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重生儿子的心声在南洋建国 第100节

  充足的移民人口,为他的计划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而非洲大陆的广阔土地,则为他提供了无尽的发展空间。

  更重要的是,目前欧美国家无暇顾及他们的行动,这为他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通过大量的移民,消化掉控制区,确保华人在当地的主要地位。

  在全力以赴推进移民工作的同时,刘铭华也深知管理和治理的重要性。

  他明白,仅仅依靠移民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加强对于控制区的管控,确保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为此,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加强对于控制区的巡逻和监管,确保当地的安全和稳定。

  为了加强对于控制区的治理,刘铭华不惜从南洋调集人才。

  这两年,南洋政法大学毕业的学生以及有突出成绩的领导人,都被他一股脑地送去治理非洲。

  这些人才都是南洋的精英,他们有着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为非洲的治理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刘铭华的这个做法肯定引起了南洋很大不满。

  因为这些人才的离开,势必对南洋的发展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许多人对此表示担忧。

  面对这些争议和质疑,刘铭华却不为所动,坚持己见,依靠自己在南洋巨大的威望,压下了所有的反对声音。

  李明轩虽然很清楚刘铭华这么做的目的,他也支持,可是对他如此急功近利的做法很不理解,李明轩认为他们完全可以缓缓图之。

  “铭华,非洲很重要,但是南洋的发展同样重要啊,不能因为非洲的治理而牺牲了南洋的利益。过犹不及,我们完全可以慢慢来吗?”

  “明轩,没有时间了,没有时间让我们慢慢来了。你看北方的局势,很快就会发起统一战争了,完成统一后,他们肯定不会允许我们这样大量移民的。”

  “还有,你再看看我们在非洲的控制区,近1300万平方公里啊,全是非洲的精华,我们现在不住紧消化,等西方白人回过神来,还能有我们的事吗?”

  “可是,铭华,也不能影响到南洋吧?”

  “明轩,你怎么还没看清楚局势,我很清楚现在南洋在高速发展,我这样操作很可能打断南洋的发展局面,可是怕什么,南洋现在已经稳坐钓鱼台了。四周没有威胁,晚几年发展也影响不了什么。”

  刘铭华对李明轩说出了心里话。

  

第168章 南洋的问题

  听到刘铭华说这些,李明轩发现刘铭华站的高度比自己高很多。

  可能是职位的原因。

  自己一直局限在南洋这一亩三分地上,而刘铭华却是站在整个华人命运上,以整个世界的局势来看待问题的。

  此时,李明轩开始沿着刘铭华的角度,再次重申这个问题。

  李明轩不得不承认,现在刘铭华做的的确是最正确的选择。

  前期南洋虽然也向非洲移民了很多,但是这远远赶不上,南洋在非洲的扩张。

  目前的大多数华控制区,华人的数量也就降降和黑人土着差不多,远远达不到他们所贯彻的压倒性优势。

  “好吧,铭华,我承认你是正确的。是我眼界狭隘了。”

  李明轩想通后,叹了口气,向刘铭华承认自己的不足。

  “别,明轩,这不怪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实你想的并没有错。我的确不应该牺牲南洋的利益来补贴非洲。可是这个机会太重要了,明轩,你放心这时最后一次,我最后一次在权利上的任性。”

  刘铭华看到李明轩想通了,长舒一口气,向他保证道。

  这段时间刘铭华承受的压力也很大,来自南洋的民众的反对,以及亲朋好友的不理解。

  “不,铭华,你是正确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次也是,再过几十年后,我想大家都会理解的。”

  “但愿吧,明轩,其实刚才说的就是我所想的,南洋现在已经稳定了,后面的人只需要按部就班维持不出乱子,未来肯定会发展的很好。

  这种情况不太需要能力太出众的治理官员,这也是我敢将他们调到非洲的理由。”

  “至于安全,你完全不用担心,不怕告诉你一个秘密,我们的这个已经出来了。”

  说到这里,刘铭华两只手做了一个爆炸的手势,对李明轩笑了笑。

  “真的!!!”

  “当然是真的了,只是不想做那出头鸟才一直没公布,那天南洋真受到领土威胁了,再拿出来也不迟。”

  “好,好啊,不公布是对的。”

  李明轩惊喜的连连称好。

  此时,他对刘铭华的做法举双手赞同,南洋已经握有利器,放眼全球,除了美国,谁也不用鸟,即使美国真到了那份上,也不用怕。

  刘铭华看着有些放飞的李明轩,不由给他加加压。

  “南洋的外部压力暂时是没有了,但是内部问题,你一定要保证不出乱子。”

  “嗯,确实是。内部出问题了,这些东西还真不能用。”

  李明轩很赞同的说。

  “说到这里,我正好有些事想和你交流交流。”

  “嗯,我们的李大相国还有没想通的?那我的好好听听。”

  刘铭华看着李明轩郑重的样子,笑着说道。

  “唉,咱们南洋疆域广阔,岛屿众多,尤其是交通不方便各岛的情况相差很大,同样的政策在这里是善政,到另一岛上可能就是恶政了,治理起来难度十分大。”

  李明轩说出了这两年发现的问题。

  听到这里,刘铭华也收起调笑的心态,严肃起来。

  “所以呢?明轩你有什么想法?”

  “对于这个问题,最近我在研究西方各国的制度,我发现美国的方式很值的我们借鉴。”

  “你看美国的联邦宪法规定了,州政府的权利范围,对其政治机构有自主的组织权,无需送呈联邦政府批准;对其政务措施有自主的处置权,不必经过联邦政府的授权。意思就是只要是不违背宪法,州政府对内有着完全的自主权,甚至决定选举资格,设置选举机构,办理选举事务这些权利。”

  “你的意思是参考美国,改变南洋的行政架构?”

