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91 第223节

“意味着每一个国家,都在积极的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一旦冲突爆发并且失控,那么对于日本来讲,这是让军队正常化的最好途径,对于中国来讲,这是收复台湾的最佳时机,对于朝鲜来讲,统一半岛指日可待。”帕夫洛夫故意说得风轻云淡,但在金泳三看来,却是如同晴天霹雳。

不过金泳三还是一口拒绝,“谢谢,韩国已经从美国手中获得了最先进的装备,暂时不会考虑这些问题。”

“最先进的武器?”帕夫洛夫摇摇头,顺着这个话题继续说下去,“在战场上永远没有最先进的武器,只有最适合的武器。相比起尼米兹级航母,对于韩国而言,我们的基辅级难道不是更加实用吗?而且苏联现在正好准备出售手中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我想韩国海军对他们应该抱着极大地兴趣。”

“没有。”金泳三冷淡的拒绝了对方,从基辅级开始,他就对苏联的军售没有好感。

“即便是朝鲜人民军队攻下首尔也不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帕夫洛夫友善的表情正在一点一滴的收敛,他板起了脸,冷声说道,“难道就没有考虑过,为什么在苏联访问韩国的时候,朝鲜人民军队选择停止演习?”

金泳三愣了一下,之前他一直认为朝鲜人民军队停止演习的原因是因为苏联才是幕后黑手,现在看来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当然,我想朝鲜人民军队应该更喜欢我们的武器,毕竟我们还特地为他们准备了能够攻击韩国海军任何一艘舰艇的案件导弹,完全能够压制住对方进攻或者防守的火箭炮,还有各种反坦克导弹和防空导弹,就是不知道当朝鲜进攻的时候,韩国还有什么能力支撑到美国舰队救援的那一刻?或许他们在台湾海峡就已经足够的焦头烂额了,我说的对吗?”

在金泳三慢慢沉重的脸色中,帕夫洛夫的威胁一次比一次要重。

“这已经不是五十年代的那场战争了,金泳三总统,如果执迷不悟的话,可是会在这场冲突中全盘皆输的呢。”

第四百四十八章 五常有节操?

在关于对韩国军售问题上苏联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这跟韩国选择的阵营有极大的关系,桥本龙太郎作为亲中派自然站在中苏这边,亚太地区出了韩国立场为妙之外,其他国家或多或少都对美国抱着一定程度的敌意。所以之前他们不会拒绝和苏联进行军售贸易。

唯一不肯低头的金泳三总统就显得有些危险了。

现在中方和美国正在对台湾问题进行微妙的交涉和博弈,在上个月中国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导弹实弹发射演习,并推迟第二轮的汪辜会谈。

中国方面的强硬态度大大地震动了美国,促使美国国会关于对华的政策的大辩论进入高潮。辩论的结果是,民主党和共和党主流派形成一个基本共识:中国的崛起和强大难以阻挡。与中国保持接触,同时采用打压和遏制的政策,才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

“3月8日零时跟1时,中方从永安分别试射2枚东风15导弹,落在高雄外海西南30至150海里目标区;而同步时间前后不到十分钟,3月8日1时,从南平发射一枚东风15导弹,落在基隆外海29海里处目标区。”

“在3月12日至3月20日间,中国的解放军海空部队在东海与南海展开第二次实弹军事演习。航空兵力之战术操演和编队航行、火炮、导弹射击及海空联训,该岛离台湾当局实际控制的岛屿不足10海里。”

“3月18日至3月25日间,中国的解放军海、陆、空部队展开第三次登联合作战的军事演习。演练项目包括三栖登陆、空降及山地作战演练。”

中方的每一个举动都在挑动着所有人的神经,唯一心安理得甚至还有一些惊喜的,就只有在这场危机中坐收渔翁之利的克里姆林宫高层。

与此同时,朝鲜半岛的最高领导人在帕夫洛夫访问朝鲜半岛的时候,立刻视察了朝鲜人民军前线大联合部队远程炮兵集中火力打击演习,最高领导人表示一旦下达了攻击命令,就会在没有任何警告或是事前通报的情况下先发制人打击首尔的统治机关,完成祖国统一的历史伟业。

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威胁,与此同时帕夫洛夫也在谈判桌上进行最后一轮的角逐。

谈判本来就是一门心理学,尤其是在韩国面临朝鲜大军压境却又孤立无援的时候。

帕夫洛夫微笑着说道,“朝鲜领导人视察的前线部队也是针对韩国的前线进攻型部队。根据我们的情报,从进行实弹射击的部队装备来看,主要装备170毫米谷山式自行火炮和300毫米火箭炮,这些火炮沿三八线前沿部署,射程可以覆盖韩国首都。而300毫米新型火箭炮射程则可能达到170-300公里,可以完全覆盖首尔地区。”

金泳三总统反唇相讥,“虽然朝鲜远程炮兵凭借规模形成了暂时威慑,但是由于其生存能力较差,若是实战,美韩联军的炮兵质量优势和航空兵火力的绝对优势可以迅速展开反击,并大量摧毁暴露的目标,绝大部分谷山大炮可能只有1次开火的机会便会被反击炮火或精确制导武器摧毁,只有少量300毫米火箭炮可能能够勉强撑到第二次齐射。”

“我知道。”面对金泳三反击,帕夫洛夫抛出了第一个筹码,“所以我们支援了朝鲜人民军队大量的萨姆防空导弹,zsu-23-4自行高炮,我们还有SU-25攻击机提供给朝鲜,用来对付美韩联军的航空兵火力。不要忘了在远程炮火方面,我们比你们更有经验。当然你也可以等到美国舰队来救援你们,但是我坚信台海地区的冲突会先于朝鲜半岛爆发,到时候无法收手的美国还有机会腾出手来接应你们吗?”

