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薇欧拉说:“那我们德国人往哪儿摆?”
“由中国人和德意志人联合掌权的中东共和国。”
林有德果断改口道。
第285章 未来的油霸称号要易主啦
澳洲,黑德兰港。
林国开在黑德兰新落成的钢铁厂里视察工人们的工作。
工段长正用生疏的普通话指挥其他工人调整正吊在吊臂上的钢水罐的位置,旁边另一个工段上,钢水罐已经开启,通红的液体灌入模具的时候发出的声音充满了林国开的左耳。紧接着这个工段的钢水浇注作业也开始了,钢水罐下端开启的时候,滚滚热量扑面而来――厂房里本来就很热了,而钢水浇注让这热量更上一层楼。
“这里每天生产的铁轨,能铺两公里。”林国开的美国副手鲍尔默说,“一千多公里的铁路线只要五百天就能把需要的铁轨全部生产出来,几年前我刚来到这个小海港的时候,绝不可能相信这里会建设起这种水准的钢铁厂。”
“竟然还需要五百天。”林国开摇摇头,“不够快,我们还要继续扩大产能。林老大要建设的铁路,可不止一千公里,而我们自己也需要铁轨供应。”
“第二期已经在建了,今年内就能投产。”鲍尔默对淡水河谷的建设事业了如指掌,“这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了,再过几年我们的工业产能将会占到澳大利亚的一半多,这个发展速度继续下去,十年后我们会成为南半球最大的工业重镇,不,也许还用不到十年,毕竟南半球的工业普遍较差。”
“我看我们现在就可以号称南半球工业重镇了,南美那么三流国家和我们根本就无法相提并论。”林国开不无得意的说,“而十年时间,我们要成为全球工业重镇。我们有全球最好的铁矿,煤炭可以从昆士兰州海运过来,等我们建设好通往昆士兰州的铁路,煤炭的供应会更加顺畅。”
昆士兰州有大量的煤炭资源。
“除了资源。”林国开继续说,“我们还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以及全世界最庞大的人力资源库,黑德兰港这几年爆炸式的发展,说明我们完全有能力争取一下世界工业重镇的头衔。”
“只可惜。”鲍尔默摇摇头,“最大的人力资源库提供的人力很多不识字。”
“识字固然很重要,但是现在这种流水线生产,就算是不识字的工人也能在经过训练之后完美应对。而且我们也在努力的提高识字率,夜校什么的不也如火如荼么?”
“我没说我们做的不好,林。我说了很多次了,我早就把自己当淡水河谷人来看了,在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公司中工作我非常愉悦也非常自豪。”淡水河谷一直把林有德那一套泛人类主义当作公司内部文化准绳,以此来协调自己来自不同国家的雇员,到现在效果还不错,来自有矛盾的国家的雇员之间很少发生问题。
鲍尔默一开始并不信泛人类主义这一套,但现在在林国开这个忠实信徒的引导下开始相信了,不过他同时也被林国开带偏了路。
这个暂且不提。
林国开一直看到浇注工序进行到最后一步,才转身对鲍尔默挥挥手,示意可以走了。
于是两人走向在工厂门口等待的随员们,出了工厂之后,整个黑德兰港展现在两人面前。
烟囱林立,代表着人类工业进步的黑烟正向着天空升腾。汽笛声从港区传来,而近处有轨电车通过人群密集的街道时的铃铛声也响个不停。
林国开坐上自己的奔驰车,等鲍尔默上车他就启动了引擎。
和习惯司机开车的林有德不同,林国开喜欢自己开车,他总是自嘲说这是从基层奋斗起来的人的通病,还说在自己是留学生的时候就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开上车。
林国开开车穿过黑德兰港的街道,路边行色匆匆的人群一看到他车前方挂着的淡水河谷和NERV的旗帜就忙不迭的让路。
