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91 第8节

“但是真要这么做?虽然说是暂时的妥协,但是一旦开了这个先例。恐怕接下来加盟国都会出现跃跃欲试的想法。这种方法对付这三个国家还行,要是对上乌克兰,我们的重工业基地,心血会毁于一旦。”亚佐夫没想到亚纳耶夫的计谋会比他的还要狠毒。不光是要波罗的海三国元气大伤,甚至让他们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之内没有半点的还手招架之力。

“其他重要的加盟国问题上,我们不能妥协,该派兵还是得派兵,西方很清楚乌克兰不是阿富汗,他们不敢在背后搞小动作。所以我们的动作要比西方更快一点,挑起波罗的海三国的民族隔阂和矛盾,让北约根本没时间反应过来,一场内战就悄然无声的绽放。只要其中一个国家因为民族问题而发生战争,那么其他动乱绝对不和幸免于难。”既然波罗的海三国不愿意臣服,那么亚纳耶夫就得让别的加盟国看清楚自己独立的下场。

亚纳耶夫的做法,不过是克里米亚战争前奏的翻版而已。

“万一北约介入调停呢?如果成功的话,我们不但会失去三个加盟国,甚至连战略优势都丧失了。”亚佐夫考虑问题总是先思考最糟糕的那一面。现在波罗的海将会成为苏联和西方国家斗智尔虞我诈的第一盘棋。

“北约只喜欢给东欧国家开空头支票,我们有足够隐蔽的手段去颠覆他们的政权,同样也有足够的手段扶植起一个独裁者。虽然加盟国的不稳定会直接威胁到苏维埃的安全,但是总比到最后全部背叛的四面楚歌结局会好得多。很感谢你的回答亚佐夫同志,我还有事就先告辞了。”

亚纳耶夫起身跟亚佐夫告别,他现在要赶回克里姆林宫拟定一套针对波罗的海三国的打击方案。一套可行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

亚佐夫望着苏联总书记远去的背影,心里默念道,“但愿我们现在还能弥补戈尔巴乔夫那个蠢货的错误。”

第十五章 篡改宪法

不光是整个西方世界,就连波罗的海三国的最高领导人也在焦急的等待着克里姆林宫的态度。八一九事件到现在已经过去四天了,苏联政府高层依旧是一片缄默,似乎对当初拟定的新联盟条约签订有一方废止的嫌疑。

反应最大的爱沙尼亚总统阿诺德·吕特尔到现在还在芬兰躲着,关注苏共中央的动向,着手准备建立流亡政府。而拉脱维亚代总统,阿纳托利·瓦列里扬诺维奇·戈尔布诺夫和立陶宛的最高委员会主席维陶塔斯·兰茨贝吉斯则秘密聚在一起商讨如何对付来自俄罗斯的威胁。苏联虽然十面危机,但是对付他们三个国家还是绰绰有余。

一场秘密会晤的结果除了调动三个国家所有武装力量抵御苏联之外,就是求助北约,当然西方世界也信誓旦旦的许下承诺,一旦苏联军队入侵波罗的海三国,北约也会立马派驻部队进入三国进行维稳。当然这份承诺有多大的水分,三国领导人也是心知肚明的。加盟国领导人之所以敢在此时流露出背叛的意愿,完全是因为苏联在这几十年都没有通过一场血腥的战争展现出自己的武装力量。

就在这边热火朝天的讨论苏联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的时候,克里姆林宫里,亚纳耶夫正在做两件重要的事情,第一是修改苏联关于加盟国的宪法,根据苏联宪法的规定,各加盟共和国都有自己的宪法,但不得与苏联宪法相抵触。有自己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最高国家管理机关。有自由退出苏联的权利。有自己的领土,其领土未经它的同意不得变更。有自己的国籍,各共和国公民同时也是苏联公民。有权同外国发生关系,同外国缔结条约及互换外交和领事代表,以及参加国际组织。

就是那一条有自由退出苏联的权利让他觉得格外的刺眼。在斯大林时期,这条法律条文形同虚设。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时期出现了松动,到戈尔巴乔夫时期,那些跃跃欲试的民族主义分子终于能将这条条文扯来虎皮当大旗,用来对付软弱的苏联总统。

