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第484节

与此同时,芬军第3旅对苏联第97军防御地域的进攻也收获甚微。

并不是说芬军作战不勇猛,也不是说,芬军的战斗意志不够强。

之所以之前在苏芬战争中以少战多,猛揍苏军的芬兰军队,在这一场作战的攻势中,不能重现当初的威风战绩,其实是充满各种各样原因的。

一方面,德军比原本历史上给芬军的支援更少了,4个芬兰集团军中,只有偏弱的第4集团军得到了一个德国机步师的协助。

而芬兰第一猛将西拉斯沃的第3集团军,还有曼纳海姆亲自统帅的2个芬兰主力集团军,完全就是凭借自己本国的军队在与苏军火拼。

另一点,当初苏芬战役中,芬兰是防御方,可以利用地形和防线节节抗击,阻碍迟滞,伺机袭击苏军运输部队。而这一次,芬军必须在正面攻击苏军的防御阵地,没有任何可以取巧的地方。

要不是芬军打的够狠,战斗意识强烈,拼死进攻,就连现在这个程度的战果,他们都很难取得。

最重要的是,苏军本来就在边境集中了大量兵力,据守包括维堡在内,之前北欧军轻易放弃,防御工事相对完好的阵地。而芬军又缺少重武器,在壕堑战中攻击力度难以提上来。

在这种情况下,曼纳海姆上将决定将作为预备队的芬军第18师、第17师一部以及第四师的几个战斗群投入战斗强化攻势。

而西拉斯沃手下的4个装甲营与曼纳海姆自己麾下指挥的4个装甲营,也投入了战斗。

在这种情况下,戴维中将被要求进一步发动大规模攻势,侧翼曼纳海姆与西拉斯沃的钳形攻势。

芬兰元帅曼纳海姆计划,压上手里全部的芬军装甲部队,将雷提莫加维湖西侧的苏军逼回到20公里外,取得一个更好的攻击阵地,然后利用这一带构筑临时防线,进一步修整部队,之后制定第二轮大规模进攻计划。

(十分钟后刷新)

并不是说芬军作战不勇猛,也不是说,芬军的战斗意志不够强。

之所以之前在苏芬战争中以少战多,猛揍苏军的芬兰军队,在这一场作战的攻势中,不能重现当初的威风战绩,其实是充满各种各样原因的。

一方面,德军比原本历史上给芬军的支援更少了,4个芬兰集团军中,只有偏弱的第4集团军得到了一个德国机步师的协助。

而芬兰第一猛将西拉斯沃的第3集团军,还有曼纳海姆亲自统帅的2个芬兰主力集团军,完全就是凭借自己本国的军队在与苏军火拼。

另一点,当初苏芬战役中,芬兰是防御方,可以利用地形和防线节节抗击,阻碍迟滞,伺机袭击苏军运输部队。而这一次,芬军必须在正面攻击苏军的防御阵地,没有任何可以取巧的地方。

要不是芬军打的够狠,战斗意识强烈,拼死进攻,就连现在这个程度的战果,他们都很难取得。

最重要的是,苏军本来就在边境集中了大量兵力,据守包括维堡在内,之前北欧军轻易放弃,防御工事相对完好的阵地。而芬军又缺少重武器,在壕堑战中攻击力度难以提上来。

在这种情况下,曼纳海姆上将决定将作为预备队的芬军第18师、第17师一部以及第四师的几个战斗群投入战斗强化攻势。

而西拉斯沃手下的4个装甲营与曼纳海姆自己麾下指挥的4个装甲营,也投入了战斗。

在这种情况下,戴维中将被要求进一步发动大规模攻势,侧翼曼纳海姆与西拉斯沃的钳形攻势。

芬兰元帅曼纳海姆计划,压上手里全部的芬军装甲部队,将雷提莫加维湖西侧的苏军逼回到20公里外,取得一个更好的攻击阵地,然后利用这一带构筑临时防线,进一步修整部队,之后制定第二轮大规模进攻计划。

正文 657最受尊敬的人

当同盟国与苏联的战争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大打出手后,欧洲西面的那个大英帝国开始崩溃了。