“你们到底想干什么!”面对帕夫洛夫的要挟,金泳三有些愤怒。如果说美国软硬兼施的胁迫让金泳三无可奈何,那么苏联的直接粗暴的威胁风格简直令人发指。

在一边的看到这一幕后目瞪口呆,国与国之间的谈判居然还可以这样直接?果然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决定了它们在外交出境上的地位。

“军售。”帕夫洛夫微笑着说道。

“强买强卖吗?这就是你们的大国政策?”金泳三愤愤不平的说道。

帕夫洛夫摆摆手,做出一个无奈的表情,解释道,“别开玩笑了,金泳三总统。我们可是为了朝鲜半岛的和平。只有韩国和朝鲜的军事实力维持在平衡状态,才能保证长治久安。换句话来讲,朝鲜买了苏制武器,难道你们不打算增强军事实力吗?”

金泳三握紧了拳头,冷声回答,“那我宁愿选择美国制造的武器,也不会选择苏联制造。”

“随便你,金泳三总统。”帕夫洛夫态度的转变让金泳三感到意外,“我只是想提醒你一件事,现在找美国的军火公司下订单,你还来得及吗?亚太冲突随时可能会爆发,苏联可是有现成的武器可以出售。”

金泳三颓然无声,苏联利用了这场危机大发战争财,急需增强军事实力的中国自然是苏联的最大买家,而担忧受到冲突波及的日本则成为了苏联的长期客户,那么在亚太诸国中,唯一不愿意合作的就只有韩国了。

苏联将目光瞄准了野心勃勃的朝鲜,利用美国腾不出手来的时机对韩国进行强买强卖。等到美国返回过神的时候,苏联早就捞了一笔离开了。

“我答应你的要求,帕夫洛夫总理。”

金泳三总统再也没有之前趾高气昂的神态,几轮交锋下来,终于像落败的角斗士一样,垂头丧气。

不答应可能随时爆发一场冲突,答应的话顶多算是破财消灾。

“很感激金泳三总统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帕夫洛夫很满意的点点头,同时暗中松了一口气,因为他终于走完了亚太冲突的最后一步。现在各个国家之间已经是火药味十足了,苏联作为第三方协调者的意义就愈发的重要。

现在就差一场危机将这场冲突推向高潮了。

第四百四十九章 新的时代,新的战争

岩里政男在国民大会上发表的一篇讲话直接将亚太局势问题推向白热化,他表示台湾与中方政权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将会是敌对的状态,他表示将不会放弃脱离大陆管制的状态,并且将会以更加激进的措施应对来自海峡对岸的武力威胁。

这是进一步为法理独立做出准备。

美国总统马里奥听到岩里政男这番话之后气的差点朝电视上丢拖鞋,原本只是想跟中方保持克制,并且呈现牵制状态的“微妙平衡”被这番讲话彻底的打乱。原本就视海峡问题为禁忌的中方这下子彻底表现出了狰狞的姿态,而“玩火”的岩里政男还一直以为有三个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航母战斗群保护着一衣带水的台湾,中方不敢放肆。

马里奥总统在深夜紧急召见了美国国家顾问安东尼·雷克,就在这一问题上想听听这个白宫智囊团精英的看法。在总统办公室里,眉头紧锁的安东尼也只给马里奥总统一句话的回复,静观其变。

“静观其变?”马里奥总统苦笑着说道,“问题就在于静观其变,如果中方选择跟美国开战呢?要知道他们背后还有一个军事实力尚未衰落的红色帝国。”

听到苏联那个欧洲推土机的称呼之后,马里奥的心情变得低落了起来,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之后,马里奥的对苏联的认知终于从“苏联濒临崩溃的喜悦”中转变成为“为什么一个将死的红色的帝国比70年代最强悍时期还要可怕。”

然而一个冷静的最强穿越者成为超级帝国的领导人,远远比马里奥那群智囊团推算的未来要精准的多。

“一旦中方发起进攻,美国是选择退出还是选择迎战?退出的话将意味着我们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将岌岌可危,因为有两个利益联盟已经开始向我们发起挑战了。如果选择迎战的话,美国由糟糕的房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到现在还没有解决。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开战,只会让我们造成更大的损失。”

无论向左走还是向右走,面对美国的都是深渊。

这就意味着美国一开始选择趟入这趟浑水就是不明智的选择,尽管在去年十二月份的时候,马里奥总统甚至信誓旦旦的认为中方会因为这件事而选择向美国屈服。谁知道却迎来了更大的反击。

安东尼沉默着抽着烟,熬夜让他的双眼充满了血丝,只能用咖啡和香烟不停地刺激神经,才能保持一个头颅在二十四小时不停地运转和思考。

他沉默了半响,回答道,“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静观其变,然后做好两手准备,议和或者制裁,但是千万不要因为台湾问题与中方起直接的冲突,那对于整个世界而言都是噩梦。而且如果选择袖手旁观,那么我们的中方岛链封锁计划将永远不可能实现了。现在日本已经有向中方和苏联偏袒的苗头,再失去一个台湾?就只剩下韩国了。而且欧洲那群自顾不暇的家伙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那时候西方国家能阻挡,东方巨龙的崛起。”

龙之崛起。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马里奥的心突然揪紧。他抓着咖啡杯,因为太过用力而导致整个指关节变得苍白,脸上神色黯淡。

首节 上一节 223/5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