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从咱们结婚吧开始 第567节

  白莲教的叛军灭不完,根本就灭不完。

  王宇为了保存民力,又不太想屠戮俘虏,所以陷入两难。

  没有粮食赈济,恢复不了耕种,白莲教在荆襄掀起的叛乱,根本就剿不完。

  百姓都要饿死了,白莲教给口吃的就跟着跑了。

  至于白莲教为什么有粮食,明军没有。

  那是因为王宇属于大明正规军,那些和朝堂之上权贵勾搭的大户,他动不了啊!

  还是押送粮草来的于谦,给了王宇一个切实的建议,剿抚并用,收服一地,便开始恢复生产,让俘虏的叛民复种占城稻。

  别说,这么做,还真开始有了点效果。

  只是平定白莲教的战事,拖到了次年初春,郑和都带着西洋各个小国的国王来朝了,王宇还没平定荆襄叛乱。

  宣德皇帝朱瞻基觉得大明内部叛乱,草原部众和西洋诸国来朝,让外人看了笑话,有失了天朝的体面。

  刚刚在大同大破了也先瓦剌的宣宗皇帝朱瞻基正是好面子的时候,对王宇自然不满了。

  文官也暗搓搓上表,说王宇养寇自重。

  然后……

  王宇这个在荆襄平叛的大将军就被撸了。

  在大同之战,于宣德皇帝朱瞻基面前大风头的成国公朱勇,被推了上位。

  “大哥!我……”

  拿着宣德皇帝的圣旨夺了自己好大哥兼亲家的统帅位置,成国公朱勇也有些为难。

  王宇倒是不在意,同情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我本是儿女亲家,不必如此为难,好好干。”

  王宇拍了拍成国公朱勇的肩膀,有点同情他,希望他不要被自己的闯王玩坏了。

  既然不能伤了这些被白莲教蛊惑造反的俘虏,那劳资让闯王给他们一条生路好了。

  王宇的嫡女,就是那个无法无天的大女儿,早和成国公朱勇的儿子定亲了,所以成国公朱勇这次南下,还真是不好意思夺了这老哥哥的兵权。

  宣德皇帝朱瞻基用锦衣卫的探子知道了很多他在江南的所作所为,越来越发和王宇疏远了。

  毕竟用备操水军,勒索积善之家(海商)、赶着白莲教去勒索盐商,宣德皇帝朱瞻基看来,王宇这就是武将的飞扬跋扈,恃宠而骄的表现。

  今天王宇就这么不守规矩,明天还不骑到他这大明皇帝头上去。

  海商与盐商在朝堂之上的文官上书,更是让宣德皇帝与大明靖国公的嫌隙越发大了起来。

  毕竟文官再牛逼,哪有武将一言不合就起兵的危害大,至少没有见识过明末众正盈朝的宣德皇帝是这么想的。

  其实,王宇和朱瞻基的裂隙,也不是一日形成的,比如安南这地方。

  因为大明连年征战,宦官在安南征收的赋税太重,黎氏在安南造反,交趾布政司损失惨重。

  宣德皇帝朱瞻基,令安远侯刘升为主帅,统领神机营二十万明军与交趾布政司十万大军南征。

  安远侯刘升与交趾布政司指挥同知陈智互不相容,互不配合,因而屡战屡败,以致黎氏反贼势力坐大,地盘也越占越多。

  安远侯刘升只能带着大军退守贵州布政司,派人向宣德皇帝求援。

  当地臣服于大明的土著,见明军大军退去,开始与黎氏反贼暗通款曲。

  明军在安南的统治,直接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这段时间,宣德皇帝受了文官的蛊惑,直接准备放弃安南,要把明军撤回来了。

  以武立功,收服安南的勋贵,自然是不同意,而其中以英国公张辅、靖国公王宇为意见领袖,上了折子劝诫。

  甚至在应天的洪武建文两朝的勋贵,也上表支持王宇看法的折子,递到了宣德皇帝手里。

  这可就让宣德皇帝感受到了,王宇在大明勋贵中间的影响力。

  本来以为拆分了王宇经营多年的三千营,已经可以限制他对明军的影响。

  但宣德皇帝朱瞻基没想到啊!