是时候该让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废物吸取教训了。亚纳耶夫拿起钢笔,在这条法律条文下面打了一个叉,然后钢笔又在那条同外国发生关系,可以自由缔结条约法律条文之下犹豫了一会儿。

他是打算将加盟国变成民族区域自治,将十六个加盟国变成苏维埃真正的版图。但这一定是一个长期和伴随着血腥的过程,以现在苏联动乱不安的内部局势还不适合进行这种复杂的外科手术式的改造。所以亚纳耶夫最终还是将笔从那条法律条文之下挪开了,有点不舍的多看了几眼,哎,就暂时这样吧。

“所有事情都得一步一步的进行,要是操之过急的话指不定会出现什么问题。要是这群人妥协了,那么我就又可以再得寸进尺一步了。”亚纳耶夫将笔从宪法本上放下,然后准备先秘密召开一个苏联方面的政治局会议,将这条足以让友邦惊诧的消息私下讨论一下。

反正到现在为止政治局会议只是过场,无论他们同不同意,亚纳耶夫都要一意孤行。在私底下的会议上所有人的表现可能各不相同。除了各大加盟国的第一书记和还在进行甲状腺手术的苏共中央副总书记伊瓦什科之外,其他人都参加了这场秘密会晤。

当然亚纳耶夫说出要将加盟国宪法修改成没有退出苏维埃权利的决定的时候,底下一片哗然。有些人都认为亚纳耶夫疯了,他是想将苏维埃彻底滑向内战的深渊。

但还是有部分人忠诚的执行了亚纳耶夫的提议,比如《共产党人》主编弗罗洛夫就第一时间表示在需要的时候,他们会第一时间将消息发布出去。虽然他的话招来部分人的白眼,但一切都被亚纳耶夫收入眼中。舍宁作为新任的书记处书记,在福罗斯别墅事件之后就彻底站在了亚纳耶夫这一边,他也赞同亚纳耶夫的建议,只是委婉的问了一句,“要是事情闹大了怎么收场?”

“而且我们还没有做好跟加盟国之间的全面战争。”全军党委书记苏尔科夫说道,他指出现在军队中的的确出现了思想分歧,部分人更偏向于民主思想,甚至阳奉阴违,拒绝服从中央的调令。而这些错误,都是戈尔巴乔夫时代遗留下来的烂摊子。

亚纳耶夫神秘的一笑,为了对付这一局面早已想好了计策。只不过接下来的走向他还需要跟亚佐夫,苏尔科夫和瓦伦尼科夫大将商量一下而已。有些事情不能带到台面上讲解,需要在私底下商讨才行。

“难道各位就眼睁睁的看出苏联加盟共和国分崩离析,就此倒台?还是说各位已经迫不及待的想换一重身份,不再为我们曾经的理想而奋斗了?”亚纳耶夫的声音不大,说的话却像重锤一样字字敲打在所有人的心头上。

原本熙熙攘攘的讨论渐渐安静下来,都望着亚纳耶夫。其中一些人脸色苍白,换一重身份的含义谁都清楚,但没敢说出口。

亚纳耶夫继续说道,“诚然,我们也认为很多事情是不可能的,比如1812年的时候,我们认为莫斯科阻拦拿破仑的铁骑是不可能的,1942年的时候,我们躲在战壕里认为阻拦纳粹的脚步是不可能的。现在呢?这些还不死心的侵略者却在我们喀秋莎瞄准的方向。而现在,只是小小的波罗的海三国,却阻拦了所有人的决心?”

所有人都沉默了,苏共最高领导人修改宪法的意愿已决,他们也是多说无益,做一个不知好歹的螳臂当车比如跟随领袖。只是接下来怎么走,大家心里都没底,只希望亚纳耶夫不仅仅只是一头热血的去做而已。

“真没想到啊。”扎索霍夫把笔一丢,偏头对舍宁嘲讽道,“没想到我们的军队居然会把枪口对准那些曾经为之保护的人民。入侵波罗的海三国的事件传出去,苏联人民会怎么看待我们?一群战争疯子?”

