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姜云锦这几天,可能是拍摄进入到了忙碌期,也有可能是脸皮薄,还没从上次的事缓过来,因此两人在聊天软件上也没有什么沟通,除了陈序发朋友圈,她点赞以外。
到了三月最后的一天,闭关学习的陈序,今天总算是打算出门一趟了,没有别的,要去一趟福利院,把这个月店里捐赠箱里的钱,再加上自己的那部分按时送过去。
挑了件略显成熟一点的衣服,陈序拿着车钥匙就出门了,福利院没在县城,而是在河对岸的市里,也不是太远但骑车还是不太方便,所以陈序都是开车去的。
先开车到店里,兰姨早已经在门口等他了,兰姨递给他一个信封
“老板,这是这个月店里募集的,店里收到835.4,按照你说的店里出双倍所以是1670.8,另外我们三个也每人捐100,所以一共是2806.2”
“兰姨,其实你们不用跟着一起的”陈序接过信封,摇了摇头说道
“我们虽然是工薪族,但也可以献爱心啊,怎么就只让老板你专美于前呢”兰姨开玩笑的说道
陈序笑了笑没有说什么,自从店里设了募捐箱后,每个月月底兰姨,周玉,还有王华他们都会跟着捐,有时候100有时候200的,陈序知道这也是他们的一些心意,所以每次都一起代为捐了出去。
“那我先走了”陈序打了个招呼
“嗯,路上注意安全”兰姨提醒道
“好的”
第24章 陈序的小书迷
陈序要去的这家市里的福利院,是全国最早的几个福利院之一,目前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了,历经了好几次的修缮。
这个福利院不属于国家建的,而是170多年前,一对因战乱失去孩子的两个孤寡老人建的,也是现在国内为数不多,还一直存在的私人公益性质的福利院了。
因此不像国家建的福利院,政府每年都会给予拨款,收容的也是残疾儿童为多,这个福利院主要收容的都是父母遗弃,或者各种失去父母但身体算是正常的孩子。
所以福利院的资金来源,全都是来自社会的捐助,里面的工作人员都是没有工资的志愿者。
福利院的院长是终身制的,从那两个孤寡老人开始,到现在已经经历了11个院长了。
陈序老爸跟他说过,这个福利院的所有院长,无一例外全都是有大爱,且无私奉献的人,之前都是从事教育相关的工作,退休后还继续发光发热的园丁老人,深受所有人的尊敬。
还记得上一任老院长去世的时候,那个时候他还小,老爸带他参加了那位可敬院长的葬礼。
那天下着雨,但前来参加葬礼为老院长送行的人,把整个福利院门前的马路,堵得水泄不通,很多人都不是本市的人,而是外市甚至外省来的人。
市政府,省政府都派了人过来吊唁,省台晚上6点档的新闻,还特意用了5分钟的时间,来介绍这位可敬老院长的生平。
小时候的那一次经历,着实冲击了陈序的内心,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来,他几乎风雨无阻每个月月底,都会来这里献上他一份心意的原因。
他做不到像老院长那样无私奉献,燃尽生命里最后一点光,也要照亮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但他也可以用他的方式,去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
大概二十分钟的车程,到了福利院,陈序随便找了个路边的位置停车,无他,这个三线甚至都要跌到四线的小城市,停车就是能这么随意。
福利院不大甚至可以用小来形容,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东西什么都有,这里可以说是幼儿园和小学的集合体,孩子们小学毕业后,就要去附近的初中就读。
得益于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几乎是所有费用全免,让国内所有的孩子,都能读到高中毕业。
如果是公立大学的话,学费也低得可怜,几乎就是书本费而已,意思意思收个费,甚至还有各种助学补助,勤工俭学,奖学金等等,所以无论家庭条件好,还是很差的,在国内读书基本不用花什么钱的。
毕竟是比国内大部分的重点大学都建得早,有着170多年历史的福利院,虽然经历过几次修缮,但岁月仍然给她刻上了斑驳厚重的痕迹,大片外壳脱落的墙体,生锈的铁门,整片整片墙的爬山虎,一个人都无法合抱的大树等等。
和门卫大爷打了个招呼,大爷就让他进去了,得益于这几年,几乎每个月都来一次,福利院上下,包括孩子们都认识他了。