虽然英国早就开始崩溃了,不过那还只是在肉体上的崩溃。现在,国际各国的注意力都被苏德战争吸引,这就导致英国与德国这场结果明显的战争,越来越不被人们注视。

这样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英国人的心理也开始崩溃了。现在,无论他们再怎么挣扎,再怎么拼命,英国战场上的精彩程度,都不及苏德战场的千分之一。

大家都去注意苏德两大国之间的决战了,谁还管你英国一个注定失败的国家如何挣扎。

更严重的后果还在与,美国人见苏德开战后,对英国的物资援助也明显的不再像以前那么上心了。

随着皇家海军的败北,英国运输船最近几个月来的损失,已经大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仅仅是4月份一个月里,就有700多艘运输船被德军潜艇,已经水面舰艇联手撒网击沉。再加上英国的造船能力因为大不列颠岛被登陆,一个月内只补充了区区31艘商船。

换一种角度来讲,基本可以理解为,英国运输线上,尤其是来自于美国方面的运输船,十有八九都沉到了海底。

这就让美国人开始犹豫和彷徨,支援英国人那么多战争物资,结果绝大部分都到了海里喂鱼。关键是鱼还不吃这些武器弹药,这就真的一点价值都没有创造出来了。

如果在苏联出手以前,那美国内部的好战派还可以安慰自己,虽然物资利用率低下,但是至少这些物资多少都支援了英国人与德国作战,起到了削弱牵制德国的作用。

但现在,苏德开战了,那个庞大的红色帝国与德国人开始死扛了。

有了苏联这个德国都未必打得赢,超级地大物博,人力兵源充沛的国家牵制德国,那英国对美国的作用,就真没多少了。

当然,武器装备还是可以卖英国人的,毕竟美国自己不也喜欢发战争财吗。

不过,这种背景下,交易的性质可就变了。美国不再需要英国做牵制,仅仅是纯粹的生意合作伙伴关系。

哪怕英国人能够守住英吉利海峡,为美国未来提供一个插手欧洲战事的大型屯兵基地,那么美国政府都不会介意好好帮助英国人强化军事力量。

可现在英伦三岛几倍是注定会变成德国人囊中物的,那英国这个政府对于美国来说,就真没多大存在的意义了。

至于拿英国做美德之间的缓冲地带,那就更没多大实际意义了。这种想法,是嫌大西洋不够宽,还是嫌美利坚的海军造不出战舰了。

美国人不想好好帮忙,那英国人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虽然丘吉尔也曾经私下给属下们炫耀自己的手段,自豪的声称:“在印度人流干最后一滴血之前,大英帝国就不会投降。”

可现在,就算印度人愿意为了英国的战争流血,这些血也流不到英国本土来了。

更为悲催的是,自从得知同盟国联军确实打到伦敦消息的那一刻,丘吉尔本人都已经开始变得越来越疯疯癫癫。

他一会同意戈特勋爵迁都贝尔法斯特,在北爱尔兰重新组织抵抗的建议;但过不了多久,就声称要留在大不列颠岛与伦敦共存亡。

不少丘吉尔人都声称,他们发现首相最近时常发出尖锐的吼叫声,越来越不复当年的英姿。更有甚者,还猜测丘吉尔是不是被德国特务暗中下了雌性激素,变成了一个女人般的人妖首相。

当然,这些都是私底下悄悄谈论的谈资。

明面上,大家都还对丘吉尔这位首相恭敬有加。毕竟,现在这个烂摊子已经摆在那里了,全英国估计没几个人愿意接受丘吉尔的工作。

说白了,要是失败,丘吉尔这位位置上的人是一定会被同盟国绞死的,谁不开眼才会接手丘吉尔手里的责任与义务。

于是,被下属们认为有些疯疯癫癫的丘吉尔,就这样继续坐在了英国首相这个位置上。

而在这位首相还留在伦敦的时候,英国皇室已经在戈特勋爵的安排下,先行前往北爱尔兰避难了。

不得不说,戈特在这些英国最苦难的日子里,算是做够了好人好事。

在当今英国,人民不会称赞丘吉尔宁死不屈的强硬抵抗政策有多顽强,但是却有不少人赞美戈特勋爵心怀大爱,保住无数关键人物的前程,送了不少人离开这将要沉掉的破船。

首节 上一节 484/5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