舍宁推了一下眼镜,望着扎索霍夫表情严肃的说道,“或许苏共高层就是有太多像你这样畏手畏脚的家伙,才会让无孔不钻的西方有机可乘。”

“舍宁同志,我可没说不赞同战争收复。”扎索霍夫举起手做个无辜的手势,“但是打仗起码也要考虑一下我们现在的状况吧,四处动乱,各大城市都爆发了不同程度的骚乱,虽然暂时性的镇压住了,但保不准哪天就会反弹,所以维稳才是重中之重啊。倒不如暂时主和稳住他们,等到时机成熟了再下手。”

或许觉得扎索霍夫说话是在太过聒噪,舍宁直接把本子一合往旁边挪了一个位置跟扎索霍夫划清楚界限,不再想跟这个纸上谈兵的书呆子多说一句,“你的敌人从来不会让你有时机成熟的机会。扎索霍夫,或许你在对外问题这方面,还真的不太成熟。”

一向主和的扎索霍夫努努嘴,“随便你,舍宁同志。不过亚纳耶夫总书记这一步棋我想会彻底点燃所有加盟国,将苏维埃,我们父辈的心血彻底燃烧殆尽。”

“你错了,扎索霍夫,一场革命的烈火燃尽旧社会的桎梏,苏维埃将会在灰烬中获得重生。”舍宁微微笑道,而扎索霍夫也没注意到舍宁眼神中包含的鄙夷。

第十六章 重设政委

秘密会议结束之后,所有人都各怀心思的散去了。亚纳耶夫要求他们暂时保密,直到单刀赴宴去跟波罗的海三国的首脑们会晤的时候再通过共产党的喉舌们将消息扩散出去,不知道到时候接见亚纳耶夫的各国领导人会是怎样的表情和心情。

在会议结束之后的第二天,波罗的海三国的领导人等待总算得到了回应,苏联表示亚纳耶夫愿意就加盟国独立问题进行友好磋商,共同商讨加盟国的未来走向。而且他还建议将会谈的地点设立在爱沙尼亚的塔林,用这种举动充分表示他是带着和平和友谊而来,至于那个意思是和平还是核平,也就只有亚纳耶夫自己才知晓了。

不过他这么做西方世界还是松了一口气,毛子没打算不宣而战这就表明上层首脑已经没法通过战争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了。也说明苏联在之前戈尔巴乔夫的政策下压迫的喘不过气来。北约暗示波罗的海三国总统苏联已经没有能力再进行战争了,他们将会加大了对波罗的海三国口头上的支持,并表示假如真的开战他们将身先士卒,带头冲锋。

常规战和核战争北约联合起来都未必是苏联的对手,但是论耍阴谋,直来直去的北极熊恐怕就不是那群老奸巨猾的西欧政客的对手了。

谁都知道这是一份不切实际的承诺,能兑换的几率有多少无人知晓。但是从芬兰赶回来的爱沙尼亚总统还是信以为真。优越感爆棚的在北约的教唆之下喊出了“宁愿战争也要独立”和“俄罗斯人滚出爱沙尼亚”的狂妄言论,甚至还怂恿民众冲击当地的苏共办公机关,向俄罗斯民族等其他民族示威,已达到获取更多政治利益的目的。为此,莫斯科那边双手负背的最高领导人只是阴沉的笑了笑。

事态在向着他期待的方向发展,现在要做的就是在战争酝酿发酵之前静观其变。

红色北极熊的遭到羞辱还沉得住气的模样让北约开始慌了,他们开始召集智囊团猜测苏联到底在暗中准备什么,但是来来回回的讨论得出的结论就是苏联不可能派兵镇压,他们已经没有这个能力打一场消耗战了,何况加盟国不是阿富汗,他们就算打败了政府军队还要花费大量的资金重建,防止民族主义者的袭击,根本得不偿失。

