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第857节

  三大妈想再争取一下最后还是放弃了。

  周氏都这么说了,她们婆媳两个是绝对不会将事情真相告诉自己。

  后来。

  三大妈终究还是不死心,到李家串门的时候当着李平安夫妻两人的面和徐氏又说了这件事情,将来两个儿媳妇怀孕了,她是真的想知道胎儿是男是女。

  李平安就告诉她让她那两个儿媳妇做B超其实也没多大用处,就算是她们肚子里是个女孩儿也要生下来,否则,若是打胎,一旦炎症控制不住,她们就别想再生孩子了。

  回家以后三大妈和阎埠贵说了李平安的话,阎埠贵认为李平安说的很对,要是做了B超,即便是个女孩儿也不能打掉,到时候不是会更加闹心?

  三大妈终于放弃了自己的想法,不再到许家“取经”。

  李平安对谷雨究竟是怎么怀孕的,她肚子里是谁的孩子没兴趣,到六院的时候找张冰冰了解情况,想知道最近有没有人在六院做B超检查胎儿性别,张冰冰信誓旦旦的说没有,甚至还说确实是有人想借着和李平安有关系让她帮忙进行违规操作,不过都被拒绝了。

  李平安再三强调六院不能给孕妇做检查鉴定胎儿性别。

  张冰冰连连保证,说是这样的事情绝对不会出现在六院。

  谷雨肚子里是自己儿子,李怀德对许家的帮助更大了,经常给粮票、肉票甚至是干脆往许家送猪肉。

  要不是想着避嫌,李怀德可能让谷雨做二食堂的食堂主任,就算不做主任也要给她一个领导的职务。

  虽然没有行动,没让扎钢厂领导提拔谷雨,但是他经常往二食堂跑,工友们哪能猜不出李怀德和谷雨关系特殊?他们甚至是食堂领导和谷雨打交道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害怕得罪了谷雨就是得罪李怀德,到时候可能被李怀德这么一个小心眼的家伙收拾。

  尽管许大茂知道谷雨肚子里的孩子不是自己的,可母亲周氏不知道劝说他多少次了,谷雨肚子里就是个男孩儿,将来这个孩子会给许家传宗接代,让许大茂对谷雨以及她肚子里的孩子好一点儿。

  有时候许大茂骑着自行车到二食堂接谷雨回家。

  李怀德见自行车已经很旧了,生怕谷雨坐在上面回家的时候出意外,他立即让厂办给宣传科拨款,特意给电影放映员也就是许大茂换了一辆新自行车,旧自行车也没有收回。

  许大茂这家伙谁的便宜都敢占,他不但骑着新自行车,那辆旧的也放到家里了。

  许富贵和周氏抽时间学习骑自行车的方法,有事儿他们就骑着自行车去办事儿。

  反正。

  只要许富贵不将自行车骑到扎钢厂,怎么都行。

  国内第一个油井是玉门油田。

  玉门油田坐落于戈壁腹地,祁连山下,这里诞生了国内第一口油井、第一个油田、第一个石化基地。

  两年前国内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这里建成,玉门油田便作为郭嘉石油工业的大学校、大试验场、大研究场所,担负起了“出产品、出人才、出经验、出技术”的历史重任,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今年,玉门油田生产原油140万吨,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51%。从六十年代起,玉门油田担负起“三大四出”的责任。

  郭嘉成立以后第一个油田叫克拉玛依油田。

  克拉玛依油田是解方后第七年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位于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东南部。

  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标志着郭嘉成立后第一个大油田的诞生。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和开发,对于石油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打破了“国内贫油”的论断,而且为郭嘉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撑。

  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和开发过程中,克服了缺水、极寒以及物资匮乏等困难,展现了人民的坚韧和智慧。

  国庆前几天,在松嫩平原上一个叫“大同”的小镇附近,从一座名为“松基3井”的油井里喷射出的黑色油流向世界宣告大庆油田的发现,也由此改写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历史。

  大庆油田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陆相砂岩油田。

  曾经。

  小鬼子和俄国人都曾在大庆油田所在的地方进行过探测,由于技术、探测方法的原因并没有发现油田。

  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开发彻底改变了石油工业的面貌,实现了石油的基本自给,摆脱了“我国贫油”的论断。

  今年九月。

  新京城火车站竣工。

  大会堂竣工。

  国庆之前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

  国庆放假的时候李平安带着秦淮茹和两个孩子到公园、动物园甚至是郊外玩了几天。

  三四天之后才开始到六院加班。

  从夏收不久开始,京城所有的医院都在为逃难过来的农民看病,虽然大概就是那几种病,诊断起来不难,但工作量却是不小。

  直到国庆以后,收容站的人大都打发走了,医院里的形势才安稳下来,这也是李平安会带着家人出去游玩的原因之一。

  假期还没有结束。

  李平安刚到医院没多久就碰到了一个熟人,琉璃厂君玉斋的掌柜袁九。

  袁九和李平安做过交易,他还是章老板引荐的,两人也算是熟悉。

  袁九给李平安的第一印象就是面黄肌瘦,和他印象当中那个袁九完全是判若两人。

  李平安给袁九诊断的时候和他谈了几句,询问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看起来他的状态并不好。

  琉璃厂做古玩生意的店铺很多。

  公私合营以后很多店铺都是拿的定息,也就是说私方经理不管事儿,和普通工人差不多,他们倒也不用费心思去经营。

  今年。

  琉璃厂的铺子生意不好,甚至比各家饭店还要萧条。

  都到了这个时候了,百姓最大的需求就是吃饱饭,谁还买卖古玩?

