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在野坂的强烈要求下,藏原勉强答应了,这个抄写人由野坂自己来找,并且支付一定的报酬。
两个人就此达成协议,并且约定了一个时间,野坂找人专程上门去抄写相关小说。
离开了会场之后,藏原面带笑意。
能够让野坂看到这部作品,显然《人间失格》在曰本传播的进程进了一大步。
有了野坂的推销后,想必无数的左翼艺术家都会为此跟进。
藏原相信这部作品的实力,饶是他第一次看到之后,也是惊为天人。
实话实说,他适才与野坂说的那些话,或许有推销的成分,可几乎都是发自他的内心。
这的确是一部让人十分震惊的作品。
对于人性的洞察,可以说是到达了一种极致。
最为关键的是,它透过主角叶藏的视角,看到了在曰本社会下,一名普通青年的成长和挣扎。
其中的许多描写,都偏僻入骨的写出了曰本社会的弊病与黑暗。
正是这样的社会环境,才将叶藏一步一步推入到深渊之中!
太过于深刻了!
藏原不像是主角叶藏那么极端,可他却能够在一些细节上感同身受。
谁还没有过,恐惧、自卑、孤独、绝望呢?
在旁人看起来,这是一部极其黑暗充满压抑的作品。
可在藏原看来,这才是真正深刻的现实主义文学。
完全符合曰本人风格和文化的现实主义文学,体现出底层人挣扎与困苦的真实作品。
痛苦,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救赎!
在收到章太炎的来信之时,藏原是有些犹豫的,这位先生已经许久没有联系了。
传播一部作品,还是华夏人写得,难保会有什么风险。
后来,他又收到了来自尾崎秀实的来信。
有些惊讶于这位包秉文的能量,终于愿意沉下心去看这本《人间失格》之后,顿时惊为天人。
看完一些片段,藏原当即发出信件,恳求尾崎秀实或者章太炎能够给予后面的内容。
在忐忑等待之后,藏原拿到作品的那一刻,当即翻阅起来。
看到作品的全貌,藏原便不再有任何的犹豫,当即决定,就算是豁出性命来,也要将这部作品彻底传到每个日本有识之士的手中。
让他们感受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文学!
而且,藏原有感觉。
这部作品里面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极其有利于左翼的传播。
以包秉文的名头,恐怕会比他们自己的宣传,要厉害上无数倍!
“先生,到地方了。”
就在藏原思考的时候,前方的人力车夫突然回头说了一句,他显然已经等了许久,可见这位先生一直在发呆,就不怎么敢打扰。
如今经济不大好,这些先生脾气不大好,在曰本这种地方,当人力车夫比华夏还要卑微。
“啊?对不起。”
藏原顿时有些羞愧,十分抱歉地说道。
临走之时,他甚至多给了车夫一些车钱。
人力车夫千恩万谢,疯狂点头鞠躬,却给藏原带来一丝心酸。
他不愿看到这样的情形,加快脚步朝着面前的房子走去。
此刻,时间已经到了深夜,藏原若是拜访不太熟悉的人,定然是个失礼的表现。
不过,眼前这栋房子的主人,可不是什么陌生人。
去年,藏原得益于对方的帮助,才有机会前往北方俄国进行学习和参加会议。
回国以来,他还没来得及联系对方。
四下无人,藏原趁着夜色,瞧瞧敲动了房门。
楼上的灯光亮了起来,紧接着是下楼的声音。
主人透过猫眼看到了来人,似乎有些欣喜,推开一个门缝说道。
“原来是藏原君啊?快些近来,这些天里面当局查得可紧。”
藏原透过门缝,一下子便侧身进了房间之中,他笑着说道。
“不必担心,我看过附近了,没有什么人。”
看到对方浓重的黑眼圈,藏原不由得有些感慨,在面前站好,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说道。
“去年的时候,多亏了川端君的帮助,若是没有川端君我恐怕早就被抓入监狱之中!”
藏原面前这位青年,正是去年帮助他前往北方的曰本知名作家,川端康成!
请假两天
出门参加朋友婚礼
第488章 东洋传播!文豪川端康成的理解?
