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包国维的疑问,萧伯纳与阿诺德相互对视,随即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阿诺德指着包国维说道。
“包,你在伦敦已经彻底火了。”
“???”
包国维满头问号。
我知道自己火了,所以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
他刚从床上起来,还是睡眼朦胧,一身疲倦。
反倒是这两位老先生,神采奕奕的样子。
两相对比之下,让包国维想起了学生时代,被老师拷问时候的样子。
“那么就由我来告诉你吧。”萧伯纳咳嗽一声,为包国维解释说道。
“实际上,也并不是什么复杂的事情。
昨天伦敦的议员们教授们,在参加完宴会之后,立即便将你的理论传扬出去。
保守党还有右派们,个个都要将自己的嘴角拉到了地上。
而我们的工党还有社会主义者,像是迎来了光明一般。
包,这都是你的功劳。”
萧伯纳说起这些的时候,眉飞色舞,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不止这些吧?”
对于这些反应,包国维是有心理预期的,但仅仅这样,应该不至于让这两位如此兴奋。
“对,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点。”萧伯纳点点头说道。“昨夜哈罗德·拉斯基在离开宴会之后,专程去了一趟唐宁街10号,拜访了首相阁下。”
“我听说亨利王子殿下,昨夜也去了白金汉宫,在温莎城堡之内,对国王陛下汇报了这个消息。”
听到这里,包国维明白了两位先生如此反应的原因了。
原来是惊动了大嘤帝国,两位地位权利最为崇高的人啊?
“这两位先生的意思是?”
“赞赏!”萧伯纳和阿诺德二人同时说出了这个词语。
包国维愣了一下,随即说道。
“这是我的荣幸。”
老实说,事情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期。
阿诺德说:“包,首相阁下已经有意召集你进入财政部门,成为英国的经济顾问,从来没有一个东方人,进入到伦敦财政部门工作过,你或许是第一个。”
在华夏的时候,打死阿诺德也想不到,到了伦敦之后,包国维竟然会这么快获得内阁的关注。
这简直是太过于疯狂了。
“目前包的经济理念仍旧在评估阶段,内阁已经找到了英国科学院院士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先生来协助,不过包你放心,这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一定会得到有效的落实,我对此很有信心。”
萧伯纳今天太兴奋了,甚至表现得不像是他平时的样子。
听到凯恩斯的名字,包国维便有些绷不住了。
自己提出的理论,很多部分就是参考凯恩斯在后世的理论。
不知道对方看到这个理论后,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等到两位先生滔滔不绝完毕之后,包国维这才斟酌地说道。
“我很高兴能够帮助在英国在经济上,取得一些走出大萧条泥潭的思路。
这可以帮助到无数的底层人,当然也包括的同胞。”
听到这话后,萧伯纳投来赞赏的目光,他看向包国维便如同看到一个宝藏一般。
“不过.”包国维顿了顿,坦然说道。“成为在英国任职这方面,我并没有什么意愿。”
“这”
萧伯纳与阿诺德面面相觑,他们激动的内心平复了下来。
眼前的“胜利”来得太过于突然了,以至于二人都有些忘记了。
不论包国维在英国多出彩,对方终究还是一个东方人,一个纯正的华夏人。
哪有抛弃自己国家,在其他国家任职的道理?
如果包国维是这样的人,萧伯纳也会第一个看不起他吧?
“包”阿诺德还想要劝阻什么,却被包国维给打断了。
包国维说:“先生们,这些我已经与亨利王子谈论过了。
老实说我看起来什么都精通,实际上很多领域都是一个门外汉。”
这句话算是说出了包国维的心声,可惜现在并没有人相信。
随后他又给这两位先生打个预防针。
“如果顺利的话,我可以担任顾问,以书信的形式参与到经济改革之中。”
包国维刻意回避,两位先生也没有办法,如今事情还没有落地,他们也不便多劝。
几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没一会儿,便聊起了包国维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相遇。
包国维面色古怪地说道:“没有想到克里斯蒂女士竟然会突然出现,要知道我参加沙龙,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她和丘吉尔先生.”
