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第374节

  经过方新川的介绍,包国维便知道,基本上竺可桢所说的那些科学家,都已经出现在这里面了。

  诸如适才提出想法的戴芳澜,还有黄祯祥、邓叔群等等几位。

  可谓是如今华夏细菌学界的最强阵容了。

  包国维拱了拱手,谦虚地说道:“见过各种先生了。”

  几位科学家面面相觑,终于见到包国维之后,与他们想象中的差距实在是太过于大了。

  太年轻,太儒雅,完全不像是一个科学家。

  曾经,他们觉得包国维会是如爱迪生一般的科学怪才,现在看起来,似乎完全不同。

  但这一点也不妨碍,这些科学家看向包国维眼里,宝贝的模样。

  这小子身上,有太多不符合常理的地方了。

  但是谁在乎呢?

  只要能够出成果,为国家民族作出贡献,包国维说他是天上的神仙,几名科学家也会捏着鼻子认下来。

  黄祯祥很年轻,如今刚刚二十岁,还在北平协和学习呢,算是一群人里面最小的。

  他笑着说道:“秉文先生,你的大名我可是如雷贯耳啊!有你来了以后,相信我们的研究一定会顺利很多。”

  “是啊!是啊!”邓叔群如今乃是金陵大学的教授,说起话来笑眯眯的,附和说道。

  “秉文你来了,我们表示如虎添翼,有什么想法都提出来,能用上咱们的,必定是赴汤蹈火。”

  戴芳澜倒是提醒说道:“秉文伱若是担心,可先提取一些青霉素,让太炎先生用上,经过皮试之后,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几位先生都很友善,甚至会为包国维着想。

  一时间,包国维有些感慨,无论哪个时代,大部分科学家都是一群纯粹的人。

  就在这一瞬间,他脑袋里面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环视众人说道。

  “既然如此,我便不再客套了。”

  “嗯?”

  几个满头的问号,不知道包国维要说什么,纷纷向他投去好奇的目光。

  唯有汤飞凡和方新川意识到了。

  来了!来了!这小子又要出点子了!

  又要说什么,自己偶然间看到,随后分析研究了一下,让大家看看到底可不可行。

  包国维的这套话术,二人早已经轻车熟路了。

  却听包国维咳嗽了一声,缓缓说道。

  “看了一些研究资料之后,我倒是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说予诸位先生听听。

  所谓缓释剂,无非是利用物质配合药剂,允许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特别是血液浓度,这一点对于青霉素治疗很重要。

  所以我想出了一种青霉素缓释配方,诸位看看可行不可行。”

  说完之后,包国维便在桌上拿起纸笔,唰唰唰写下了一个简单的词语。

  “青霉素+花生油+蜂蜡。”

请假一天 今天加班

  如题

第363章 青霉素缓释配方!我乃科学圣体!

  对于青霉素的缓释方式,包国维了解的并不多。

  不过好在有脑海之中源源不断的数据库。

  通过回忆和查找,他还是找到了一些方法。

  青霉素的缓释配方就是其中之一。

  在后世,青霉素的缓释办法有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氨苄青霉素。

  这种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抗生素,可以说具有十分优秀的抑制细菌效果。

  可这种技术,真正的出现要随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才能够出现。

  简单点来说,以现在全世界的技术水平,想要制造出半合成类的青霉素,依旧是天方夜谭。

  所以包国维根本不考虑这个。

  剩下的诸如,利用丙磺舒、青霉素G钠盐等等方式,更不必多提了,都属于超越科技树的技术。

  唯一可行的一点,或者是静脉点滴的方式。

  但远远比不上,青霉素缓释配方来得方便!

  而包国维适才提出的这个青霉素缓释配方,正巧是在非常时期诞生的。

  二战时期,青霉素的发明,在战场上大放异彩。

  可当时的技术尚且不够成熟,即便是制取出足够纯度的青霉素,可依旧还是需要通过多次注射,才能够维持住青霉素在血液中的浓度。

  一针青霉素能够作用三个小时左右,已经是属于品质极佳了。

  当时战场上的伤员,为了防止伤口感染,一天扎个八九针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一段时间下来,伤员的屁股得被扎成筛子。

  更不要说,多次注射之后,所产生的副作用风险和捉襟见肘的人力资源了。

  所以,当时的美国军医门罗·罗曼斯基,便独创性地发明了,这份青霉素缓释配方。

  也算是开了近代,药品缓释剂使用的先河。

  将花生油与蜂蜡,还有最为重要的青霉素相互混合,注射入人体的时候,花生油和蜂蜡会被提前代谢。

  这样青霉素就可以缓慢的释放到人体之中。

  一天一次的注射,也变得合理起来,同时也减少了副作用和过敏的概率。

  包国维将这個配方写出来,并且简单概述了一遍。

  可是在场的科学家们,却都是惊呆了。

  起初,他们还觉得包国维在胡闹,青霉素和花生油、蜂蜡有什么关系?

