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马上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他那些好友多半是被收买了,或者他们的亲戚朋友被收买了,不然不会无缘无故跑到他跟前说王之臣的好话!
想着以清正廉明自居的东林党人也会被人收买,孙承宗不由感觉内心一阵苦涩,现在的东林党与刚开始的时候已经不一样了,已经慢慢被时间给腐蚀了。
孙承宗知道是王之臣的问题,朱慈炅不知道啊,他还怀疑户部呢。
他安慰道:“这饷银的拨付和太傅又没有关系,太傅不必自责,我们从户部开始查,一路查下去,看到底是谁侵吞了这笔饷银。”
孙承宗知道户部肯定是没问题的,来道宗的为人他很清楚,清廉自律,深谙为官之道,绝对不可能犯这种错误。
果然,来道宗被召到乾清宫御书房的时候直接带来了证明他清白的接收文书,上面有王之臣的签名和印信,一点问题都没有。
事已至此,不用怀疑,肯定是王之臣的问题了,孙承宗苦涩的道:“此事因微臣而起,微臣愿亲自前往宁远安抚乱兵,惩治贪腐。微臣保证,定然还皇上一个坚不可摧的宁锦防线。”
朱慈炅本来还在苦思这件事情怎么解决呢,最合适的人选袁崇焕已经被他晾了半年多了,现在冒然去请他出山,肯定要许下督师之位,不然他是不会乖乖为自己去擦屁股的。袁崇焕一旦被重用,挟功自傲的老毛病肯定又会发作,到最后还是免不了一个凌迟处死,这是朱慈炅最不愿意看到的。
现在孙承宗愿意亲自出马,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朱慈炅知道,孙承宗本就是比袁崇焕更合适的人选,只是一直以来,孙承宗都是太傅的身份在辅佐他,让他忘记了这孙承宗本就是辽东经略,宁锦防线就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
想到这里,朱慈炅欣然应允道:“那就麻烦太傅了,这宁锦防线乃是防御后金的根本所在,绝对不容有失,太傅能亲自前往,朕就放心了。”
孙承宗又建议道:“微臣还要辅佐皇上处理政务,肯定不能在辽东久留,微臣斗胆请皇上给安排两个人,有此两人,便可保宁锦防线不失。”
朱慈炅闻言,心里咯噔一下,不会还是让袁崇焕去当蓟辽督师吧!他小心的问道:“是哪两个人啊,太傅但讲无妨。”
孙承宗拱手回道:“三军营提督袁可立,老成持重,又曾和微臣一起在辽东当过巡抚,若能出任辽东经略,辽东各镇必定固若金汤。兵部左侍郎袁崇焕,原本就是辽东巡抚,如果能再次赴任,这次兵变必能轻松解决。”
朱慈炅闻言,暗自松了一口气,只要不让袁崇焕去当蓟辽督师就行了,他实在不是个当一方大佬的料。不过,这货不是还在广东种田吗,这远水可解不了近火,他不禁好奇的问道:“这袁崇焕不是还在广东吗?宁远情况紧急,他能赶的过来不?”
孙承宗尴尬的回道:“袁崇焕已经到兵部上任半月有余,随时可以随微臣一起出发前往宁远。”
原来这货闲不住了,自己跑来上班了,倒是省却了路上的时间,既然都在京师,那就准备出发呗,朱慈炅连忙道:“一切但凭太傅做主,只是不知太傅要带多少饷银去?”
说到这里,朱慈炅只感觉一阵肉疼,如果光是宁远那几十万两还好,要是整个辽东都四个月没发饷了,那可就不得了了,起码得三四百万两才能堵住这个坑。
这从阉党那里抄没来的银子还真是不够用啊,三军营现在常备兵马是五万,一个月粮饷加起来就不下二十万两,刚过完年又给西北拨了五百万两,三月份又给工部拨了一百万两,现在东北又出现一个大坑,要是这样下去,那四千多万两银子都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两年!
还好,孙承宗并没有狮子开大口,他反而摇头道:“饷银倒是不必带了,微臣尽量将他们贪墨的银两追缴回来,到时候如果还有差额,皇上再给补发就行了。”
朱慈炅闻言不禁又暗自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不用全额补发,不然他还真有点受不了。
孙承宗既然能亲自前往辽东,那宁远兵变的事情就不用操心了,他必定能比袁崇焕处理的还好。
不过这这袁可立一走,三军营又没有统帅了,怎么办呢?朱慈炅请教道:“太傅,袁可立是三军营提督,他走了,这三军营怎么办。”
孙承宗早有腹稿,他立马回道:“这禁卫军三大营统称京营,可分三人独自统领,也可只设京营提督一名,统管三大营。皇上可进忠贞侯秦良玉为京营提督,统管禁卫军三大营事物。”
这提议倒是正中朱慈炅下怀,秦家人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禁卫军全部交给秦良玉统领再好不过了,他自然欣然应允。
............
辽东经略王之臣又是怎么回事呢,按理这么大的官在历史上都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啊,但这个王之臣在史书上却只有只言片语零碎的几句记录,与他超一品的身份完全不符啊!
他的前任孙承宗、熊廷弼、袁应泰、王在晋、他的后任袁崇焕,哪个不是长篇累牍、记载的详细无比,怎么到他这里就寥寥几笔带过了呢?
