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笑着说道:“我今天来,倒不是找秉文你加入外交官的,而是有更加重要的事情。”
说完之后,顾维钧便从包里面取出一打资料递给包国维说道。
“这是我这几天准备好的资料,你上次不是说要在欧洲创办一个助学基金会么?”
“先生竟然这么快就准备好了?”
包国维有些讶异,他本以为对方还需要一些时间,没想到短短几天,就已经将企划书拿出来了。
顾维钧还不免劝谏说道。
“此等利国利民的大事情,必然一刻也耽搁不得,只不过此间涉及到的金额巨大,秉文你若是想要减少一些资金,也是没有问题的。
剩下的资金,咱们可以找一些华人华侨还有国内各个大学商议,总归是能够筹集起来的。”
原本,顾维钧觉得包国维仅仅是想要自己筹备一个助学基金会,必然要开展募捐,召集社会各界的支持。
可没有想到,仔细了解过以后,顾维钧才发现包国维这个家伙,竟然是想一个人出资所有的助学基金。
这在顾维钧的印象里面,还是第一次。
毕竟留洋所需的钱财,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特别是顾维钧了解到《活着》本书在欧洲的具体收入之后就更加觉得有些不妥了
“《活着》这本书一年于我估计来看,应该有个六七万银元的收入,这并不是一笔小数目,秉文你还是好好思量一番吧。”
包国维却是十分坦然地说道:“不用思量了顾先生,我是一个随性的人,不抽烟不喝酒不烫头,拿着这么多钱也没有什么用,倒不如帮助一下求学的同胞,也算是我对于国家尽的绵薄之力了。”
听到这个话,连顾维钧都不免有些动容了,他点了点头说道:“既然秉文有此志向,我就不便多劝了,只能为留学学生感谢一二。”
说完,不等包国维说话,顾维钧竟然起身对着包国维一个鞠躬。
包国维刚想要阻止,却发现对方已经鞠躬完毕了,他无奈地摇摇头。
让顾维钧给自己鞠躬,这份钱也算是花的值得了。
当然,用从洋人身上赚到的钱,去资助华夏的优秀学生,想一想都是一个十分值得的买卖。
接下来,顾维钧便给包国维介绍起来留学基金会的初步计划。
“咱们便以秉文你资助的《活着》一书稿费收益为基准,如今收益颇丰,据我统计一年六七万银元不在话下,后续收益肯定没有这么多。
但我想来,这几年五万银元肯定是有的,拿来当做基金会的本金,自然是绰绰有余。
更不要说我们还可以另外寻求其他渠道的捐助
初步先计划资助30余名在欧洲勤工俭学的优秀华夏留学生.”
包国维愣了一下,不由得疑惑说道:“30名学生?五万银元可以资助这么多学生们?”
似乎跟他先前计算的完全不一样。
顾维钧笑着解释说道:“秉文你先前的算法,乃是囊括了学生们在欧洲的一切花费,按照整整四年来计算。
可你要知道,我们的留学生也不是少爷小姐,他们可以自己勤工俭学,我这里有不少渠道,到时候也可以帮助他们介绍一些工作,这样可以资助更加多的学生!
还有学费船票等等,这些国内学校和一些组织,有时候也会有一些资助,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资助30名学生肯定是绰绰有余的。”
针对这个事情,顾维钧给包国维详细介绍了一番,可以算是面面俱到。
包国维很庆幸,自己将这个事情委托给顾维钧来做,不然他自己还真不知道从何下手。
顾维钧离开的时候,包国维送到门口,拱拱手送别说道:“感谢先生的帮助,咱们这个包氏助学基金会,还要仰仗着先生的鼎力支持。”
“莫要说这些。”顾维钧笑着摇头说道。“秉文小小年轻,所展现出的风骨和能力实在是令人钦佩,还希望你能够更加努力,莫要误入歧途才是!”
顾维钧的话语里面藏着期盼。
包国维点点头说道。
“还请顾先生放心。”
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想要见包国维一面。
这个消息是在见完丘吉尔之后,从伦敦发过来的。
包国维不知道期间发生了什么,不过以他来看,这次邀请大概率是没有什么危险的。
只要丘吉尔不缺心眼的话.
本来,包国维打算是在欧洲各地游览一番,顺便认识一下各个名家,随后等到一月份再启程回去。
现在看起来,还是要先去一趟英国才成。
毕竟媒体都已经将自己炒成英国的“救世主”了,在加上乔治五世的邀请。
他要是不去,难免就有一些驳对方的面子了。
所以包国维还是秘密购买了前往伦敦的火车票。
法国这边也很麻烦,不过好在,法国总统加斯东·杜梅格跟包国维保持着默契,暗暗压下了媒体宣传的势头。
再加上许多法国人都还在节日的氛围之中,便没有料到,他们口中的“救世主”已经被英国佬给“截胡”了。
离开之前,包国维意外遇到了杜威。
“包,我们可说好了,今后一定要来美国一趟,我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待着你的造访,希望到时候还能够听到一场精彩的演讲。”
杜威显得十分精神,但握着包国维的手迟迟不肯放开,似乎很舍不得一般。
包国维笑着说道:“杜威先生的话我一定记着,有机会还要与您多多请教。”
“你要明白的,教育事业是极其重要的,在你身上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学习理念,有机会跟我学习哲学和教育,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
看着热情的杜威,包国维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自己难道是“学术魅魔”体质?怎么每个学者都想收自己为徒啊?
