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第520节

  “师父,我们总不该,在这街头卖艺,蹉跎这一身子武艺吧?”

  “.”

  第二日清晨。

  《时报》编辑部。

  “景昌!景昌啊!快过来看看这个!”

  黄伯惠风尘仆仆,身上的西装甚至还拉开一大半,露出里头抖动的肥肉,看得编辑部的一些女编辑尖叫连连。

  张景昌脱下自己金边眼镜,露出一对熊猫眼,作为《时报》的主编,他已经三四天没有睡好觉了。

  自从《时报》以一本武侠小说,成为南方数一数二的杂志,并且赚得盆满钵满之后。

  办杂志报纸这一行就变得极其内卷了。

  当然,也有办报潮流以及经济不好的影响。

  许多有钱有权的人物,都想要进入这报刊圈子分上一杯羹。

  各类专门连载武侠小说的杂志兴起,许多报纸也转型,开始引入各种志怪故事。

  一时间,类似于美国兴起的“纸浆杂志”,这个赛道涌入了无数的快钱。

  经济不好,其他工厂公司倒闭的倒闭,亏损的亏损。

  可这报刊业,似乎看起来还成啊?

  所以,一时间民国的报刊业,因为包国维一个人的影响,彻底成为了一片蓝海。

  很难说完全是包国维的原因,但他还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看到日常咋咋呼呼的黄伯惠,张景昌这个做下属的,都有些无奈。

  他毫不客气地说道:“黄先生,你莫要再将那些朋友的作品拿来了,恕我直言,这些先生们的水平实在是没有办法出版,他们很有钱,都是商业大亨,可在写小说这条路上,还是需要天赋的。

  不是谁都可以成为平江不肖生、包国维、还珠楼主的。”

  显然,张景昌已经看了太多狗屁不通的作品了。

  最为关键的是,这些作品的作者,还都是沪市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

  他们许多人,在看了市面上的武侠小说之后,心潮澎湃,觉得自己也行,便开始了创作生涯。

  甚至有人花大价钱,就为了能够在《时报》上刊登。

  付费写作了属于是。

  可对于《时报》来说,刊登这些作品,无异于制造笑柄,并且是在断送这份刊物的生命力。

  这些天里面,张景昌为了应付这些稿件,可谓是耗尽了心力。

  最为关键的是,还要以一个委婉,且不破坏这些大佬脆弱的创作心灵的情况下。

  这可太难了.

  张景昌捂住自己乱糟糟的头发,略有些崩溃地说道。

  “黄先生,你可放过我吧,这一期的稿件还没有着落呢?

  你不想着靠《时报》赚钱,我还想着靠这份工作养活一家老小呢!”

  某种意义上来说,张景昌甚至比黄伯惠还要在乎《时报》的存亡。

  因为黄伯惠失去《时报》无所谓,他的家境殷实,怎么说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可张景昌就不行了,他若是失去这份工作,可真的是会流落街头!

  黄伯惠一脸无语地说道:“景昌,我可还没说稿子是什么呢!”

  “上次先生你也是这么唬我的,这招不管用了先生。”

  “不不不,这次是真的。”

  “先生,你干点人事吧!”张景昌哭丧着脸,都快要奔溃了。

  “你快看看,看看就知道了。”

  一到这种时候,黄伯惠便觉得自己十分嘴笨,有无数话语,怎么也说不出口。

  他将那份稿件,强行塞入到张景昌的手中。

  “可别弄坏了,要是弄坏了哪一页,我可不好跟秉文交待啊!”

  看着黄伯惠红润的脸庞,张景昌十分无奈地说道:“这一招,前一次你为了将沪市米业大亨虞洽卿的作品,推销给我,已经用过了。

  我不会再”

  话语戛然而止,因为张景昌已经看到了稿子的第一页。

  那是端端正正的几个标题字。

  “神雕侠侣”

  一时间,张景昌觉得自己喉头有些干。

  因为他就算是死,也不会忘记这个字迹的主人。

  不就是他们报纸的幕后大佬,如今国内当红的文学巨子,包国维包秉文是也么?

  可张景昌还是有些不相信,毕竟包国维的续作,一个月拖一个月,已经拖了大半年之久。

  期间多次传来他要出续作的消息,可都是无疾而终。

  这回怎么就这么巧,报社正需要一份武侠小说的稿子,他便水灵灵的出现了?

  狼来了的故事说得太多了,张景昌连真实的也不敢相信了。

  他怀疑似的看向黄伯惠说道:“先生该不会是找了高手,模仿了包先生的笔迹吧?

