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重生儿子的心声在南洋建国 第48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时刘铭华转身问黄宗孝。

  “陛下说笑了,陛下和皇后娘娘已经考虑的很全面了。既然陛下要求,作为商人,我还是说下我的想法吧。”

  黄宗孝想了想说道。

  “其实按照陛下和皇后娘娘的想法,是想将琉球打造成一个旅游城市,不管是赌城还是奢侈品,其实都是吸引游客的手段。”

  黄宗孝看了看刘铭华,见他没有反对,就继续说道。

  “所谓吸引游客的手段无外乎吃、喝、玩、乐四样。对于吃喝,琉球作为岛屿肯定以海鲜为主,对于大多数富豪,普通的海鲜很难调动他们的胃口,我们要用最高端的食材,像蓝鳍金枪鱼、大龙虾、帝王蟹、一斤重的鲍鱼,这些最吸引眼球原材料,做出美食,来勾起他们的食欲。”

  “然后是玩乐,像陛下说的赌博、温泉浴、逛街购物这些都属于,另外我们可以利用海岛优势,开发海上运动,像帆船、潜水、垂钓、甚至游轮等等。”

  “既然要打造旅游业,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像报纸、广播、电影都是很好的宣传渠道。”

  黄宗孝一口气说完自己的想法。

  “很全面啊,看看商人自有独到的眼光。是我们这些政客没法比的。”

  刘铭华对黄宗孝夸赞道,眼神里掩饰不住对黄宗孝的才华的欣赏。

  “那黄先生不知你有没有兴趣来操控琉球的开发?”

  刘铭华突发奇想,顺势对黄宗孝发出邀请。

  “啊,我,我可以吗?”

  对于黄宗孝来说,刘铭华的邀请如同天上的馅饼,让他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第79章 开发琉球的模式

  同时,顾维钧和黄蕙兰也惊讶的看向刘铭华,想从表情判断刘铭华刚才的话是不是开玩笑。

  “当然可以,为什么不行。在我们南洋可从没对商人为官有限制啊,只要你有能力,只要有意向为南洋效力,通过考核,都可以当官的。你看看丹尼尔是一个英国人都能成为我们的政府高层,一个外国人都能接收,为什么不能接受商人,没有道理吗,是吧。”

  刘铭华理所当然的说道。

  听完刘铭华的话后,黄宗孝确定刘铭华不是不是开玩后,赶紧感谢道。

  “谢谢,陛下对我的信任,宗孝一定将琉球打造成旅游名城。如果我没做好,不用陛下说,我黄宗孝自己也无颜见陛下。”

  一边的黄蕙兰和顾维钧也替黄宗孝高兴,这代表未来黄家从商界迈向政界的开始,这是阶层的跨越,是再多金钱换不来的。

  在替黄宗孝高兴的同时,也赞叹为南洋的开放包容以及南洋的唯才是用的用人原则,这些在全世界都是少见的。

  “黄先生,没你说的那么严重,只要在职期间不要做些假公济私、贪污受贿、懒政惰政的一些违法的事,就不是问题,当然我也相信以黄家的家业也看不上这些不上道的手段。

  我知道琉球的建设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先做个开发规划,到时交给我看看,我们根据需求一起找李明轩要资源和支持。”

  “还有,我要说一点,你也知道南洋很缺乏人才,政府也没有多余的钱投入;所以这开发琉球的团队需要你自己组建,对于资金也需要你自己来筹集。

  给个建议你可以自己号召华人富商集资筹备,然后,未来像赌厂、地产等一些产业都可以允诺给他们。我想以琉球为试点,看看这种政府主导,引进民间投资占股的方式开发岛屿,看看这种模式可不可行。”

  刘铭华想了想和黄宗孝透了个底。

  “啊,那陛下,未来琉球的管理权和收益打算怎么划分?是交给南洋政府还是继续由我负责”

  黄宗孝吃惊过后,问出了核心问题。

  “嗯,琉球的最终管理权肯定属于南洋政府,不过直接管理还是以你组建的琉球开发团队负责。

  至于未来的收益,我的想法是,南洋政府以土地的形式占5成固定分成,剩下5成就有各个家族的投资来划分。

  甚至以后南洋证券交易所建成后,琉球各城市的建设可以以上市公司的形式募集民间资金。黄先生你看可以吗?”

