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夭寿了,开局笔筒做胸穿! 第172节

  先是讲了一下关节外科很常见的髋关节置换术的一些术后症状。

  “临床上髋关节置换术是针对由于车祸、外伤或疾病等原因引起股骨头及髋臼破坏进行治疗的方案,目的是为了消除疼痛并恢复关节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但髋关节置换术后部分患者仍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一般分为急性疼痛与慢性疼痛,急性疼痛多在术后5天后逐渐减轻,但部分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较长,

  如不早期干预会转变为慢性疼痛。

  目前临床上针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处理方法有局部间断性冷敷、口服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物及应用静脉止痛泵等,上述方法虽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副作用相对较大,且容易加重术后胃肠道反应。

  因此寻找一种能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来替代现有的传统镇痛模式的方法,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有重要意义。

  作为传统医学的一种疗法,针刺治疗以其疗效可靠、操作安全简便、效应广泛、副作用小等独特优势,在疼痛的治疗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针刺治疗具有调气血、通经络的作用,目前针刺治疗中穴位选择尚缺乏系统性,但足三里在痛证的治疗中已得到认可。

  为此本研究即探讨针刺足三里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听完这个开篇,顾风就不禁点了点头。

  这个研究目的很明确,是希望为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的老年患者,找到一种能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镇痛方法。

  大夏现在的社会人口结构偏老龄化,老人越来越多。

  而且老人的骨头相对年轻人来说也脆弱的多。

  所以这个研究如果有效的话,那整个大夏受益的群体其实还是挺多。

  首先立意上来说,这个研究是相当有意义的。

第195章 传统医学还是有点东西的

  接下来姜唐教授详细的讲解了研究对象和方法。

  他们的研究对象选择的是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 200 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 101 例,女性99 例, 年龄(60-84)岁, 平均年龄 73.64±5.75 岁。

  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n=100)与对照组(n=100),两组基本资料的比较无差异(P>0.05)。

  顾风从姜唐给出的数据图片,快速的在心里评估了一下,确实没有显著差异。

  纳入标准:患者有外伤史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不同程度髋关节疼痛、关节强直或严重的功能障碍,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符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指征。 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排除标准: 明确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性疼痛, 血糖控制不佳,急性感染,严重骨质疏松,严重肝肾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者等。

  纳入和排除也都是比较常规的,排除了一些常见因素对结果的干扰。

  患者的筛选这一关,顾风没发现什么问题。

  接着是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明确无明显手术禁忌症后,由同一手术医生团队在手术室完成手术操作,术中麻醉方式及麻醉用药相同。

  顾风点了点头,这一点很重要,必须要控制变量。

  变量太多的话,整个研究根本没法做。

  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对症止痛:自控静脉泵镇痛至术后 48h。根据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酌情使用洛芬待因缓释片(国药准字 H20010516789,岭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并记录首次使用时间及术后使用量。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镇痛的基础上,术后 6h 给予足三里针刺治疗:取仰卧位,选取足三里(小腿外侧,接鼻下寸,腔骨前嵴外横指处,接鼻与解溪连线上)。将局部皮肤消毒,取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 0.3 mm ×40mm,采用垂直进针法,进针深度为 0.8-1.0 寸。得气后行抢转补法约 100 次,每 10min 行针一次,留针30 分钟。每日治疗两次,中间间隔 6h,疗程 3 天。

  接下来是非常重要的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的选取很大意义上决定了研究的是否有意义。

  姜唐教授团队第一个观察指标是:术后 6h、 24h、 48h、 72h 及第 5d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价患者疼痛状态: 0 为完全无痛, 10 为疼痛不能忍受; 0-3 为轻度疼痛,不影响睡眠; 4-6 为中度疼痛,轻度影响睡眠; 7-10 为重度疼痛,严重影响睡眠。

  第二个观察指标:术后 6h、 48h 及 72h 参照《大夏传统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评价术后胀气情况;无腹胀感觉计 0 分;感到有气体在腹内转动,不影响休息和睡眠,见腹部轻度隆起,腹壁张力略大为轻度,计 1 分;伴恶心,影响休息和睡眠,见腹部中度隆起,腹壁张力较大为中度,计 2 分;伴呕吐,烦躁不安及呻吟,严重影响休息和睡眠,见腹部明显隆起,腹壁张力大,叩诊呈鼓音为重度,计 3 分。

  第三个观察指标:术后 6h、 24h、 48h 及 72h 抽取空腹静脉血, 采用 ELISA 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前列腺素 E2(PGE2)、白细胞介素-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试剂购自岭南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第四个观察指标:记录术后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

  第五个观察指标:于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 72h、出院时采用 Harris 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包括疼痛( 44分)、功能( 47 分)、畸形( 4 分)和关节活动度( 5 分),满分 100 分。

  他们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的是SPSS10086.0版本 软件包处理。采用( x ±s)表示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行 t 检验;采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行 χ2 检验; 重复测量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方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 Mann-Whitney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虽然顾风不太懂针灸,但这个研究按照科研里队列研究的角度来说,目前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

