依旧深深烙印在脑海里。

  今天,也不例外——

  浅灰色竖条纹衬衫搭配深蓝色牛仔裤彰显优雅和潇洒的帅气,黑色皮衣外套和海军蓝短靴则突出硬朗和不羁的低调,最后以一条铅笔窄版黑色领带搭配黑色皮带扣将身材比例的线条捆绑出来。

  一种游走于危险和致命之间的从容与儒雅碰撞出微妙的视觉效果,看似矛盾看似错杂,却让人挪不开眼睛,大脑着实难以想象这样的搭配组合是怎么冒出来的,不由自主就陷入一种惊叹之中。

  其实,单独分开来看,每一个单件都显得普通,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但组合在一起就是有种特别。

  优雅而浪漫,却能够感受到骨子里的叛逆和摇滚。

  脑海里不由冒出一个问号: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难道上帝在打造这个皮囊的时候格外花费了一些心思?

  而且,座驾是一辆摩托车!

  无法控制地,一种向往油然而生,尼古拉斯忍不住好奇,以安森的身份生活一天,会是什么感觉?

  “嘿,安森!”

  尼古拉斯扬声招呼到,就在安森摘下头盔转头望过来的刹那摁下快门,让瞬间定格永恒。

  ——“成为安森-伍德是一种什么感觉?”

  这就是尼古拉斯为“纽约时报”撰写的专访标题,以另辟蹊径的方式切入,打破传统专访的框架,反而是以一种跟随安森同行的方式记录这次对话。

  开篇,尼古拉斯以一段简短文字总结了这次专访。

  “当我将标题那个问题抛出来的时候,安森展露一个笑容,给出一个意外的答案,‘尝试寻找自己’。

  安森说,外型,往往是具有欺骗性的,人们对于每一种形象都有一个相对的刻板印象,就好像金发女郎又或者眼睛学者一样,同样,当人们看到我的时候往往也有自己的判断,而一直在努力寻找这具皮囊底下的自我,并且试图在自我和外型之中寻找到一个演员一个角色的剖面,赋予表演不同的色彩,则成为一门课题。我依旧在探索的旅途里。

  这,不是我预期里的答案。

  显然,这位年轻演员能够在短短职业生涯里演出三个看似相似却截然不同的角色,并且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并非偶然。

  当然,这个计划之外的采访,也没有按照我的计划进行:

  一次探索。一次冒险。一段征程。就好像旅行一样,提前安排计划固然是好事,但偶尔偏离轨道进入陌生领域也未必是坏事,也许还可以有新的发现。”

  短短一段文字,就能够深深感受到尼古拉斯脑海里汹涌澎湃的思考,这完全不是常规的专访稿件,以至于见多识广的“纽约时报”主编霍威尔-莱勒斯(Howell-Raines)也是满头问号,在看到稿件之后反过来询问尼古拉斯怎么回事。

  尼古拉斯表示,“从一开始,事情就偏离了轨道,你可以想象吗?我采访了那么多演员那么多导演,结果却被一位十八岁的年轻演员问到哑口无言。”

  ——“来,上车,我带你去品尝洛杉矶最美味的早餐。”

  这,就是安森看到尼古拉斯之后说的第一句话。

  没有问候,没有寒暄,开口就直接发出了邀请。

  然后再次上车,递一个头盔给尼古拉斯,拍拍摩托车后座示意,摩托车没有熄火就已经准备再次出发,如同六十年代“逍遥骑士”一般潇洒而叛逆。

  尼古拉斯看向自己的主编,“你遇过这样的采访对象吗?老实说,我差一点点就要真的心动了。”

  霍威尔能够察觉尼古拉斯言语里的震惊和错愕,他也不由跟着笑了起来,“我就一个问题,他真的那么特别吗?我是说,照片很好,他确实很英俊,但我不认为他和其他好莱坞花瓶有什么区别。”

  从本质来说,“纽约时报”依旧是一份严肃性报纸,即使在娱乐版,他们也不会像“太阳报”那样哗众取宠,自然而然地,霍威尔也显得理智许多。

  尼古拉斯没有着急开口,而是认真思索了一番,“气质。安森身上是有一种矛盾而特别气质的,普普通通的服装穿在他的身上,什么线条什么比例,我是不懂的,但他确实轻而易举就能够夺走注意力,并且让我有种穿上那一身衣服的冲动。”

  霍威尔轻轻挑眉,“所以,伱尝试了吗?”

  尼古拉斯低头看看自己的躯壳,“我觉得它有不同的想法。”

  霍威尔再低头看看照片上安森,不由开怀大笑起来。

  尼古拉斯却不介意,轻轻耸肩,又继续往下说道。

  “尽管从一开始,我也没有打算按照常规路线发展,我想着离开室内,前往室外,如同城市漫步一样展开交谈,尽可能让他放松,然后完成套话。”

  “但没有想到,他比我更进一步,直接把我准备好的棋盘全部推翻,提出一个全新的游戏规则。”

  “与其说是我在采访他,不如说是他在试图展开对话,一次平等的、开放的对话,这显然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霍威尔-莱勒斯是今年七月才刚刚上任的新任主编,当然,他事实上1978年就已经加入“纽约时报”了。