  到琉璃厂的人大多都是去卖古玩的,很少有过去买东西的。

  袁家人不少。

  口粮根本就不够吃。

  袁九做为家里的主心骨自然要有担当,口粮少了他就少吃一些,久而久之人就消瘦了,看起来面黄肌瘦的。

  袁九说他可能就是感冒、发烧了,想要李平安帮忙给开点儿药。

  李平安给他把了把脉。

  袁九脉象偏虚,其主要是由于疾病日久,耗气伤津,损伤阴血,气血无法鼓动脉搏所导致的。

  右手寸脉候肺和大肠,脉象是细脉和缓脉,也就是说有慢性肺炎,比如说慢性支气管炎。

  虽然没有听见袁九咳嗽,但李平安很清楚他得的是慢性肺炎,绝对不是简单的感冒发烧导致的咳嗽这么简单。

  李平安将自己诊断出来的结果和袁九说了。

  袁九脸色涨红的说道:“怪不得总是听张老板说你医术高明,果然是名不虚传!”

  既然被李平安说破,袁九也不客气,将自己的来意说了出来。

  的确。

  他是过来看病的。

  袁九咳嗽、有时感冒发烧有一段时间了,在琉璃厂附近的小诊所、医院看过几次都没有看好,想起张老板经常夸奖李平安医术好就到六院试试看。

  还有就是实在没办法了,袁九总不能看着家里的人都挨饿吧,厚着脸皮过来找李平安借点儿粮票。

  张老板已经借给他很多次了,袁九实在不好意思再去找人家。

  李平安是医生,当然是要先治病,对袁九进行各种检查。

  X光检查发现其管壁增厚,细支气管、肺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化,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双下肺野明显。

  血液检查发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痰液检查涂片发现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大量破坏的白细胞和已破坏的杯状细胞。

  综上。

  李平安认为袁九是慢性支气管炎,除了抗生素控制感染、炎症以外,李平安还开了中药桑杏汤加减。

  桑杏汤为治燥剂,具有清宣温燥,润肺止咳之功效。

  主治外感温燥证。身热不甚,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而右脉大者。临床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咯血、百日咳等证属外感温燥,邪犯肺卫者。

  方中用桑叶、象贝、香豉、栀皮、梨皮各3g,杏仁4.5g,沙参6g。

  因其有发热头痛,咽痛等外感风热表证,加金银花、连翘、牛蒡子,以辛凉解表,清热利咽。

  加麦冬、玄参、天花粉,以养阴润燥。

  给他开了几副药,李平安思索了很久才说自己最多可以借给他三十斤粮票。

  这年月。

  借出来的粮票多半是要不回来了,即便是能归还也是几年以后,李平安想帮他,但也不能大手大脚给他太多粮票。

  “不行,我需要更多!”袁九突然开口说道:“李医生,我也不白要你的粮票,我还有一点儿属于自己的古董,我便宜卖给你!”

第536章 聋老太太,你怎么还不死啊!

  中午下班以后李平安回家给袁九拿了三十斤粮票,让他先用着,周末的时候他可以将自己的古董拿过来换粮票,能换多少到时候再说。

  袁九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徐氏和秦淮茹有些心疼,她们认为这个时候古玩是不值钱的,用几十斤甚至更多的粮票换一点儿古玩有些不值得。

  李平安说道:“正因为现在不值钱才要用粮票换一些啊,也许等李业他们长大了这些东西就值钱了!”

  两人一起点头。

  反正。

  李平安决定的事情他们是不会反对的。

  周末的时候袁九带过来几只清代的花瓶还有几张近代画家的画作,李平安让他开价,只要不是太离谱,他说值多少粮票就给多少粮票。

  袁九红着脸说道:“李院长,来之前我都想过了,算上前两天您给我的三十斤粮票,再给我五十斤就行了!”

  他有些不好意思。

  这个时候最不值钱的就是古董了。

  也许。

  李平安给的几十斤粮食就能让他的家人活下来,别说这点儿古董,就算是将自己家里所有的东西都给了李平安都不为过。

  李平安几乎没有怎么思考就答应了。

  总共八十斤粮票,要是按照正常价格计算的话也就十六七块钱,若不是在困难时期,这点儿钱连一只花瓶都买不到。

  李家的粮票不少,粮食更多。

  李平安将粮票看的不是太重。

  他如此豪爽的答应,袁九心里很是感激,说道:“李院长,若是您家里有足够的粮票就多给我一些,我帮你收一些古董,不瞒您说,现在的古董已经是最低价了,只要您能用粮票换过来,将来这些东西的价格肯定会涨上去的,不会让您失望!”

  李平安说道:“下个星期你再来一趟吧,我想办法多弄一点儿粮票,交给你,你帮我换点儿古董!”

  “您就放心吧!”袁九说道:“粮票交给我,我肯定会慎重的,让您的粮票尽量换到价值更高的古董!”

  “我相信你能做到!”李平安说道。

  又过了一星期,李平安又给了袁九三百斤粮票,袁九写了收据将粮票带走了。

  其实。

首节 上一节 857/10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