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重要人员联系方式?
看到这个词汇之后,包国维感觉自己的汗毛都快要竖起来了。
他如今也并不是没有联系方式的,魏俊明和徐坤早就到达了赣省的大山之中,若是通过他们牵线搭桥,定然是可以联系上的。
可与他们俩的来信,终究是要小心再小心,避免被人发现。
况且,闽北与赣省虽说邻近,可还是有些距离。
而竺可桢这是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看起来竺可桢教授才是真正的达瓦里许啊!
在这一瞬间,包国维明白了,竺可桢先前之所以信任自己,并且义无反顾的帮助自己说话。
不仅仅是因为闽北地理上的优势。
更加是因为他本来就知道,在闽北的大山之中,有苏区的存在。
这样,一切的反常都可以得到解释了。
不过,包国维也释然了。
对方早就与苏区有联系,才是正常的现象。
作为开国之后的著名科学家,还担任了不少重要职务,这一点也不稀奇。
“师父!师父!”曹晏海有些奇怪地在包国维面前晃悠,他越发地好奇了,这笔记本上到底写了什么,能够让包国维如此失态?
包国维想了想,终究还是没有让曹晏海知道,而是打发他去开车。
“你便去准备一下,我们待会便去姑苏,太炎先生的情况还是不容乐观。”
忙完了沪市的事情,包国维便要马不停蹄地赶往姑苏了。
等到曹晏海离开之后,他才翻开后面的名单。
包国维没有急着看闽北的相关信息,而是看向了科学家的部分。
想要实现青霉素的顺利研制,这些科学家的名单必不可少。
翻开笔记本,在后头一页中很容易便找到了名单,竺可桢甚至还贴心的附上了所有人的联系地址。
“黄祯祥,燕京大学硕士毕业,于病毒学之上有着很深刻的研究,为人正直,治学严谨,乃是我国家如今病毒学领域不可多得的人才之一
戴芳澜,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于真菌学之上有着极其深刻的研究,乃是我国家相关领域的顶尖人才,于微生物学之上也有着很深刻的造诣常驻联系地址为.家庭住址为.
邓叔群,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同样也是微生物学相关领域专家.”
一排下来,足足十几个相关领域的重要专家,竺可桢全部一股脑地为包国维写了出来,甚至于还写上了详尽的介绍,以作为包国维参考。
深深吸了一口气,包国维不由得庆幸,自己是直接找到了竺可桢,为自己省下了无数的麻烦。
竺可桢早就表示,他会出面邀请这些科学家,多余的事情倒不用包国维做。
包国维唯一要做的,便是要考察这些人的“忠诚性”,从历史上这些人的人生轨迹之中看一看,到底哪些人值得信任。
不过好在,即便这里面有些人的专业,并不是太过于对口,可从人生轨迹上来说,基本上都是纯粹的科学家,且都品性高尚。
可以说是帮助研究青霉素,最为合适的人选名单!
在第一位的黄祯祥,包国维早就有想到这位先生,他如今才刚刚硕士毕业,可今后可以说是华夏医学病毒学的奠基人之一。
如果能够得到他的帮助,一切工作都将事半功倍!
“太重要了!”
包国维不由有些感慨。
随后,又将目光看向了闽北部分的信息,除了一些重要的地理知识之外,自然免不了苏区的信息。
看了几眼,包国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将这些东西全部记在了自己的脑海里面,对于这位竺可桢教授越发的尊敬了。
若是让他自己去找这些名单,即便是脑袋里面有信息,可也不知道要想到什么时候。
况且,怎么能够联系上这些人,也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包国维如今最需要的便是帮手,想要做得事情太多,恨不得将自己长出三头六臂出来。
有了竺可桢这位华夏科学社会长,今后的事情可以好做很多了!
有了这个笔记本之后,包国维接下来的时间就更加紧迫了。
他将笔记本多看了几遍,随后直接一把火烧毁,便准备出门了。
本来想着,要不要再去同济大学一趟,与方新川、汤飞凡二人再通通气。
可想到章太炎的病情之后,包国维决定还是先去姑苏,稳住对方的病情再说。
半个小时之后,包国维便出现在前往姑苏的列车之上。
这个时代,许多道路都不是很好,即便是有汽车,还是不如列车来得快。
列车有可能会遇到劫匪,可开着轿车行进在乡野之中,恐怕会更加危险。
一上车,包国维乔装打扮一番,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他注意到列车里面的很多人,手里都拿着一份报纸,脸上无不露出兴奋的神色。
包国维本想买一份看看,可想来应该又是国府在前方的捷报。
如今中原大战形势已经明朗了,就等北边的张学良表态之后,联军便会成土鸡瓦狗之势溃败。
常凯申的捷报,包国维自然是不想看的。
连日来的奔波,也让他身心俱疲,一到车厢上面,便躺下睡过去了。
可包国维不知道的是,他前脚刚刚离开了沪市,后脚便在沪市又重新大火了一把!
