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很顺利,最后拆了人家二十多米的围墙,外加六颗树也就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
别问什么管理部,就没看门值班的人啥的,问就是肯定有啊。
关键是有也没用,路口拐角那里直接被安排两个战士执勤,他们接到的命令就是任何人不允许接近。
没人会傻到跟当兵的人来硬的,人家枪栓一拉,一句“军事重地,闲人止步”那还搞个蛋啊。
于是,陈钧上任的第一天,干得第一件有贡献的事,就是把通讯大队靶场那边的围墙给补上了。
第二天崔政委睡醒听说这事后,他也是站在围墙根上,抽着烟沉默半晌没有吭声。
最终得出结论,这也算是好事。
毕竟没花团部的钱,还把墙给补了,一举两得。
至于管理部闹没闹,那肯定是闹了,还闹到军分区那边,但闹也没用,穿军装的一个比一个会护犊子,压根讲不通理。
最后的处理结果是,管理部负责再运一些新砖还有水泥啥的,但要求353团出人把墙给砌上。
这事陈钧肯定不会拒绝,主动安排人过去干活,还顺带着把剩下砖头和水泥全给协调回来,堆在团部仓库。
用处就别问了,问就是备用。
。。。。。。。。
时光匆匆,很快就是两个月过去。
在这期间,陈钧也算是彻底接手了353团的工作。
全团负责的防线总共810公里,吉隆方向希夏到邦拿峰以西,所有的边防连,分队都是353团的编制。(地名不用较真,这些地名有些是谐音,有些是其他边防区的地名,不能和现实重合。)
这么长的防线,也预示着团里的防回窜任务非常重。
陈钧是五月下旬到的林芝,在七月下旬时他准备带上参谋长,作训参谋,还有一整个加强班的战士携带实弹一同出发。
巡防可不是轻松的任务,更不是内地的巡逻,很可能会碰到回窜分子。
所以,这一次出动,陈钧足足带了18人,全部配枪。
其实按理说,团长不用亲自出动,坐镇团部指挥就行。
可问题是陈钧并非353团一路提拔上来的干部,他属于空降。
对于整个团的防务问题,只是通过地图来看的话没用,他必须要上一次前线的哨岗,了解地形,地貌,山口以及重要的军事目标所处的方位。
对各种和作战有关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跟团里的地图一一对应才行。
否则出现任何突发情况,他身为团长根本没办法做出临场指挥,一个连自己地盘都不熟悉的指挥官,拿什么去指挥部队?
陈钧在这两个月里,参观了团部,看了团荣誉室,了解了每一次作战的情况,牺牲的同志。
这些都在督促着他,尽快出发。
至少要熟练掌握团里所属边防点位置,便于后期防御纵深,各点之间协同作战和后勤支援等等,在心里建立一本活地图。
做到这种程度,才有资格担任这个团长。
7月19日上午。
陈钧带着人准备出发,战士们则是开始准备物资,比如护目镜,登山设备,还有大批量的干粮。
这些常备的东西,陈钧看了并没有太多的感触,毕竟边防他又不是头回过来。
真正让他有感触的是,一次巡防而已,战士们竟然足足背出了三麻袋的家信。
这可是2019年啊。
在这个网络已经相当普及的年代,谁能想象得到,边防部队这边竟然还保留着最原始的通讯方式。
可能是看出陈钧眼眸中的震撼,政委崔中全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感慨道:“是不是觉得很诧异?”
“哈哈,俗话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咱们这虽不敢说烽火连绵,但也偏僻寒冷。”
“很多连里已经架线能通电话,可还有不少单位的战士没办法跟家人常联系。”
“信不单单是家书这么简单,更多的是同志们闲暇想家时的精神寄托,所以一直就有保留。”
“你这次去巡视,到了一线哨岗后,看到他们一蜂窝的围上来,延颈企踵的眼神询问有否带来家信,一个个期盼的望着你,你就会明白,前线的战士,对家书有多么渴望了。”
“注意安全,团长,我等你回来。”
崔中全说着,立正身躯,抬手敬礼!!
对于他来说,一个年轻的后生,原本可以不用急着巡视几百公里的防线,却因为职责所在,执意要前往。
这是一位负责的团长,更是他们学院优秀后辈的榜样。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留在353团。
面对政委的郑重,陈钧同样立正身躯,抬手回礼。
而后才对着身后一群准备就绪战士,挥了挥手。
“出发!!”
第587章 边防一线行,致敬平凡又伟大的人
353团这边配备的车辆,大多还都是上个世纪没有淘汰的大屁股吉普。
这种老式的纯机械车辆,要是论服役时间,比很多战士的年龄都大。
但却很适合放在边防用,主要是皮实耐造啊。
陈钧坐在这种老式车上,带上一队人,还有物资,家信等等,挥手和崔政委告别。
反正他们这随行的队伍里,有王建星这个老资历,巡防边境倒是也没啥,至少不会出现迷路啥的。
七月份要是放在内地,那都不用想,必然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到处都是郁郁葱葱一副夏日植被茂盛的场景。
可在这荒凉的边境,前行的一路上,连青草都是稀稀疏疏,甚至走很远的路,压根就遇不到一根。
沿着光秃秃的路面,数辆吉普车晃晃悠悠的行驶着。
陈钧坐在车辆后排,他一边体会着颠簸的道路,一边目光幽幽的望向远处的雪山。
他倒是挺悠闲,可坐在他身旁的李武界,手中抱着崭新崭新的191式突击步枪,那家伙,一双眼珠子就跟贼眼似的。
滴溜溜的往两边看。
陈钧原本没想搭理这家伙,可眼角的余光时不时注意到李武界不停的晃动脑袋左右查看。
他忍不住笑道:“怎么了,看你很紧张,是害怕?”