  王宇对大明勋贵的影响力,居然能辐射到南方应天的洪武建文勋贵一系,这可就让宣德皇帝忌惮不已了。

  要知道从永乐开始,靖难勋贵和应天的勋贵就玩不到一起,南方勋贵和现在的皇帝就不是一条心。

  要不,后世也不会有宁王能收买南方一系的勋贵,造反了。

  而现在大明,突然出现一个同时获得北方、南方勋贵支持的靖国公,只能依靠北方靖难勋贵的宣德皇帝,根本就坐不住。

  要是王宇这靖国公振臂一呼,这龙椅上还不得换个皇帝啊!

  王宇知道坚持不放弃安南,会加大自己和那位皇帝表哥的裂痕,但他也是有苦衷的啊!

  毕竟放弃了安南,那以后王宇为了完成任务,岂不是又要打一遍,徒劳的把更多大明将士的血肉,耗费在无意义的事上。

  这些朝堂的文官上下嘴皮子一碰,交趾布政司下设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余县,便要交还给黎氏叛贼了?

  那些死在安南的数万明军忠魂,谁给他们一个交代?

  可惜,最终宣德皇帝还是听信了文官的话,同时撤了在荆襄平叛的王宇手中兵权,令他回顺天诉职。

  所以王宇为了辜负留在安南的大明将士忠魂,准备让把臭皮囊留在了荆襄,统合白莲教裹挟的百姓之后,直接突破大军的围堵,进驻安南,填补交趾布政司撤走明军的空白。

  至少换了一个法子,把耗费了数万明军将士骨血,开疆拓土的安南,给保下来吧!

  王宇返回顺天之后,去五军都督府述职,大都督英国公张辅也没为难他。

  大致写了一下荆襄白莲教难平缘由,因此才将平叛之战拖了一年的原因。

  之后,由英国公张辅把折子交给到了宣德皇帝朱瞻基那里。

  宣德皇帝朱瞻基看了看缘由,也没在意,现在反而他的想法是,要减少王宇在大明军中的影响。

  不要提什么王宇是和宣德皇帝穿一条裤子长大的表兄弟,从宣德皇帝烧死自己亲叔叔的手段来看,这绝对是个拎得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狠人。