一大早,迅哥儿的大门外便来了客人,许广平开门见到是熟人之后,立即将他迎接到大厅之中坐下,便立即上楼去叫迅哥儿起床了。
不说了,昨夜定然又是熬夜写文章了。
上次的风波过后,陈德征又被召回了金陵,沪市算是平静了一段时间,迅哥儿便又从租界之中搬了回来。
租界里面包国维安排的住所不错,可他终究还是在自家住的舒服,况且院子里面的花花草草,也是迅哥儿所牵挂的。
林玉堂手里拿着一份报纸,在大堂里面踱步,看着院子里面的植物长势喜人,他也不由地走过去瞧了瞧。
“这个周树人,也是个会生活的主儿,院子里面四季植物都有,春季的花朵刚刚开过了,这应夏的植物也要盛放咯!”
林玉堂自己也会种植物,对于植物自然也是喜爱的。
况且,他今天的心情似乎特别好。
噔噔噔!
迅哥儿缓步从楼梯上走下来,一边走一边套上一件外套,初夏虽然炎热,可江南初夏的早晨还是有些冻人的。
他看到林玉堂之后,不免笑着问道:“林先生今日怎么有闲心到我这里了?”
听到迅哥儿的声音之后,林玉堂脸上也露出笑容,他迎面走过去,将手中的报纸递了过去。
迅哥儿有些疑惑,皱起浓重的眉毛,定神看向报纸,不由地惊讶出声道。
“秉文获得美国普利策奖了!!!”
第331章 包国维得奖?华夏第一人!
包国维得奖了。
华夏人鲜有知道,这次的普利策奖到底经历了多少的艰难险阻。
又有不知道多少外国人,暗中帮助包国维四处奔波,才终于得来了这个奖项。
可他们还是明白意义的,这个奖项说明了美国人对于包国维的认可。
身处于华夏学界的每一个人都是与有荣焉。
来自于美国的消息,南方得到了消息,北方也一同时间得到了消息。
毕业于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系的杨振声,今甫先生,同样在国立青岛大学得到了这个消息。
平日里十分严肃的校长先生,今天也不免起身来发出来自于肺腑的大笑。
“哈哈哈哈哈!秉文真乃我华夏之好儿郎,可让我们这些华夏子民,都长了一回脸啊!”
杨振声毕业于美国,自然能够知道普利策奖项的含金量。
其余奖项基本上都没有评选外国人的先例,唯有这個普利策历史学奖,可以从外国人之中评选。
得奖的书籍,也就是包国维此次获奖的作品,《枪炮、病菌与钢铁》。
自从普利策历史奖,设立以来,能够得奖的外国人,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包国维作为一个外国人,能够获得这个奖项,足以说明了他在国外的影响力。
就这样一名华夏人,竟然还是一名十七岁的少年,实在是不得不令人感慨。
杨振声放下令人头大的文件,先将学校的事情放一放,迫不及待地想要出门,将这个普天同庆的消息,告诉自己的好友。
刚刚走到门口,大门竟然被同时打开了。
迎面走来一名戴着黑色圆框眼镜的青年人,见到行色匆匆的杨振声,青年人不由得有些惊讶问道。
“今甫先生出了何事?可是有什么好消息,能够让你如此春光满面,还行色匆匆啊?”
杨振声愣了一下,随即拍了拍来人的肩膀,十分高兴地说道。
“嗨呀,原来是实秋啊!我正在准备去找你,你便自己送上门来了,是好消息!是天大的好消息!”
青年人自然便是梁实秋了。
年初的时候,国立青岛大学的筹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了,再过个一两个月,开学典礼便要开始了。
国府对于杨振声校长之位的任命早就下来了,就等到九月份开学之时,杨振声正式宣誓就职校长了。
为了办好刚刚起步的青岛大学,杨振声还邀请了一批国内一流文学家、教育家来教学。
而梁实秋就是其中之一。
他如今任职国立青岛大学的外文系教授兼任图书馆长,也算是尽心尽力。
二人早有私交,在要不然也不会对方一纸书信,梁实秋便立马收拾行李到达青岛。
梁实秋脸上露出笑容,他也挥了挥手中的报纸说道:“这不是巧了嘛,今甫先生我这里也有一个好消息,不知道我们是不是同一个。”
杨振声愣了一下,他当即压低了声音道:“可是关于包秉文得奖一事?”
“正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好消息?”
梁实秋此刻的脸上还带着青涩,他快步走入了办公室之中,于茶桌上为自己倒了一杯茶水,一股脑地灌入了肚子里面。
他深深地呼出一口气,脸色潮红地对走过来的杨振声说道:“今甫先生你是没有出去,外头如今已经炸开锅了,学生们将报亭还有书店都挤爆了,特别是包国维的作品,尤其是这一本《枪炮、病菌与钢铁》,从出版以来就销售量不俗,这回更加是销量大增,据我观察脱销也仅仅是时间问题了。”
看了那份报纸,上面的标题乃是《时报》。
不出所料,时报一直以来都是抢先报道包国维情况的报纸媒体,且消息的准确性一直都能够得到信任。
实际上也不必怀疑此事的真实性了,因为先前梁实秋在报刊媒体上,还看到了不少其他报纸媒体的报道。
甚至于,一些在华夏的外国友人都发来了贺电,事情真的不能够再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