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商海 第75节

“怎么,不行吗?我在南边,看到有人这么做了啊。”

“哦?南边真的有人用国库券贷款了?贷了多少?”杜厚兵眼睛一亮,只要他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那就没事儿。

“一百万。”这不是王浩安瞎说,而是真的已经有这么干的了,不过不是工行,是一家城市信用社。

“这么多?也对,少了的话,根本不值得。王总看来也收了不少国库券,打算贷款多少?”

“先来五百万的吧。”王浩安很轻松的说道。

“多少?五百万!”杜厚兵以为王浩安了不得也就贷款一两百万,怎么会有这么多?难怪之前王浩安银行账户里的存款一直在减少呢,合着都变成了国库券?

“对啊,五百万不算很多吧,杜行长哪个月不往外贷出上千万,这点小钱有什么值得惊讶的。”

王浩安知道杜厚兵在担心什么,数量少了,风险就小,数量大,风险就大,这些杜厚兵不得不考虑。

“杜行长,冰城的银行有很多,工行不行,我也可以去其他银行。我听说不只是工行,其他银行也都在刺激贷款。”

“就说前几天建行那边就贷了一笔大的,用一副古玩字画,贷款了一千万。一幅古玩字画都能贷款一千万,我这儿用国家发行的国库券,绝对不会亏本的国库券贷款,怎么就不行了?”

用古玩字画贷款,这在未来会很普遍,可现在却非常少见。主要是古玩字画在华夏的市场也还没火起来呢,而且这里面风险很大。

在南边,就有一位先驱者,他最擅长的就是用各种“古董”来贷款,然后抬高他的古董身价,转手卖出去获利。

而他出售和抵押的古董,很多都根本不值钱。残次品就不说了,有的完全就是现代工艺品,冠以一个古代的噱头,找两个“专家”鉴定估值,就可以拿去银行贷款,或者忽悠一些冤大头了。

这里面的冤大头,以海外华侨居多,那些华侨比真正的老外更加好忽悠,因为他们对华夏的许多历史都是一知半解。

这位先行者几次从银行贷款,贷款的金额也越来越高。但是这位未来玩脱了,因为他想搞一次大的。

一件古董,号称金缕玉衣,其实就是他用一些真真假假的古玉、黄金片串起来的,冠以金缕玉衣的名号,找了几位行业里的“专家”,甚至包括了一些拥有海外专家头衔的人给这件宝贝估值。

几位有的用美元核价,有的用英镑,有的用RMB,有的用日元,还有的用港币,最终估出来的价格,合RMB二十四亿!

当他想要贷款的时候,终于是弄得银行人害怕了,上头一查,发现是假的,还有之前几次抵押的东西也是假的,最终把这先驱者弄进去了。

王浩安则没这个风险,因为国库券都是真的,而且是国家发行定价的。

“王总,你用的都是凭证式国库券吧?低价收来的?”

“杜行长高见,就是凭证式国库券。”

“那你考虑过没有,国家现在禁止凭证式国库券在二级市场流通,你忽然弄出来这么多凭证式国库券,我怎么跟上头解释?”

王浩安笑了笑:“这个我也有办法。”

第95章 合法集资

王浩安从包里掏出一个文件袋,杜厚兵眼角狂跳。干什么,公然行~~贿!他还很年轻,现在收入也不错,还有上升的空间,可不想栽到这事儿上。

可是当文件袋打开之后,里面却是一沓资料。杜厚兵松了口气,却又有些小小的失落。

“杜行长看一下这个,这就是我的国库券来源。”

满汉食品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名字起的倒是很大,可食品管理是什么鬼?咦,股东人数竟然这么多,这是搞集~~资了?用国库券入股的?

这种事现在还很敏~~感吧,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定义为非法集~~资,那是要坐牢的!

不过这种公司,有这么多国库券,也就不难解释了,看来王浩安准备的很充分啊。

“王总,你这公司刚注册的啊,而且你搞集~~资了吧,你就不担心出事儿?前几天我好像看法制报上还说抓了几个非法集~~资的,你这太冒险了。”

“杜行长,他们那个不合法,我这个可是合法的。你看后面,有市里政斧的批文,这是定向募集资金的股份制企业,国家给的指标。”

有政斧批文?

杜厚兵往后翻,过完看到了一份红头文件的复印件,上面确实说允许民间集资,形成股份制企业发展,不过要在政斧的指导下进行。

这种消息,他都不清楚,王浩安是从哪儿知道的?政斧那边,王浩安有朋友!

其实现在许多工人家庭都有存款,甚至一些地处农村的,存款可能更多。东北,尤其是龙江,地广人稀,黑土地非常肥沃,基本农田多,那些私开的荒地更多。

要是放在几十年前,开荒非常困难,许多人挥动镐头,一点点的开垦田地。可现在不同了,有拖拉机啊。开着东方红的拖拉机,很快就能开垦出一片荒地。

虽然说荒地里荒草很多,产量受到不少影响,但不用交税,那只要不遇上天灾,就必然能赚钱,差的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在这个市里工人平均年收入两三千的时候,许多东北的农民家庭已经变成了万元户。

王浩安早就眼馋这些资金,如果能够将其筹集起来,必然可以做一些更大的生意。他知道这个定向募集资金的股份制企业指标,还是因为前世看的一个访谈,采访的是华夏地产界的一位大佬,万嗵六君子之一的潘石亿。

当初这位就是在海岛那边玩了两年房地产,在泡沫即将破裂的时候,及时抽身离开,回到了京城。

多方打听,知道了这个指标,然后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募集资金,慢慢的发展壮大起来。

在京城那种地方,这个指标都还能剩下呢,冰城这边自然也没什么意外,冰城做生意的人,比之江南还是少了许多。

江南那边一个是自古商人就多,另外也是他们人多地少,工业也不够发达,需要靠商业来赚钱。

在龙江这边,许多农民家庭种地就够生活了,干嘛还要背井离乡去打工?

王浩安找到招商办的王思恒,很快就拿到了这个指标,主要也是王思恒知道王浩安手里有几百万,等着王浩安在冰城再做投资呢。

哪怕是本地人投资,也可以算到他们招商办的头上,这是政绩。

有人自然就好办事儿,这个股份制公司很快就弄成了,王浩安把那些做小吃的人,还有张子康等人都算了进来,他们自然也都从家里拿了一些钱投进来,加在一起,超过了十万块。

定向募资后,还有一个很简单的操作手法,增资扩股,自然就可以变成社会募集了。

直接社会募集,现在还是行不通,但很快也有解决办法,从今年开始,华夏就会冒出来一大片的上市公司,发行股票,不就是社会募集的一种方式么,只是现在私企还没有能通过上市审批的。

能募集到更多资金当然好,如果不行,王浩安也不强求。至少他现在给了那些做小吃的人,还有张子康等人一个交代,让他们知道,公司也有他们一份,虽然这一份很小,但也让他们可形成一种集体感了,未来那些人只会后悔入股的钱少了。

“国库券还能用来入股?而且这些人,也没有那么多国库券吧?”杜厚兵笑眯眯的看着王浩安,你这还是有问题啊。

“杜行长,这些你都能解决的对吧?我这可是国库券,所以绝对不会变成不良资产。你给我放贷,有什么可担心的吗?”

“而且我也不是要贷款多少,几百万而已,回头我这家公司的资金流水,包括员工工资,都是跟工行合作。”

首节 上一节 75/6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