  这不是在胡闹么?

  这是研究药品,又不是研究菜品,加这些玩意儿干嘛?

  可当他们冷静下来的时候,却发现,这个办法好像确实可行!

  戴芳澜率先发言说道:“可行!我觉得一定可行!缓释剂最为重要的两个功能,一个是保持药品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这一点这两个物质是可以满足的,还有一个是花生油、蜂蜡二者的组合,在医疗领域是有着广泛使用的,三者所形成的组合,理论上是可以减缓药物的释放!”

  他显得异常激动,为这个配方的可行性,做着十分细致入微地分析。

  在场的科学家们一阵沉默之后,也纷纷从专业领域给予了肯定。

  “或许真的可行!”邓叔群点点头说道。“从理论上暂时找不出什么问题,虽然可能在学术上显得粗暴了一些,但是以我们现在的情况来看,这是最好的配方之一了,我想可以通过实验尝试”

  另外几名科学家,也纷纷点头附和说道:“可以一试!”

  可在之后,他们转头看向了,提出这个方案的包国维,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别看这三个配方很普通,一种药方的诞生,往往需要长久的经验积累以及无数次的尝试。

  这一点,从古代之时,有不少的中医世家,守着那几个药方,当做传家宝便可以知晓了。

  正是因为如此,包国维能够想出来,就显得有些令人吃惊了。

  特别是汤飞凡,他有些无语地看向包国维说道:“秉文兄弟,你是如何能够想到,利用花生油、蜂蜡这些材料,当做青霉素的缓释剂呢?这未免有些”

  后面一句太过于逆天,他没有说出来。

  包国维嘴角一抽,自己太过于着急了,忘记了想理由。

  这个配方出来,确实有些太过于不符合常理。

  可虱子多了不咬,惊世骇俗多了,原本奇怪的事件,也变得不那么奇怪了。

  包国维略微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这个嘛平日里用到的一些护肤品,看到里面有一些蜂蜡和花生油的成分,近来也看了一些国外的论文,相互结合一下,便略有所感,没想到竟然真的有用.真是令人意外啊.啊哈哈哈哈!”

  可面对众人带着审视的目光,包国维能够感觉到,今天他要是不给个什么确切的答复,恐怕是没有办法过关了。

  唯一习惯的,那便是方新川了。

  他在一旁,已经开始自顾自地规划,后续利用这个配方的实验过程了。

  至于包国维为什么能够提出这个配方?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青霉素都是这小子拍脑袋想出来的,再想出个青霉素缓释剂又有什么意外呢?

  想了半天,包国维终于是想出了一个蹩脚理由。

  “那个.先生们.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乃是天生医学圣体呢?”

  他颇有些不要脸地说道。

  唰地一下,实验室里面顿时陷入到一阵安静之中。

  天生医学圣体,对于这个时代的科学家来说,这个形容词基本上没有听过。

  可他们还是能够听出来是什么意思的。

  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

  若是其他人,敢在这群科学家面前说这个话,他们能给对方秽物都打出来。

  可说这个话的,如果是包国维的话,一切就不一样了。

  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反驳,如何去质疑。

  因为,连青霉素这个课题,都是包国维提供的。

  某种意义上,包国维说自己是科学圣体,还有那么一些道理。

  时间很紧。

  但对于这些科学家来说,就算是时间不紧,只要能够看到研究项目的进展,他们也能够废寝忘食,彻夜的将实验给做出来。

  接下来的工作,就跟包国维没有什么关系了。

  包国维将这份青霉素缓释剂的具体设想写了一遍,说是设想,实际上就是后世网络上流传的具体制取手法。

  这些显然也很重要,不然就算是以方新川为首的科学家,也要走不少的弯路。

  比起先前困难的环境,现在的实验室一切设备都已经准备齐全了,在实验室的后头,还特地开辟出了一片宿舍区,以供如今工作的科学家们居住。

  “胡校长,对于我们的研究十分支持,竺可桢教授一封书信来,他甚至于都没有过问我们研究的内容,直言只要是利国利民之事,他胡庶华就算是肝脑涂地,也会为我们保守秘密。”

  方新川单独将包国维带到了宿舍区,一边走一边无不动容地说道。

首节 上一节 374/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10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