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第482节

  做一个老父亲真的很难啊!

  他立即转身朝着书房而去。

  “你又去哪里啊?”汤国梨有些急了。

  章太炎眼睛里面已经有些血丝了,他扭头说道。

  “打电报去欧洲,让包国维那小子早点回来!”

  汤国梨无奈地看着章太炎急冲冲的背影,摇了摇头。

  “迅哥儿,忙些什么呢?”

  许广平端着饭菜走进书房之中,看迅哥儿近来都在埋头写着什么书信,不由得好奇询问说道。

  迅哥儿近来又苍老许多,眼眶下面眼袋耷拉下来,不过眼睛里面还是炯炯有神。

  他笑着说道。

  “想着秉文应该要从欧洲回来了,今年是他高中已然可以结业了,明年便要去北平求学。

  我想着他去北平必然要拜访一些先生,我给昔日好友写写信,让他们多照顾照顾。”

  许广平有些讶异,迅哥儿可很少帮人说人情。

  不过想想是包国维,她也就释然了,将饭菜放在桌子上,笑着说道。

  “你这个师哥啊,可比师父还要操心。”

  一提到包国维,迅哥儿脸上便满是笑容。

  “秉文是个好孩子,我从他身上看到了咱们国家今后的希望,他在欧洲的事迹也对我的胃口。

  我这不过是举手之劳。”

  “秉文什么时候回来?”

  “应该月余之后吧”迅哥儿不太确定的说道。

  “你说他到了沪市,会不会立即来拜访咱们?”

  “定然是要的。”迅哥儿有些骄傲地说道。

  可他转念一想,又笑着说道。

  “他若不来,我便杀上门去,这家伙写个《乡村教师》,竟然不配个中文版,着实可恶!”

  与此同时,同样亦师亦友的林玉堂,正在家中埋头苦干。

  他近来很是忙碌,一边要顾忌着明快打字机的上市,一边还要想着诸多出版社的邀约。

  不过这些都在一个任务的出现以后,被推后了。

  包国维在英国电台节目演讲结束之后,翻译《小岛经济学》成为了国内读者迫切需求。

  包国维远在欧洲,很难联系上对方,将翻译任务交给其他人,定然是不够妥当的。

  但是交给林玉堂,那便是理所当然。

  人人都知道,林玉堂与包国维之间的关系,可谓是“御用”翻译作家,几乎所有作品,包国维都找他来翻译。

  所以找林玉堂提前翻译,定然是最为稳妥的。

  深知《小岛经济学》这部作品的重要性,林玉堂丝毫不含糊,夜以继日的翻译起来。

  争取压过市面上那些层出不穷的盗版。

  国内对于包国维千呼万唤,包国维这边自然也是归心似箭。

  简单处理完欧洲剩下的一些事务之后,他终于成功登上了回航的邮轮!

第449章 国殇之年?来自老章的信件!

  乔治·奥威尔要跟包国维一起回华夏?

  包国维的确和对方提过这个想法,只不过一开始,这一切都存在于包国维的设想之中。

  毕竟谁也不会想到,作为20世纪英国最为著名的小说家、社会评论家,在后来写出《动物庄园》、《一九八四》等反极权著作的乔治·奥威尔。

  竟然真的会放弃在英国的“安稳”生活,想要去遥远的东方。

  要知道,即便是乔治·奥威尔在伦敦再受到排挤,这里终究是他的故乡。

  在这个时代许多西方人看来,华夏无疑是一片蛮夷之地,那里的人是落后且愚昧的,一个个都还穿着夸张的古装,头上梳着难看的辫子。

  这样的刻板印象,直到一百年后,仍旧存在于西方人的心里。

  所以,在这一时期,去东方是一个需要很大勇气的决定。

  包国维停下手边书写的动作,紧紧皱着眉头,带着疑惑说道。

  “乔治,你确定要跟我回去么?你应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吧?”

  包国维明白,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此去东方路途遥远,说不准这辈子就回不来了。

  他自然不希望,乔治·奥威尔是冲动才做出这个决定,也不希望,因为自己的出现,破坏了原本历史的轨迹,让这位影响全世界的小说家,在东方沉寂下去。

  乔治·奥威尔挺直了自己的身板,目光炯炯地说道。

  “先生,我很认真,这是我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他想到了第一次遇到包国维,想到了对方身上所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

  就好像是一位导师从天而降,拯救了乔治·奥威尔这个迷途的灵魂。

  在包国维的提点之下,乔治·奥威尔可以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写作风格,真正的灵魂所在。

  “您帮助了我很多,我也不再是从前在生存线上挣扎的那个人,《工人日报》的工作也很不错,今后的文学创作我也有无限的灵感,后续我打算写一篇针对在缅甸经历改编的小说.”

  包国维饶有兴致地看了一眼对方,反问说道。

  “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还想着跟我去华夏,你甚至想要抛弃自己的家庭?”