1931年这个时间点的川端康成,还并不是后来的曰本超级文豪,可也已经崭露头角。
几年前,他与横光利等一干青年作家,一起创办了《文艺时代》杂志,发起了新感觉运动,并且宣告了“新感觉派”的诞生。
实际上,这种文学流派的兴起,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主要还是在经济危机之下,社会弥漫着一股虚无和绝望的思想,再加上西方贪图享乐风气的弥漫。
某种意义上,新感觉学派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范畴,可他并且是完完全全强调社会现象的刻画,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反映和批判。
一开始,由于理念性的不同,新感觉学派在曰本兴起之后,跟当时社会上关注底层人民的布尔什维克文学产生了冲突。
二者互相对抗互相影响。
而川端康成与藏原惟人,则分别是这两个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可以说,自从两个人学派兴起以来,这两个本来为挚友的作家,时常就会因此而探讨甚至争吵,谁也不能够说服谁。
不过好在,文学流派的分歧跟政治分歧不同,政治斗争往往会你死我活,而文学分歧大都还算是和平。
特别是在二人之间,在交流之中,也逐渐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随着布尔什维克文学的兴起,也令川端康成等新感觉作家,开始更加关注于社会现实和底层人民的生活。
就如前几年《伊豆的舞女》,这部由川端康成写出的小说,就讲述了一个曰本底层人民的生活感情故事。
足以见得,两个人的相互影响。
可就算是如此,新感觉派和布尔什维克文学还是处于一个相对对立的局面。
就算是川端康成与藏原惟人相交甚好,也依旧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文学,虽然说是不涉及政治,可多多少少,总是会牵扯到一些。
比如藏原惟人,就一直想要将川端康成拉入到布尔什维克的阵营之中。
可惜,川端康成一直以来都很坚定,不打算牵扯到政治的事务之中。
几番交谈下来,藏原惟人也放弃了相关想法。
不过,川端康成不加入到他们的阵营,却也不厌恶。
川端康成是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作家,他深深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
单单看作品,或许会有人觉得,他乃是一个敏感、孤独且带着淡淡哀愁的人。
可从个人生活来看,川端康成则是一个极其细腻,且对于自己相信事物,极其坚定执着的人物。
从多部作品里面就可看出来,他对于底层百姓的困苦乃是十分共情的。
说到底,两个人文学追求的真正目的都是相同的,只是道路上的分歧,这与如今曰本政坛上的一些野心家,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深夜,藏原惟人在见到川端康成之后,二人当即到了书房之中。
川端康成的家中,还是日式的老和风屋子,偌大一个屋子分隔出各种区域,就显得十分的拥挤局促。
不过,这一点在书房之上,并不算什么缺点。
川端康成的书房里头,四处都堆满了书籍,拉开门,屋子里便都是一股子书墨香味。
书房里面的陈设很简单,无非是书架书桌之类的,可狭小的屋子里面,四处并不杂乱,反倒是整理的整整齐齐,以一种主人独有的风格,保持着他们自己的秩序。
藏原惟人喝了一口桌上的热茶,第一眼便瞥见了书架下方的一排书籍。
那些书籍的名字,他再熟悉不过了。
《活着》、《老人与海》、《枪炮、病菌与钢铁》、《菊与刀》.
角落里面,甚至还能看到《射雕英雄传》,不过这本小说还没有日文翻译版本,所以是中文版。
再加上一些与包国维相关的杂志报纸,足以见得川端康成,对于这位华夏新晋文豪的重视。
注意到客人盯着那些书,川端康成不由得笑着说道:“都是秉文君的书籍,在曰本想要收集到他所有的作品,可是不易啊!”
包国维的许多作品,在曰本还没有正式出版。
出于某种原因,当局似乎也不太愿意看到这名华夏文学家的作品,出现在曰本出版市场之上。
所以,川端康成想要搞到这些,着实是花了一点力气。
说到这里,藏原惟人不由得感慨说道:“去年我刚打算前往俄国之时,便看到了他的几部作品,那时候秉文君还是一个华夏初出茅庐的文学青年,我对于他有所期待,也感慨此人在文学上的灵气。
没想到,这才过去了几个月,他便已经在国际上知名了,接连获得了普利策、龚古尔文学奖的青睐。
在经济学方面,他甚至还有建树,受到了美国人和英国人的期待。
我想,他年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应该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川端康成笑了笑:“说起来,藏原君受这位先生的影响很深刻啊?”
藏原惟人当即挥舞了一下拳头说道:“这并不是什么不能够说的事情,秉文君的作品有一种力量。
他的《回答》《活着》等作品,传递出一种磅礴的力量,看起来悲观,可却能够令人热血沸腾,升起对于奋斗的希望。
这是曰本文学中所缺失的重要的部分。”
藏原惟人双手按在膝盖上,神情有些激动的说道。
“实话实说,川端君你应该知道,我们事业这段时间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时不时我都会觉得,就这样算了吧,继续努力的意义在哪里?
可继续看了秉文君的书之后,就会从中获取到,继续努力下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