而红色北极熊之所以沉得住气,是因为他们已经认怂了。

在出发之前,亚纳耶夫特地召集全军党委书记苏尔科夫,陆军总司令瓦伦尼科夫和国防部长亚佐夫,后勤部部长阿尔希波夫大将开一场特别的会议。为此,亚纳耶夫还特地将会议室选在了当年陆军召开斯大林格勒战役紧急会议的地方,里面蕴含的政治意义也尤其的明显。

所有人心知肚明,现在苏联可是到了比肩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危急时刻,祖国因为内部问题,随时可能崩溃瓦解。

不同的是当年苏共上下一心,而现在仿佛只有亚纳耶夫一个人在力挽狂澜。其他人或明或暗,都成了苏共解体的推手。

亚纳耶夫坐在首席位置,他身后的墙上只挂着一副斯大林的画像,周围没有戈尔巴乔夫,没有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甚至连列宁都没有。这个摆设不合格的会议室却蕴含了一层更加深远的意味,他将成为下一个斯大林式的人物。

除了亚纳耶夫一个人之外,其他人都是从军队中摸打滚爬出身的人物。然而这些铁血元勋却对这位比他们稍稍年轻一点的总书记抱着战战兢兢的敬畏,毕竟他可是在短短一天时间里连续收拾了两位最高领导人的强硬人物。

“我知道大家都是从军队中出身的,也就不多少别的没意义的话了。”亚纳耶夫一开口,所有人都正襟危坐听他说话,“我想在座各位应该清楚当初卫国战争时期为什么要设立政委这一职务吧?”

对于政委制度很熟悉的瓦伦尼科夫立马就给出答案,“因为在艰苦卓绝的苏联国内战争时期苏联红军从无到有迅速扩大,工人农民积极参军参战。但是严重缺乏军事指挥人员,提拔留用了不少表示忠于苏维埃的旧军官。列宁建立了政治委员制度。这些人大多数是从各大工厂里抽调的老布尔什维克。苏军各级政委在历次战争中身先士卒,培养了各部队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带头冲锋是共产党员和各级政委的基本素质确保了部队不投降不溃散。哪怕是苏德战争期间,也是基本没有整建制的部队投降。但到了后来,各级指挥员基本上都是党员,政委的职能就弱化了。”

话音刚落,瓦伦尼科夫心中就掠过一丝不详的预感,“莫非亚纳耶夫总书记想恢复政委制度?但是到后来我们的指挥员也都是共产党员,在我看来设立政委制度完全就是多余的啊。”

亚纳耶夫双手交叉叠放在桌子上,听到瓦伦尼科夫的回答他平静的说道,“哦,是吗?既然那些人都是忠于苏维埃的军队指挥员,那么谁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出现塔曼师会出现背叛共产主义的叶夫多基莫夫少校,还有空军部为什么会出现格拉乔夫中将,康斯坦丁·科别兹少将和列别德少将这种背叛苏维埃的败类呢?难道不是因为在戈尔巴乔夫时期我党政治思想工作做得不够好的缘故吗?”

瓦伦尼科夫无话反驳,虽然他反对加设政委的二长制制度,但亚纳耶夫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事实,苏军的政治工作确实做的非常糟糕。或许他们作战风格已经像当初一样勇猛,但是他们不再效忠共产主义,而是偏向了意识形态的敌人。

之前斯大林和朱可夫也曾对一长制和二长制起过纷争,斯大林设立政委是想将军队权力分化,好让自己牢牢掌控红军。而朱可夫认为军队只有一位最高领导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率。当然最后斯大林妥协了,而朱可夫也因为此事遭到挤兑。

现在亚纳耶夫效仿斯大林的做法,无疑是全面掌控军队的第一步手段。

苏尔科夫比瓦伦尼科夫聪明一点,他直接说道,“假如真的要组建政委的话我会去负责设立,恕我直言也纳耶夫总书记,要在我军中全面设立政委起码要超过半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时间多久无所谓,我可以等待。”苏尔科夫的回答让亚纳耶夫挺满意的,他向苏尔科夫提出另一个要求,“但是我们负责西部防线的苏联装甲部队和步兵师必须优先于其他部队设立政委,哦对了,还有波罗的海的舰队。”

首节 上一节 8/5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