听完包国维与阿加莎两个人的相遇交谈之后。
萧伯纳调侃地说道:“秉文可真受淑女喜爱啊,若是她再年轻二十岁,你们或许会有故事。”
包国维脸上的肌肉一抽。
想到这为“老不修”的文豪,还曾经有过一场忘年之恋,便觉得有些无语。
这段感情据说开始于1921年,是萧伯纳与一名美国年轻女演员的爱情。
后者是萧伯纳的狂热崇拜者,两个人在一次度假中发生了关系。
不过这个消息多是出现在一些传闻,不能得到确定。
但可以确定的是,一生未婚的萧伯纳也是一个风流才子。
或许艺术家都逃脱不了风流二字?
萧伯纳的事情只能找个机会旁敲侧击一下,而自己的事情绝对要解释。
包国维可不希望后世传出自己和阿加莎阿姨的绯闻!
他无奈解释道:“先生,我与克里斯蒂女士只是简单的交流。”
“克里斯蒂女士年轻时候,在伦敦是一颗闪亮的明珠,只可惜没有遇到一位好丈夫。”阿诺德笑着补充说道。
“好了好了,我想我们该中止这个话题。”
包国维暗暗记下这个仇,想着什么时候,一定要调侃一次这两个老不修的。
牛津大学。
居住在学校附近的吴宓,终于在今天见到了好友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
从码头下船之后,他便拒绝了包国维的邀请,自己来道了牛津大学附近酒店住下。
为的就是见到这位先生。
说起艾略特先生,吴宓曾经与他在美国哈佛大学求学,二人同时师承比较文学学者欧文白璧德,可以算是师兄弟。
“ T.S.艾略特先生,在哪个办公室?”
好不容易找到办公室大楼,吴宓向前台询问过艾略特办公室位置之后。
这才在三楼看到了久违的好友。
此刻,艾略特正埋头古怪地看着一份报纸。
对方埋头阅读的样子,让吴宓想起了自己在美国留学的那段时间。
他轻轻敲了一下房门,见对方根本没有反应,便走到了艾略特的身边。
撇了一眼,吴宓竟然发现最新的报纸上面有包国维的名字。
艾略特对于印度文化和华夏文化,一直都很感兴趣。
想来对刚来到伦敦的东方文学少年,有兴趣也是不出奇的事情。
吴宓刚想要调侃对方两句,看报纸竟然都听不到人进来。
却被报纸上面的内容给震住了。
他犹如石化一般。
脑海里面回荡着那些词条。
“包国维,来自华夏的全能文学家?”
“经济学大师?”
“让议员莫斯利哑口无言?”
“拯救英国!!!”
第415章 约翰凯恩斯的经济账!
英属印度的大吉岭地区,乃是一个产茶胜地,这里所产出的秋摘红茶,带有独特的果香和蜜香,被英国人称作“红茶界的香槟”。
此刻,艾略特教授手中端着的,便是极其受英国欢迎的大吉岭红茶。
如今经济不太景气,但这大吉岭红茶的价格还算正常,收入远超中产阶级的艾略特教授,可以每天下午茶来上一杯。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人之所以能够喝上便宜香浓的红茶,还跟一段历史有关系。
十八世纪之时,华夏茶叶传遍全世界,为清政府带来了丰厚的外汇,而英国不产茶叶,且当时清政府对于茶叶生产和种植技术技术严格保密。
某种意义上,英国人殖民印度,有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摆脱自己长期的贸易逆差地位,自己掌握对于茶叶的供应。
以此可见,当时的英国人对于茶叶的强烈需求。
“某种意义上,大部分战争的源头实际上就是经济账。”
吴宓看着对方手里面的红茶,想起了之前在邮轮上,包国维跟自己提到的那些概念。
先前,吴宓还以为对方,只是以一个业余爱好者的身份,结合经济学,跟自己谈论这些事件。
现在他不免有些控制不住自己脸上的表情。
“包国维这个小子,他原来真的懂经济学啊?”
至少从报纸上面的内容来看,包国维的经济学水平得到了英国人的认可。
《东方文学家的反抗!一人对抗三百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