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政之背着手摇摇头说道:“不管这么多了,你我二人言尽于此,那李寿民也是个人才,我们能帮忙的便帮一下,若真要失败了,也算是给秉文一个教训。”
“只能如此了。”张季鸾叹了一口气说道。“也好,年轻人该吃点苦。”
回程的时候,包国维没有直接回永利厂,而是转道去了一趟李寿民那里。
包国维将下午的事情一说,李寿民立即神情激动地说道。
“秉文兄之恩情,我李寿民无以为报,为有肝脑涂地,尽兴尽力尔!”
这个时代,六万银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包国维肯将如此重要的项目,交由到他的手上,可以说是给予了他十足的信任。
看多了武侠小说,李寿民对于里面的肝胆相照,江湖义气也是推崇之至,不由得十分感动。
可听到包国维与二位先生的对话之后,李寿民却有些迟疑了,他不由得提醒说道。
“秉文,二位先生说得不无道理,这办报纸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我李寿民在津门还算得上有些影响力,可要说罩得住一家报社,那是绝迹做不到的,如今市面上的哪一家知名报社,背后没有一两个靠山啊?”
他有些忧虑地说道:“若是就凭借着我一人,今后遇到一些不知名的嫁祸栽赃,街头混混泼皮的骚扰,恐怕也是无法应对了。”
张季鸾与胡政之二人分工明确。
前者擅长于写作和采访,后者擅长于经营与交际,有了这两个人的协作,《大公报》才能够继续办下来。
可如今包国维是想要重新办一个全新的报纸,期间的难度可想而知。
包国维笑着摇摇头说道:“如今我们人有了钱有了,稿子也是不用愁的,你我二人的稿子,便可以支撑一阵,无非是这政界上面的关系,还有一些问题,你且放心办好了,不着急。”
“这如何能够不着急呢!”李寿民有些急了,还觉得包国维似乎不懂,解释说道。“一家报社,若是没有立场是万万不能办下去的.”
李寿民在报社待过,自然是知道其中的门道。
大公报后面能够那么大影响,离不开吴鼎昌的支持。
吴鼎昌当时并不是一般的人物,坐拥盐业、金城、中南、大陆四大银行合组的储蓄会,可以说是民国时期北方的重要大财阀。
后来更是担任了国府的实业部长,可见此人背景之深厚。
有了吴鼎昌的支持,《大公报》才能够一直做大做强,最后甚至于将影响力扩张到十万余份,远销东南亚,以至于美国。
所以,实际上当时《大公报》所谓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并不能完全做到。
从后来的报道来看,《大公报》更加偏向于国府,相当于国府的半个官方报纸了。
这些东西,包国维不可能不知道,他之所以选择装傻充楞,自然是因为他有着其他地方的底气。
如今是八月底了,再过不足一个月,奉系便要入关了。
届时小六子掌管整个华北,于津门建设一家报社,不过是包国维一封书信的事情。
民国时期的大师,便是可以做到这个程度。
但包国维不好直接说出口,只是脸上露出神秘地微笑说道。
“寿民兄且放心便好,你做好准备,永利厂的范旭东先生,也会给予《萌芽》报社一些帮助,等到九月底的时候,我们便将这家报社开起来。”
他笑着画饼说道:“我们的这家报社,要真正实现没有什么立场,海纳百川天下之文章,让新时代的青年,有一个自己的发声窗口!”
见包国维如此笃定,李寿民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对于包国维他还是很信任的,即便是没有底气,冲着这份情谊,他也不得不干!
李寿民重重地点了一下头说道。
“既然如此,我一定尽力而为。”
包国维留下一笔钱,再给了对方一份企划书,便匆匆返回永利厂了。
后续的一切事务,还可以通过书信来往实现。
况且,现在有了联合制碱法,永利厂也可以算是他的一部分产业了。
寻求侯德榜以及范旭东的帮助,也不是不可能。
回到永利厂大门口的时候,夜已经有些深了。
包国维发现,侯德榜倚靠在铁门旁边,一边抽着烟一边看着月亮,似乎在等自己。
“侯先生这么晚了,还没有睡么?”
远远的,包国维便打招呼说道。
“秉文?!”
听到包国维的声音之后,侯德榜立即掐灭了烟头,脸上的疲态也消失了,神采奕奕地说道。
“终于等到伱回来了,我还以为你今晚不回来了呢!”
侯德榜如今看向包国维的眼神,都快要冒出星星了。
这位可是行走的科研成果啊!
“哈哈哈哈,津门有些事情,见了不少人,所以忙了一天,侯先生的实验做得如何了?”
包国维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让这位大佬等了这么久,他还是有些愧疚的。
说到这个,侯德榜立即眉飞色舞起来。
“实验很成功,联合制减法在工厂制取之中,按照秉文你在文件里面写到的,确保氨气和二氧化碳的通入顺序,先保障氨气以形成碱性环境.还有合成氨我们进行了小型的实验,虽然不能够完美制取.”
