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卧底 第2472节

这些通州兵杀人的速度,要不要这么快啊!他的两万军队再有一盏茶的功夫,估计就剩不下几个了!此时的过山黄只觉得脑海里一阵轰轰作响,他前半生叱咤风云刀头舔血,还有他犹如梦幻泡影般的皇帝梦。

此时就在他的眼前像肥皂泡一般,被人一一戳破,原本绚丽的光彩刹那间就消失了!……“把刀枪弓箭全都给我扔下去!投降了!赶紧的!”

就见过山黄一咬牙,喊出了他最后一道命令!“我听说通州军轻易不杀俘虏,快特么给我扔了!”

过山黄一边说一边抬腿一脚,踹向了一个头脑不灵,依然挺着长枪的护卫。

随后他们噼里啪啦的把弓箭刀枪,顺着钟鼓楼顶上就往下扔。

然后他们就是摘头盔脱铠甲,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最好传闻是真的!”

这时的过山黄把浑身脱了个干净,只剩下一身雪白的丝绸内衬,之后他还满怀希望地说道:“只要老子主动投降不再抵抗,临安军一般不杀俘虏,大不了干几年苦力去,好歹能保住这条命!”

……“大家跟我跪下,手都举起来!这是人通州军的规矩……头都低下眼睛别乱看!万一惹恼了那些军爷……”过山黄正在叫嚷之际,就听一阵咚咚作响的脚步声,顺着钟鼓楼的台阶向上,越来越近。

这时这位积年老匪,心里忍不住暗自忐忑了起来。

留下我一条命!只要能活命就行!这时的过山黄哆哆嗦嗦的在心里暗自祈求上天。

“老天爷保佑……”他刚刚喃喃自语地念出这句话,就见一群人走上了钟鼓楼楼顶。

“老天爷要是有眼,早特么一雷劈死你了!”

此时的过山黄就听上来的人中间,有个人冷冷的说道。

……钟鼓楼其实就是一座高台般,四四方方的建筑。

它之所以修得那么高,就是让晨钟暮鼓的声音传得更远。

在这个高台上,通常为了保证钟鼓不被雨淋,还会修建一座城楼,用来遮风挡雨。

这时的过山黄他们这些人,就跪在城楼外边的青砖地上。

当过山黄抬头偷眼看去时,就见上来的是一位年轻得不像话的英武军官。

这位军官还不到二十岁,脸上却没有一丝年轻稚嫩的味道,而是带着一股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成熟老练。

此时他的脸上,似乎还带着几分平淡的笑意,看起来似乎很好说话的样子。

“军爷!我过山黄愿意投降!求您看在小的没有带人顽抗,抵抵抗天兵神威的份儿上,您就饶小的一条狗命,让我干啥我干啥!”

此时的过山黄,真可谓是能屈能伸。

一番话说的情真意切,哀婉动人,他现在是无论如何都想活下这条命。

可是这时,他就见面前那位面带笑容的年轻人挑了挑眉毛,笑着向他说道:“你最擅长的不是招安吗?

怎么今儿变成投降了?”

“咱可不敢这么想!都到这份儿上了,还招什么安啊!”

这时的过山黄,哪里还有一点儿脾气?

他唯恐说出来的话让这个年轻将官不高兴,为了活命自然是怎么谦卑怎么来。

然后面前的年轻军官笑着向他说道:“你当我不知道?

你们这些人,永远是狗改不了吃屎!”

“在啸聚山林当强盗的时候,你们手持刀枪,抢的是那些弱小百姓。

招安以后,又当上了一群根本打不了仗的狗屁官军。”

“然后一有机会你们就会重操旧业,重新动手杀戮百姓、奸淫掳掠。

看看你把淮南西路,都祸害成什么样儿了?”

“事到如今,你还想活命?

你还打算有机会东山再起呢吧?”

这时的李慕渊脸上还是带着笑意,但是他说出来的这番话里,却带着一股犹如寒冰般的杀意!“小人再也不敢了!”

这过山黄吓得连连在地上“咚咚咚”的磕头,他一边把前额磕得满头是血,一边结结巴巴的说道:“小人曾经听闻,要是主动放下武器,便可在通州军面前留下一条活命!您让我做苦力!让我给那些百姓盖房子!我听说……”“你听说的,那都是过去的事儿了。”

就见这时的李慕渊打开了枪套,笑眯眯地从腰间抽出了亮闪闪的左轮枪。

第2610章:搏来凶名天下扬、斩草除根、拒不受降

“告儿你,现而今通州的规矩改了。”

只见李慕渊“咔嚓”一声扳开了左轮枪击锤,笑着对过山黄说道:“我接到的命令是:淮南西路境内所有叛军士兵将领,一体格杀勿论……绝不受降!”

只见李慕渊一边笑着举起左轮枪,一边摇头道:“开玩笑!还给百姓盖房子?

你这种人就会烧房子!”

他说到这里时,过山黄忍不住惊骇欲绝的瞪大了眼睛!然后他就眼睁睁的看着面前,黑洞洞的左轮枪口里,喷出了一尺长的闪亮枪焰!随着一声枪响,过山黄“扑通”一声,仰面栽倒在地上。

一摊黑红色的鲜血随即从他身下,慢慢顺着青砖蔓延开来。

……李慕渊走马取庐州,城中悍匪尽数被屠杀殆尽!这两万招安反叛、反叛招安、只知杀戮弱小百姓的叛匪。

一天之内就肝脑涂地,死了个干干净净!与此同时,在赵慕云、白慕起、卫慕青带领的军队锋线上,一幕幕和庐州惊人相似的情景正在不断上演。

分成九队的临安军团,进入淮南西路之后,就像是一把伸开的折扇扇骨一样,各自向着他们的攻击方向穿插而去。

一股股残害百姓的叛军,被他们毫不留情打垮击溃、斩杀屠戮、所有的部队几乎是在以快速行军的速度,收复着淮南西路的大片领土。

沈墨给他们的命令是:烈火燎原,斩草除根,一个不留,拒不受降!……在这里面,临安军行动的速度和他们发起进攻的突然性,其实是制胜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沈墨在建军之初,就固执的执行了高机动性部队的建立标准。

所以他的部队绝不盲目扩充,每建成一支要都符合沈墨的战术思路。

像是这一次,临安军的快速行动能力就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节 上一节 2472/32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