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 第90节

朱慈炅闻言,眼冒绿光,大赞道:“好啊,竟然还会刊印发行了,几天发一份啊?你为什么要买,多少钱一份?”

这话怎么听着是要收拾通政使司的意思,不会又大开杀戒吧!吴梅村偷偷的看了朱慈炅一眼,皇上这不像是要砍人的样子啊,到底是什么个意思呢?他小心的回道:“这个,通政司好像有点懈怠了,具体几天一份现在也没个定数,听说万历朝是天天都有的;这里面一般会记些朝廷要事,所以微臣经常买来看看,一份一般是两百文,也可以月订,一个月三贯钱。”

晕,这么贵,开玩笑的吧,一张这破信纸胡乱印点东西上去就要二十多块钱,一个月要四五百!当然,他也知道这东西为什么这么贵:因为上面的信息!三品以上的在朝官员是可以上朝议政的,所以免费发放,其他官员可就没这待遇了,想知道朝廷的动向吗?来,来买份最新的邸报吧,上面有详细的记载!

对通政使司这样变着法子赚钱朱慈炅倒没什么意见,但是,他们也太不会赚钱了,这个不能忍。于是,他就这灯光,打量起吴梅村来,这小子不错啊,文章做的好,诗词写的好,有文采;听说画画也画的好,有艺术细胞,不当个总编实在是太可惜了。

吴梅村被小皇帝盯的心里直发毛,冷汗都流出来了,这不会是要拖出去砍了吧!要真是这样,那他就是有史以来死的最冤枉的新科状元了:就因为买了份邸报,把脑袋给丢了,你说冤不冤!

朱慈炅越看越满意,不由学着大灰狼的口气引诱道:“通政使司怎么样,要不你去替朕把把关?”

什么怎么样?什么把把关?吴梅村莫名其妙,他战战兢兢的回道:“通政使司,这个通政使司,这个,还可以。”

朱慈炅考虑了一下,拍板道:“恩,通政使是正三品,冒冒然把你提上去肯定会有人不服,你先去当个左通政吧,等干个一两年再提为通政使。”

哇特!吴梅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皇上不但没有骂他刻意钻营,还提拔他去当左通政,那可是正四品的大官!这人生的跌宕起伏来的也太剧烈了,前一秒还担心自己被咔嚓了,后一秒就被连升四级,吴梅村感觉幸福的快要晕倒了。

朱慈炅见他傻乎乎的站在那里,不由没好气的道:“过来,朕教你邸报要怎么写。”

吴梅村傻乎乎的走到朱慈炅跟前,捧着份邸报不知道如何是好。

朱慈炅翻了个白眼,一把夺过他手中的邸报,摆在书桌上指点道:

首先,要起个好名字,这邸报太俗了,京报就不错,直接叫《新京报》吧;

还有,这纸张太小了,巴掌大块纸,能写几篇报道,要换成这么大的;

还有,这光是干巴巴的文章也太无趣了,要加点诗词什么的进去,最好能陪上简单的插图;

还有,两百文一份也太离谱了,谁这么有钱天天买啊,十文一份吧,报纸要靠量,要靠客户的积累,我们的目标是每个官员都能买的起,童生、秀才也要买的起,大家都看习惯了,发行量上来了,那钱不就多了;

还有,内容太少了,每份最少要有十篇文章,个方面都介绍一下,不要光盯着朕吗;

还有......

在朱慈炅的淳淳教导下,大明最具影响力的报纸《新京报》就这样诞生了,它是大明朝廷的喉舌,是所有官员和立志当官的读书人必读的刊物,是世界各国了解大明动态的窗口,是......,这些都是后话,这里就不啰嗦了。

第五卷 第十五章 阎王急了

马上就要进入十月份了,辽东的气温开始急剧下降,朱慈炅不得不决定班师回朝,因为马上要下雪了,到时候天寒地冻,大雪封路,想回京师可就没那么容易了,他很有可能要留在辽东过年。

他可是皇上,自然不能留在辽东过年,他离开京师一两个月还没什么,如果大半年不回去,那朝廷非乱套不可,毕竟很多重要的事情朱由检和徐光启都做不了主,必须他去拍板。

于是,他带着五万京营精锐匆匆赶回京师,孙传庭的秦军则被他留了下来,毕竟海州那里还有十二万后金大军虎视眈眈,如果人全撤了,皇太极可能会孤注一掷,疯狂反扑,到那时,人数都不足十万的辽东军就不一定能顶的住了。

经过几番大战,辽东军损失了将近五万人马,除去毛文龙那里的十万人马和各地留守的军队,其实在山岔河堡和盖州城的辽东军连九万都不到,虽然皇上已经同意他补充战损,并可继续扩招十万,但那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招齐的,就算招齐了也还要操练几个月才能派上用场。

天气转冷,伤兵满营,再加上海州卫那边还有皇太极的威胁,孙承宗不得不暂缓收复辽东南部的行动,他决定先把山岔河和盖州一线经营的固若金汤再说。

怎样使一条防线固如金汤呢?那自然是修碉堡啊修碉堡,于是孙承宗又开始发挥专长,狂修碉堡。

海州那边,皇太极见孙承宗又玩起了修碉堡的老套路,内心是绝望的,尼玛,小皇帝虽然走了,对面还有将近二十万大军呢,如果他们不修堡垒,那还有那么一点希望,现在又开始修堡垒了,还打个屁啊!

他真的有点后悔了,后悔自己小看了火枪和火炮的威力,更后悔自己错估了孙承宗对收复失地的决心。他一直认为莽古尔泰完全可以守住盖州,可结果呢?不到一天就被明军攻下了!

不怪莽古尔泰无能,孙承宗那个老家伙就跟发了疯一样,不顾伤亡,死命攻城,再加上火枪和火炮的配合,莽古尔泰直接就被他一顿乱拳给干趴下了,连调整战术的机会都没有!