侯德榜噼里啪啦说了一堆,包国维这个“文科生”根本就听不进去。
特别是涉及到深层次的化工技术,他仅仅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干脆不去工厂里面,参与正式的生产过程。
实验已经很吃力了,再去参加复杂的工业流程,指定得露馅。
反正侯德榜这一通话下来,包国维总结出一句来。
联合制碱法以及合成氨的制取,都十分的成功。
侯德榜十分激动,并且表示包国维一定要留下来参与到后续的研究。
听完之后,包国维依旧还是无奈地摇摇头说道。
“侯先生,你应该知道的,太炎先生现在的情况并不乐观,况且我如今在津门也帮不上什么忙,我连大学化学都没有读完”
包国维说什么他不懂化学,侯德榜是绝迹不信的,但对方执意要走,侯德榜也不好留了。
他只能够遗憾地叹了一口气说道。
“好吧,秉文记得保持电报畅通,我们这边时常会有一些问题。”
永利厂也是有电报机的,如今包国维在沪市的家中,自然也有有所配备,想要联系倒是不怎么难。
包国维点了点头说道:“今后这两项技术的研发,便交给先生了,还有我们所说的关于闽北基地之事,倒也不必着急,不过也请先生上心!”
如今战争还未平息,自然要等中原大战结束了,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建设。
实际上,包国维很喜欢在津门的日子。
短短的几日,虽然很忙碌,但是十分地充实。
特别是在永利厂研究的这两天,让他忘却了俗世的烦恼,远离了国府、东洋、西洋以及各方的权利角逐。
如果可以的话,他也想要躲在实验室里面,不问世事的将后世一个个先进技术,全部在这个时空实现出来。
可科学没有国家,科学家是有国界的。
国家兴亡,山河破碎,想要拥有一个安稳的实验室,也同样是一个奢望了。
其他人或许能够心安理得,但包国维实在是做不到。
这也是,他为什么要做这么多事情的原因。
一想到多少的能人异士,在这段历史上不断的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他便觉得自己不能够停下。
第350章 离开津门!再见故人?
包国维讨厌离别,特别是在这个时代。
所以他与曹晏海起了一个大早,早早的便离开了永利厂,去津门火车站赶火车。
乘坐着黄包车,曹晏海一边哈欠不断,一边仍旧警觉地看向周围。
上次的曰本女间谍还依旧令他心有余悸。
以至于看到路边讨饭的女孩,他都觉得有些可疑。
夏日里的清晨,阳光透过津门城空气中的薄雾,撒落在大街小巷之中。
天才刚蒙蒙亮,津门城大街上的小摊小贩便已经出摊了,一股子新鲜蔬菜、早点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
有些茶馆里面,老茶客早早的便落座了,在里头一边点几份早茶,一边点起了香烟。
茶香与烟雾在空气之中交织,穿梭于城镇之间的火车,也伴随着鸣笛之声,呼啸而过。
古老的津门城,散发出一股子独特的味道,令人流连忘返。
甚至于曹晏海,久了之后也有些倦怠了,觉着也没什么女间谍
他手里抓着一根硕大的油条,在黄包车上,时不时会看向街边一些把式,见有一些真功夫的,曹晏海还要叫一声好。
可这样场景并没有持续多久,等快要出了城区,景象开始慢慢发生了转变。
就算是繁华的津门城,这个时代也不免有贫民窟。
“这位爷,行行好赏点钱吃饭吧!”
“爷,我已经好多天没有吃饭了,快要饿死了。”
“给我吃个包子,吃個包子什么都能干!”
“去去去,惊扰到了老子的贵客,我打断你们的狗腿。”
在黄包车夫的呵斥之下,周围的人群终究是让开一段路来。
曹晏海也警惕地看着周围人,这些人的眼睛里面饥肠辘辘,充满了渴望。
他还可以感觉到,隐藏在这些人之中,还有一些不善的眼神。
只要他们稍微表达一些弱势,说不就有人一拥而上,要将他们手里的食物全部抢夺了去。
渐渐远离了人群,包国维眯了眯眼睛看向这一切。
按理来说,往常时日的津门城是没有这么多乞丐的,可随着中原大战的打响,无数战区的百姓流离失所,兵宅匪患干旱水灾,每一个都能要了普通人的命。
津门城肯定是有布施的,只不过这点儿布施,对于这些难民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自古的王侯公卿,成王败寇,可全部都建立在普通人的尸骨之上。
战争,于普通人而言,几乎是一场灾难。
包国维紧了紧拳头,心中原本的疑惑和迷茫,瞬间便烟消云散了。
朝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成为了他唯一的目标。
快到了火车站,周围人多眼杂,渐渐复杂起来,曹晏海也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不让一切可疑人物接近。
等到车渐渐慢下来,曹晏海眼神一凝,瞪着一名冲过来的赤脚小乞丐说道。
“莫要过来,你这双腿可不像是华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