正值上午课间休息时间,院子里或者说小操场上,小朋友都在这里活动
一路上,这些可爱却又身世可怜的小朋友们,叫他陈序哥哥的有,叫陈序叔叔的也不少,陈序都亲切的回应,甚至这里面很多的孩子他都叫得出名字来。
陈序看着这些命运多舛,却依旧能在脸上绽放童真笑容的孩子们,想来这也是前后共十一位院长都希望看到的吧。
去院长办公室的路上,路过操场一个角落的小亭子,一个小男孩引起了陈序的兴趣,主要是他手上的那本书的封面他太熟悉了。
这个小男孩带着红领巾,穿着白色小体恤,小大人模样的,端正的坐在亭子里的石桌椅上看书,看的正是他陈序死不要脸剽的《明朝的那些事》。
这个小男孩陈序还是有点印象的,主要是他有点成熟的过头,和周围的小朋友们显得格格不入,每次见到他,都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看书。
陈序为此还特意问过他的老师,这个孩子是否有孤僻症自闭症啥的,老师笑着说这个孩子身心健康,就是思想比较成熟而已。
反正也没别的事,陈序打算跟他的这个小书迷聊聊,虽然这本书火遍全国甚至火到国外去了,但这本书的确属于年龄偏大一点的读物,至少也得是学了历史这门课的初中生,很少有小学生喜欢的。
“小朋友,我可以坐这吗?”陈序展现他360度无死角亲切的笑容,当然这是他自恋的认为
“可以的,陈序叔叔”小男孩抬头,看到是陈序后,很是沉稳的回答他
“陈序叔叔找我是有什么事吗?”等到陈序坐下后,小男孩问道
好家伙,这直接切入话题,一本正经的说话方式,还别说真有几分大人的架势
“你喜欢这本书吗?”陈序指了指他手中的书
“喜欢”小男孩肯定的说道
“你才读小学吧,怎么喜欢读这类历史性的书呢”
“我不是喜欢历史,而是喜欢这里面,描写得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
这正是《那些事》火的原因,这本书基本是以一个个历史原型人物为主角,把他们一生精彩的经历,以小说的形式写出来。
“那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呢?”
“于谦,张居正”小男孩毫不犹豫的说道
“于谦,张居正啊......”陈序对这两个人物颇有些感触
于谦是那个写下石灰吟,受任于败军之际,扶大厦之将倾的于谦,而张居正是那个集大权于一身,推动改革变法,工与谋国,却拙于谋身的张居正。
陈序其实是有些诧异的,这两位可都是不得善终的代表啊
于谦拯救了大明,最后却拯救不了自己,被复辟的英宗斩首于崇文门外,那个他曾经誓死保卫的地方。
张居正死后差点被他的弟子,万历皇弟开棺戮尸,长子被逼上吊,家人流放饿死在路上,他可是差点让大明中兴,为大明续命五十载的人啊,死后家人却落得个这种下场,真是可悲可叹。
第25章 一种名叫理想的光芒
其实身为一个明粉来说,陈序和大多数明粉一样,喜欢那个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唯一一个从南打到北,统一华夏的传奇皇帝朱元璋,喜欢那个天子守国门,五征蒙古,饮马瀚海,封狼居胥的成祖朱棣。
现在有个小朋友告诉他,自己喜欢于谦和张居正,真是让他有些诧异
看着明显有些旧的书,陈序好奇的问他
“这本书你看过几遍?”
“三遍,这是第四遍了”
这本书是陈序前年才完结的,虽说是一边连载一边出版的,但能读完3遍,足以可以看出小男孩的喜爱了,陈序有些感慨,没想到还真是他的小书迷啊。
“能告诉叔叔,你喜欢于谦和张居正的原因吗?”
说实话,喜欢朱元璋,朱棣情有可原,郑和,王阳明的也很多,甚至那个开创弘治中兴,一生只忠情一人的弘治皇帝,都有不少的人喜欢。
“我的偶像就是他们,我长大也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男孩坚定的眼里有着名叫理想的光芒在闪烁
“他们最后可是……”陈序忍不住的说道,却被男孩直接打断了
“但他们是国家脊梁”
是啊,他们是国家的脊梁
陈序曾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于谦知道自己之后的结局,他还会勇敢的站出来吗?想来应该是会的吧,而且是很坚定的那种,毕竟他是英雄。
那权倾朝野,呵斥幼帝,锐意改革的张居正呢?海瑞曾评价他“工于谋国,拙于谋生”,崇祯帝说他是“救时宰相”
他就没想过自己的身后事吗?应该是想过的,他可是聪明至极的人啊,可那有何妨?