跟在国内时候,简直是一模一样。
再次拒绝了巴黎大学校长担任教授的邀请,包国维带着章念月和曹晏海,乔装打扮,踏上了前往伦敦的火车。
刚坐上火车,包国维便发现车厢内在兜售一本小说。
那是自己从来没见过的封面,却印着极其熟悉的书名。
《乡村教师》
章念月发出感慨:“这么快就有法语版本了?”
包国维则是有些无奈地说道:“看起来,法国人的版权意识也不太行了,我非得找个律师才行!”
趁着圣诞节这个节点,《乡村教师》这部书终于是传播到了法国!并且在整个法国小说界悄然发酵!
请假一天 出门
请假一天
第437章 罗曼罗兰!乡村教师和命运交响曲!
罗曼·罗兰先生作为一名法国人,这些年一直在瑞士旅居。
在20世纪初,罗曼·罗兰绝迹是一位极其出名的法国文学家。
1913年,他的长篇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便获得了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
1916年,他便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可就算是这样,罗曼·罗兰依旧没有得到法国当局的承认,甚至一度阻止瑞典文学院为其颁发诺贝尔文学奖。
按理来说,以他的地位,应该被法国当局列为国宝级文学家才是。
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怪的反差?
实际上,主要还是因为罗曼·罗兰一直以来秉承的文学理念。
“人道主义”“和平主义”
可以说,罗曼·罗兰是一个极其坚定的和平主义者,他对于和平的坚定,甚至超越了国家和民族。
对于全人类来说,罗曼·罗兰或许是一个伟大的人,可对于一个国家民族来说,他便无异于叛徒了。
例如,在一战期间,罗曼·罗兰就因为深感对于战争的痛苦,在《日内瓦日报》上面发表了一篇社论。
标题为《超乎混战之上》。
在文章之中,罗曼·罗兰宣称各民族、各国文化都有自己固有的优点,应当互相尊重。
这一观点,在当时法德两国交恶的背景之下,可以说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时间,罗曼·罗兰成为了众矢之的,一边被德国人骂“奸细”,一边被法国人骂“叛徒”。
但罗曼·罗兰,还是依旧不为所动,继续走着自己呼吁和平的道路。
“终究还是回来了。”
刚下火车的罗曼·罗兰,看着覆盖在大雪之中的巴黎,口中吐出了一团热气。
距离他上一次来巴黎,已经过去了将近八年。
在这八年里面,罗曼·罗兰几乎没有回到过法国,有的话也仅仅是乘坐火车路过。
至于巴黎这座城市,那就不要再多提了。
今天是1930年12月26日,这是圣诞节的第二天。
之所以选在这一天回到法国,还是有一个很悲哀的原因。
那便是,罗曼·罗兰深知自己无法得到法国当局以及许多民众的欢迎,所以极力避免在圣诞节这种敏感时刻回来。
选在圣诞节的第二天,一方面是列车上的人少许多,另外一方面则是法国当局的监管也会松懈许多。
毕竟好不容易回来一趟,罗曼·罗兰也不想惹出太多的麻烦。
好在,如今包氏口罩被发明了出来,到了冬季以后传染病高发,几乎每个人都戴上了口罩,对于罗曼·罗兰来说,也省得被人认出来。
走在泥泞的巴黎街头,罗曼·罗兰不禁感慨这里的物是人非。
过去了整整八年,巴黎的街头非但没有变得更加繁华,反而更加衰败起来。
特别是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巴黎街头几乎遍布着流浪汉。
在寒冷的冬季里面,街头巷角还可偶见冻死的身躯。
看到这里,罗曼·罗兰不禁痛心疾首,在心中又想着要构思一篇批驳法国当局的时评出来。
“为什么一个国家能够坐视他的民众陷入到这种地步?”
“马克思先生说得对,资本主义自从诞生在这个世界上,每一滴血都流着肮脏的东西。”
在看到华丽马车驶过,与巷子角落里面的流浪汉成为鲜明对比之时,罗曼·罗兰此刻胸中的愤慨达到了巅峰。
他心中思绪万千。
“东边的红色沙俄或许才是对的,他们正在进行一场宏伟的社会实验,我想.”
恍恍惚惚之间,他终于是走出了这片城区。
期间他几乎散尽了自己带来的所有财产,只留下了一些需要的路费和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