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卧底 第3177节

如今在沈墨的工业体系中,号称“战争金属”的钼,已经大面积应用在火炮上。

这种金属钼的产地,说起来很有意思,就是在大辽国陆无惧的地盘里。

在后世的辽西杨家杖子一带,那里的钼矿甚至可以露天开采。

纯度极高的钼精,就像是转成一节节的铅笔芯一样,在地表埋藏得并不深。

有些甚至可以在地面上直接捡起来,筛选清洗后就能用于工业。

这些钼矿由于熔点超过了两千度,所以在这个时代,几乎从来不为人所知。

而来自后世的沈墨却非常清楚,这东西用于武器设备上,会有怎样惊人的效果!就以火炮而言,只要在钢铁中加入百分之二的钼金属,就可以使它的炮管壁厚度减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炮身依然能够保持之前的膛压。

这就意味着沈墨的火炮,可以制作得更加轻巧灵便,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它不但适于野战、便于运输、而且耐久性也是成倍的得到了加强。

多年以来,沈墨的弟子陆无惧就像蚂蚁搬家一样,几百斤几千斤的通过海上船只,秘密向通州军工厂输送钼晶。

使得大宋军队的重火力武器摆脱了沉重的束缚,战斗力早已今非昔比。

至于第二种金属的应用,则是在沈墨制造的第一代盔甲上,就使用过的金属铬。

在四海商社和墨问商社的精心配合下,位于吐蕃境内的萝布莎铬矿区周围,头人全都被买通,牧民被清空。

四海商社几乎是以疯狂的速度,拼命掠夺着铬矿资源。

铬金属生产出来的合金,能让钢材提高强度,耐腐蚀、耐磨、耐高温。

无论是运输马车上的轴承滚珠还是减震弹簧,有了它之后都可以成倍的提高性能。

在任何一只步枪的枪膛里,只要镀上一层铬,就可以让它的耐磨性得到极大提高,将枪管寿命增加一倍以上。

而在士兵的铠甲中,只要少量添加铬合金,就会使得铠甲坚韧无比。

……这两种金属,严格上来说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才得以应用的。

但是沈墨来自后代的知识,和他不计成本的开发。

使它们提前了七百多年出现在了战场上。

而且沈墨在军工方面的进展,还不仅仅是这两项金属而已。

在他的兵工厂里,军工化学也进入了生产阶段。

虽然现在他们还不能为二十万大军,提供长期作战的无烟火药步枪弹。

但是用于炮弹和杀伤地雷的装填,已经全部使用了化学炸药。

这些炸药体积小、威力大、爆炸力量迅猛,便于运输储存,给沈墨的部队战斗力又增添了一个重重的砝码。

如今在沈墨的每支军队中,士兵的装备都呈现出了新老搭配、高低结合的合理布局。

咱们从下往上数,每一个步兵班里的战士,都在使用武穆二型步枪。

因为它火力迅猛,射击精准,所以至今还在服役。

但是这些步枪都采用了全新的加工技术,比较原先的老式步枪,在精度和威力上都有所提升,而且它的成本也降低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如果草原上的蒙古勇士知道他们手里的火枪,在工匠精心打造、报废率奇高、花费了大量银钱做出来之后,从成本上却超过了武穆二型步枪的四到六倍……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嚎啕大哭一场!因为这两支枪从精度到射程,从威力到携行重量,放在一起比,那简直就是欺负人啊!……除了一个步兵班战士手中的六支武穆二型步枪之外。

步兵班长和三名战斗小组长手里,还有四支能发射十三发枪弹的武穆三型步枪。

这种步枪火力密集迅猛,加上十一毫米口径的粗大子弹。

即便是射在战马身上,都有足够的停止作用。

可以有力的克制蒙军的人海战术。

所以被沈墨加大了他们在部队中的武装密度。

第3351章:塞外声翻五十弦、寒锋砺就、杀心盈满

在这之后,所有的步兵班战士装备的手榴弹,都被换成了预制破片的无柄型号。

这样的手榴弹,虽然投掷距离比长柄手榴弹要近一些,但是他们还有一个关键的优点。

就是这种圆柱形的手榴弹,可以作为掷弹筒的榴弹发射。

通过上一次战争,沈墨已经意识到蒙军集合大量的色目人军团,发起的骑兵人海冲击,是大宋步兵的主要威胁。

这种火力不足恐惧症,最终还是在安俊发明了掷弹筒之后,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这个小子甚至因此,得到了一枚一级松纹铁剑勋章。

如今每个步兵班里,都有三支这样的掷弹筒。

它的粗细长短大致相当于一条女子的胳膊。

炮管长度三十厘米,折叠式的炮架和炮身放在一块儿,也不足三公斤重。

这种掷弹筒可以将步兵手榴弹,发射到五百米远的距离。

为了让它节省成本,大量制造普及到全军,沈墨对安俊的设计图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

就像是历史上侵华日军的掷弹筒,大正十年改进型。

它的炮筒身长二十六厘米,全炮重二点七公斤。

最远发射距离七百米。

沈墨并没有照抄,而是简化了工序,在工艺上的精度要求也稍稍放宽了一些。

这样就使得大宋的“惊雷”掷弹筒,在性能上比日军下降了三分之一左右,但是生产数量却因为简化而急剧增加。

首节 上一节 3177/32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