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第471节

赵佶有些心动,道:“那……启动封桩库?”

童贯道:“如此形势咱们大宋若是还收不回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恐怕就再也回不到咱们大宋的怀抱了,微臣愚见,官家应赌这一局。”

王黼道:“金银之事,咱们还可以启动封桩库解决,粮食呐,咱们去哪弄?”

童贯看着王黼道:“咱们大宋真没有粮食么?”

王黼迎着童贯的目光道:“那童太傅倒是说一说,咱们大宋哪里还有粮食?”

童贯道:“是不是我说出哪里有粮食,王宰辅就不再反对此事?”

王黼的脑袋快速转动,想:“哪里还有粮食?”

突然!

王黼想到一地!

王黼看着童贯问道:“太傅说得该不会是蜀中吧?”

童贯道:“正是蜀中。”

蜀中有成都平原,又有崇山峻岭天然屏障,发展农业,是最佳区域,因此,蜀中向来有粮仓之称。

北宋各地这几年不是旱就是涝,但蜀中因为地理条件的原因所受影响并不大。

所以,蜀中的确有粮,而且不少。

王黼道:“蜀中有粮不假,可那里地远路险,要想运一千万石粮食出蜀,不需半年,也要五个月,李衍能等这么长时间?”

童贯道:“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将运费翻个两三倍,水陆齐运,两个月不能将这一千万石粮食运到黄河边上,我童贯将脑袋输给你王黼。”

王黼看着童贯道:“太傅是真是不将官家的钱当钱啊!”

童贯理都没理王黼,而是冲赵佶一拜在地,道:“机会可能只有这一次,还请官家圣裁!”

……

阅读网址:m.

第四百零八章 小心才能驶得万年船(求订阅!)

第四百零八章 小心才能驶得万年船(求订阅!)(第1/1页)

其实,满打满算,李衍在东京汴梁一共待了不到两天。

也就是说,给花想容梳栊的第二天,跟闻焕章交代了一番自己出兵的条件,李衍就离开了东京汴梁。

有人可能不解,李衍为甚么如此急匆匆的就离开东京汴梁了?

原因有三:

一、在东京汴梁浪,实在是太危险了,说实话,如果不是为了找一个出兵的借口,李衍都不会亲自来东京汴梁,别说李衍胆小,小心才能驶得万年船,所以,如果没必要,李衍指定不会冒险,毕竟,长在河边走,就没有不湿鞋的。

二、李衍在东京汴梁也没甚么重要的事,而李衍的事又很多,哪能在东京汴梁浪费时间?

三、李衍真不怕赵佶君臣不答应自己的条件,跟宋江用舆论逼自己北上攻打辽西京一样,自己这也是阳谋——赵佶君臣没法拒绝的阳谋。

离开东京汴梁,李衍并没有回水泊梁山,而是去了羊口港,然后乘坐“梁山泊”号在日不落舰队的护送下去了台湾郡。

王庆送给李衍的十五万人,也被李衍送去了台湾郡,刘锜、王彦、张宪等人对这十五万人筛筛选选了一番之后,从中选出了三万五千精兵,之后对这三万五千精兵进行重训。

李衍到台湾郡的时候,王庆的这三万五千精兵已经接受完新兵部和政治部的基础训练,刘锜等人正准备对他们进行战斗素养训练。

李衍检查了这八万五千人马的训练情况,发现刘锜等人训练的非常不错,尤其是从田虎那得来的五万精兵,简直让李衍有惊艳的感觉,可见刘锜等人在他们身上是下了大功夫的。

李衍亲自拟定了一份将领名单,然后让这些将领和得自田虎的五万人全部上船前往水泊梁山——虽然日不落舰队的船已经超过了一千两百艘,但仍不能将这八九万人一次性运走。

剩下得自王庆的三万五千人由刘锜等人继续训练,并等待日不落舰队返航。

二十四天后,日不落舰队返航,同时带来了闻焕章和赵佶君臣商量好的决定——同意李衍提出来的所有条件,待金银和粮食交付之后,李衍必须亲率二十万大军北上攻打辽西京。

宋国的粮食得从蜀中往外运,怎么也得两个月时间才能交付。

也就是说,李衍还有两个月时间整军和护编。

两个月看着是不少,可实际上却是捉襟见肘。

不说其它的,仅李衍和得自王庆的三万五千人回到水泊梁山,就得半个多月。

没办法。

李衍只能在路上拟定整军和扩编的方案。

……

回到水泊梁山,这次整军和扩编的方案,李衍基本上已经拟定好了。

首先,李衍将第一营扩到了三千人,变成军级(马军三千即称为军),跟之前一样,第一营的军士和战马仍是梁山军最好的,并将上官义、马勥、滕戡派到杨再兴手下担任制领。

上官义就不用说了,超五虎级的顶级猛将,力敌秦明、余呈两个五虎级的武将不落下风。

纪山五虎,马勥排在第一,其实力肯定不比能跟秦明大战一百五十合不分胜负的袁朗和与呼延灼半斤八两的滕戡差,而且,原王庆的人中有一种说法,马勥是仅次于杜壆的第二高手。

滕戡与呼延灼半斤八两,两人斗了五十余合不分胜败。

李衍相信,有上官义、马勥、滕戡帮杨再兴统带第一营,第一营绝对能对得起“天下第一营”之名。

其次,李衍将铁浮屠也扩到了三千人,并将汝廷器、酆泰、李丑派到铁浮屠担任统领。

汝廷器是乌利得安家养的教习,也是乌利得安手下第一大将,能与孙安战平,且身上有三重唐猊铠甲,剑不能透。

汝廷器是李衍跟乌利得安要来的,另外李衍还做主将乌利得安的妹妹也就是田虎的乌妃嫁给了汝廷器,进而收服了汝廷器。

首节 上一节 471/10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