黑德兰港的人口这几年几乎是吹气球一样的膨胀起来了,日本人在东北的驱逐令在这个膨胀过程中“功不可没”,当时被日本人从东三省赶出来的中国人大部分都在黑德兰港定居,现在都安居乐业生活得很好,不少人还把自己在国内的亲戚给叫过来了。
这些过来的亲戚,又带动了明帝国国内百姓移居黑德兰,现在在明帝国的很多地方,下南洋已经成为比走西口闯关东更有吸引力的选择,而所谓的下南洋,可能路上会在东南亚逗留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为了攒够钱到澳大利亚,投奔淡水河谷。
明帝国的百姓给NERV的无花果叶旗起了个名字叫“花叶子”,都传说跟着花叶子走不会吃亏――这在明帝国内部催生了一大堆打着林有德的旗号坑蒙拐骗的“李鬼”,结果都被真正的NERV组织举报给明帝国当局,然后当革命党抓起来了。
大规模的移民潮不但让黑德兰港膨胀,连带着还影响了皮尔巴拉海岸线上的其他一系列港口,现在西澳大利亚北部那原本荒芜的海岸线上,人烟渐渐密集了起来,大有要超过澳大利亚东部那些白人经营多年的定居点的势头。
澳大利亚的官员还没反应过来,光顾着享受新移民带来的税收和其他好处,很多澳大利亚高官和议员们根本没来过皮尔巴拉,他们还以为这个地方是一个新兴贫民窟和超大型苦工营地呢。
澳大利亚人并不知道,他们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成为这片土地上的少数民族,而拥有工业能力和人数优势的中国人将会取代他们,主宰这块资源丰富的大陆。
林国开回到淡水河谷总部。
他的机要秘书早就在他的办公室里等他了。
“林先生。”机要秘书从文件夹里拿出一份文件递给林国开,“波茨坦来的最高等级密电。”
“又来密电?”林国开皱了皱眉头,波茨坦方面昨天才下令他加快铁轨的生产,做好准备供应巴士拉到伊斯坦布尔的铁路线的建设,还命令他组织一支非洲军派往巴士拉,用来维持地区安全,防范当地阿拉伯部落的袭击。这些指示林国开刚刚下令落实,这时候波茨坦又来密电实在有些不同寻常。
林国开拆开电文飞快的扫了眼眼,然后把电文倒扣在桌上,站起里面对办公室的大窗户。
“怎么了?”
“头儿要我们开始向巴士拉和巴格达移民,真是的,头儿以为人民是牲口么,想往哪儿移就往哪儿移?”
“要不我们回电去抗议一下?”鲍尔默建议道。
“不。”林国开摇摇头,“老大的决定一定有深意在里面,我们照做就对了。何况这次还有有利的条件,那块地方英国人给我们了,老大说自愿移民的家庭按人头分配耕地,我们可以效仿你们美国当年那样,鼓励人民移民。”
“可是,波斯湾周围是一片沙漠。”鲍尔默说。
“在我的印象中美国西部也是大片的隔壁。”
“那是好莱坞制造的假象。”鲍尔默耸耸肩,又说,“不过我没记错的话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都没有干涸,所以巴士拉和巴格达也许并没有那么糟。但我还是想不明白,现在占据自然条件优渥资源丰富的澳洲都来不及,为什么要跑去波斯湾殖民?”
林国开看了眼鲍尔默,似乎在斟酌该不该说出真相。
鲍尔默说:“天呐,你到头来还是不信任我么?我现在对那位林有德先生的尊敬和崇拜不亚于你,而且我全家现在都在为淡水河谷工作。该死,如果你要我帮你组织移民,你就应该告诉我那片地方又有什么东西让你的头儿这么心动。”
林国开犹豫了一下,最终他叹了口气。
“好吧,我告诉你。其实这也没什么好保密的,等我们的勘测队出发,全世界都会知道我们到那块沙漠里去是找什么的。而这支勘测队也许这个月就会出发了。鲍尔默,我们去那里是要找该死的石油。”
身为美国人的鲍尔默天生就比欧洲人对石油这个词敏感。
“你是说石油?哦不,石油很多地方都有,关键是产量。我们要去找的油田有多大,波茨坦的那位老大没说么?”