  二十七岁的乔治·奥威尔早已经成家立业,离开英国就代表着抛妻弃子。

  “可我现在并不觉得快乐。”乔治·奥威尔似乎有些痛苦的说道。“自从我成为先生你的朋友,接受了你的教导之后,无数的报纸想找我约稿,许多势力也想要拉拢我。

  我知道,这些东西能够带给我无数的好处,能让我的家庭过上好日子,能让我成为富裕阶级,做一个上流人士。

  可我不喜欢。”

  包国维皱着眉头,他看出了这位先生,身上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

  只听得乔治·奥威尔继续说道。

  “从前我渴望能够获得认同,可在得到了富足之后,我发现这一切并不是我想要的,相比那些物质的浮华和奢靡,毫无意义的社交活动,还有被欲望蒙蔽的心灵,我更加希望摒弃那些不必要的繁华,以一颗宁静的心去感受生活的真实.”

  包国维有些奇怪地看向对方,觉得这番话显得十分突兀,可转念一想,对方可是乔治·奥威尔啊!

  乔治·奥威尔能够说出这番话,难道不是应该的么?

  “我渴望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去,在田间忙碌的农民,在工厂忙碌的工人,在街头巷尾为生计奔波的商贩,从前我摒弃这些生活,可如今我却渴望这些生活的感受。

  因为,从他们这里,我似乎可以看到未来。”

  包国维心头咯噔了一下,想着完球了,自己真的给对方忽悠瘸了。

  如今的乔治·奥威尔,真正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失去低级趣味的人。

  他还是有些疑惑地说道:“可是.这些在英国你也能看到的吧?”

  “不。”乔治·奥威尔摇摇头说道。“在英国我可以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压抑,这里的政治氛围越来越浑浊,这里的权利角逐是利益的博弈。

  这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制度,可它并不是为了普通民众服务的,制度越加牢固,自由的口号越发响亮。

  实际上民众的苦痛就会越发深刻。

  先生,英国已经陷入到僵化之中,在这里我看不到任何希望。”

  包国维正色说道:“你要知道,此去东方,华夏国如今的处境,不比英国好多少,甚至还要更加黑暗,那是一片混乱的废墟。”

  “正是因为废墟,所以才有绽放的希望,我听过您对于华夏的描述,也了解了你们的历史,我相信那终将是一片伟大的土地,他能够让我找寻到对生活的热爱,可以激发我的灵感,让我继续去探索和思考.”

  乔治·奥威尔越说越玄乎。

  不过包国维可以从他的话语中,看出他对于去东方的决心,最终包国维叹了一口气说道。

  “罢了,你要去我也不拦你,不过你要将家小安排好了。”

  “谢谢先生!”

  乔治·奥威尔激动地说道,脸上洋溢着欣喜,他继续解释说道。

  “妻子和孩子我已经商量过了,都决定和我一起去华夏,听说许多外国人都在沪市也带着家人,我想我应该能够在那里找到谋生的手段。”

  包国维没好气地看了对方一眼。

  “到了我的地界,你就别担心钱的事情了。”

  如今的包国维称得上一个财大气粗,养活乔治·奥威尔的一家完全不是问题。

  更不要说,乔治·奥威尔这样的小说家,跟随自己回国,带来的收益要远远大于支出了。

  元旦节的第二天,包国维等人秘密登上了回沪市的邮轮。

  邮轮上华夏学子众多,所以包国维几人在里面也不太显眼。

  加上乔装打扮,倒没有引来多少麻烦。

  本来包国维还收到阿加莎女士的邀请,要去伦敦一场当地知名小说家聚会。

  可看了看如今伦敦内的政治局势,包国维还是决定早点离开为妙。

  在《小岛经济学》发布之后,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无数普通民众,从《小岛经济学》之中获取了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这让英国国内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不管是保守党还是工党,都难以再利用经济危机作为手段,来攻讦对方,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

  简单来说就是,民众没有从前那么好糊弄了。

  大街上层出不穷的游行示威,就说明了一切。

  当然,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好处,大英帝国终于是可以在表面上达成一致,各个派系之间宣称要抛弃成见,共同解决眼下的经济危机。

  这是很少见的变化,没有想到仅仅是因为一名东方学者的宣讲,就达成了。

  实在是一幅荒诞的景象。

  另外一方面,《小岛经济学》所引发的市民阶层的觉醒,也让不少英国资本家和贵族焦头烂额!

  社会主义思潮,在这股“东风”的作用之下,雨后春笋一般在英国各国迸发出来。

  红色沙俄所隐藏的一些秘密颠覆势力,自然也闻风而动,不会放弃这得天独厚的机会。

  总之,现在的英国乱成了一锅粥。

  包国维知道,即便有英国国王和首相的首肯,他也不是完全安全的。

  再不离开,刺杀者将会络绎不绝。

首节 上一节 482/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