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商海 第137节

去年,华夏的经济增涨达到了百分之十四的超高速,大家兜里的钱其实都多了,而政斧对于民生等投入也急剧增加,导致了国家的财政赤字暴涨。

这时候上头又研究决定,要进行分税制,将税收大头直接上缴给中央,小部分给地方,这样可以进行调控,可以集中资源,发展一些地区,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

而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许多政斧的税收忽然降低,国家又不给拨款,那么地方亏损企业需要政斧补贴的时候,政斧又没钱了,这可咋办?

卖企业,将一些政斧高补贴的企业,卖给那些想要买的人,不管是不是外资,哪怕是这些企业原有的职工,都可以将企业承包走,只要你能保证,企业不再给政斧拖后腿就行。

也是在这段时间,华夏的许多国企变成了私企,一些未来的华夏富豪,都从企业职工,转变成了私企老板,而职工还非常支持。

因为跟着他们干,就能赚到工资,要还是等着政斧补贴,只能拿到部分工资,根本不够生活。

华夏的这一次税改,政斧收到了更多的税款,第一步就是对华夏的第一产业进行补贴,工业只是华夏的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是农业。

正好今年国家对于粮票也基本取消了,粮食等农副产品,迈入真正的市场经济时代。国家怕粮票的消失,导致粮价下跌,于是掏出了一大笔钱,对此进行了补贴。

没想到粮食价格在过年之后,迅速上涨了两成,而且更多的人选择将粮食屯着,等价高再出售。

之前粮食都是国家统~~一收购,那时候许多人都觉得亏,现在可以自己买卖了,那凭什么还这个价格卖啊,我们这么辛苦一年,就收了这么点粮,你们城里的还能上班,月月有工资,我们一年就只这些粮食挣钱呢。

再说许多人不是挣得多了么,我们给粮食涨价,想要多赚一点有什么不行?

粮食价格的上涨,带动了整个农副产品价格上涨,而受到国际因素影响,石油的价格也在上涨,国内的煤炭价格也在上涨。

其实大家都明白,当初是计划经济,国家为了保证所有人的基本生活,对粮食、能源价格进行了严格控制,保证大家都能吃上饭,住上暖和的屋子。

可现在市场经济了,国家不再限制价格,一些人就联合起来,开始抬价,他们觉得自己做着最辛苦的工作,凭什么挣得那么少?

粮食价格上涨,带动了整个食品行业价格上涨,人们总是要吃饭的,这部分的支出成本忽然高了,价格上涨超过百分之十,甚至部分地区上涨了接近百分之二十,正月可才过去啊。

大家忽然发现,之前每个月的工资除了一家花销,还能攒下来一些,现在却根本攒不下来。

有工资低的,或者一家就一个上班的人,工资根本不够花了,还要动用存款才行,否则生活质量就要严重下降。

而这时候,国家又开始进行了一项工资改革的大事,你们不是觉得工资不够花么,那就提高大家的工资呗。

不只是机关单位的,还包括了那些企业的职工。基础工资、工龄工资、职务工资、绩效工资,还有一些其他的补贴,加在一起的话,许多人的工资甚至能翻倍了,当然大部分都只是上涨了百分之一二十。

之前在南方一些地方,比如温洲,就有人训斥女儿,你现在这么没出息,以后就只能嫁给个干部,因为那时候干部的工资涨幅最低,在许多人看来,不如出来干点啥挣得多呢。

当然,这类干部就是大学毕业生,拿着干部的身份,却没有实际职务,真要是当上领导了,那就两说。

基础消费品的物价上涨,所有人的工资上调,带来的就是全国整体物价都在上涨,未来很多人戏称,这就是物价先跟国际接轨。

拿着国内的低工资,却要享受国外的高物价,其实他们不知道,此时他们口中的国外,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物价远比华夏高得多,上涨幅度同样不低。

只是因为那些国家的收入增幅快,才抵消了这个影响。

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国家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的时候,许多地方政斧看到了一些物资的短缺,于是都开始上马这些短缺项目,结果导致了一些产品的产能严重过剩。

最直观的就是家电,无论是冰箱、电视、洗衣机还是空调这种新型产品,产能均过剩,平均要超过百分之五十。

他们错误的估计了市场的增长量,因为这些都算是耐用品,许多家庭都有了,几年都还能用,为什么要买新的?

