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第977节

电力机车的优点是热效率比蒸汽机车高一倍,功率大、过载能力强、牵引力大、速度快、整备作业时间短、维修量少、运营费用低、便于实现多机牵引、能采用再生制动以及节约能量,而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噪音小。

从李衍的主观意愿当中,李衍当然是希望发展电力机车。

可这电力机车对科技的要求更高,尤其是在“电”还没有被广泛的发现和运用的前提之下。

另外,虽然内燃机车有不少缺点,但它的优点也同样很明显,那就是,内燃机车可以自身携带燃料和水,只要给出标准的轨道,在任何的时候都可以运行,不受其它方面的影响,不像电力机车,对各个方面要求的都非常高,而且运用领域有局限性,只能作为电器化铁路上的交通运输工具。

最为关键的是,李衍也不知道,科研人员会在哪个方向取得突破、取得进展,所以,多一个研究方向也是好的。

总而言之,虽然饱受争议,并且困难重重,可李衍亲自命名的“大铁路”计划还是在李衍铁腕下强行上马了。

铁道部成立的那天,李衍对吴世将和张悫说道:“朕想用火车迁都,希望两位爱卿能满足朕的这个小小的愿望。”

……

……

PS:卡文了,很厉害,写了一整天,才写出了这一章,实在是没办法写出第二章了,所以今天就这一章了,抱歉!

第八百一十七章 报应(上)(求订阅!)

时进大统四年。

东线。

岳飞正在造战船,准备一举灭掉杨幺义军。

不过

因为现阶段战船还没有造好,所以,东线目前正处于休战时期。

西线。

以唐重为首的宋军残部,还在夔州路负隅顽抗。

不过

石门关、仙人关以及褒斜道等险要关卡,现全都已经被吴给攻下了。

因此,唐重等顽固分子的末路应该不远了。

……

今年是大一统之年,大中在战场上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绩,基本上算是完成了初步的大一统,令大中成为勉强可以与汉唐相比的大帝国。

除了在战场上取得的好成绩,大中在民生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此前人们最关心的食物问题,基本上已经被占城稻、玉米、红薯等高产农作物及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先进农具给解决了现如今,除非是遇上大荒之年,或是大中出现重大的政策失误,否则,百姓应该不会再有挨饿的情况出现了。

而李衍所强行推出的工业革命,给大中人民的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不仅仅体现在吃上。

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火车、用蒸汽机做动力的轮船、纺纱机、自行车、抽水马桶、平版印刷术、螺丝切削机床、锅炉等等科学产物先后进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令很多人的生活都发生了改变。

伴随这些新生事物而来的,便是生产力的大大提升。

以纺织行业为例,因为李衍强行推广棉花的种植以及纺织机的诞生,人们的穿衣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可以说,虽然大中才建立了三年时间,但在民生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因此,虽然还有些局部战争,可今天的新年,到处都可以听见欢声笑语,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然而

李衍却并没有因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

相反,李衍心中还忧心忡忡!

这不是李衍矫情,而是李衍切身实际的感觉到了,自己放出来的工业革命,好像有些不受自己控制了。

上学的时候,李衍就学过,工业革命的爆发,一定会造成,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而其中最重要的政治后果就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产生,而且,工业革命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还会带来广大工业阶级的贫困、失业和周期性的危机。

而这种矛盾,一旦爆发,没准就会跟核弹爆炸一样,无限聚变,任何人都控制不了,到那时,贫困的工农阶级没准会推翻自己的统治。

以此,李衍想了很久,最终下定决心,一旦这种苗头出现,自己绝不能堵,因为,如果堵的话,没准自己也被炸死,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开闸放水,祸水东引,换而言之,就是将这些爆起的工农阶层弄到别的地方折腾。

说得通俗一点,一旦有这种苗头出现,李衍就准备像后世的英国学习,放这些人出去,让他们去别的地方折腾,去别的地方搞破坏。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事要想爆发,还早得很,也许需要一百年,就是少说,也得几十年,那那时,李衍是否还活着,都不一定。

而与那些远忧相比,还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政绩更具诱惑。

所以,明知道,大力发展工业,会有甚么隐患,可李衍还是选择放出工业革命这只他也无法控制的野兽出笼。

……

上元节的时候,赵构给李衍上了一份贺表。

这份贺表所用辞藻相当华美,甚么繁荣昌盛、四海升平、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天下大治,全都给用上了。

从这份贺表上,丝毫看不出来赵构曾是一个皇帝,更像是一个臣子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自己的帝王。

加上,韦氏和吴氏时不时的就找机会为赵构说好话。

李衍决定见一见赵构。

于是乎,李衍就让内侍去带赵构来升平楼,自己要跟他吃一顿家宴。

得到通知的赵构,喜出望外,他以为,他终于可以结束软禁,不用再过这种提心吊胆的生活了!

赵构精心收拾了一番,然后跟侍卫和内侍来到了皇宫。

再来到这既熟悉又陌生的皇宫,赵构心中无比复杂,往事一幕幕在他脑中闪过,同时一首诗也浮现在了他的心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想起这首《虞美人》,赵构不禁想起他祖宗赵匡义强幸小周后。

想起赵匡义强幸小周后,赵构又怎么会想不起,李衍强占他的妃嫔,强占他们赵氏之女?

首节 上一节 977/10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