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原水泊梁山一系的人则知道,李衍虽然说一不二,但李衍很“懒”,不喜欢把权,因此唐恪、李光他们争得毫无意义,而且他们也知道,李衍是不屑于也没必要用一个名号来增加自己的威望,所以才没有掺和其中。
李衍虽然不喜欢唐恪、李光等人行事的方式,但理解他们的初衷,也觉得应该给唐恪、李光这类人一些信心,毕竟,现在是建国之初,他们君臣才开始接触,需要好好磨合。
所以,李衍让了一步,道:“大哉乾元,以‘元’为国号如何?”——李衍这也是想走蒙元的路,让蒙元无路可走。
见李衍让步了,唐恪、李光等人心下一松,暗道:“陛下果然有明君的气度。”
不过——
唐恪、李光等人还未对李衍完全放心。
因此,李光又进一步试探,道:“‘元’为国号,本是极好的,只可惜,十年前勃海人高永昌叛辽起义,自称大渤海皇帝,已经用“元”当国号了,我朝再用‘元’当国号,是不是有拾人牙慧之嫌?”
李衍盯着李光看了一会,然后微笑道:“爱卿此言也有些道理,嗯……中者,不偏也,天下之大本,故君子务本,本立道生;庸者,不易也,万物之根基,故君子固本,本固速成;和者,乐业也,天下之达道,故君子乐本,天健中节。如今我朝既为中国,那就用‘中’为国号好了,大中,就这样定了吧。”
李衍取“大中”为国号,除了纪念自己是中国人以外,还因为李衍想起一事:
朱元璋建明朝时,建国号意在“大中”,可后来考虑到,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用“明”作国号可以示其在明教中的正统地位,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才将国号改为“大明”。
李衍没有朱元璋的顾忌,所以,就以“大中”为国号。
李衍又让了一步,已经给足了唐恪、李光等人面子,再让,可就不是李衍的性格了,所以,李衍也不再问,直接就将国号定下了。
唐恪、李光等人虽然没有得到他们最想要的结果,可他们也知道,李衍这位马上开国君主,是绝不可能像宋仁宗那样对大臣言听计从的,能连让两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所以,在赵鼎的带领下,唐恪、李光等人赶紧同其他文武百官一同拜道:“愿天佑我大中,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为了敲打一下唐恪、李光等人,李衍也不跟臣子商量,直接就又道:“至于年号,就定为‘大统’吧。”
唐恪、李光等人不禁苦笑,心道:“这位爷,还真是睚眦必报……还好,这位爷并不固执听不进去劝,只要注意一下方法,还是能沟通的。”
一听李衍所起的年号,大中的一众文武,尤其是原水泊梁山一系的文武,哪还能不知道,李衍这是希望在大统年间能完成天下大一统?
这也是大中文武百官共同的心愿。
所以,大中文武百官一齐拜道:“愿吾皇天下大一统,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
PS:本想写一章四五千字的大章,可一咳嗽,我的脑袋仁就像针扎似的疼,还总忍不住咳嗽,写到三千多字的时候,我实在是受不了,就没细写年号这块,一笔带过了,然后读读,也挺好的,最后决定今天就发这么多吧。
抱歉,又欠了大家五六百字,等我感冒好了,一定将欠大家的尽量给大家补回来。
第六百七十五章 错失良机(求订阅!)
应天大元帅府,汪伯彦的办公处。顶 点 小 说 X 23 U OM
黄潜善从外面进来了之后,对其他人摆摆手,示意其他人全都出去。
等房中只剩汪伯彦和黄潜善之后,黄潜善道:“两波金使,全都被我处理掉了,我还派人在各个路口堵截其余金使。”
汪伯彦道:“切记,万不可让金人进入应天府,否则会陷大王于不仁不义不孝之地。”
黄潜善道:“我明白……可总这么拦着,也不是个事啊,依我看,当务之急是请大王即位,只要大王登上了皇位,就算金使进了应天府,也好处理一些。”
这时,耿南仲从外面走进来,道:“副元帅此言有理,国不可一日无君啊。”
(因为陈遘还在中山府坚守,不能履行元帅之职,赵构于是将汪伯彦提拔为元帅,令黄潜善为副元帅,宗泽则继续担任副元帅。)
见黄潜善和耿南仲都是真心拥护赵构荣登大宝的,汪伯彦道:“我曾问过大王的态度,大王那时说,还不是时侯。”
黄潜善和耿南仲一听,便知汪伯彦的意思是,赵构并不反对当皇帝。
耿南仲道:“大王仁孝,乃天下之所幸,只是如今,二圣北狩,李衍的兵马已经占据汴梁城,若李衍入城之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窃取大宝,则有社稷旁落之险。”
听耿南仲这么说,黄潜善想起一事,道:“我的人刚打听到一事,宗室赵叔向最近正在招兵买马,他该不会也有窥视大宝之念吧?”