  这种事情没有什么意义。”

  黄伯惠自知理亏,所以被对方阴阳怪气一番,倒也不动怒。

  而是找了一把椅子,在旁边坐下,拿起坐上的茶盏,毫不客气地细细品味起来。

  “景昌你且看看就知道。”

  他翘起二郎腿,颇有自信的模样。

  竟然这么自信?

  张景昌皱起眉头,开始有些相信,这份稿子的真实性了。

  所以,他忍着不适感,强迫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了下去。

  可随着故事内容一点点在他眼前展开,张景昌的瞳孔开始缓慢放大。

  渐渐的,眼睛再也离不开了。

  似乎掉入了一个武侠世界之中!

第476章 《神雕侠侣》的横空出世!

  津门。

  《萌芽》编辑部。

  近来《大公报》编辑张季鸾先生来得很频繁。

  一方面是因为包国维的嘱托,另外一方面则是在好奇。

  张季鸾深耕报业多年,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份报刊,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火爆。

  而《萌芽》似乎做到了。

  张季鸾在编辑部待了许多天,一边帮助李寿民处理事务,一边了解其办报的逻辑。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对方简直是个天才,不仅仅在小说方面写出了《蜀山剑侠传》,还在管理报刊方面有着很高的天赋。

  可今天,张季鸾又再次颠覆了自己的认知,因为他彻底明白了,《萌芽》这个刊物之所以能够爆火,不是因为其他,仅仅是因为一个人而已。

  此时此刻,编辑部里头,所有编辑以及张季鸾和李寿民都聚集在一块。

  他们脑袋挨着脑袋,以一种近乎叠罗汉的方式,才能够让每个人都看到桌子上的稿件。

  为了让所有人不错过稿件里面的内容,李寿民甚至一边读,一边对着稿件大声念了起来。

  声音抑扬顿挫,吊着嗓子,颇有一种说书先生的感觉。

  只听得李寿民念道。

  “时当南宋理宗年间,地处嘉兴南湖。节近中秋,荷叶渐残,莲肉饱实。这一阵歌声传入湖边一个道姑耳中。她在一排柳树下悄立已久”

  这半文半白的语句,加上颇具古代气息的描写,一下子就将人带入到那个世界之中。

  前面几章的内容,主要是背景故事的铺垫,以及介绍主角杨过的身世。

  相较于《射雕》,《神雕》大概是前者故事发生十多年之后。

  在《射雕》结尾,郭靖与黄蓉成婚,之后在桃花岛生下女儿郭芙。

  而这本《神雕》开篇之时,郭芙已经九岁,许多前传的人物都步入中年,他们的武功、江湖地位乃至于性格,都发生了一定变化。

  这种故事的推进性和连接性,让读者有一种亲切之感,迫切想要知道熟悉人物在新故事里面的变化。

  同时,新人物的故事也重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这部主角杨过乃是前作反派杨康的儿子,如此奇怪的身世,完全不同于前作树立的侠客角色。

  前作的郭靖老实本分,生性就单纯刚直,可以说是最具有模范侠义精神的角色。

  可这一作的主角杨过,却是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从小便调戏女人,偷鸡摸狗。

  李寿民觉得十分怪异,甚至有点不太舒服,觉得不符合自己对于续作的预期。

  要知道《射雕》出来之后,郭靖为国为民一代大侠的形象,可是深入到所有读者内心的。

  全国各地,甚至有不少人,受到郭靖事例的激励,毅然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为国为民”。

  作为一本续作,难道不是应该再写一个这样的角色么?

  可出于一名小说作家敏锐的觉察力,李寿民很快意识到其中的不同。

  或许描写一个杨过,才是最好的选择吧?

  郭靖这个角色,已经将一代大侠的传统大侠写得淋漓尽致了,若是再写一个郭靖,真的能够保证超越前作吗?

  读者恐怕很难买账,甚至觉得有点无聊。

  可写一个杨过就不一样了,让人产生了无限的期待,这样一个角色究竟如何成为一名侠客,身为反派杨康的儿子,他又会遇到哪些困难?

  这期间的故事,不免让人产生无限的好奇。

  想到这里,李寿民深深呼出了一口气。

  “秉文果然是不一般啊,新作的改动近乎完美,必然又会引发一场关于武侠小说的狂潮。”

  可李寿民这么一评价,其他人倒是有些不乐意了。

  特别是张季鸾,他正着急看后面的剧情呢,不免责怪说道。

首节 上一节 520/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