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开局一块地 第251节

  马上要烤好了,却听外面传来脚步声……武贲探头进来,先是一怔,然后笑道:“君侯,真是好兴致啊!”

  熊午良抬头一看,意外笑道:“武贲?你怎么来了。”

  “过来坐吧。”

  武贲无视另外四人幽怨的目光,嘿嘿笑着坐了过来,很有眼力见儿地接过了熊午良手里的肉串,学着后者的模样翻动起来……

  熊午良颇有兴趣地盯着武贲:“怎么突然想起来武关了?莫非是郢都有消息了?”

  武贲:“果然什么都瞒不过君侯——大王有命,由末将来接管武关防务。君侯可以随时领兵班师了。”

  熊午良伸了个懒腰,如释重负。

  早就想回去了。

  外面千好万好,也不如自己的老窝好啊!

  要说这郢都行政效率也真是太慢了——都等到开春了,才派来正儿八经的武关守将接替自己。

  不过倒也挺好——正好现在天气转暖,道路也方便行走了。

  熊午良起身一笑:“既然如此,大军立刻收拾起来,尽快打点好行装,随本侯班师还朝!”

  芍虎等人严肃起来,齐刷刷拱手:“谨遵主君之命。”

  熊午良眼神深沉起来……在他离开武关之前,还有最后一件事儿要做。

  ……

  天空晴朗,万里无云——这样的天气在初春是很少见的。

  七千曲阳新军穿上了内外全套甲胄,手持长戈、盾牌,腰挎弓弩、铁剑,列成了一个整肃的巨型方阵。

  红黄色相间的楚字旌旗连接如云,因为没有风的缘故,这些旗帜并没有飘舞。

  所有人的脸上都没有一丝笑容。

  在钢铁方阵前面,正是第一次丹阳大战留下的巨型墓葬——里面埋着八万楚军将士的尸骨,想必还有不少被殃及的楚国平民百姓。

  召滑来到熊午良面前,低声道了一句:“时辰到了。”

  熊午良颇有些沉重地点了点头,迈开步子,走到了高台之上……钟华紧紧跟在他的后面。

  站在高台上望下去,七千雄壮的铁血之师仿佛形成了一片钢铁的森林——精铁甲胄反射着太阳的亮光,一派威严肃穆的凛然景象。

  熊午良酝酿了片刻,似乎在想应该说些什么……最后却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祭拜英灵!”

  召滑不知从哪里找来了红黄色衣服的巫师,此刻那些巫师念念叨叨地转悠了起来,嘴里说着什么含糊不清的招魂咒语,手中挥舞着法器,疯疯癫癫地呼喊起来。

  往常来说,熊午良对这种神神鬼鬼的事儿是不屑一顾的。

  但在楚军大墓面前,春日料峭的清风徐徐……似乎也让熊午良的五感变得恍惚了。

  再看那些红衣巫师上蹿下跳,仿佛有着某种神秘的韵律鼓点。

  那时而高亢、时而婉转的招魂声……此刻听起来竟然莫名地能从中感觉到悲伤的情绪。

  七千骁勇善战、血战余生的军士齐刷刷挥起了手中的长戈,将长戈高高举起,再齐刷刷地砸在地上——明明事先并没有排练过这样的动作,此刻七千人做起来竟然出奇地整齐划一。

  咚!

  咚!

  七千柄长戈砸在春日的冻土上,发出沉雄的声音,仿佛大地都在颤抖。

  有的新军士卒曾有家人随熊威战死在第一次丹阳大战之中,此刻一边用长戈敲击着地面,一边泪流满面。

  楚人先祖生于山林之中,本就崇信先祖和鬼神。第一次丹阳大战之后,亲人的尸骨受秦人残虐,遗骸不能还乡,早就成了楚民心中的痛。

  如今跟随主君大胜秦国,夺回了丹阳之地,终于能祭拜死难的楚国军民,安抚他们的魂灵。

  巫师们跳完了充满神秘色彩的舞蹈,以突兀的高音和骤然倒底作为结尾。

  七千军士齐刷刷地举起手中的长戈,高声呼喊:“魂魄归来兮,佑我田园。”

  “魂魄归来兮,护我河山!”

