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课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挂科后,还有补考的机会。
陆院指战员的课程,可不存在这些,不及格的课程多了,学习跟不上,那就只有被劝退。
在陆军边防学院,毕业后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都是要被安排到祖国的边防带兵。
那里的环境,也不允许出现一个不合格的指挥员过去上岗。
在这种情况下,陈钧又是陆院学生会的会长,陆院的精英,那能不拼嘛。
坐上火车后,陈钧眸光悠悠的望著窗外不断倒退的景色。
这距离桂省越来越近,可陈钧在此时,却有了一种近乡情怯的感受。
既期待快点回到家中,又有些担忧自己无法适应这突然放松下来的生活节奏。
平时打电话,父母也没有过多的跟自己说过家里的事。
只是提了一下,武装部送功,又说了自己家彻底和大伯家交恶,不再联系的事情。
连带著今年大伯家办毕业宴,平时对几个侄子侄女那么好的父亲,都咬牙不去了。
还有自家的门口,被挂上了“功臣之家”的牌匾,在全村扬眉吐气。
还有妹妹陈颖颖已经长成大姑娘,个头蹿了一头,都读到六年级的事。
还有
陈钧在心中将这些事情,一件件的细数著,虽说都不算什么大事。
可对于在外读书,实习,一年不曾回家的他来说,桩桩件件都是牢记心底。
昨天给家里打电话,陈钧并没有告知自己具体啥时候到家。
一来,他不想每次都麻烦三叔,开著车去接自己。
二来,陈钧更不想父母到了当天,因为自己快要到家的事,高兴的一大早就起床收拾这个,收拾那个。
忙活一天,就为了他这个做儿子的,回到家能第一时间吃顿热乎的饭菜。
没必要,他又不是第一次出远门了,自己提著行李箱回去就行。
从2013年跨入2014年的当天晚上,陈钧是在火车上渡过的。
他从西京出发,31日上午乘坐的火车,到1号上午,终于抵达了家乡融安。
这座被称为桂北明珠的小县城。
陈钧提著行李箱,他迎著冷冽北风,从出站口出来,可能是回到家乡的缘故吧。
这桂北冬天的寒风,都感觉没有那么刺骨了。
陈钧转头看了一眼家乡的融安站。
2014年这时候还是老站呢,上下总共两层,看起来占地也不大。
印象中,这个老站再有四年,也就是2018年的时候会动工给拆掉,转移地方重建。
这次回来,他可能也是最后一次乘坐抵达这里的火车了。
因为13年年底,桂省开始全面进入“高铁时代”,很多高铁路线都在试运行,并且有不少都已经通行。
他这次回来没查路线,这些消息还是坐在火车上时,乘务员宣传的呢。
有了高铁,从西京到融安,这一千五百公里,就不需要十几二十个小时,只是时间都能缩短一大半。
那时候就方便的多了。
陈钧手中拉著行李箱,他快速跟著人潮从车站出来。
“摩的摩的,小伙去哪嘞?”
他刚走出车站没多远,就有一个中年大叔,头上扣著厚厚的皮帽子,满嘴哈皮的招呼他。
“到县城有班车的地方就成,多少钱?”陈钧也没扭捏,而是笑著回应。
“坐啥班车啊,那东西有咱快?小伙子你就说去哪吧,我给你便宜点。”
是挺快.陈钧暗自吐槽,他第一次去西京报导时,都差点没跟上摩的师傅的速度被甩下来。
还好当时他的反应足够快。
“你也不用太快,我去东乡小舟村多少钱?”
“算你十五吧,你看这大过年的,价格都不便宜,我是看你一个年轻小伙子,应该还在上学。”
“就算你便宜点好了。”
摩的师傅倒也是个爽快人,这边价格都没谈拢呢,他就帮忙提起陈钧手中的行李箱,给绑到摩托后备箱的位置上。
索性,陈钧也不想砍价了,这确实元旦过节的,附近也没的士。
价格也不算贵。
等他坐上摩托,师傅一脚蹬著火,带上陈钧就开始风驰电掣的朝著东乡狂奔。
好家伙,十一二度的大冬天,骑车的师傅带著皮帽子,扛冻得很。
陈钧坐在后面,那寒风吹在脸上,就跟用刀子硬剌似的,被吹得脸庞生疼。
但好在速度确实快,从融安火车站到东乡小舟村,路程咋滴也要十几公里。
这才二十分钟,就硬是干到了村口。
陈钧搓了搓有些冻僵的双手,他从口袋中摸出十五的零钱结帐。
提上行李箱,就走进村里。
半年前送功时,钉在村口的红条幅有些还没有被带走。
陈钧正侧目看著,后面几个骑著电车的妇女,跟他一块进村了。
其中一名妇人,路过村口时,目光盯著陈钧猛瞅,她脸上还露出狐疑的神色。
一直瞅了半天,可能是觉得实在眼熟,随后才尝试著开口喊道:“哎,小伙子,你是陈老二家的小钧吧?”