  刘铭华想了下说,想让这个想法在刘铭华脑海里已经很长时间了。

  “陛下,你这打算以公司的形式开发琉球,相对政府部门来说,公司加过效率更高更直接,想来很快就能看出效果。

  这样减轻政府压力的同时,发展琉球,而且还没给国家盈利,陛下,这个想法十分新颖,好像全世界还没有过这样的案例吧?是你想出来的吧,真是高明,一举多得啊。”

  顾维钧也听出了刘铭华的打算,赞叹道。

  “哈哈,少川先生,你过奖了,我哪有你说的那么厉害,不怕你们笑话,我也是被逼的,政府真是抽不出多余的资源来发展琉球。我只能出此下策。”

  刘铭华无奈的道,

  “不敢,不敢,陛下说笑了,其实陛下这是给我们商人的机会,我相信只要这个计划公布出来,很快就能募集大量的民间资金,像新加坡李家,泗水陈家包括我们黄家都不会拒绝的。

  对我们来说只要琉球开发成功,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就代表有了一个现金奶牛,家族在未来就立于不败之地。想来只要有眼光,都不会放弃这次机会。”

  黄宗孝感慨的说道。

  “哈哈,那就好,以后这琉球我可就交给你了,黄先生,只要能把琉球这个模版做好,未来南洋会有更多项目交给你们,如果失败了,那就没办法了,只能回归到传统模式。”

  刘铭华最后给黄宗孝画了个大饼。

  黄宗孝听完后的第一感想不是喜悦,而是莫名的压力。

  这压力不只是刘铭华的信任,还有未来南洋商人的钱景,如果自己失败了,可就断了商人参与政府项目的门路,要是被他们知道了,黄家在南洋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老爸,这想法很大胆啊,把整个琉球做成一个大蛋糕,让整个南洋商人都参与进来一起开发,并享有最终收益和管理,相当于把琉球的所有都承包了出去,然后以公司模式运营琉球。

  这是后世都没有的商业模式,想来这是因为老爸有经商的经历才想出这个模式吧。怎么感觉这个世界越来越偏离历史了?难道这是平行时空?不是历史?】

  刘言脑海疑惑起来。

  “陛下,对于琉球投资人的身份有没有要求,是不是必须是南洋商人,还是国外资本也能接受?”

  黄宗孝最后问出了一个问题。

  “这个我还真没想好,如果让南洋商人投资,那么不利于琉球的国际化发展,有悖于琉球的定位。如果引进境外资本,南洋的本土势力很难竞争过来,最后可能出现南洋本土资本全部退出琉球的局面。”

  刘铭华有些拿不准说道。

  “陛下,其实你多虑了,以我多年游历欧美经验看来,华商的竞争力一点不比白人差,甚至更强,境外资本对南洋商人的优势只是在资金上。

  但是我们南洋华商可是也有地主优势,两边看起来其实是半斤八两。再说商海上失败只能怪自己的能力不行,怪不得他人。越保护,越站不起来。”

  黄蕙兰早年在欧美居住过一段时间,对那边的了解比刘铭华等人多一些。

  “确实,华商很厉害,放到平等条件下,欧洲商人除了犹太人其他民族很难竞争过华商。”

  伊丽莎白也说道。

  “那好吧,这样黄先生,我们还是要求有南洋身份的条件,境外资金可以通过在南洋注册公司的形式,参加琉球的开发。”

  刘铭华想了下确实没什么好担心的,自己又不是没接触过欧洲人,在殖民时期他们都斗不过南洋的华商,何况现在。

  “陛下,高明啊,这个方法好,这样不但给境外资本套了一层枷锁,让他们有所顾虑,也为南洋吸引来投资,两全其美。”

  顾维钧对刘铭华夸赞道。

  

第80章 顾维钧的感想

  顾维钧在南洋这短短的十几天里,所收到的冲击一点不比当年第一次到美国给他的冲击差。

  南洋的朝气和冲劲是国内所没有的,这股朝气和冲劲主要来自南洋的这群年轻领导人。

  尤其是皇帝刘铭华,每次和他沟通,都会让顾维钧有种自己一天不努力就会落后的感觉,这种感觉逼得顾维钧五十多岁不得不挑灯夜读。

  这段时间研究南洋建立的过程,顾维钧对大陆一些人说的,刘铭华是靠投机靠运气,才有这么大成就的说法嗤之以鼻。

  因为南洋是在各方势力的夹层中一点点建立起来的,期间只要走错一步,刘铭华等人就会遭遇灭顶之灾,南洋也就不会出现在世界上。

  这是对刘铭华等人的胆识和眼光的考验,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顾维钧看来,刘铭华这些人的未来成就,一点都不比历史上那些名人差,甚至更高。

  只有深入的接触才能知道,南洋建立的不易和艰辛。

  比如刘铭华作为南洋开国皇帝,能文能武,杀伐果断又有容人之量,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的结合体。

