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在那时,最早、最简单的火车头也出了方案。
这火车头,李衍等人本想一步到位,也就是直接全用钢铁的研制。
可这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最终,李衍等人只能退而求其次,以木制为主,只用钢铁制造其核心区域。
可即便是这样,难度依然非常大。
还好,有李衍这个来自后世的人引导这一群肯钻研的人。
李衍先后提出来了,翻砂、退火、抛光等概念(其实,在此之前已经有这些技术了,只不过它们并没有被用到工业上),甚至李衍还带人制造出来了最早的车床,总而言之,李衍当兵时的军工实习一点没浪费,几乎全都用上了。
更为关键的是,李衍会练钢铁,这可是工业化的基础。
而最关键的还是,李衍的眼光远超这个时代的人,往往他的一个小主意,就能点醒数万研究人员,然后让研发前进一大步。
减短节说。
经过包括李衍在内的无数人的无数努力,世上第一个火车头终于研制出来了。
而今日就是这个火车头试行之日。
这样的日子,对火车研制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李衍,怎能不亲自来见证?
所以,李衍早早的就来到中科院,然后和所有科研人员一块看着那个在李衍看来又大又蠢又难看的火车头,以及围着中科院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六条铁轨。
说起这铁轨,也是有故事的。
给铁轨定宽度的时候,中科院的研究人员不敢擅自做主,所以请李衍来定夺。
李衍清楚的记得后世的铁轨是一千四百三十五毫米,因此,第一个想法是给中科院这个数值。
可问题是,现在的长度单位跟后世的不一样。
大中以前的长度单位就不说了,差不多是一朝一个样,总变。
而大中朝的长度单位,是李衍强行归定并强行推行的。
为此,李衍还举行了一个非常隆重的仪式。
当时,李衍当着十几万人的面迈了一步,并将那一步定为“一米”这一长度单位也被称为“衍米”。
尔后,李衍当众宣布,这就是他这个政权的长度单位,并且规定,一米等于三尺,一米等于十分米,一米等于一百厘米,一米等于一千毫米,三米等于一丈,一千米等于一公里。
就是现在,李衍迈得那一步,都还在汉城辽东王府前有一个罗马雕刻大师,给李衍雕刻一尊石像,那尊石像代替李衍一直迈着那一步。
李衍那一步只定不可能毫无偏差的等于后世的一米。
所以,李衍就是给中科院一千四百三十五毫米这个数值,也绝不可能等于后世火车轨道的长度。
后来,李衍想通了,自己又何必纠结后世火车轨道的宽度?自己是始创者,应该是后世的人追寻自己的脚步才对。
最后,李衍故技重施,走了两步,规定这就是铁轨的宽度。
按说,李衍走的这两步应该是两米才对。
可李衍这两步走得有点小了,结果只有一千八百七十六毫米。
这也就成了这个世界的铁轨之间的固定宽度。
再顺便说一句,在研制出这个火车头之前,李衍和中科院的研究人员已经研制出来了蒸汽机车,也就是在蒸汽机的带动下能跑的车,那车的时速四到五公里,比人走得还慢,并且不会拐弯。
可即便如此,那辆蒸汽机车仍给李衍和数万科研人员,尤其是后者,带来了巨大的希望。
这也是李衍和数万科研人员能研制出来火车的原因。
而此刻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
第七百八十六章 工业革命(求订阅!)
…
“呜呜呜……”
“呼哧、呼哧、呼哧……”
亲眼见证火车头跑起来了的李清照,忍不住激动道:“跑起来了!跑起来了!官家,快看,这火车真的跑起来了!”
与李清照相比,早已见过蒸汽机车跑、并且反复实验过多次的一众科研人员,虽然也很激动,但却远没有李清照这么激动。
刘慧娘看了一会,道:“官家,咱们似乎是研制成功了,只是……这火车的速度,与官家所说的,比马跑得快无数倍,差很多啊。”
这火车头的速度比之前的蒸汽机车的速度要快上不少,大概能达到时速十五六公里的样子,几乎相当于一个人快走的速度,而且,因为有铁轨,它还解决了不能转向这一弊端。
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向前迈了整整一大步。
当然了,这火车头离能投入使用,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
可虽说如此,见,在自己的带领下,人类终于研制出了火车,李衍还是很高兴的。
李衍对刘慧娘、李清照、白瓦尔罕等人说道:“虽然它现在还很慢,可朕相信,不久的未来,它一定能改变人类的出行!到那时,朕要在大中的所有地区都铺满铁轨,不,朕要在全世界都铺满铁轨,到那时,从东京到燕京只需一天,从燕京到高棉也只不过三五天,从燕京到遥远的西方也不过十几天!”
听完了李衍的畅享,李清照想说:“这根本不可能实现。”
可看着不远跑动的钢铁怪兽,想到李衍以往所创造的种种奇迹,李清照忍不住又心道:“也许真会有那么一天也不一定。”
突然!
还在跑动的火车头出现了一声怪响!
李衍等人全都将心提了起来,白瓦尔罕更是一边往火车头那里跑、一边问道:“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