通货膨胀,对许多行业的打击是致命的。工资上涨,原材料价格也在上涨,产品却卖不出去,也正是在这两年,让一些原本经营状况还不错的企业,一步步走向了破产的边缘,最终在九八年前后,都被淘汰掉了。

通货膨胀来的很突然,许多人都没反应过来,甚至就连政斧都没预料到会这么严重,这时候政斧制定了一系列的补救措施,未来的效果都还不错,可却无法短时间见效。

而通货膨胀,对许多人,许多企业来说都是难关,对王浩安来说却是一个大机遇!

第170章 该涨价了

“安仔,这就是你告诉我们不要太快扩张的原因?”廖启贤看着眼前的报表,眉头紧锁。

猪肉、面粉、大米、油什么的价格都涨了,煤气罐的价格也涨了,甚至连葱姜蒜等辅料的价格也涨了不少,他们小吃店的利润降低了很多。

“京城和津门的十家小吃店下个月初就开业了吧,你算算我们账上还有多少钱?每个月回款是不少,但按照你说的扩张方式,根本行不通。我们账上总要预留一些风险金,否则万一再遇上什么事儿,我们的经营就会出现问题,影响未来。”

廖启贤忽然有些庆幸,庆幸他卖了百分之六的股份给郭继杰。这个投资回报率,完全达不到预期,那么他们的设想,是不是要至少十年才能实现?

原本他认为五年时间就足够了,到时候他的投资可以得到百倍的回报,这种投资回报率,傻×才不做呢。

可在回家的时候,他老豆指点了他两句,虽然投资的钱不多,但要懂得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的道理,所以廖启贤又在内地投资了一点其他产业,将股份转让给了郭继杰一部分。

现在看来,这个做法并没有亏。满汉小吃的扩张不想他想象中那么顺利,许多门市的价格比预期的都要高,那些人似乎是看出来他们要买房子一样,要的价格都贵的离谱。

他们看中的都是热门地段,热门地段的门市房,有几个愿意出售的?每年收租金,房价还在上涨,这多划算啊。

就像你有一家资产一百万,但每年能赚三十万的公司,别人给你两百万买,你肯定不愿意卖,拿了两百万是很多,可上哪儿找稳定回报率超过百分之三十的投资产业去?

这时候想买下来,那就要给别人更多,甚至要超过三百万,有的企业出售的时候,甚至要拿走预估十年的利润。

当然那些收购的企业也不傻,在你手里,这个一年有百分之三十的回报率,可到了我手里,我能让回报率达到百分之五十,甚至更高。

收购门市也是一样,不只是要给到预期几年内的上涨金额,还要给别人这几年可能得到的租金收入,让他们觉得赚了才行,没人会愿意亏了卖。

人越多的城市,地段越好的门市,溢价就越多,原本预计他们能开五十家门店呢,现在看来,三十家就差不多了。

但他们跟王浩安都一个想法,小吃店的房子最好还是买下来,租的话变动太大,门店贸然搬迁,对生意的影响很大。

而且他们小吃店能火起来是必然的,那么对方的租金肯定会不停的上涨,甚至狮子大开口,到时候怎么办?

买下来房产也不亏,香江那边的房价都是不停上涨的,他们认为内地房价迟早也会爆发性增长,现在内地的房价太便宜了,就算未来小吃店不赚钱了,将这些房产卖出去,他们每个人都能分一大笔钱离开。

“你们呢,觉得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出改变?”廖启贤问道。

郭继杰看向王浩安:“你觉得呢?”

王浩安撇撇嘴,公司是大家合伙的,我是大股东,也不能什么事儿都指着我啊。当初答应让他们入股,一方面是需要资金扩张,另外也是希望这帮人能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王浩安自己就能省心了。

如果能在家躺着睡觉就把钱赚了,那谁愿意累死累活的工作呢?这几个人来了,王浩安确实省心了许多,可这几个人的经验的还是太差。

虽然他们父辈都是富豪,言传身教,在管理方面都不差,可他们都有同样的缺点,那就是没受过挫折,这方面还不如郭继杰呢。

他们一个个都是在家里的公司上班,一家成熟的公司,其实高管很好做的,有着成熟的管理团队,他们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发展。

当然,如果有能力,可以让公司更上一层楼,但绝大部分,都只是守城的,这也是被那些富豪所喜欢的。

首节 上一节 137/6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