见收复盖州已然无望,皇太极只得留下大贝勒代善率领十万大军镇守海州卫,他自己则带着两万人马回盛京去了,朱慈炅不能长时间离开京师,他照样不能长时间离开盛京。

一场大明和后金的惊世大战就这样结束了,双方先后投入了四十多万人马,在辽东鏖战将近两个月,最后,大明凭借人数和武器上的优势,大败后金,夺回了三台子河和三岔河流域上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拿下了辽东重镇盖州,从此辽东形势逆转,大明从被动防守转为主动进攻,辽东南部已然在望,收复全辽也不再是梦想。

辽东是二十多万明军压着十五万后金军打,节节胜利,那么山西呢?

可怜的五省总督卢象升,他手下的天雄军总共也就十万,而光集结在临汾的贼寇就有二十多万,他可不想被贼寇利用人数优势打的节节败退,所以他决定增兵。

这个增兵当然不是扩招,没有皇上的允许,他可不敢胡乱扩招,现在他可是五省总督了,五省还有二十五万守城的新兵呢,虽然不能全部调过来,但调一半应该没问题吧?皇上可是让他全权负责五省剿贼事宜,调动各省守军应该属于他权力范围以内吧?

他已经来不及请示了,皇上已然远在辽东,他这可是迫在眉睫,如果一不小心吃了败仗,那可就完蛋了。于是,他发出了总督令:

令河南守军和北直隶守军各抽调两万人马,去往泽州,助副将张弘业镇守阳城;

令山西守军和陕西守军各抽调四万人马,速速前来洪洞,助他决战贼寇主力;

令四川守军抽调两万人马,赶往陕西,助陕西守军镇守西安。

这样一调动,北直隶、河南、陕西、四川都有三万守军,这四省贼寇并不是很多,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至于山西,贼寇主力正在和他对峙呢,其他地方自然是安全的,留一万守军镇守太原只是以防万一而已。

等五省兵马全部调动完毕,大半个月时间就过去了,此时辽东那边已经解了三台子堡之围,开始修筑三岔河堡了。

山西和陕西八万守军到位以后,卢象升在洪洞已经集结了十七万大军,二十多万贼寇已然对他造不成什么威胁了。这个时候朱慈炅令人送来的二十门五五式臼炮也到了,卢象升让京营的炮兵演示了一番之后,他的内心开始骚动了,好东西啊!

这五五式臼炮射程虽然才三百步,但比起弓弩来那已经是遥不可及的距离了,再加上这东西移动方便,不管是用来攻城还是用来野战,那都是锐不可挡的利器啊!

从那份密旨可以看出来,皇上并不急于剿灭西北的贼寇,他只要咬住贼寇的主力,不让他们发展壮大就行了。但问题是贼寇主力现在已经很壮很大了,再让他们霸着平阳南部,继续发展下去,到时候剿不剿的灭都是个问题了。

原本他是很头疼的,贼寇占据着雄城临汾,坚城巨盾,他手下纵有四万火枪兵也拿他们没有一点办法。现在有了臼炮就不一样了,厚厚的城墙这玩意是轰不动,但那些木制的巨盾在它面前却是不堪一击,只要把盾阵给击溃了,后面光溜溜的贼寇不又变成燧发枪的靶子!

想着想着卢象升拍巴掌,拼了,不就是二十多万贼寇吗,不就是一座大点的城池吗,只要轰破他们的盾阵,再多贼寇都没用,再大的城池你们都守不住。

攻城当然不是头脑一热,号子一喊就往前冲,那是去寻死,你再有火炮,再有燧发枪,必要的攻城器械还是要造的,不然怎么爬上城墙。以前攻汾西和霍州的时候是造过一批攻城器械了,但那是攻两人多高的小城池用的,这临汾可是三人多高的大城,原来的云梯和井阑高度就不够了。

反正新来的守军也要操练,卢象升干脆边操练新军,边让老兵造攻城器械,准备一个月后,再发起攻击。

这次造井阑他可不敢再骚情的直接跑人家城墙跟前去造井阑了,二十多万贼寇里面能人无数,城墙上已经造了不少小型投石车了。你敢跑人家城墙底下去造井阑,虽然投石车那发射频率伤不到多少人,但砸烂你的井阑却是没有问题的。

鉴于这种情况,卢象升干脆令老兵直接在洪洞县城的城墙下造井阑和云梯,而且井阑还要带轮子的,等井阑和云梯造好了,新兵也操练的差不多了,再一把冲过去,攻下临汾城。

贼寇也不是傻子,看见他们在洪洞城外造这么多井阑和云梯,自然知道这卢阎王是准备攻打临汾了,他们也开始狂造巨盾和投石车,一时之间临汾和洪洞附近的树木都被砍伐一空,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山包,就像和尚剃头一样,“唰唰唰”全部清洁溜溜。

卢象升这边开始准备攻打临汾的时候,辽东那边也开始准备攻打盖州了,不过辽东那边可都是老兵,根本不需要操练,所以,卢象升这边还没准备好,那边已经开始攻城了。等他刚准备的差不多,盖州大捷的邸报已经送到他手上了!

这还得了,皇上那边把后金大军把守的盖州都攻下了,他这边却连贼寇把守的临汾城都没攻下来,得赶紧上了,不然皇上还以为我在这里玩呢!

卢象升这下真急了,第二天一早,他就集合了十五万大军,带着攻城器械直扑临汾城,只留下两万人把守洪洞。

他这边刚一出发,贼寇那边就收到消息了,所以当他抵达临汾城下时,一众贼寇首领已经站在临汾的城北门的城门楼上准备看好戏了。

首节 上一节 90/4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