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墨一看见这东西,就知道这是历史上出现过的——大口径臼炮!
这种火炮既然在历史上曾经出现,并且大行其道很长时间,就说明确实有它存在的理由。
首先,由于臼炮的身管并不长,所以火炮的口径可以做得很大。另外这种火炮同样由于身管短,所以它发射的炮弹弹道非常弯曲,必须要向天发射才可以打到敌人。
可是正是这么个原因,使得臼炮因此获得了一项绝技……它可以打到障碍物或者战壕后面的敌人!
所以,实际臼炮在历史上,根本就是迫击炮的原始模型。
……
但是沈墨看到了这帮神工营孩子们制作出来的样炮,他还是大大的摇头……因为这东西毕竟还是太重了!
在沈墨的建军思想里面,军队的移动速度,一直是被他作为最主要的战斗力计算在内的。
所以这种大口径火炮,受限于南宋时代的道路环境,它依然难以跟随军队做快速机动。
要想知道道路对一支军队、乃至于一个国家有多重要。这里可以用一个具体事例来证明。
在罗马时代,当时的马车双轮之间的宽度,实际上取决于那个时期马匹的身躯宽度。所以两匹马能够在车辕间并排行走的宽度,就成了马车两轮之间的距离。
而这样的马车一旦上路之后,他的轮子轧出的深深车辙,就会使得其他宽于车辙的车轮,或者窄于车辙的车轮,在这样两条深沟一样的道路上完全无法行走。
就这样,罗马时代的车轮间距,就一直在后世的欧洲,沿用到了蒸汽火车时代。
随后因为这样的马车轮距给人们造成的习惯,在后世的欧洲修建铁路的时候,又约定俗成的采用了这样的宽度。
再到后来,以至于美国宇航局制造大推力火箭的时候,为了方便让火箭引擎在铁路上运输,就要它设计得不能宽过火车车厢的极限。
就这样,要是严格说起来。当今最先进的登月火箭引擎直径,其实是取决于罗马时代马屁股的宽度!
这种极度匪夷所思的因果关系,就这样离奇的形成了!
第1797章:水远山遥重难推、天机一念、铸成巨锤
由此大家也可以知道,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颁行的“车同轨”这件事。大家在历史书上读起来的时候,好像觉得并没什么。但是这条律令却是影响了后世的一个重大事件。
所以现在对于沈墨而言,在确保了部队机动性的情况下,所有的火器设计都要服从于这个机动性的标准,这也就一点儿都不稀奇了。
……
等到沈墨听到了唐天玑向他汇报的火炮设计思路以后,他也不由得点了点头。
说实话,这些孩子们的想法是不错的,但是在设计武器的时候由于缺乏经验,还是会偶尔出现一些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错误,以至于将武器设计得越来越重。
随后,沈墨就给唐天玑和杨妙真她们介绍了一下。因为岁数的关系,杨妙真依然是师姐。
要说中国的古代,师兄弟关系也很有一些不同寻常的范例,当然大部分都是先入门者为先。
但是其中却也有着“学无先后,达者为先”的说法。甚至像星宿老怪那样,谁马屁拍的好谁当大师兄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杨妙真姑娘虽然入门很晚,但是她的年龄今年是二十四岁。让她对跟那些十六七的孩子们叫师兄师姐,也实在是有些不便。所以沈墨就把这个“师姐”的名号,扣在了杨妙真的头上。
等到他们介绍完毕之后,红袄军这几名将领自然是围着这门样貌极为威猛的大炮,啧啧称奇的看个不休。
当他们看见那么粗的大炮筒子,还有堆在火炮远处那一堆比人头还大的圆球形铁炮弹,那些大家伙每一颗都有六七十斤重,这些红袄军将领自然是咋舌不已。
在这之后沈墨和唐天玑聊了几句,让他不用管自己这边,继续大炮的试射。
随即唐天玑他们调整了炮口角度,检查了缓冲装置之后。装完了药包,就把一颗硕大无比的开花弹放进了炮膛。
这种臼炮,由于弹道极高,所以炮弹往往是从天上向下砸的。实心弹和霰弹用在这种火炮上就完全没有意义了。只有开花弹,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它大口径的优势。
沈墨早在观察火炮的时候,就看到了炮筒里有曾经发射过的痕迹。知道这门火炮已经经过了实心弹试射。实际上这门火炮的试射工作已经进行到了中段,现在已经可以发射开花弹了。
于是,就在他们参观团远远的躲开之后,随后就见炮组的战士装上了炮发火管之后,在唐天玑的命令下,用力拉动了炮绳!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
大家就觉得脚下的土地突突乱颤,在这门臼炮发射的周围,炮口焰造成的巨大冲击波让火炮周围的十余米范围内,地面上的灰尘全都被剧烈的震动,激荡得沸腾了起来!
沈墨看着这门火炮的炮弹出膛而出,在炮身呈45度角,最远射击角度的情况下,炮弹呼啸着飞过了一千五六百米远,之后便以万钧之势,猛然间砸在了靶场对面的地上!
随后,就听一声惊天裂地的大爆炸!
78斤重的炮弹里,装填的四十斤火药发出的爆燃,让大家都觉得就像是身处在一个巨大的铜钟里面一样。
震动的空气顷刻间就使得这些观看试炮的人,皮肤上都感到一股强大的声浪,飓风一般扑面而来!
这也太猛了!
杨妙真她们眼看着靶场的对面,竖立的那些木制假人。还有用来试验炮弹威力的木质盾牌和砖石墙壁,一瞬间就以炸点为圆心,向着四面八方飞射而去!
这些东西就在炮弹爆炸的刹那,就已经通通被撕成了惨烈不堪的碎片!
而此时的沈墨,却在观看着炮架的状态。
就见炮弹发出去的同一时间,火炮剧烈的后座,使得炮架发出了金属撞击引起的沉重轰鸣声。
这门沉重的臼炮,前轮在扭矩的作用下分明向上跳动了一下,这之后才顺着炮架上的导轨,开始轰隆隆的向后倒退!
还好!
弹簧缓冲机构承受住了炮弹的后坐力,看起来这些学生们的计算没有错误,而且设计上也很严谨。
……但是他们发展武器的思路,却是问题不小!
就见沈墨把唐天玑叫过来之后,指着这门大炮说到:“看见这后坐力没有?”
“看见了,老师!”只见这时的唐天玑眨巴着眼睛说道:“炮架没问题啊!”
“炮架是没问题,但是火炮的基础有问题!”沈墨听到这里,他向着唐天玑说道:“你可以把它装在马车上行军。但是你计算过没有,在你想要把它卸下来的时候开始,直到火炮进入战斗状态,需要花多长时间?”
“啊?”听到了沈墨的话之后,只见唐天玑顿时就愣了一下!
他确实是没想到,火炮从运输过程进入到发射状态,需要的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