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第176节

  “这个包秉文实在是应该去研究科学,应该是脸皮子不够厚,心眼子不够黑,只是拘泥于文学之道.”

  在看到包国维怒斥各国代表的报道时候,李宗吾喝了一大口汤,差点被呛到,但还是大声说道。

  “咳咳咳!”

  “非也非也!包秉文乃是心黑脸厚的典范!有此人才我华夏幸甚!”

  又看到了曰本代表在包国维面前下跪,脸上都是一幅惊恐的模样。

  “哈哈哈哈!”

  李宗吾发出畅快的大笑之声,将周围人都吓了一跳。

  “实在是痛快!东洋倭寇也有今天?”

  “此情此景,我当嗦一口大面!”

  “哧溜!哧溜!”

  说着,他又将碗底的面条全部扫荡干净。

  等到最后,他看到了最新的报道,显然是国府的刻意推动。

  《文以载道,扬我华夏威名!》

  上面竟然是常凯申与包国维的合照,两个人握着手,常凯申脸上显然十分高兴。

  而包国维的表情则是古今不波,保持着含蓄。

  再看看文章里面的内容,讲述的是包国维带领杭城学生抗击瘟疫的事迹、还有他带领志诚中学取得优胜。

  最为关键的是,他让洋人们明白,华夏人并非是东亚病夫!

  他们有血性,他们有能力,他们也有文采。

  仅仅只是走了很多弯路,起跑晚了一些罢了。

  一阵脑补之后,李宗吾便想到,包国维如何能够达成这些成就?

  如何能够让这些洋人吃瘪,而又全身而退?

  如何能够让光头这个老狐狸,甘之如饴的支持于他?

  无论如何想,一切都离不了厚黑学!

  十八年前,自己的厚黑学诞生,而十八年后的今天,一切似乎在这个南方小子身上印证了一般。

  李宗吾脑袋里面开始出现画面了,包国维为了达成目的,在其中的皮厚心黑。

  以及针对各方利益诉求,穿插其中合纵连横,一切一切都与自己的厚黑学是印证的!

  想到这里,李宗吾的心情就越发激动起来。

  他当即起身,兴奋地爬上了桌子,不等老板伙计们阻拦,他便在站在桌子上大声喊道。

  “窝要去江南!窝要去杭城!我要去与这包秉文好好说道说道,这厚黑之学!”

  食客们皱着眉头远离李宗吾的周围,对着他指指点点,投来异样的眼光。

  “这人,难不成是一个癫子?”

  “害!他你都不认识么?就是城里那个有名的,装疯卖傻癫狂的文人,曾经字宗儒,如今改成宗吾的李宗吾是也!”

第179章 名动全国!念月你闭上眼睛

  不出一日,《纽约时报》对于包国维的专栏报道,就传遍了整个华夏国内报业。

  有了电报以及各种便捷交通工具,信息的传递已经得到极大提升。

  实际上,在晚清时刻,清政府便使用过电报迅速调动兵马粮草,李鸿章还因此评价说道:“生变,赴机迅捷,实赖电报灵通之力……成效已著,无待赘陈。”

  由此可见,在这个年代里面,通过电报通讯已经成为了新闻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面对“包国维得到美利坚人认可”的这件事,各大报纸都将其当做头版头条来报道。

  甚至都因此盖过常凯申的风头,常凯申会见包国维,作出文学界指示等事件,也只能是屈居于后了。

  再加之带领志诚中学,在杭城运动会上面战胜了众多洋人,再经过各个报社媒体的添油加醋、夸大其实。

  一时间,包国维的名声几乎在国内被捧上神坛。

  “华夏之未来”成为了包国维最新的名头。

  这其中自然不乏众多知名的报社。

  奉天府《大公报》。

  十年前《大公报》因为立场问题,销量大幅度下降,一度到了停刊的地步。

  次年由新记股份公司接手之后,打出“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宣传口号,目前影响力还算是有恢复一些。

  他们自然也不会错过,这场新闻媒体的盛宴。

  在版面上画上包国维大大的面容,随后用一整个版面评价说道。

  “近日以来,听闻文学家包秉文先生在美利坚大受欢迎,经仔细调查,笔者才惊奇地发现,包先生的众多作品已经在美利坚传播开来。首当其冲便是两首令人振聋发聩的诗歌《回答》以及《一代人》,美利坚读者们酷爱文章之中所凸显的反抗精神,这恰恰.”