  各种评分标准基本都是权威的评测方法,或者有权威的参考依据。

  但顾风也很快想到了这个研究美中不足的地方。

  这个研究样本量较少,且研究干预措施不能实现患者和数据收集者之间的双盲,易造成患者反馈数据的偏倚。

  而且研究不涉及镇痛机制这类基础研究,注定含金量不会特别高。

  因此需要进一步大样本或基础研究进行验证。

  不过至少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虽然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可也并不影响顾风的兴趣。

  如果确实效果显著的话,那顾风也不介意做一下这类有趣的机制研究。

  于是顾风的关注点放在了稍后的研究结果上。

  很快第一个观察指标的结果出来了。

  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 24h VAS 评分最高,随后逐渐降低(P<0.05);术后 48h 观察组 VAS 评分降至术后 6h 水平,而对照组仍高于术后 6h 水平(P<0.05); 术后 6h 两组 VAS 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 24h、 48h、72h 及第 5d 观察组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越低,患者的疼痛感觉越弱。

  所以从第一个观察指标的结果上来说。

  术后 6h 两组基本没区别。

  但从术后 24h、 48h、72h来说。

  观察组(针刺干预组)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无针刺干预组)。

  顾风精神一震。

  这传统医学有点东西啊。

第196章 一件很酷的事情

  然而结合传统的针刺方法后,从结果里表现优异的地方不局限于疼痛方面。

  下一张幻灯片上比较了术后两组患者的腹胀情况。

  术后6h腹胀评分:观察组(1.39±0.38),对照组(1.41±0.47)。

  术后48h腹胀评分:观察组(1.01±0.32),对照组(1.16±0.38)。

  术后72h腹胀评分:观察组(0.46±0.11),对照组(0.87±0.22)。

  腹胀评分越低,对于患者来说越好。

  首先术后两组患者腹胀评分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P<0.05)。

  术后 6h 两组腹胀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但在术后 48h、72h 观察组的腹胀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接下来是术后肠鸣音、排气、排便时间的比较。

  一般来说,时间短对患者更有利。

  肠鸣音出现时间:观察组(9.61±2.19),对照组(11.78±4.21)。

  肠鸣音正常时间:观察组(12.61±3.19),对照组(16.78±4.21)。

  首次排气时间:观察组(18.61±3.19),对照组(25.78±5.21)。

  首次排便时间:观察组(24.11±2.47),对照组(31.71±5.45)。

  可以得出术后肠鸣音出现及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的结论(P<0.05)。

  顾风看着幻灯片上清晰明了的数据比较。

  没想到就连其他的症状比如腹胀、肠鸣音、排气这些也都有所缓解。

  这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结合的效果很不错啊。

  接下来一项比较的是Harris 髋关节评分。

  术前Harris 髋关节评分:观察组(38.82±4.62),对照组(38.69±4.78)。

  术后72hHarris 髋关节评分:观察组(57.39±7.34),对照组(53.32±5.78)。

  出院时Harris 髋关节评分:观察组(77.37±5.76),对照组(71.25±6.11)。

  可以从结果发现两组术后的Harris 髋关节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

  术前两组 Harris 髋关节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而术后 72h 以及出院时观察组 Harris 髋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

  最后放出来的是炎症因子的比较。

  炎症因子很明显是一个很有现代医学特色的概念。

  这里面的数据也是整个研究里最繁琐的一部分。

  首先是PGE2(ng/mL)的比较。

  术后6h:观察组(60.73±5.65),对照组(60.69±6.71)。

  术后24h:观察组(74.79±5.45),对照组(82.22±7.78)。

  术后72h:观察组(64.79±6.45),对照组(71.22±5.78)。

  术后5d:观察组(59.37±6.48),对照组(66.75±6.58)。

  其次是IL-1β (pg/mL)的比较。

  术后6h:观察组(12.16±1.67),对照组(12.24±1.56)。

  术后24h:观察组(15.48±1.35),对照组(23.98±1.36)。

  术后72h:观察组(13.48±1.35),对照组(17.98±1.36)。

  术后5d:观察组(11.96±1.45),对照组(13.26±1.05)。

  最后是TNF-α (pg/mL)的比较。

  术后6h:观察组(10.01±1.34 ),对照组(10.19±1.36)。

  术后24h:观察组(14.02±1.41),对照组(18.01±1.54)。

  术后72h:观察组(11.02±1.33),对照组(15.01±1.43)。

  术后5d:观察组(9.78±1.21),对照组(11.01±1.22)。

  一般来说,炎症因子的结果数据越小对患者越有利。

  从数据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术后 24h的PGE2、 IL-1β、 TNF-α水平最高。

  24h后到术后 72h 逐渐降低(P<0.05)。

  术后 5d(天) 观察组 PGE2、IL-1β、 TNF-α水平降至术后 6h 水平,而对照组仍高于术后 6h 水平(P<0.05)。

  术后 6h 两组 PGE2、 IL-1β、 TNF-α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术后 24h、48h、 72h 及第 5d 观察组 PGE2、 IL-1β、 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首节 上一节 172/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