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穆王去翻找衣服的空档,魏水笙百无聊赖的在前面几千口的木箱中来来回回的扫视了一圈。
突然!
他像是看到了什么一般,猛地大步走进箱子堆里,在一口雕刻着龙纹、外表颜色为暗红色的木箱旁边站定。
{穆王,你这口箱子里放的是什么?也是衣服吗?}
魏水笙皱着眉看了眼前这口木箱一眼。
稍后。
他又转过头,向着旁边的穆王问道。
{那口箱子啊…}
穆王闻言,连忙从衣服堆里抬起头来,向着魏水笙身前的那口暗红色木箱打量了一眼。
片刻过后。
他微微垂着头,细细思索了片刻后,回道,{不是。}
{那一口不是用来装衣服的,而是用来装古画的。}
{妲己的画像就在里面。}
{除了有妲己的外,还有我们西周历代君王、和名臣的画像。}
听到穆王的话,魏水笙垂着脸沉默了片刻。
随后, 他又将视线放在了眼前这口暗红色的木箱身上,{名臣的画像也在这里?}
{那也就是说,姜子牙那个老不死的画像…也在里面?}
第113章 他连陪葬帝陵都做不到,如何能与仲父相提并论?
姜子牙,原名姜尚。
一个比帝辛、闻仲两个人合起来都还要有名气、有名望的人。
姜子牙的这三个字,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他原是商朝末年人。
后来武王伐纣,姜子牙担任西岐的首席军师、以及最高军事统帅。
之后西周建立,他位列太公,官拜丞相。
{纣王,你不能稍微尊重太公一下,别总是用老不死这三个字来称呼他…}
听到魏水笙用“老不死”来侮辱他们西周的开国功臣,穆王当即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微微皱了皱眉头,转过头,一脸不虞的向着魏水笙那边看去。
{姜太公不管怎么说都是我们西周的开国功臣!}
{他在西岐的地位,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不比你的闻太师低。}
后世的人,经常将闻仲和姜尚放在一起作比较。
商有闻仲,周有姜尚。
他们一人是殷商太师,一人是西周丞相,地位都非常尊崇。
在百官之中,他们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仅低于君王。
西周的历代君王们,都无比敬重姜太公。
穆王是西周的第五位君主,他自然也是非常尊敬姜子牙的。
{你休要拿姜子牙那个老不死的,来与我仲父作比较!}
魏水笙当即横眉竖眼的怒瞪了穆王一眼。
他听不得有人将“姜子牙”这三个字,拿来与自己仲父的名字放在一起。
{姜子牙连给我仲父提鞋都不配!他焉能与太师相提并论!}
若说魏水笙这辈子最讨厌、最厌恶的一个人是谁的话,那当然是非姜子牙莫属。
他对他的讨厌,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魏水笙听不得有人在他面前提到姜子牙的好。
更加听不得有人将姜子牙和闻仲这两个名字放在一起相提并论。
{太公他劳苦功高,不仅战功赫赫,还先后辅佐了我朝四代君王。}
{闻太师也同样战功赫赫,先后辅佐了你们殷商三代君王,太公他哪里就不能与闻太师相提并论了?}
{纣王你凭什么说他连给闻仲提鞋的资格都没有?}
穆王也是个死心眼子。
虽然他很怕帝辛,也很畏惧于帝辛的武力值,但…
但,一旦涉及到立场这个方面,穆王绝不退让。
不管怎么说,他也是西周的君王啊!
{照我说啊,闻太师与姜太公他俩都是千古贤臣,就应该被放在一起相提并论。}
姜子牙在西周的地位非常受到尊崇。
作为西周的第五代君王,穆王绝不能让西周的肱股名臣就这样受到别人的侮辱。
他肯定是要不依不饶的与帝辛争论一番的。
姜太公先后辅佐了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君王。
闻太师是三朝元老,也先后辅佐了商匡王太丁、商德王帝乙、以及殷商末代君王帝辛。
姜太公东征朝歌,闻仲苦战北海。
同样是辅佐了多代君王,同样的劳苦功高,同样的战功赫赫,穆王心想,姜太公就应该与闻仲齐名,他们就应该被相提并论。
{姜子牙那个老匹夫,既不忠心、也不爱国,他如何能与我仲父相提并论?}
听了穆王的这些说辞,也不知道是怎么的,魏水笙突然嗤笑了一声,面色中流露出一抹讽刺的意味。
{仲父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整个殷商王朝,奉献给了我。}
{朝歌被破灭,仲父一同随我入葬帝陵,他生前跟着我,死后也依旧陪伴着我。}
当年两口青铜棺椁被葬入殷商帝陵。
一口装着帝辛,一口装着闻仲。
他们虽是臣子,但却形同父子。
生前的时候患难与共,死后依旧相依为命。
{可姜子牙呢?}
{你以为他真的忠心于你们西周?}
一想到那个姜子牙,魏水笙的眼底都泛着一股子冷意。
{你们西周的君王如此尊崇于他,可他…有真的将你们放在眼里吗?}
{他甚至连死后陪葬君王帝陵这样天经地义的事情,都不愿意!}
臣子给君王陪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所谓的陪葬,不是指生前陪葬,而是指得死后陪葬。
众所周知,君王们大多都会在自己生前建造帝陵。
地宫的规模程度,一般都是提前设计好的。
除了主殿之外,还有很多的次殿和殉葬坑。
地宫的主殿是用来埋葬君王本人、还有亲近家眷的。
至于次殿,则是专门预留腾出位置,用来埋葬愿意给自己陪葬的臣子的。
臣子们不需要殉葬。
只需要在死后,命人将自己的尸身安排进次殿即可。
臣子陪葬帝陵,意喻着其生前效忠君王,死后也依旧愿意忠君,在地下为君王再次驰骋疆场、开疆扩土、争霸一方。
奴隶、工匠、侍女等这些用来殉葬的普通人,一般都殉葬在地宫最外围的殉葬坑里,全部被扎堆安置在一处,连个专属的位置都没有。
{我的臣子们,各个都愿意为我陪葬。}
帝辛的殷商墓里,全是忠君的臣子们。
他们生前追随自己的君主。
死后也愿意同君主埋在一起。
{可你们西周呢?}
{姜子牙先后辅佐了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君王,可他有陪葬进这四位君王的帝陵里吗?}
像是想到了什么非常可笑的事情一般,说着这句话的同时,魏水笙的目光直直的向着旁边的穆王扫去。
{………}
刚才的话一出,穆王瞬间哑口无言。
他为什么会哑口无言呢?
只因为…帝辛说得十分正确!
姜太公虽然位极人臣,先后辅佐西周四位君王,可他…
可他却没有选择陪葬进任何一位君王的帝陵。
{太公他…他…}
{他…}
穆王很想帮姜太公说话,可话到嘴边,却吐露不出半个字来。
姜太公先后辅佐了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这四代君王。
穆王正好是西周的第五代君王。
他当政的时候,姜尚已经亡故了。
当时姜太公突然亡故的时候,群臣便开始讨论要将太公的尸体陪葬进哪一座帝陵。
有人说,必须要陪葬进周文王的帝陵。
因为文王是开国君主,太公又是开国丞相。
若不是文王当时慧眼识珠,将太公引入西岐做官的话,他们西岐也不能推翻了朝歌的统治。
第114章 请问!为何姜子牙不愿意陪葬帝陵?
还有人说,应该把姜太公的尸体运送进周武王的帝陵才对。
当年武王带兵讨伐朝歌,是太公在前面派兵遣将,武王在后面运筹帷幄。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合作配合,缺一不可,这才能成功伐纣,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