  上一篇文章介绍了包国维在美利坚火爆的来历,而紧接着又是开了一篇文章。

  一份报纸上面两篇介绍同一人的文章,在这個时代也就是包国维独一份了。

  “当笔者落稿之时,竟又得到一个消息,包秉文先生联合沪市两位科学家,共同发表了《瘟疫调查论述》,此篇文章一经发表,便在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好几位学者连夜将其翻译,传播到了国际之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各国在听闻此事之后,纷纷都发表相关言论,请求包秉文先生能够前往其国家指导瘟疫处理工作,特别是许多代表纷纷登门拜访,将包国维奉为上宾。此等盛况,自清末到如今,还尚且是独一份。”

  “时任美利坚纽约州州长,总统候选人的罗斯福先生,甚至通过司徒美堂先生的渠道,想要跟包先生见上一面,求教一番治理瘟疫的相关工作”

  比起《大公报》的长篇大论,《新闻报》的报道就简单粗暴了很多。

  “本报一直以来都秉持着一个观点,那便是包先生出世以来,每一篇作品或有些瑕疵,但都足以让他称得上是一位举足轻重的文学家。”

  “近来,听闻各类轶事,如包国维先生取得运动会胜利、打败洋人、怒斥嘴脸下作的洋人代表,乃至于发表相关文章.”

  “针对以上种种,本报已经可以由此断定,包国维先生乃是“当代文学灯塔”之一,而且这个灯塔异常的明亮,异常的年轻。

  他的作品言行,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照亮了无数读者的心,在这个混乱悲惨绝望的年代里面,给无数的华夏人带来了心口之中的一片炙热!”

  一番言论下来,丝毫没有记起来,他们曾经在报纸上攻讦过包国维。

  《申报》的评价便是简单很多,也相对稳重了许多。

  “今日电,包秉文先生获得美利坚《纽约时报》的谬赞,具体关于.以上种种事件,足以说明,包秉文先生乃是我华夏文坛中,一个不可多得的天才,一个拥有爱国心的翩翩少年,昔日章太炎先生曾经提到过”

  最后结语里面,《申报》甚至于对包国维的出现,展现出了深刻的希冀。

  “有包秉文先生一人,足以见我华夏乃有无数的能人志士,在为了国家崛起为了民族复兴而深刻努力!我辈人当以此为勉励,继续奋发向上。”

  “以下附带包秉文先生合集一份,需要的读者可以来信订阅,现来信订阅可”

  这几份国内数一数二的大报纸,都如此不遗余力的宣传,其他中小报纸自然是不甘示弱。

  一时间,包国维这个名字,彻底登上了这一时期民国的“热搜榜单第一”的位置。

  连往日里,不知道包国维名字的乡下人,都可以从城中的只言片语之中,了解到他的一星半点事迹。

  眼看着兄弟报社,各个因为报道包国维的事情,往日普普通通的销量,在报道包国维事件之后,竟然都得到了暴涨。

  民众看习惯了华夏人受到屈辱,天天输给洋人,这回竟然看到了一个稀罕,一个名叫包国维的家伙,接连挫败洋人,还在美利坚那边扬名了?

  美利坚那可是最厉害的洋人啊!

  随着信息的传播,民众们纷纷沸腾了起来。

  看到同行赚的盆满钵满,报社们如何能够不眼红?

