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第155节

  他手里端着一个本子,身后还跟着一名同样身穿西装的华夏人,看起来应该是翻译官。

  马托斯在早已准备好的沙发凳上坐下,将本子放在桌子上,取出一支金色钢笔说道。

  “总统先生,很高兴你能接受今天的采访,希望我们今晚能有一个愉快的交谈。”

  他身后的翻译官随之翻译。

  常凯申也是微微点头说道:“很高兴见到你,马托斯先生,您可以畅所欲言,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他接受过很多报纸的采访,但《钮约时报》现在还是第一次,所以在对方来之前,常凯申将自己收拾得很精神。

  马托斯听到翻译官的翻译之后,开门见山的问了几个简单问题,都是通常记者开场的惯例。

  常凯申自然是对答如流。

  可说着说着,马托斯便将话题转到了其他上面。

  “总统先生,实际上我很好奇,您对于贵国文学家包国维这个人,是如何看待的?”

  常凯申皱起眉头,他没有想到对方竟然会提到这个问题。

  包国维跟这场采访有关系么?

  他有些不悦地说道。

  “记者先生,我看咱们还是谈一些其他东西吧?比如国府如今的执政方针,以及今后的打算,政策走向之类的,这些我都可以透露一些给贵社,相信一定可以让你有所收获的。”

  对于自己大局观与时政细节感慨,常凯申有着十足的自信,想要在对方面前,展现出自己的实力。

  马托斯作为一个美利坚人,显然是不会对常凯申的不悦,有什么惶恐的情绪。

  他简单地解释说道:“总统先生,你或者是误会了,我这次来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包国维这个人。”

  见常凯申满头地问号,马托斯继续有些激动地说道。

  “您或许还不知道吧?包国维如今在美利坚已经爆火了,那首诗歌得到许多先生们的一致认同。”

  “这种抗争的力量,自由的力量,正是如今美利坚人所要秉持的!”

  “所以您还是讲讲,对于这个包国维到底是如何看的吧?”

  马托斯目光炯炯地看着常凯申,但后者显然陷入到了死寂之中。

  而在常凯申身后的陈训恩,有些惊讶地张了张嘴。

  他显然没有了解清楚,只知道对方是采访常凯申的,什么时候是为了了解包国维了?

  这小子,什么时候影响力到美利坚去了?

  常凯申脸上刚刚那股子高人风度,当即就维持不住了。

  他忽的站起来,光洁的脑袋在灯光下发亮,用歇斯底里地声音说道。

  “娘希匹?!!包国维在美利坚火了?”

  马托斯吓了一跳,差点以为常凯申疯了,他后退了一步,与旁边的翻译官面面相觑。

  他听不懂中文,显然是在寻求翻译官的回答。

  那厚重的眉骨下面,仿佛在问:这个总统在说些什么?好像很激动的样子?

  翻译官无奈地耸耸肩,摇了摇头,好像再说:我不知道啊!

  翻译官心里顿时翻江倒海。

  这好像是某种方言的脏话,先生,我总不能一起翻译给你吧?

  若是说贴切的话.“son of bitch?”

  可我也说不出口啊!

  可既然对方问了,翻译官还是得回答的,这份工作还是得好好干。

  他稍微组织整理一下语言,用温和的语气对外国人说道。

  “先生,总统先生的意思是,对于包国维的火爆,他十分的惊讶。”

  “?”

  马托斯歪了一下脑袋,又看了一眼常凯申,是有些不相信的。

  感谢马克西姆小面球大佬的100起点币打赏!!

第164章 我常某人也跟包国维熟!

  “总统先生,我们是否可以开启今天的谈话了呢?”

  见到常凯申还没有应答,马托斯有些着急了,他出声提醒了一下对方。

  可常凯申,此刻还沉浸在震惊之中,无法自拔呢!

  他的确是有想过,包国维此人的影响力。

  不仅仅在民间发动了无数的文人学生,使得他们成为包国维的拥趸,而且还通过疫病的处理,获取到无数普通百姓的民心。

  这也是常凯申忌惮对方的原因,若是这股子力量,到了其他人那边,恐怕会为自己留下一个心腹大患。

  或许有一些外国人对包国维感兴趣,毕竟他所写得文章,确实算得上优秀。

  可是为什么美利坚人也盯上包国维了?这合理么?

  常凯申是万万不能理解的,他再三确认了一番,发现对方说得并没有错之后,当即将陈训恩拉到一旁说道。

  “这个事情,你为何没有跟我汇报?”

  陈训恩也很无奈,他摊了摊手说道:“校长您知道的,我们对于美利坚那边的情况了解很少,信息传递比较滞后,那边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也是不清楚的。”

  看着陈训恩无辜的表情,常凯申终究是呼出一口气,他又看了一眼在椅子上有些懵逼的马托斯。

  常凯申终究是回到了座位上,脸上挤出笑容说道:“记者先生,能否与我介绍一番这个包国维,在美利坚的火爆情况呢?你知道的,我们国内如今的消息比较慢,还不了解具体情况。

  “啊~”

  马托斯一脸你有话早说的样子,伸出手指点了点。

  随即眉飞色舞地说道:“您若是有问题可以早点告知的,说起这位先生,可是在美利坚掀起一番浪潮啊!”