  ……

  望着高台下的七千军士,熊午良心里感慨万千。

  这是他赖以依仗的部曲、倾尽心血培养的精锐……在这一场连绵的大战之中,竟然前后倒下了两三千人。

  痛心!无比的痛心!

  召滑似乎看出了熊午良的惋惜,轻笑一声道:“主君以精兵奇袭,逼迫咸阳低头服软……曲阳新军的威名,已经传遍天下也。”

  “牺牲的军士身后能得如此盛名,也可谓死得其所了!”

  芍虎虽然莽撞,却也憨厚地说道:“主君勿忧——曲阳新军对于战死的同袍开出的抚恤极高,够他们的家人余生无忧了。”

  “战死的军士若有子女,还能送去曲阳书院读书,日后充作官吏……这可是以往的农户人用命都换不来的好差事。”

  ……

  祭拜大典到了尾声,熊午良唤来武贲,吩咐一句:“武贲将军,既然大王命你为武关守将,那本侯有一事要托付于你……”

  武贲虽是身材魁梧的军汉,却比芍虎那厮聪明得多了,立刻便接上一句:“君侯放心,末将心里明白!”

  “这大墓,末将定会年年派人洒扫祭拜!”

  熊午良笑了,点了点头。

  八万楚国的将士遗骨堆在一起,如今已经过了好几年,自然无法再一一分辨、送回原籍了……原本想着打完这一仗,带将士们的遗骸回到楚地……但现在丹阳已经被熊午良收复,就此葬在丹阳之地,也算是葬在了故土了。

  让将士们长眠在这片他们曾用生命保卫的这片土地上,与生死同袍们埋在一起……若英灵有知,也当含笑九泉。

  一排膀大腰圆的亲兵军士汗如雨下,呼哧带喘地扛来巨大的石碑,立在巨墓前面。

  石匠用凿子,一点点刻下了‘国殇’两个大字。

  熊午良双眼微眯,看着石匠挥舞工具,在巨大的石碑上刻下的龙飞凤舞的大字,最后轻声叹道:“此间事毕,也该班师了……”

  ……

第319章 经略巴蜀,釜底抽薪

  楚字旌旗席卷成一条长龙,军士们脚步轻快,顺着大路班师还朝。

  初春的风还是有些凛冽,但地上的积雪已经很薄了,很多地方已经重新露出了地面,到处都有雪化了之后留下的湿漉漉的水迹。

  爬犁自然是用不上了。

  熊午良坐在自己那辆青铜轺车之上,将身上的毛皮大氅裹得严严实实,歪着头半睡半醒,脑袋跟着颠簸的轺车一起晃来晃去,很没有形象地侧歪着身子。

  但是周边的军士却不会因此而有什么异样的眼光——事实上,这些楚卒看向熊午良的时候,眼里都带着十二万分的崇敬。

  就是这个小公子,再次带领楚军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

  那面缺了一角的曲阳侯旗,看起来格外威武,仿佛镀上了一层不败的神话。

  “主君,主君?”召滑轻轻推了推熊午良,将后者唤醒:“醒一醒。”

  熊午良揉着眼睛坐起身子,模样很是慵懒。

  召滑失笑——自家这君侯啊,还是这副熟悉的惫懒模样。

  之前算计秦人时的精明、突袭武关时的果决、咸阳城下的狠厉……像是从来没出现过一样!

  召滑瞟了一眼不远处的川庸,压低了声音:“主君,经略巴蜀之事,应当尽早着手啊。”

  熊午良睡意消失了,惫懒的脸上露出了一个笑容:“召滑,不愧是你啊。”

  这召滑,就好像熊午良肚子里的蛔虫。

  熊午良任何算计和手段……几乎都在召滑的预料之中。

  没错——熊午良之所以宽恕川庸,为的就是经略巴蜀!将手伸向秦国富裕的粮仓!