“不,不是。”
李武界先是摇头,而后想了想又颇为不好意思的抬手挠头道:“团长,我也不是怕我自己有啥事,我是怕突然碰到敌人我反应不过来,不能保护你。”
听到他这么说,陈钧也是哑然失笑,但却并没有再说什么。
因为边防部队的确存在很多危险,这些危险不一定来自于敌人,同样还来自于环境,天险。
在353团呆了两个月,很多观念都开始变得不同。
就比如说团部的卫生队,在内地就没有停尸间这样的地方,可在边防是实实在在的有。
内地新兵到单位,首先参观的就是连队的荣誉室,那一面面锦旗,奖状,或者上级的表扬文件都彰显着连队过硬的历史,让每一个新来的战士,都以自己连队为荣。
在这边不行。
团荣誉室一般是不对外开放,新兵过来直属大队也不会让参观,因为那里的荣誉,都是代表着沉甸甸的牺牲。
边防新兵第一站,去的地方只是雪山上老兵的陵园,老兵给新兵讲故事,大多也不会以吹牛逼为主。
而是讲述和回窜分子的战斗,告诉新来的战士,怎么去判断回窜分子出没,对方活动的区域都在哪些地方。
遇到那些凶残的回窜分子,该怎么去战斗,
恰巧,一年四季中,就只有夏季的七月份和八月份,是回窜分子最活跃的时候。
因为除了这两个月,其他时间段都是大雪封山,能够提供通行的道路很少,能通行的地方又被一线哨岗把守着。
像李武界这种刚从内地过来的战士,只幻想过在战场上杀敌,哪碰到过可能会动真格的情况啊。
瞧着他实在紧张,陈钧拍了拍李武界的肩膀笑道:“行了,放松点。”
“先不说咱们不一定会碰到敌人,就算会碰到,你这么一路紧绷,怕是没等战斗你自己就先倒下了。”
“好好休息一下,要不了多久这路就不能再开车,只能靠着双腿去爬,留点精力吧。”
“是!!”
李武界嘴上答应的挺溜,就是动作上依旧没办法放松,陈钧也懒得再提醒了。
有警惕性也是好事,慢慢成长吧。
这次出来巡视团里的防线,陈钧并没有安排边涛跟着一起,那家伙本来身体就差劲,加上年龄大,不如十八九岁的小伙子适应能力强。
出来也是纯纯遭罪。
更何况,上面调动手续走完后,藏地军区直接将老边调任到团后勤,负责给各个营,连,统计物资情况。
有工作,再带他也就不合适了。
出来前,陈钧想到这次巡防会很难。
但他没想到,实际的巡防比他想象的更难。
车辆行驶大概六十公里后,再往上就没有公路了,只能在补给营地将车放下,物资和人员改为骑马前进。
马这玩意,在如今信息化合成化结合的时代,要不是因为来到边防,压根就没机会见识。
这眼瞅着王建星指挥着补给营地的人,牵着一匹匹战马从马厩中出来。
陈钧忍不住上前摸了摸马鬃,扭头看向王建星:“老王,这补给站有马,我怎么没见过团部的战士训练呢?”
“我记得训练大纲上,好像提到过军马队列练习,还有骑射训练的科目。”
“团长,那不是没有。”王建星笑着解释道:“是这两个月正处于夏季,道路能通车,各个补给营地能自给自足,战马没往团部集中。”
“等过了八月份,这些战马,大部分都要拉到林芝团部还有军分区那边集中豢养。”
“到大雪封山时才练习的勤,夏季都是分派到补给站,这样也方便从一线下来的同志,能够快一点到团部。”
“等大雪封山就不行了,物资匮乏,补给站养不起这么多战马。”
王建星一边解释,一边把缰绳递到陈钧手中,随即嘿嘿笑道:“团长,骑过马没?”
“这巡防要是没有马,光靠双腿走,几百公里的防线两个月也走不下来,在咱们,这骑马可是必须要学会的。”
说真的,骑马还真碰上陈钧的盲区了。
主要是他以前,也没接触过这玩意啊。
可作为一个团长,眼瞅着旁边一堆老兵眼巴巴的瞅着,王建星又不怀好意的龇牙大笑。
这俗话说,没吃过猪肉没还见过猪跑嘛?没骑过不代表没有看过。
陈钧咧嘴一笑,当即从王建星手中接过缰绳,战马都经过特殊训练,只要身穿军装,不大喊大叫,一般不会惊动它。
这点陈钧还是知道的。
他先是抓着缰绳抚摸着马鬃以示友好,让战马熟悉他身上的味道后,而后踩着马镫翻身上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