林国开摇了摇头。
“不过。”他说,“鲍尔默,你想一想,我们在皮尔巴拉找到的铁矿有多大?我想这油田肯定小不了,不然老大也不会非要殖民那个该死的鸟不生蛋的沙漠古城。”
“嗯。”鲍尔默点点头,“但是说真的,如果我们又在那个地方找到了大油田,我真的会怀疑我们老大的人类身份。”
“哈哈哈哈。”林国开大笑,“你还没怀疑啊,我早就不把他当人了。”
鲍尔默皱着眉头。
“林你的那套说法还是令人难以接受,我们找到皮尔巴拉的铁矿也许只是个巧合而已,说明不了什么。其实就算在波斯湾找到油也不能证明他非凡人,除非那个油田的储量巨大到令人震惊的地步,我是说,除非油田储量能媲美美国和墨西哥的大油田。”
“你真是太固执了。”林国开耸耸肩,“总之,这个月我就会率领第一批编组完成的非洲军前往波斯湾,你留在黑德兰港主持大局,中国那边我的老朋友黄训会负责。就这么订了。”
第286章 让白人看看什么叫做殖民
很快,淡水河谷的垦殖扶持计划就出台了,计划几乎立刻就得到波茨坦方面的批准,以令人惊讶的速度进入实施阶段。
1936年4月,淡水河谷的石油勘探队和第一批警备部队在波斯湾岸边登陆,浩浩荡荡的开进巴士拉城。英国人倒是很干脆,当地的英军撤得一点不剩,淡水河谷的部队抵达巴士拉的时候附近的阿拉伯部落已经进城,而且死赖着不走。
阿拉伯人占领了城市的一些关键设施,试图以此来和淡水河谷谈条件。
但在林有德的授意下,淡水河谷根本没有理会阿拉伯人,派去和阿拉伯人交涉的代表表示你们爱占着就占着,我们在旁边建设新城。
紧接着一船接一船的中国人在阿拉伯河入海口的据点法奥登陆――阿拉伯人显然没有海权概念,没有想到要占住这个英国人留下的小港口。
巴士拉附近的中国人的数量迅速增加,到六月底的时候已经有数万人之多,在淡水河谷提供的水泥等资源的鼎力支持下,一大批构造简单的低层房屋像雨后春笋一样从地里长出来。淡水河谷建立的巴士拉管理处还马不停蹄的开始规划耕地,经过这些年的战乱阿拉伯河两岸的农田基本都已经荒废,中国人的到来让这些田地再次焕发出生机。
1936年6月,林有德下令中东的淡水河谷殖民者一律将幼发拉底河及其支流(包括阿拉伯河)称为小黄河,而底格里斯河及其支流一律改称小长江。NERV控制下的报纸和其他媒体也一律改用新的称呼。
欧洲人也不全是呆逼,有人看出来林有德此举的用意了。一名英国考古学教授在报纸上撰文谴责林有德,高呼:“这个黄种人正试图从根本上抹杀伟大的两河文明。”
这文林有德看到了,他半开玩笑的在柏林日报上写文章说:“中华文明也是两河文明,所以相信两大文明碰撞必将产生人类文明史上最瑰丽的火花。”
这文章写完狐狸看着就大笑不止,薇欧拉看完也一副莫名的表情,而身体终于恢复得差不多了回来工作的茜茜则非常直接的叹气。
总而言之,对中东的殖民行动在羽翼已经丰满的淡水河谷的主持下高速高效的进行着。
淡水河谷的高效率把阿拉伯人都看傻了,当中国人开始在阿拉伯河两岸耕种的时候,他们终于意识到这帮黄皮肤的家伙和之前白人殖民者完全不一样。
白人殖民者到波斯湾沿岸不管是找油还是干什么别的事情,都要和当地阿拉伯部落搞好关系,这样才能得到阿拉伯人在人力以及其他方面的帮助。但这些黄种人不一样,他们根本就没有打算向阿拉伯部落寻求任何帮助,他们似乎打算所有事情都自己来。
奥斯曼帝国时代的巴士拉行省有大概40万人口,其中阿拉伯人大概占了八成以上。这个时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完,成为战胜国缓了口气奥斯曼帝国扭头开始镇压阿拉伯地区的叛乱,出动战姬和神姬大肆屠杀阿拉伯人,直接导致巴士拉等阿拉伯行省的阿拉伯人南迁逃难――那个时候的奥斯曼帝国已经没有办法把自己的触须深入阿拉伯沙漠深处了。
奥斯曼帝国的屠杀中,定居城市的阿拉伯人大部分都被杀光了,剩下的不得不重新加入部落,恢复过去的游牧生活。很多人无法适应游牧生活,很快就病死在沙漠之中。
奥斯曼帝国这最后的回光返照之后一蹶不振,英国人就来了。
英国人虽然和一些阿拉伯部落展开了合作,但对于那些不听话的部落也痛下杀手,甚至还上了毒气。
但英国人同样没有能力把自己的触须深入阿拉伯沙漠深处。
这一来二去,巴士拉行省原来这几十万阿拉伯人口一下子就剩下十万多――可能还要少一点。而现在只短短几个月,登陆的中国人就几万之众了。
所以阿拉伯人发现,中国人根本不需要和他们有任何的合作,中国人只要土地水源,然后其他一切都可以自己来。