  马托斯一边介绍着,旁边的翻译官一边快速翻译。

  “您是知道的,前一年以来我国经受了十分严重的经济危机,因为金融市场的极度崩溃,所造成的连锁反应,黑色星期二让无数的美利坚人流离失所,曾经无数体面的先生们,只能够通过油布和破木板,在街道上搭建起栖身之所”

  作为《纽约时报》的记者,马托斯说起这个来头头是道,并且说出了流传后世的那句著名名言。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利坚往地狱里冲!”

  随后他话锋一转,提到了包国维的一首诗歌——《回答》。

  “包先生的这首诗歌,经过林玉堂的翻译之后,通过欧洲大陆报纸一路传到了美洲大陆。”

  “起初还依旧是不起眼,可当在一个小报纸上转载之后,很快便得到了美利坚人民的认同感。”

  “如诗句之中这样的句子: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还有:告诉伱吧,世界,我不相信!”

  马托斯眉飞色舞地说话,以致于翻译官都有些跟不上他的节奏了。

  “这些诗句里面所表达出来的感情,恰恰符合如今美利坚人应该具有的抗争精神,向往自由的精神,美利坚人就是通过斗争和自由,才拥有了今天的一切。”

  “他激起了无数美利坚人的共鸣,要对于这个黑暗的时代反抗,紧接着一传十十传百,包的作品就瞬间火爆了整个美利坚,更加激励了无数人愿意重新站起来努力。”

  马托斯深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

  “总统先生,这便是我这次来的原因。”

  常凯申和陈训恩面面相觑,两人好半天才从洋人的话语里面缓过神来。

  陈训恩在心里则是忍不住吐槽。

  这首《回答》他也看了很多遍,确实是极好的,而且特别具有气势,细细品味一下可以从中得出感悟。

  符合美利坚人的自由精神?这是不是有那么一些过度解读了啊?

  包国维写的时候还考虑过这个东西么?

  不过见仁见智,从眼下看来,包国维在美利坚大火的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无可辩驳了。

  现在就看常凯申会如何表态了。

  陈训恩看向常凯申,显然是在寻求对方的意见。

  而只见,常凯申深深地呼出一口气,脸上的表情变了好多次,终于是定格在一个笑脸上面。

  看着常校长如同菊花一般的笑脸,陈训恩不由得心里暗暗佩服,这一次倒是由衷的。

  真不愧是常校长啊!

  这要是换了自己,还真转换不过来。

  只听见常凯申对马托斯笑着说道:“记者先生还真是问对人了,我还真想起来这个包国维了,他是我们国内的大文学家呢!”

  “总统先生请仔细介绍一番。”

  马托斯眼睛里面放出了光来,身体微微前倾,翻开自己的笔记本准备开始记录。

  “哈哈哈哈哈!”

  常凯申发出了一阵干笑之声,显然是对于包国维并没有很多的了解,东扯西扯一些东西之后,便转头看向了陈训恩。

  陈训恩自然是机灵的,当即为马托斯介绍起来说道。

  “既然是了解包国维,记者先生便是来对了地方,咱们这趟列车就是前往杭城的,那里是包国维先生的家乡,您一定是有机会当面采访到他的!”

  “如果可以这样的话,我将会十分的荣幸!”

  马托斯竟然激动得像是一个迷弟一般,常凯申在旁边看的,竟然有那么一些嫉妒了。

  若是自己能够如此受到欢迎,该是有多好啊?

  陈训恩则是继续介绍起包国维的事迹来,将他知道的,包国维筹备募捐会,推行疫病处置方法,发动民间志愿者等等事情,全部一股脑地介绍给马托斯听。

  马托斯的钢笔在桌子上划出一道又一道的,如同扭曲的蛇身一般的英文单词,速度极快,几乎是事无巨细。

  听完之后,马托斯深深吸了一口气,不由得感慨说道。

  “这个包国维先生,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一名文学家了,不愧是写出《回答》少年天才啊!我对于接下来的旅途,更加多了几分的期待。”

  但他更加关注另外一件东西,一个让他惊奇的消息。

  “拟们,竟然战胜了瘟疫?”

  马托斯不可置信地问道。

  这场实际上源自于美利坚的大流感(被称作西班牙大流感),可能是人类至今有历史以来最为致命的流行病之一。

  在大流感流行期间,美利坚的预期寿命整整下降了十二岁,甚至于最为致命的是,这场瘟疫对于年轻人所造成的死亡率,要更加高。

  此刻,美利坚这个蓬勃发展的国家,具有众多的医疗手段,尚且处于疫病肆虐的状态。

  而这些华夏人竟然说,他们的一个城市已经战胜了瘟疫?

  此时,在洋人们的眼里,华夏依旧是愚昧无知的象征,这样的事情简直是天方夜谭的。

首节 上一节 155/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