  可打听一下又发现,这个包国维先前好像受到国府的管制,若是报道了他,会不会受到封禁之类的。

  咱们可不是大报纸,人家能够顶得住国府的审查,小报纸可遭不住啊!

  可转头却看见,常校长手底下的《新民报》,竟然也对于此事大肆宣扬,连书店里面,曾经没了踪影的包国维作品,也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之中。

  他们哪里还不能嗅到其中的风向。

  一时间,荣耀加身,包国维犹如黑夜里面的明星一般,在民国的舆论场上熠熠生辉起来。

  当即不管有没有一手新闻价值,添油加醋的胡乱编造起来,无非是许多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有的甚至将包国维与神仙人物联系在了一起。

  读者爱看什么,他们便写些什么。

  无非是顺应着风潮,将这个包国维朝死里面吹捧,难道吹捧他,包国维还会上门来找麻烦么?

  于是,各种版本的包国维事迹便出现了。

  武侠版本里面,包国维就是他自己笔下会武功的大侠,面对洋人的侵扰,在其中周旋,利用武功报效国家,为华夏人扬名。

  猎奇版本里面,包国维是一个风流倜傥的少年人,机缘巧合之下,娶到了美利坚公主伊万卡,成为世界大国美利坚的女婿

  神仙版本里面,包国维又变成了一名文曲星转世的少年,仙界看华夏大地接连受到欺凌,专门派遣他下凡,来为国家扬眉吐气,唤醒国人渐渐失去的意气和炙热之心。

  零零总总,各地有各地不一样的说法。

  自然是有理智的读者,跳出来指出这些消息不实。

  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许多底层百姓认定的事情,哪里是能够那么轻易就得到解决的?

  而处于舆论狂欢之中的包国维同学,今天避开了一切采访,偷偷来到了梅登高体育场,观看下午的田径各项赛事决赛。

  戴着墨镜,躺在棚子里面没有多久,收到一封信件的包国维,当即跳将起来,无比惊讶地说道。

  “你说沪市的光华大学,想要请我去给大学们演讲?”

  章念月这些天来,每天都守着报纸,就为了看一看对于包国维的评价。

  每当看到自己的情郎受到夸奖的时候,她都会无比欣喜地露出由衷的笑容。

  从章太炎离开杭城开始,她也习惯成为了包国维的私人秘书,为包国维观看各类来信,从中筛选出有用信息,再转交给他本人。

  包国维如今的信件已经多到,要发动五六个人,看个大半天才能看完的程度。

  她露出月牙一般的笑容说道:“也是应该的,自从大家知道你还有一年就要毕业了,国内的各个大学都纷纷沸腾了。”

  “他们不仅仅说明,可以让你免试入学,甚至还可以出资帮助你打通出国留学的通道,总之是诚意满满。”

  说到这里,章念月便稍微有些小嫉妒了,包国维这小子简简单单就被各个大学青睐,而自己还是要依靠统一考试的。

  包国维笑着摇摇头,有些无奈。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当你拥有了金钱权势名声的时候,曾经渴望的那些认可,还有友情,都会随之接踵而至。

  他打趣地说道。

  “有没有收到北大的信件?”

  章念月抬头思考了一会儿,回忆说道:“北大目前的代理校长陈大齐,曾经写信过来邀请你,去北大游学交流,信里面有表示欢迎你去北大,但是没有说可以免试入取。”

  “北大终究是北大,免试入学还是太过于天方夜谭了一点。”包国维感慨说道。“不过除了北大,其他学校我还真看不上,都帮我回绝了吧。”

  章念月又问道:“那光华大学演讲的这个事情呢?”

  沉吟了一会儿,包国维不由得无奈说道:“我如今才十七岁,对着同龄人演讲授课还是好说,对着一群学生亦或是先生,来一场讲学,似乎是有些奇怪啊?”

  他倒不是露怯,只是觉得自己这扬名太快了,那样的画面显得有些魔幻。

首节 上一节 176/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