  刘铭华有些明白了,问道。

  “是的,我们中央政府只要掌握全国的大方向,对各州政府有足够的监督权即可,对于地方我们完全可以放手,这样既可以削减政府的公务人员,同时降低贪腐等问题。当然具体的细节还需要再优化,我只是提供一个思路。”

  李明轩一口气把自己的想法说完。

  “嗯,确实可行,我理解没错,你的意思是构建一个小政府,大社会是吧。”

  刘铭华问到

  “对,是的,我们都知道国家的本质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个暴力机构。目前看来不管古代还是现代,不管是资本主义还是苏联的红色主义,这些都是没变的。”

  “既然改变不了国家的属性,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将他的只能变小呢,将权利这个怪兽锁起来。我们建国到现在也就3年吧,仅仅是现在,各个地方出现很多问题,懒政、惰政、强权威权,官官相护瞎指挥等等问题。”

  “这些问题我发现,中央政府很难将他们全部清除,只能做到有一个处理一个,但是他的根还在。”

  刘铭华认真听了李明轩的想法,沉思了下说:

  “目前我是同意你的,不过政府架构是件大事,需要好好筹划,定下来后,我们尽快实施,趁着还没产生利益集团越早改革越好。忙完非洲这边,就立刻解决你这事。”

  刘铭华想了想说道。

  聊完这些后,两人也就分开了。

  分开后,刘铭华脑海中不断回想李明轩说的话。

  直到回到家,还在琢磨。

  吃饭的时候,伊丽莎白看着刘铭华魂不守舍的样子,关心的问:

  “铭华,怎么了?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啊,奥,没事没事。”

  刘铭华回过神后,看着关心看向他的伊丽莎白和儿子刘言,赶紧说道。

  看到儿子,突然想到可以看看他有没有好想法啊。

  想到这里,刘铭华就将,李明轩和他说的改革政府架构的事说一遍。

  “嗯,铭华,我觉得李相这个想法很好,虽然现在南洋这种大政府状态,可以很好的举国之力做成一件事,尤其是在一些大工程上,有着独有的优势。

  但是有好有弊,父亲曾经和我们说过一句话,有多大的权利就肯定会产生一样大的腐败。我觉得这句话很对,虽然南洋现在还没有出现大的腐败,可是未来肯定会出现的,一个职位你可以保证一段时间的清正廉明,保证不了永远不贪腐。”

  伊丽莎白率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看她不假思索的直指要害,显然这些她很早就有想过的。

  

第169章 印度分裂

  “是的,老爸,我觉得老妈说道很对,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权利也是,集权有集权的好处,民主有民主的好处,需要辩证来看。

  正如老爸一直预想的未来华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也可以用在南洋上面,这一团火必须到关键的时候才能用,像战争,动乱,自然灾害等,满天星才应该是常态。不过还是要保证能聚起来,别到了关键时候聚不起来。”

  刘言虽然也赞同小政府,也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我记得前世在60到70年代,德国就曾出现这样的问题,政府只能不断扩张,管理机构膨胀,各项开支增加,财政压力巨大;传统官僚效率低下,民众对政治普遍冷漠,对政府回应能力下降,政府威信降低的情况。

  前世苏联解体原因就是,政治体制僵化:苏联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官僚主义盛行,缺乏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政治体制僵化导致经济体制过于僵化,计划经济一统天下,导致经济结构失衡,生产效率低下。经济落后就会凸显出民族问题,从而导致苏联最终解体。】

  【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德国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思潮下,开展了行政体制改革。改革中直接明确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权限,联邦政府的权限有:外交、国防、金融、货币、铁路、航空、不分税收;州政府的权限:教育、州规划、治安、农业保护、自然保护、空间设计等。】

  【改革后的德国体制和美国的体制基本是异曲同工。从国家结构形式上看,两国都属于复合制。

  联邦制国家都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联邦的地位高于组成单位,一切重大权力均属于联邦中央政府,联邦法律为国家的最高法律,各州法律不得与它相抵触。

  美联邦和德联邦都是由若干成员单位(共和国、州、邦等)组成的统一国家。】

  在叙说自己的观点是,刘言同时思索前世德国的体制问题,及解决方案。

  刘铭华听到儿子心中关于德国改革的细节,沉思了一会,说道:

  “这么看来你们也赞同李明轩的改革了。”

  “是的,我觉得需要改革,这段时间我在推行计算机商业化过程中,明显感觉到的特权的存在,因为我的身份,计算机在一些地区的推行几乎是没有任何阻拦,可是实际上,那些地方对计算机没有那么大的需求。这说明里面有很大的问题,当地政府对地方有着无限的权利。”

  刘言结合自己最近的感受,说了下南洋的问题。

  随着刘言越来越有主见,刘铭华和伊丽莎白都不将他作为小孩子看待了,而是平等沟通。

  “确实很严重,当时政府那么大的权力,是为了有效的管理移民和土着,现在经过几年的融合,基本上也已经稳定了。

  管不扰民民自富,民不怕官官自清。看来的确需要改革下体制了。”

  听到儿子的经历,刘铭华肯定了改革的想法。

  伊丽莎白嘴角含笑的看着儿子和丈夫的沟通,由衷的为他们自豪。

  ......

  在南洋试图进行政治改革的时候,1948年底,国际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面对刚刚出现的尼日利亚、纳米比亚的战乱以及一直试图维持的印度。

  英国政府意识到,继续维持对这些地区的殖民统治已经变得愈发困难。

  战争的消耗让英国的经济实力大受损失,不能给英国本土供血不说,反而需要英国不断的输血,飞快的消耗着英国的国力,这是英国政府很难接受的。

首节 上一节 100/1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