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第701节

赵桓不仅拼命的收集金银珠宝满足金人的贪婪之心,还下令,今后对金国的称呼,只以“大金”为称,必须要用“国”字的时候,依自来体例施行,更不得以金国为称。

这个时代,一提到某某国,便意味着它是一个藩属国。

藩属国虽有独立的领土与主权,但要接受宗主国保护,与宗主国是朝贡关系。

简单点来说,宗主国是大国,而藩属国是小国。

赵桓下这道旨意,很明显是在讨好金人。

赵桓讨好金人,可不仅仅这一件小事,他还每天都送给完颜宗望一些好东西,像龙脑、椽烛、薰香,让完颜宗望好好保养自己,又送以服御、犀玉、腰带、真珠、宝器、女乐、珍禽、香药、茶、锦绮酒果之类,让完颜宗望在城外过得舒服一点,每天还对完颜宗望嘘寒问暖。

李纲对赵桓此举很不以为然,他常常向赵桓劝谏,甚至据理力争。

李纲认为赏赐这些贵重物品,不足以为德,效果恐怕会适得其反,让金人更加轻视大宋,认为大宋软弱可欺。

可是,李邦彦等投降派一致称赞赵桓的美德,对李纲所言,都不以为然。

面对软弱可欺的宋国朝廷,金人益加放肆,索取无所忌惮,甚至要求宋国朝廷向他们提供妓乐、珍禽、驯象之类。

而赵桓等人无不从之。

这也就罢了,毕竟形势逼人强。

可赵桓还给仍在顽强抵抗的太原、河间、中山三府下诏,让三府守官尽快投降。

赵桓的诏书是这么说的:

“应中山、河间、太原府并属县镇及以北州军,已于誓书议定,合交割与大金事。昨者,大金以朝廷招纳叛亡,有渝信誓,因举大军,直至京畿。重以社稷为念,所系甚大,遂割三府以寻欢盟,庶销兵革之忧,以固两朝之好。其犬牙不齐去处,并两平兑易,合照誓书施行。如有州军未便听从,仰将此诏书遍行告谕,各务遵禀,母或拒违,自取涂炭。

两朝封疆接畛,义同一家,各宁尔居,永保信睦……”

可以说,赵桓都快没有底线了。

自正月十五日开始,四方勤王之师陆续渐至城外。

李纲将这数万之众安置在京城四周,并分别建立起有效的组织机构。

正月十八日,统制官马忠率京西募兵来到城下,然后在顺天门外,恰好与一群金兵相遇。

马忠率军乘势击之,杀获甚众。

勤王之师不断云集,让赵桓的态度慢慢发生了转变。

等到京畿、河北路制置使种师道与统制官姚平仲率领泾原路、秦凤路之兵抵达东京城下。

卑躬屈膝很久了的赵桓,终于直起腰板。

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

种师道和西军一来,金军立马收敛起之前的狂妄态度,并悄悄向北移砦,增修城垒,似要全力镇守牟驼冈以自卫,游骑也不敢外出剽掠了。

不过——

种师道还没进城,宰相李邦彦就派人送来一份敕书,说:“朝廷与金人和议已定,敢言战者灭族!”

种师道这年已七十六岁高龄,而且身上有病,所以他没骑马,而是乘坐肩舆入城。

见到赵桓后,种师道道:“臣不知京师有如此之急,臣曾揣测金人必不敢渡河,故来迟。今臣在此,陛下不须忧也!”

已受尽了委屈的赵桓,听了种师道此言,差点没哭出来。

赵桓道:“爱卿可有退敌之计?”

种师道道:“臣以为,讲和非计也。京城周围八十里,如何可围?城高十数丈,粟支数年,不可攻也。若于城上扎寨,而城外严拒,守以待勤王之师,不逾旬月,敌自困矣。然而,业已讲和,亦不可废止。金银不足,请以见数与之,如其不退乃与之战!况且四镇之地,内有保州,此乃宣祖陵寝所在,不宜割与。”

种师道此言一出,李邦彦等主张议和的大臣,脸色全都变得很不好看。

完颜宗望得知大宋西军已至城下,立即派使节王汭入城觐见赵桓。

名义上这是回谢赵桓的赏赐,其实完颜宗望这在是观察了解宋国目前的情况。

王汭入殿,伏地拜奏,对赵桓赐到沈香山子、花犀、玳瑁酒器并奇兽珍禽等,表示感恩之至。

王汭这次觐见,礼节与以往相比,恭敬了许多。

赵桓回头对种师道笑道:“彼畏卿故也。”

此前,汴梁城诸门尽闭。

种师道下令打开东部城门与南部城门,听任市民出入如平常,民心因此而稍稍安定,金人则担忧不已。

种师道又向赵桓建议,先不给金人其所勒索的金银,另外派大军扼住于黄河,使金军匹马不还。

对此,宋钦宗皆答应。

种师道受命出外巡城,经过视察,他对破敌已胸有成竹,对身边的亲信说:“敌易破也,但扎连珠寨对垒,使不得虏掠。待敌粮匮乏时,便可进兵。再派兵将临黄河设伏,等其半渡时击之,此万全之策也。”

种师道想进一步了解一下金军的内部实情,于是派出几名骁勇出城,抓获了三名金兵。

种师道令他们说一说他们军中情况。

其中一人宁死不说。

种师道下令斩之。

种师道又问第二个人,这人很恐惧,于是坦白说出他所知道的军中情况。

种师道下令将另一人破其腹,以验所食之物。

破腹一看,这个金兵腹中无它,只有一些豆子。

种师道对在场的众人说:“敌粮已匮,可以殄灭。”

随后,种师道将那名活着的金兵放还,让他回去将这些事告诉完颜宗望。

宗望得知此事后大惊,于是决意求和。

首节 上一节 701/10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