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第734节

习惯性的翻了翻书评,结果……就一个字都写不下去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写了。

这些书评其实都很中肯,能看到这里的,也都是最忠实的读者了,也都很包容了,毕竟这段时间写了不少历史方面的内容,有些平淡,不像,像史记。

我不怪你们批评我,还要谢谢你们,真心谢谢你们一直支持我,真心谢谢你们让我知道我错在哪,真心谢谢你们让我下本书不犯这些错误。

说真心话,我想按你们说的写。

可现在真掰不过来了。

我从早上八点一直坐到现在,一直在想,后面怎么写,能不能按照你们说的写?

我甚至还想过,干脆一笔就让主角率领几十万大军来到汴梁城下,把所有金军都屠杀了,然后三五句话就推倒全世界,之后完结。

可这些最终又被我推翻了。

这段大家不喜欢的剧情,我快写完了,没几章了,我不能因为这几章,就瞎弄,要不然我的脚步就乱了,我就不会写了。

说真心话,我是真掰不过来了,都到北宋的结尾了,我不可能停在这里不写这里。

我小小的剧透一下,最后这段不久之后就要跟主角对接,人和事都得对接,真不能不写。

以前两章为例,知道“郭京”的人,都知道他对北宋灭亡的重要性,这个人不可能不写,张叔夜也是一样,这是任何书都不可能跳过的,就连水浒传都得交代一下他。

这么说吧,马上东京汴梁这个烂摊子就是主角的了,他得全面接手这个烂摊子,人才,兵,防区,敌人,等等,好的,坏的,都得是主角的。

所以,这里真不能不交代。

你们要是不让我写这里,后面我也真是不知道怎么写了。

昨天有一个哥们说的非常在理,就是我写得太干了,让人感到生硬,难以下咽。

这真是我的问题。

首先,是我的节奏不对,让主角发展得太快了,实力太强了,强到根本融不进去靖康这段历史——他一进入,靖康之耻不可能发生。

其次,是我想得太少了,没想到大家那么不喜欢外国争霸——这导致主角的戏份直接变少。

再次,是我最开始的立意就错了,不该以水浒切入这部。

再其次,不想汉人打汉人,不想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思想也有些束缚我了。

总之,问题都出在我身上。

人错了,就要认。

这点品质我还是有的。

我真认识到了我的错。

可事已至此,我再说前面的内容已经没有意义了。

后面,我真的只能按照我之前想好的写,否则这书就更不伦不类了。

抱歉!实在抱歉!

也谢谢大家提的建议,我会把大家的诚挚建议放在下本书当中。

这本……我只能“任性”了。

另外,再往后,书评我就不看了,我会凭本心写,虽然流失了不少人,但我还是会认真把这本书好好写完,按照我之前设定好的写。

这样我才不会乱。

暂时说到这里吧,我去码字了,要不晚上就该断更了。

第六百一十四章 汴梁城破(上)(求订阅!)

张叔夜率领勤王军进入汴梁城不久,金西路军主力与东路军主力皆陆续到达汴梁城下。

有人粗略统计了一下,金军总共大约有十万余人马。

这其中,有不少是从河北河东强迫前来运送粮草的民夫,他们也充数于其间。

另外,金军还抓来了一些近城之民,令他们运石伐木,制造攻城器具,这些人的数量也不少。

总得来说,金军能战之兵应该不超过八万。

完颜宗望将司令部屯驻于东京东北郊区的刘家寺。

完颜宗翰将司令部屯驻于东京西南郊区的青城——这里原是宋朝皇帝举行郊祭的斋宫。

金军的主力逐渐散开,然后在汴梁城四壁分别设置若干军寨,将汴梁城四周包围起来。

金军终于兵临汴梁城下。

面对这种情况,赵桓不知所措,又不想甚么都不做,坐以待毙。

思来想去,赵桓下诏,三高官官改回原来名称,太宰、少宰仍叫尚书左、右仆射。

接着,赵桓任命门下侍郎何栗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即宰相;任命检校少保、镇海军节度使、充上清宝录宫使刘延庆为检校少傅。

不久,赵桓又下诏,要到京城南壁去视察城防。

到达南熏门时,赵桓见张叔夜率领的勤王军,军容整肃,很高兴,当即命取下宰相何栗笏头上的金带,赏赐给张叔夜。

张叔夜则趁机建言说:“郭京狂率,指望他必败事。现在城外金人营垒尚未建全,我愿率诸将出城击之,金人必败。”

赵桓并不采纳——现在的赵桓,已经没有出战的胆量了。

很快,金军就正式开始攻城。

老实说,最开始,宋军打得很不错。

首节 上一节 734/10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