如梦方醒的阿拉伯部落竟然一时找不到应对的方法,和中国人交涉吧中国人根本不理不睬,威胁吧,中国人还是不理不睬,找更多自己人来和中国人抢地盘吧,找不到人。
其实这种时候阿拉伯人完全可以派人出去圈地然后守着,不让淡水河谷的土地测量人员去测量土地,也不让中国人迁入,那样淡水河谷就只有和他们谈判或者大开杀戒两种选择可以选了。谈判的话自然可以漫天要价,大开杀戒的话至少能让淡水河谷为之后的地区冲突背锅。
但这些阿拉伯部落压根就没想过这一套,他们选择了林有德和淡水河谷最欢迎的应对:他们开始袭扰分散在阿拉伯河――也就是小黄河沿岸耕地的中国移民。
林国开早就在林有德的授意下做好准备了,阿拉伯人刚开始袭扰没几天,淡水河谷的雇佣的记者们就带着大量中国移民被残杀的照片离开波斯湾,赶回文明世界,紧接着声势浩大的舆论攻势就此展开,淡水河谷在舆论推动下顺理成章的展开对阿拉伯人部落的攻击行动。
这和英国人的攻击行动可不一样。
英国军队不管装备多好,毕竟人数少,所以在不使用战姬或者毒气的情况下,很难对某个阿拉伯部落造成决定性伤害。可淡水河谷不一样,和当地部落开战之后,淡水河谷一万一万的往波斯湾运武装士兵,一支船队靠岸就是一个整编师,虽然装备和训练远远比不上英国正规军,但是人实在太多。
到1936年十月,原奥斯曼帝国巴士拉行省所属区域内的阿拉伯部落基本都被赶到了远离小黄河(阿拉伯河)的沙漠中去了。
运过来作战的淡水河谷准军事部队也不撤走了,直接就在当地改编成“半岛生产建设兵团”,沿着小黄河沿岸建设起一系列的军垦农场。
就这样,到1936年底,淡水河谷总算是在巴士拉站稳了脚跟。
而在巴格达,情况又复杂得多。
巴格达和巴士拉不同,原本巴格达城内就有阿拉伯部落,部落的酋长因为在奥斯曼帝国镇压叛乱的时候站对了队,现在仍然有着巨大的权力,英军在巴格达的时候也要给这位酋长足够的面子。
所以1936年淡水河谷与NERV进入巴格达的时候也给阿拉伯酋长以及他的亲信们备了相当多的礼品,和对待巴士拉附近的阿拉伯游牧部落的态度完全不同。
但是在和阿拉伯酋长们打好关系、获准在巴格达周围定居之后,淡水河谷就开始故技重施,大批中国人进入巴格达,首先中国人占据了那些因为最近十几年阿拉伯半岛的动荡而闲置的房屋,紧接着中国人开始用自己的勤劳和生活智慧夺取阿拉伯人的饭碗。
世界上最古老的农耕民族在生产能力方面绝非阿拉伯人所能比的,黄皮肤的新来者迅速把自己的存在感渗透进了这座古城的方方面面,在每个行业里发挥起自己的优势。
林有德的糖衣炮弹一直没停,成立的阿拉伯酋长权贵们拿了很多好处的同时给了中国人许多特许权,这大大加快了中国人抢饭碗的速度。
在淡水河谷对巴士拉附近的阿拉伯部落宣战后,林有德曾经一度担心巴格达的阿拉伯酋长“反水”支持自己的同族兄弟,但最后他发现这帮人根本不把其他部落当自己人。
按林有德的印象,1930年代阿拉伯应该已经开始觉醒民族意识了,可显然他高估了阿拉伯人。
难怪后来大英帝国可以把好好一个大阿拉伯国给拆分成约旦、埃及、阿联酋等一系列独立国家,然后在这一群独立国家中打进一个叫以色列的钉子――好吧,以色列的建立对英国来说是个意外,不过很快大英帝国就发现以色列的存在可以阻止分裂的阿拉伯国家重新统合成大阿拉伯国,进而保护大英帝国在中东的利益。
总而言之,阿拉伯人这种不团结的表现让林有德和他的小兄弟们都非常的高兴,团结就是力量,不团结就只能任人鱼肉。
在巴士拉地区基本平定之后,淡水河谷开始执行伊斯坦布尔到巴士拉铁路东段的建设任务。1936年10月,巴士拉到巴格达的铁路开始动工,之所以能这么快动工,多亏了上次大战前德国工程师和勘探队留下的测绘资料。
而从巴士拉到法奥的铁路则进入勘探阶段。
为了保证铁路施工的安全,大批淡水河谷的准军事武装从巴士拉向着巴格达前进,准备在沿途建立据点,扫荡不配合的阿拉伯部落――当然在淡水河谷的宣传中这些人都是强盗。
林有德还下达了指示:铁路修到哪里,军垦就进行到哪里,要彻底保证铁路线的安全。
除此之外,中东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飞机大队也建立了,第一批60架闪电式俯冲轰炸机哦不,农药喷洒机从德国汉堡起运,同时机场也在巴士拉郊外紧张建设中。
第287章 老龙套也来发挥余热了
贺老六直到在广州搭上船都没想明白,这个“生产建设兵团”到底是个啥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