  别看今年冬天打得热闹——其实秦国的元气并未遭受太大的创伤。

  丢了丹阳之地对于秦国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反正丹阳之地也是他们从楚国抢来的,而且也没有细心经营的意思……丢了武关倒是后果严重,可武关归根到底也只是一座军事要塞罢了。

  丢了武关,确实让秦国人脊骨发凉……但是从经济方面来考量,一座要塞也没多少税收,秦国并没有为此损失太大的国力。

  咸阳被熊午良一通乱烧,死了不少平民甚至是贵族……不少繁华的街道都被火油烧得精光。虽然看起来模样凄惨,但是造成的经济损失却不算大。

  至于被熊午良砍下的秦国军卒、民夫的脑袋……这一点倒是伤筋动骨,但是恢复起来也不算困难。

  只要五六年的工夫,现在的幼童便会成为男丁,到时候又是一批新兵员、新壮劳力。

  总而言之——秦国这一次输得惨、面子丢得大……但是综合国力几年之内便能恢复过来。

  想要从根本上打垮秦国,最好的办法便是夺走秦国的巴蜀地区!

  巴蜀,纳入秦国疆域的时间还不长,但是已经充分展现出了其重要的经济价值。

  有巴蜀这个大粮仓在手,秦国几乎不会缺粮。

  熊午良收降川庸,目的便是在巴蜀插一只手进去,看看能不能从这个巴人身上,撬动秦国在巴蜀地区的统治。

  这并非天方夜谭——事实上,巴蜀地区的人民一直在反抗秦国的掠夺式统治。

  熊午良只要在此基础上推波助澜……就算不能促使巴蜀独立复国,能把秦国这个大粮仓搅和得动荡不安,那也是赚的。

  “川庸啊。”熊午良提高了嗓音:“过来一下。”

  川庸回过头,见是熊午良在呼唤,立刻屁颠屁颠跑了过来,殷勤恭敬道:“末将在!末将在!主君有何吩咐?”

  熊午良与召滑对视一眼,召滑嗬嗬一笑,和颜悦色道:“方才我与主君讨论起巴蜀故事……你既然是巴人,不妨为我二人解惑,说说巴蜀地区的现状如何?”

  川庸对着召滑点头哈腰——他知道面前这个书生模样的人乃是熊午良的心腹,当然不敢得罪。

  “回召滑先生的话——巴蜀历史源远流长,末将要从何讲起?”

  召滑笑道:“就从秦国攻伐巴蜀之前讲起吧。”

  川庸:“在秦国进攻巴蜀地区之前,曾有两国——一为巴国,二为蜀国。”

  “巴国乃是周人分封、姬姓王族之国……至于蜀国的历史则更加久远,在武王伐纣之前,便是相当强大的国家了。当初周武王号召天下诸侯伐商,古蜀国便是‘牧誓八国’之一。”

  “十余年前,秦国趁着巴蜀两国相互攻伐,以‘劝和’为名,顺江而下,同时灭了巴蜀两国……”

  熊午良与召滑相视一笑。

  秦国,从来就是这么不讲武德。

  巴国和蜀国地处后世的四川盆地,周围高山环绕,茂密的竹林和毒虫猛兽构筑成了一道天然的防线。

  除非巴蜀两国开门辑盗,否则中原国家的军队极难攻入巴蜀盆地。

  若非秦国不讲武德,嘴上说着来‘劝和’以致巴蜀两国没有抵抗秦兵入川……恐怕再多付出十倍的兵力,也未必能将触角伸入巴蜀地区。

  ……

  川庸又是一番啰嗦的介绍。

  总而言之,现在秦国攻下了巴蜀地区,但是统治基础还比较薄弱。

  秦国想怀柔,于是在巴蜀地区设置‘蜀侯’。以秦惠文王之子嬴通为第一任蜀侯,陈庄为蜀相……结果陈庄杀死嬴通,公然起兵反秦,图谋独立。

  最后的结果则是——陈庄被杀,秦国平定动乱之后,现在又立了第二任蜀侯。

首节 上一节 251/4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