这就只有一个解释了:钱谦益主修《明史》的时候把关于他的记载给修掉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要知道王之臣这样一个不是阉党也不是东林党的人能够爬上辽东经略的高位,本就是一件不大可能的事情。更厉害的是他竟然历经天启、崇祯两位皇帝而不倒,这样一个人,已经不能用八面玲珑来形容了,他肯定是个擅长钻营的人,说直接一点就是一个善于贿赂朝廷当权派的人。
他是靠贿赂阉党上位的,按理这样的人到了崇祯手里绝对会立刻换掉,但他却能坐镇辽东一年多,直至贪墨饷银导致宁远兵变才被免职,这说明他肯定贿赂了崇祯皇帝手下的当权派里的重要人物。
崇祯时期的当权派就是东林党,也就是说他贿赂了东林党的一个重要人物,结果导致他在史书上没有生平,没有简历,就连怎么当上辽东经略的都没记载,那他贿赂的是谁呢?
东林党的重要人物,而且又能将一个超一品大官的生平事迹全部删掉,这样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钱谦益!
不得不说,这个钱谦益真的是个人渣,为了掩盖他和他的政治团体所做的丑事,竟然把明末的历史改的面目全非!
第二卷 第九章 辽东
辽东在明朝时期指的是辽东都指挥使司,也就是大明九边重镇里的辽东镇,隶属于山东宣承布政司,是明朝最大的军事重镇,辖区面积只比现在的辽宁略小一点。
军镇是明朝独有的地方行政单位,是为抵御元蒙的反攻而设立起来的边防区域,在军镇里几乎没有县、府、州等行政单位,大部分都是卫所。像辽东镇就由二十五个卫所和两个州组成,一个卫所管辖的地区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县。
这次兵变发生的地方宁远卫就是这样一个小县城,那么为什么辽东巡抚和辽东总兵都窝在这么个小县城里面呢?皆因自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开始,建州女真也就是后金全面进攻辽东镇,到崇正元年,整个辽东几乎全部失守,只留下从山海关-宁远-锦州这一块狭小的地区作为最后的堡垒,来抵御后金的入侵,这就是有名的宁锦防线。
要知道过了山海关那可就是北直隶京师地界了,宁锦防线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一听说宁远兵变,整个大明朝廷都震惊了,这简直是自毁长城啊,宁锦防线一失,后金的铁骑便可长驱直入,一直冲到京城!
孙承宗自然知道宁锦防线的重要性,他匆匆的招来三军营提督袁可立和兵部左侍郎袁崇焕,然后便领着一千多锦衣卫亲军出发了。
京城到山海关差不多有一千里,王之臣原本以为朝廷的钦差大臣起码要走上十天半个月才会到,却不曾想碰上了孙承宗这个猛人,只带了一千亲卫一路打马狂奔,三天就冲到了山海卫驻地!
王之臣正组织一帮亲信掩盖罪证,制造假象呢,这行动刚刚开始就被孙承宗逮了个正着。于是,一个巨大的贪腐集团呈现在孙承宗的面前,饶是他见惯了大风大浪也被这帮人的贪婪给吓了一跳!
他们不但克扣粮饷还吃空额、以次充好、走私贩卖违禁物品等等等等,总之,凡是能捞钱的,他们都干,就是不好好整军备战!
这毕自肃就是因为太清廉了,所以被他们排挤在外,本来王之臣是不打算克扣宁远卫的粮饷的,因为宁远卫总共才不到五万人马,他报上去的却是十万,就算粮饷全给他们发了,还有一半的空饷进了他的腰包!奈何这次朝廷对阉党的清理来的太彻底,他这种依附阉党爬上来的官员也是清理对象,他不得不耗费钱财上下打点。
这钱财耗费的多了,他就开始心疼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饷银全扣下了,光发粮草,反正又没打仗,一天到晚闲着,能让你们吃饱已经不错了!
他想着反正上面有人兜着,应该不会出事,却没想到上面是兜住了,下面却没兜住,宁远卫竟然集体闹事了,毕自肃这货竟然自杀了!
王之臣本来就是那种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他知道被孙承宗逮住了自己是躲不掉了,干脆老实交代,争取给个痛快,竹筒倒豆子,把他克扣粮饷、行贿受贿的事情全交待了。
这下他是痛快了,孙承宗却不痛快了,东林党的骨干竟然被这货腐蚀了将近一半!这要是捅出去,东林党岂不是臭名远扬!
孙承宗此刻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要么如实上报,那东林党的清誉就全毁了,要么隐瞒不报,那他个人的清誉就毁了,也许别人不会知道,但他自己心里清楚啊!
按他的行事作风,如果不是涉及到东林党,哪怕是天他都敢捅个窟窿。但一涉及到东林党他就犹豫了,叶向高、赵南星、高攀龙、杨链、左光斗等等,一个个东林党领袖的音容笑貌浮现在他的脑海,如果把事情捅出去,这些铁骨铮铮、清廉无比的东林党领袖历史又将怎样评价?
最后,孙承宗痛苦的选择了隐瞒不报,他咬牙切齿的对王之臣宣判道:“把你手下涉嫌贪腐的官吏全给我列出来,把拖欠的饷银全给我补齐了,我饶你不死!”
王之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以为落在孙承宗手里绝对是死定了,能争取个痛快就算不错了,只要不凌迟处死,他都是可以接受的,却不曾想自己竟然还有活路!
他并不是那种愚笨之人,脑子里面略微一转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这孙承宗也是东林党人啊,而且还是东林党的领袖,所谓家丑不可外扬,他这是给东林党遮羞呢!
有了这个认知,他自然是积极配合,凡是参与贪腐的,他一个不拉,全都交待了。拖欠的饷银问题也不是很大,光他们吃的空饷就是饷银的两三倍,花是花掉了一大半,剩下的补齐拖欠的饷银还是够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