  今年夏天,前任主编杰森-布莱尔(Jayson-Blair)被卷入渎职风波,以至于“纽约时报”暴露在凶猛火力之下,现在依旧正在展开非常严肃的调查。

  霍威尔正是在这样的困境里上任,接手这个烫手山芋,“纽约时报”正在面临内忧外患的多重打击,在一些敏感议题上,他们需要更加谨慎才行。

  当然,一篇娱乐报道、一位新人演员、一部暑期档电影,对“纽约时报”来说也没有必要那么小心;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他们能够抓住机会重新强调“纽约时报”的专业形象,那也是一个意外收获。

  本来,霍威尔并没有特别想法,只是认为他们需要谨慎一些,所以对尼古拉斯接下的烫手山芋稍稍更多关注一些;但现在,他的直觉也拉响了机关——

  迪士尼试图抓住安森这个机会展开宣传,同样“纽约时报”也可以抓住机会引领舆论潮流捍卫自己的专业立场。

  霍威尔有些好奇起来,“所以,早餐如何?”

  尼古拉斯看着主编,眼睛里就流露出一抹笑容,“看,这就是安森的魅力,让人好奇,你也好奇了,对吧?”

  霍威尔不置可否。

  尼古拉斯本来还想卖一个关子,看见霍威尔不上当,他也不介意,抛出一个意外答案,“他带我享用了一顿早午餐(brunch)。”

  霍威尔一愣,“什么?”

第322章 与众不同

  十年后、二十年后,早午餐的概念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不止是简简单单的早餐和午餐结合起来一起吃;更多是一种生活态度:

  早晨没有早起,可能经过晨练,处于健康考量,不愿意跳过早餐,但距离午餐时间太近,又避免连续用餐,于是选择一起吃;同时,菜单选择还是需要健康,不能太油腻太重口,又因为这是一天里的第一餐可以稍稍选择一下卡路里比较高的食物。

  健康。健身。作息时间。卡路里计算。营养搭配。

  所谓的早午餐,不止是一种时尚潮流,还是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在2001年的当下,这却是一个尚未萌芽的概念。

  就连“纽约时报”的主编和资深记者也是满头问号。

  当尼古拉斯说出这个词汇的时候,霍威尔也没有控制住自己的困惑,这让尼古拉斯露出得意的笑容。

  “是,你没有听错。”

  “这是一个将早餐和午餐结合起来的词汇,却不仅仅只是早午餐一起吃而已,更是一种生活状态、生活方式、生活习惯。”

  “所以,我有一个想法。”

  “还记得当初‘人物’杂志做的那个选题,如何像詹妮弗-安妮斯顿一样生活?”

  “我想,也许我们可以把安森打造为一个时尚标志,从服装到生活习惯再到生活态度,他的年轻、健康、专注、姿态和品味,成为一种时尚指标。”

  凭借“老友记”爆红之后,詹妮弗-安妮斯顿在剧集里的发型成为千千万万女人试图模仿的对象;并且在詹妮弗和布拉德-皮特约会之后达到全新巅峰。

  于是,“人物”杂志就做了一个选题,像詹妮弗-安妮斯顿一样生活,从她的造型、化妆、生活方式入手,全方位展现这位美国甜心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一期杂志,爆了,毫无疑问地成为绝对爆款。

  在那之后,其他杂志其他报纸也尝试制作过类似的选题,但无一例外失败了,再也没有能够制造类似的影响。

  原因并不复杂:想要成为一个时尚标志,没有那么简单。

  现在,安森……似乎好像可能大概也许具备了这样的可能,他每一次在媒体面前的正式登场都制造强烈的时尚冲击力,并且一步一个脚印地建立时尚形象,如果“纽约时报”能够抢先一步抓住这个选题的话——

  风险,还是存在的。

  毕竟,安森现在就是新人,“公主日记”才是他的第一部电影,影响力和讨论度还远远没有打开局面,不要说和詹妮弗相提并论了,三线四线也都不算,彻头彻尾的新人,他的时尚生活方式能够让读者感兴趣吗?

  思绪,在脑海里汹涌。

  但很快,霍威尔就明白了过来,明白尼古拉斯的算盘。

  霍威尔轻轻颌首,细细思索一番,然后就有了决断,“行,我会全部阅读完毕的,到时候再讨论。”

  事实上,霍威尔并没有再找尼古拉斯,因为他非常满意,并不认为这篇专访需要修改,可以直接刊登。

  尼古拉斯完全以第一人称视角切入和安森的这次谈话,如同朋友结伴游玩洛杉矶一般,边走边聊。

  他们谈起“老友记”意外成功所带来的连续客串三集影响,他们谈起“GQ”杂志的拍摄花絮以及随之而来的演出机会,他们谈起安森对演员对角色的构想,他们谈起安森每次公众登场的造型选择。

  他们谈起安森业余爱好的选择,他们谈起安森的日常选择,比如午餐爱好地、比如和朋友聚会的选择、比如放松消遣的去处、比如早晨的运动路线。

  诸如此类等等。

  在十年后,类似的报道、专题、采访数不胜数,所谓的“安森的选择”早就已经成为商业合作的后花园,每一个刊登出来的选择都是商业赞助的结果,全然没有真实性可言;目光瞄准受众的钱包。

  但在现在,却不是。

  这是一次全新尝试,就连詹妮弗也没有推荐自己的午餐喜好和晚餐搭配,然而尼古拉斯和安森的讨论却延伸到这些领域,真正全方位深入了解安森这个人——

首节 上一节 203/4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