汪伯彦道:“何止赵叔向,徽猷阁直学士知陈州赵子崧,亦是宗氏,他也在招兵买马,而且,他还与徽奠阁学士京西北路安抚使何志同、徽猷阁直学士发运司翁彦国等筑坛同盟,现已有近两万人马。”
黄潜善道:“此事我亦知晓,不过,翁彦国不同意赵子崧为盟主,想自己当盟主,两人现在就此事吵得不可开交。”
耿南仲道:“若大王不即位,则必有人窥视这皇位,我等当劝进才是。”
汪伯彦和黄潜善都点头称是。
数日后。
大元帅府里里外外聚满了人,而门下侍郎耿南仲,元帅汪伯彦,副元帅黄潜善,参议官耿延禧、董耘、高世则,干办杨渊、王起之、秦百祥,随军转运使梁阳祖、黄潜厚,都统制官杨惟忠,五军统制张俊,以及诸将士,都排队来到康王赵构住处,劝赵构登基称帝。
耿南仲率领众人站在庭院里,向赵构行再拜之礼,朗声道:
“金人不道,邀二圣銮舆北狩。天未厌宋,必将有主。主宋祀者,非大王而谁?大王聪明英勇,上皇之皇嗣,少帝之介弟,天命已兆,人心实归。应天顺人,宜适机会。天命不可以久滞,人心不可以强违,万机不可以暂旷。愿大王即皇帝位以定天下,上以慰祖宗在天之灵,次以慰二圣南望之意。然后,号令天下,回戈灭虏,以迎还二圣,为大宋中兴之主,天下幸甚!”
对于耿南仲等人所请,赵构似乎不为所动。
耿南仲见此,伏地恸哭,一边率众人再拜、一边说道:
“二圣北狩,天下无主,群心惶惶。大王不早为之图,后时有悔。愿大王以宗庙社稷为念,速继大统,先正尊位,乃议奉迎,生灵延颈以望,愿大王幸听,俯徇群情。臣南仲率群臣昧死上言,俯伏再拜。”
赵构掩面流涕,表示自己不能接受众人所请。
集合在门外的三军将士,在汪伯彦的示意之下,连声高呼万岁万岁!声音洪亮,震天动地。
可赵构还是坚决不同意继承皇位。
耿南仲又劝说道:
“二圣北狩,大王今欲北征,奉迎銮舆,此大王孝悌,已足以昭假神明。然李衍已占京师,奸雄睥睨,若他抢先窃取大宝,然后回戈北征,则恐有社稷旁落之险。大王若早为之计,李衍必拱手让出汴梁城,归还赵氏之江山。其若不如此,则天下唾之,群凶亦如毛而起矣。”
黄潜善附和道:“李衍素有异志,数次对皇命阴奉阳违。恐遂仿此,不可不虑。愿大王催促诸头项人马,会合于京城下,张大军声,彼自胆落,宝位有归。苟或逆天叛理,宋德在人心已深,卿士大夫诸军百姓亦不为使。大王可以不烦伐鼓,只消传檄京城军民,一呼胥叛,李衍面缚以献,而归玺大王。大王于是北征,奉玺以迎还二圣,似未为晚。投机之会,间不容发,愿大王早图之。”
杨惟忠代表张俊以及五军统制将佐表态说:“北征乃将帅事,愿大王即皇帝位,见先理会李衍大事,惟忠等身膏草野,图报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