  剩下的事,没王宇的参合的份,他自然回靖国公府好好呆着,称病不出,默默造娃,一副沉迷女色的样子。

  日子一长,宣德皇帝朱瞻基的注意力回到了制衡文官上了,似乎也就把王宇给忘了。

  宣德皇帝朱瞻基并不勤勉,至少和明太祖朱元璋比起来,他不算勤勉,也比不过他爹洪熙皇帝。

  宣德皇帝朱瞻基和永乐皇帝一样,对朝政极其厌烦,当了皇帝基本没人能管他了。

  他也希望有点时间,能培养一下自己的小爱好。

  但堡宗才一岁呢,宣德皇帝又没有个好大儿甩锅,所以朱瞻基再次给宦官来意一次史诗级别的强化,改组了内庭十二监。

  之前,宣德皇帝就设立了教太监读书的内书堂,现在从里面选出识文断字的优秀者,到司礼监任职,帮皇帝批阅内阁交上来的折子。

  这司礼监还有两大太监头目,即掌印太监(盖印)和禀笔太监(披红),相互制衡。

  司礼监代表皇权、内阁代表文官、五军都督府代表勋贵,宣德皇帝朱瞻基为了偷懒,自觉想出了一个完美的平衡办法。

  于是宣德皇帝朱瞻基将皇权交给司礼监代为行使,自己就心安理得的去画画和斗蛐蛐了。

  为了讨宣德皇帝的欢心,一些有心的大臣,甚至在各地给他进贡了蛐蛐。

  促织皇帝的名声,直接哄传大明。

  当然了,宣德皇帝朱瞻基七日一朝,是不会懈怠的,也会抽查司礼监披红盖印的折子。

  大明这些年也没发生大事,是自从大明开国一来,对百姓来说,一段难得的太平安稳日子。

  宣德三年,初。

  一年过去了,大明一共发生了三件大事。

  首先是宣德皇帝朱瞻基顶着朝臣、太后、以及天下人的非议,将没有生出皇子的皇后胡氏废了。

  孙若微被封为皇后,堡宗朱祁镇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宣德皇帝的嫡子。

  第二件大事是,宣德皇帝正式下旨下旨废除了交趾布政司,放弃了安南。

  按着原本的历史走向来说,自从宣德皇帝撤销了安南以后,从此这块土地,再也与中原没了瓜葛。

  不过现在有了王宇这个蝴蝶掺和,这事情的走向还真说不定了。

  这就事关去年大明发生的第三件大事了,荆襄白莲教的叛贼,在王宇撤回去之后,在一个自称是闯王的色目人带领下,裹挟着流民,突破了成国公朱勇的封锁,直接糜乱的江南七省,裹挟了百万之众,逃到安南的交趾布政司去了。

  等于明军前脚走,这闯贼后脚掐着时间就填补了安南北部的权力真空。

  听闻成国公朱勇花了一年,不仅没平定荆襄民乱,还致使江南七省糜乱,使今年大明南方的赋税锐减,宣德皇帝朱瞻基震怒。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荆襄的流民,都被那闯王带去安南了,不需要再头疼如何救济,大明内部总算是平静下来了。

  成国公朱勇直接遭了无妄之灾,被宣德皇帝朱瞻基降了爵位,贬成了东平侯。

  一时间成国公府……划掉……东平侯府邸门客雀罗,往日迎来送往的勋贵,全都因为宣德皇帝的怒火,不敢再与东平侯朱勇来往。

  不过,王宇还是带着女儿来拜访,顺道安慰一下自己这小老弟兼亲家。

  东平侯府邸

  正堂

  “哎!大哥!现在小弟被皇上迁怒,要不咱们两家孩子的婚事……”

  朱勇一脸不让大哥你为难的表情,王宇倒是笑了笑。

  “老弟你是说的什么话,我今日可不是来退亲的,而是特地来看看你,江南糜乱,非你之过。”

  这也是大实话,王宇让明军中的内应给闯王提供着明军的情报。

  明军的行动几乎是明牌,朱勇这以勇猛(莽夫)著称的将领,也不是什么机变的智将,自然被一再算计,最终让闯王裹挟着百万流民,直接逃到安南去了。

  不过成国公朱勇这一年徒劳无功的平叛,倒是让王宇这个靖国公的声望,在勋贵,乃至整个大明起来了。

  毕竟,当初王宇收服一地,安排一地流民恢复生产的方式,似乎已经被成国公朱勇证明了,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荆襄白莲教叛乱的方式。

  所以王宇人在家中坐,这声望莫名其妙的就来了,他也懵逼啊!

  不过,现在大明内部稳定了下来,王宇的事却还没完。

  闯王裹挟了百万流民,进入安南之后,王宇让王氏的商人,着手送去了大批的金鸡纳霜以及土霉素。

  之后,还派人联络了在嚎镜的葡萄牙人,通过他们做二道贩子,收购粮草、生铁等器物。

  王宇不是没有试过让闯王这个闯王,给宣德皇帝上表称臣,开放互市。

  但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对叛逆者,绝对不可能这么轻易就接受。

  所以裹挟这百万流民的闯王,只能偷偷的与嚎镜的二道贩子交易了。

  闯王带着大明的百万流民,现在安南北部,就是大明开发成熟的交趾布政司一带,站稳脚跟。

  看着大明没有什么大动作,于是闯王开始新行动,征召了五万大军,押着三万二狗子南下讨伐安南陈氏和黎氏。

  安南陈氏是安南原先的皇族,黎氏是大将军,后面黎氏渐渐靠着兵权,有取而代之的趋势。

  结果明军一来,他们反而又勾结到了一起。

  所以闯王带着五万闯军,把陈氏、黎氏给撵着难逃,二狗子的队伍从最初的三万,一度扩大到了五万。

  这还是闯王怕控制不住的原因,暂缓了发展二狗子的队伍。

  之后陈氏黎氏穷途末路,闯王给两人都去了信,想要给二狗子找个傀儡主子,方便驱使二狗子。

首节 上一节 567/5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