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商海 第96节

他们觉得国外更好,更适合自己,在国外工作几年时间,可能赚的钱就是在国内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那为什么不在国外拼搏几年,给自己,也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呢?

功成名就之后,再回去报效祖国嘛。

近些年华夏也对人才也很重视,明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可是国内提供不了那些条件,还怎么吸引人才?

这时候就只能打亲情牌,希望那些人回来,帮助建设祖国,帮助祖国发展、腾飞。但是国家主要吸引的是那些在国外证明过自己的人才,而不是那些潜力股。

这并不是什么短视的行为,而是此时国家急需人才,潜力股,国内有的是。此时的大学生,都是华夏最顶尖的人才储备,并不是说不上大学就不算人才,而是大学生中的人才更多,成材率更高。

但是任何地方都没有绝对的公平公正,许多人才也会被埋没,并不是他们能力不够强,而是他们不符合领导的要求。

至于领导的要求是什么,那就太多了。

王浩安现在需要人才,此时的大学生,比他重生前的要珍贵的多,大学教授中,人才也更多,只是许多都默默无闻。

现在他的公司就需要人才,他计划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挖一些专业的成熟人才过来,来了就能创造价值,第二步就是自己培养一些储备人才,等这将来扩张规模,或者老一辈的人才退休的时候,可以顶上来。

任何一家成熟的大公司,都会有一批储备的骨干,或者是技术方面的,或者是管理方面的,或者是经营销售方面的,这些都必须要有,才能保证公司一直能够平稳、良性发展。

销售人才,王浩安可以自己培养,现在一些销售人员稍微提点几句,就能做的不错。管理人才培养比较长久,慢慢选拔也可以,暂时的管理人才够用。

技术人才是最缺的,原有的技术人员无法满足王浩安的要求,无论是安杰公司的服装设计人员,还是满汉食品的食品工程研究人员,都距离王浩安想象中的人才有着明显差距。

暂时安杰公司的设计人员还能用,从冰城职业技术学院请了两个服装设计方面的老师过来兼职,凑活还能用,但以后必须再请一些专业的人才过来。

服装不只是要求好看,还要求舒适,国外顶尖的服装设计师,甚至还都精通数学、人体构造学、美学等等,国内的,绝大多数都是按照标准培养出来的。

比如设计一件西服,一定是四片身或者八片身,所有的都要求工整对称,甚至他们设计出来的女裤,开口依然在侧面,坚持认为前面不好看,不雅观。

使用的颜色也都没什么新意,追随潮流他们还行,但是没有一个能够创造潮流的。

这个王浩安只能自己去国外找,到时候正好可以跟郭继杰说,这就是之前给他们设计服装的设计师。

王浩安在之前还去了工业大学,找了一位机械设计方面的专家,咨询一些生产线的设计制造问题。

对方讲了许多王浩安大部分都没听懂,专业名词太多。最终只理解了几点,比如缺少一些尖端材料,这些在国外已经有了,在国内的实验室也有,可是想要大量弄来制作设备就太难了。

还有就是数控方面的问题,这个国内在努力追赶中,此时国内的许多大型设备,都是国外进口的,从欧洲,从岛国,还有之前从前苏联弄了不少,自主研发的能力还是落后。

不是不想研发,而是研发也需要大量资金,好不容易研发成功了,结果发现只相当于人家欧洲十年前的技术,你这边的成本还比别人到岸的价格高,还有啥用?

如果研发无法转化为生产力,那么拨付的科研资金就会越来越少。国家此时投给科研的资金其实很多,但大部分都用于国防,用于航空航天,一些民用的,之前选择性的忽略了,近些年才开始重视起来。

工业大学下面有自己的工厂,王浩安原本是想订购一套设备,工业大学的研发能力,可比冰城的机械厂强多了。

但是他说了要求之后,对方还是无法满足。理论上对方能做到,但完全没做过,还要王浩安先付钱才能开始制作,并且不保证一定成功。

这就有些赌的意味了,王浩安不愿意。如果他有郭秉雄那身家,赌一把绝对没问题,输了又能亏多少,赢了则可以省掉更多的钱。

可惜他现在欠着银行的贷款几千万了,满汉食品这边少一点,安杰公司那边比较多,他跟郭继杰一人一半,也不是小数目。

这些贷款并没有给他多大的压力,可也告诉他,暂时还不是浪的时候,他的资本积累还远远不够。

但他还是从大学请了两个财会专业的教授来公司兼职,一个负责安杰公司,一个负责满汉食品,一定要将负债率控制住,保证公司能够良性发展。

刚回到满汉食品,王浩安办公桌上的电话就响了。

“王总,好消息,好消息啊,我们辣条的订单增加了五倍!”

第121章 你高兴的太早了

刚听到这个消息,王浩安也是兴奋的站了起来。就说辣条怎么会滞销,一定能火爆的。

“做得好,继续推广,这个一定能成为我们的主打产品。”王浩安用沉稳的声音交代着。

领导嘛,一定要沉得住气,要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产品好卖,那是我早就预料到的,没什么值得激动的。

挂了电话,王浩安哼着歌,打开桌上的文件。

这是上周的销售统计,吊炉花生卖的不错,香酥花生卖的也挺好,火腿肠卖的一般,五香瓜子卖的一般,原味瓜子很差,辣条才特么一百八十三袋?!

也就是说,这周的辣条订货量是之前的五倍,还不到一千袋?此时一袋的批发价能赚一毛多,一周这个辣条才赚了约一百块?

刚才高兴的太早了!

一百块,虽然去掉了生产成本,可销售成本呢,宣传成本呢,还有运输成本呢?哪怕是跟其他产品摊销一下,这个辣条也不赚钱,甚至可以说是赔钱了!

刚才那货兴奋的打电话是什么意思,这点小小的进步,也值得电话汇报?电话费不要钱吗?

这才开工多久啊,产品就有积压了。王浩安跟其他人说不要着急,随着他们耐心推广,销量肯定会持续增长。

但在这段时间,也要趟出稳定的销售渠道,靠着批发给那些工厂能赚多少钱,要打开那些小卖店、供销社等终端零售商的门路才行。

想了想,王浩安抓起桌上的电话,打开通讯录的大本,拨了一个号码。

“喂,孙经理吗?我是王浩安啊。”

“王浩安?你是要买烂不新鲜的水果吗?”孙经理大喜,正愁这些水果怎么处理掉呢。

“不是,我现在不做那个生意了。我开了个食品厂,卖一些干果零食,不知道供销社是否愿意进一些货?”王浩安撇撇嘴,现在他根本看不上卖水果盒那点钱了。

“你要卖给我东西啊。”孙经理的语气中透露着浓浓的失望,“我们供销社是有自己的进货渠道的,要受到市里的管辖,我可不方便直接从你那进货。”

王浩安才不信这些鬼话呢,每个供销社分社确实要受管辖,可也有一定的自主权,这个孙经理分明就是不想进。

他还记得这个孙经理貌似不是那么守规矩的人,这该不会是等着他表示吧?如果孙经理是冰城供销社的一把手,王浩安倒是会上门去好好谈谈,一个分社的经理,没有这个必要。

“我们的产品质量都有保证,而且价格优惠,保证供销社能有利润,孙经理真的不考虑考虑吗?”

“都有什么产品?”

“花生、瓜子、火腿肠、辣条。”

“等等,你们有火腿肠?是春嘟的吗?”孙经理急忙问道。这时候的火腿肠太好卖了,而且利润还高,要是能弄来一大批,肯定能赚更多。

“呃~~是我们自己的品牌。”

首节 上一节 96/6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