横渠先生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千年以来被读书人奉为最高成就,而他张居正可以说是做到了一半。
不但为大明续命五十载,如果不是人死政消,大明真有可能,实现再次中兴的。
想到这陈序不禁有些热泪盈眶,为于谦,为张居正,为四五百年后,眼前的这个男孩坚定的眼神,更为的是自己。
他没想到自己从原世界剽来的《那些事》,让这个可能不到十岁的小男孩,从书中了解到了于谦,了解到了张居正,并萌生了长大成为国之脊梁的理想,何其可幸!
上课铃声响起,男孩礼貌的和陈序道别,徒留还在发愣的陈序,坐在那里沉思了许久,然后拿出了电话,打给了远在临安的老师,也没去想他老师现在有没有在上课。
“喂”电话那头响起一个男人的声音,声音洪亮,让人绝对想不到,陈序的老师已经五十多了
“喂,老师,我是陈序”
陈序从小就被长辈教要尊师重道,从小到大陈序对他所有的老师都很尊敬,唯独这个把他当做半个儿子的恩师,他反而有些随意没那么拘束。
有些东西没必要流于表面,比如尊敬和恩情,这是要放在心上的,所以他如古代读书人那样直接称呼周老师为老师,没有带上姓氏。
“废话,我当然知道你是陈序,有什么事吗?”
好家伙,他老师也不跟他见外,说话就是那么随意
“没别的,今天遇到一件事,我有些感慨,想和老师您分享一下”
“哟,什么事,值得我们浪荡不羁的陈序上心的啊,说来我听听”周老师在那边调侃的说道,一副很有兴致的样子
相处久了,陈序自然知道他老师的性格就这样,自然没理会他的打趣,其实陈序与人相处交流的方式和他老师挺像的,可能也是受了他老师的影响。
“是这样的……”陈序娓娓道来
“老师,说真的,我没想到有一天,我写的书,居然激励了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
陈序把前因后果都说了一遍,尤其是男孩那坚定的眼神,最后陈序颇有些感慨的说道
听完陈序所说的后,周老师在那边停顿了一会,也带着感慨的说道:
“是啊,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也是我们这些研究历史,教历史的人所存在的意义啊”
“嗯”
“除了和我分享这件事外,你就没产生点其他的想法?”周老师在那边忍不住的说道
“什么想法?哦,我打算送一套带签名的《那些事》给他”
“除了这个呢?”
“啊,还有什么?”陈序想了想,发现也没漏了什么啊
“你是真没听懂?还是假没听懂?我就问你,你就没想再写本类似《明朝的那些事》这样的书来?比如《宋朝往事》啥的”
“这……暂时没有”陈序讪讪一笑
“真想抽你一顿”周老师有些生气的说道
“额……老师咱别这样,有话好好说,好好说”老师的脾气他是知道的,他这不是气话,是真有可能付诸现实的
“滚蛋,和你没什么好说了,就这样,挂了”
“嘟嘟嘟……”听着电话里的盲音,陈序苦笑,他知道老师这次是真生气了
“难顶哦”
陈序有些头疼,这不是老师第一次要他开新书了,之前和老师通电话的时候,老师也提过几次,虽然每次陈序的回答,都让他有些失望,但至少没发过火。
老师这次估计是真的对他有些失望了,其实开新书的难度,对陈序来说难度并不大。
一开始剽……借鉴当年明月的写作手法,写异界版《那些事》的时候,的确是有些难度的。
毕竟全文80多万字呢,谁还记得那么多啊,只能记得个大概而已,更多的还是以原先的主线为骨架,他自己补充血肉,其中很多人物加上了自己的理解,甚至很多地方是有别于原著的,当年明月有他的见解,陈序也有自己的见解,所以有些东西上面的描写差别还是挺大的。
但现在不一样了,毕竟有过一次写书的经历了,再写新书的话,就很容易得心顺手了,更何况不是还有一个知名历史学家的老师么。
只是陈序他是个容易安于现状的人,一是不想把自己活得太累,二是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没事种种花养养猫就挺好的,唉,说白了,就是一条咸鱼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