  最关键成为皇帝后,刘铭华并没有沉迷于享受,反而更加注重提高自己,让自己能够驾驭这个庞大的帝国,

  刘铭华依旧不断学习,吸收古今中外的精华,来不断提升自己。

  刘铭华是顾维钧见过学习能力最强的人,没有之一,学到新知识后,能很快的融会贯通,纳为己用。

  这点通过他早期的治军和现在的治国,都能看出来。

  根据地时期,刘铭华初掌军权,就可以通过古代的一些敢死队的想法,组建了第一支正规的现代特种部队,现在南洋特战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军队学习的模版。

  设身处地,就能看出刘铭华当时,对根据地劣势和日军的兵力不足的问题认识十分全面。能充分认识到敌我双方的优劣,顾维钧看来,刘铭华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还有让顾维钧佩服的地方,刘铭华这种没有优势创造优势的能力,是常人不能比的。

  特种兵就是很好的例子,还有现在的琉球开发模式想来以后都会成为各国的研究对象。

  治国上,南洋在教育借鉴了德国的双元制,外交部直接照搬了英国,文化开发据说正在学习法国,像想在南洋传的沸沸扬扬的美食节,以及自己妻子和皇后的奢侈品。

  还有城市管理规划,学习美国,像刚刚的琉球赌城学习拉斯维加斯,和首都星海城很多地方都借鉴了纽约的城建。

  由刘铭华带起的这种与时俱进,学习全世界的能力,是顾维钧想都不敢想的。这么善于学习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未来的南洋十分可期。

  另外刘铭华不只是从书本中学习,在生活工作中也是不断向周围人学习,妻子、同事、下属以及外出遇到的陌生人,都是他学习的对象;这是很可怕的能力和态度。

  刘铭华的好学在南洋已经成为榜样,也是所有南洋人学习的模板。

  刘铭华记笔记的习惯也在南洋上下成为一种风气。不只流行于南洋的政府人员之中,南洋的商人现在都会随身带着笔记本。

  顾维钧就多次看到黄宗孝和他交流时,每每有所感悟,就会拿出笔记本记录。

  南洋这种自上而下的学习风气,让顾维钧有种回到上学时的感觉。

  据传言说,南洋很多书商甚至海外书商,都盯上了刘铭华的读书笔记和日常生活笔记,想以此赚上一笔。

  更神奇的是有一种传言,只要得到刘铭华的笔记,就能从中探索出南洋崛起的秘密,以此就可以建国,所以刘铭华的这些笔记也被世界上的野心家盯上了。

  为此星海的国安局,抓到不少间谍,刘铭华知道后,也十分无奈,便打算放开一些早期的笔记,想以此平息众人的好奇心。

  南洋报社凭着过硬的关系拿到了第一批的读书笔记的发行权,传出消息将在年初发行。

  顾维钧到时肯定也会买一本看看的,相信有这种想法的人也不只是他一个,主要是对外界来说,刘铭华太神秘了,南洋崛起的也太快了,快的让他们反应不过来。

  再有丞相李明轩,在顾维钧看来就是萧何式的人物,作为开国丞相,李明轩有着十分高明的战略眼光,这点从南洋极度膨胀,而占领区的管理人员能很及时的跟进上,并快速接受消化,就看得出来,李明轩的眼光和能力。

  其次李明轩还有着非凡的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像掌管后勤,人员补缺,李明轩都做的如数家珍。只有这样刘铭华外出战争,才可以放心的把大后方交给李明轩,所以刘铭华能成就大业,李明轩有一大半的功劳。

  还有接触顾维钧接触最多的是丹尼尔·威廉,作为南洋仅有的外国高层,大英贵族,并且还是皇后的外戚,丹尼尔并没有受困于这些身份。

  而是以自己超强的组织能力,卓越的才华,丰富的国际见闻,敏锐的观察力和反应力,稳坐南洋外交部长。

  顾维钧通过和他的几次接触,很清晰的感觉到丹尼尔在国际外交上,已经有了自己一套处理问题的思路。

  这么年轻就有这种能力,在全世界的外交行业中都是很少见的。

  另外还有李开、龙天、宋河等军方人才,虽然顾维钧都没接触过,但通过南洋流传出的一些战例。

  这些流传出的战例,虽然里面掺杂了不少水分和个人情感,但至少故事的骨架是不变的,剥茧抽丝的也能说明这些人在军事上的才华。

  正是这些英才成就了南洋的大好局面,有他们这些人,是南洋之幸。是华人之幸啊。

  顾维钧经常遐想,如果自己没来南洋,那现在应该在和那些军阀搓搓麻将,听听小曲,整天沉迷于纸醉金迷的享乐之中,长此以来自己的一世英名可就毁了。

首节 上一节 48/1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