“六婶,是我啊,你这是赶集去了?”陈钧听到声音,转头看向来人笑道。
这个六婶就是他们家隔壁的邻居,去年武装部过来慰问时,她还特意跑到村西头去叫自己呢。
“哎呀,真是小钧?”被称为六婶的妇女,一拍大腿,她动作麻利的将电车停稳。
“你这个头也长高了些,比以前还黑了,我都不敢认。”
“你这孩子咋这时候回来了,你爸妈呢?你没给家里说啊?”
“没,这不是到家了嘛,我就没提前说。”
“行,你先走著啊,我去帮你通知一下,你爸妈要是知道你回来,肯定高兴。”
六婶应了一声,就再次抬脚踢开电车撑好的支架,拧著油门跑了。
看到这架势,陈钧有些哭笑不得,他本来还想给家里个惊喜呢。
这下倒好,被截胡了。
本来他们家就距离村口近,这还不到一分钟呢,一声清脆的喊声,就隔著大老远传来了过来。
“哥,你回来了。”
陈颖颖一路小跑著过来,在她的后面,跟著父亲陈白水,和母亲李秀芬。
二老看到远处的儿子,也快步走向这边。
陈钧看到这幅场景,他止住脚步,鼻子忍不住一酸,他在外拼的再狠,走的再远,也始终无法割舍的地方,就是这里。
而这里,是他的家啊。
第174章 死党造访,你小子去打仗了?
“爸,妈。”
陈钧看著父母走过来,他赶忙缓了缓神,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这一年没回来了,可不能一上来就红了眼眶。
那会让家里人平白无故担忧的。
听著儿子喊声,李秀芬走到跟前,她伸手一把接过儿子手中的行李箱,眼神关切的上下打量了陈钧几眼。
语气中带著一丝嗔怪的说道:“你这孩子,前两天打电话你咋不说今天回来呢?回个家你还藏著掖著啊。”
“妈,我这不是怕学院临时有事耽搁嘛,就没提前说。”
“这不没什么事,我就回来了。”
陈钧赶忙开口解释,别人唠叨他可以不怕,但是老妈说两句,那必须听著啊。
“走走走,咱回家,外面挺冷的。”陈白水爽朗的笑著,抬手招呼家里人往回走。
陈颖颖则是笑嘻嘻的跑过来,她抱著哥哥手臂,动作显得很亲昵。
这小丫头,的确是长高了不少。
一家人笑呵呵的朝著家中走去。
走在最前面的陈白水,还时不时的回头打量一眼陈钧,那是越看越高兴。
“刚才隔壁他六婶说小钧长高了,变化大,我还不太信。”
“这看样子就是长高了一点,不过也更黑了。”
“肯定是在学校吃了不少苦吧,走,回家,中午咱们炖老母鸡。”
听著父母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著,陈钧不紧不慢跟在他们身后,他眸光中带著笑意,很是享受这种难得的相聚。
等回到家中。
院子里倒没啥变化,可堂屋正中,挂著的大红色“二等功臣之家”的牌匾,那是格外亮眼。
让人进到屋里,别的什么也瞅不著,第一眼就先看到这个牌匾。
陈钧环顾一圈堂屋的摆设,没发现其他有所变动的地方,唯独这个功臣牌匾高高悬挂。
这让他有些哑然失笑,以往印象中,父亲的性子,不是这种喜欢高调的人啊。
“爸,这个牌匾是武装部同志挂的,还是咱们家自己挂在上面的?”
陈钧指著上面,他很是好奇。
听到儿子询问,一旁站著的陈白水还没说话,李秀芬却接过话头笑道:“武装部的领导可没管这个。”
“这是你爸还有你三叔趁著武装部的领导走了之后,两人忙活一下午才钉上面的。”
好吧
陈钧无言的笑了笑。
他到家的时候看了下时间,差不多中午十一点多了。
大概十二点多,午饭就被端到了桌子上。
农村嘛,还是那老三样,遇到过节就倒霉的老母鸡,被撕成了白切鸡,还有鸡蛋炒韭菜,加一份糖醋炸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