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9 第93节

  相对于香港经济水平来说,香港的大学生都还是廉价劳动力,所以李和一直极力主张于德华在香港、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缅甸招聘既懂得中文又熟悉英语的华裔大学生。

  所谓的国际化人才,第一个要求就是语言,懂得中文,将来他们可以用在中国国内市场,懂英语自然方便进军国际市场,这种双语人才在国内是稀缺,但是在其他新兴经济体市场,根本不缺。

  只要给个高于社会平均的工资,基本就可以招聘一大串,因此于德华现在在香港的公司里基本有一只算合格的执行团队,是不是国际化人才,李和还不清楚,但是起码语言优势就可以甩开很多人一大截。

  “我尽快”,于德华无奈的叹口气,有时遇到强硬的李和,他表示好无力,又对司机说道,“走公主道,过红磡海底隧道,去中环,尽量快点吧”。

  一路上,苏明头伸出窗外,犹如进了大观园,对新鲜的东西都惊叹不已,他上次来也只是走马观花而已,哪里有这样深入繁华腹地,可以看的仔细。

  苏明说,“这些香港女人,都给洋婆子带坏了,瞧瞧刚刚那个女人肚脐眼都漏出来了”。

  于德华跟司机对视一眼,然后哈哈大笑。

  李和捂了捂额头,也是摇头苦笑,问道,“那你是希望她穿的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苏明想了想,道,“反正将来我媳妇不能这么穿就是了”。

  苏明的答案已经很明确了,这种直截了当的粗暴美感,令他很兴奋。他实际上巴不得人家不穿衣服,说不定还更高兴呢。

  李和只对风土人情,社会风貌感点兴趣,对高楼大厦比较没感觉。

  不过他其实更加关注的是为何弹丸之地,能够创造经济奇迹。

  香港,亚洲“四小龙”之一,被称为“东方之珠”。一个昔日默默无闻的南海小渔村,成为世界开放的、多功能的经济体。

  虽然可以说出很多原因,拥有号称世界三大优良天然深水港之一维多利亚港,拥有开放的经济政策。

  但还是有许多中国历史的多种原因造就的,解放前后大批高素质人才的进入,内地大批土豪、资本家的资金转移,甚至解放后中国把香港作为对外窗口,结汇中心,也直接造就了香港金融的发展。

  从另一方面来讲,凡是做过百年殖民地的地区或者国家,基本都没什么好下场,但只有两个经济体是例外,一个是新加坡,一个就是香港,而且都是华人掌控的经济体。

  看来中国人种族天赋技能不仅仅是种菜,大使馆种菜、尼罗河畔种菜、南极种菜、还想去太空种菜,中国人常住之处,空地上必定有菜……

  车子进了中环,李和拒绝了于德华找大宾馆的提议,随意指了一家小旅馆,“就这家吧,有洗澡的地方就行”。

  于德华去开房,李和跟苏明就在旁边等着,懒得开口。

  开好房,直接进了房间,一间屋子,两张床,很干净,而且还有淋浴喷头,李和差点就要喜极而泣。

  于德华道,“你们收拾一下,我们去吃中饭,然后晚上带你们去唱歌跳舞”。

  苏明一脸希冀。

  李和想想通行证的期限总共只有七天,可不能浪费时间,因此就说,“你带苏明去逛逛,我这几天有自己事情忙。你现在下楼帮我买《经济学人》、《纽约时报》的合定本,还有最新几期的新闻报,财经报纸,不管中英文,我全部要”。

  于德华道,“你这难得来一趟,报纸什么时候不能看”。

  “别墨迹了,赶紧下去,帮我买上来,然后我们就去吃饭”,李和不容置疑。

  等于德华下了楼,苏明道,“你不去玩,我也不去了”。

  李和拍拍苏明的肩膀,笑着道,“你跟着出去见识见识,看看什么叫有钱能使鬼推磨,什么叫靡靡之音”。

  “啥子是咪咪之音?”,苏明可就初中文化水平,太高端的词语,明显理解不了。

  “就是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

  

21、线索

  

  李和直接在浴室洗了个澡,这种清爽利落的感觉,真的好生怀念,不是矫情,而是太方便了,一个人习惯了现代性的便利,有电话手机、网络、汽车,浴室,真的很难再适应困苦,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刚穿好衣服,于德华和司机一起抬进来一个大的编织袋,气喘吁吁的道,“能找得到都在这里了,你自己看看,还缺什么,我再想办法”。

  李和直接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在地上,然后随便翻了几本期刊看了起来。

  不知不觉,李和投入了进去,浑然忘我。

  于德华着急了,这都看了有半小时了,这么多要看到什么时候,“别啊,咱要去吃饭呢,饭店我都订好了,回来看吧”。

  李和坚定的摇了摇头,“给我带点就行了,你们下去吃。出去门带好”。

  苏明拦住还要说话的于德华,低声道,“走吧,别妨碍他就是了”。

  于德华没办法,只得跟苏明下去吃饭,心里大呼亏死了,那一桌饭菜定了1000多呢,结果便宜了苏明这个扑街仔。

  李和见他们出去了,就站起来找了纸和笔,开始一张张报纸里,理头绪线索,希望对记忆有点启发。好不容易现在找到点有感觉的事,他就不想半途而废。

  自从重生后,李和有时觉得仿佛和时代脱节,对许多事情已不感兴趣。

  当一个人随着阅历和知识积累,了解人性结构,就会逐渐明白,所有的历史大同小异,不过时地和因缘的细节略有出入。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人无需强烈的好奇心。在各人身上碾压过的规则和秩序,最终均来自同一种力量。

  李和活的太理性了,什么事情习惯于逻辑推理,当逻辑推理成为一种习惯,会给身边的人带来不适,大部分人需要的是轻松感性的氛围,不是理性的逻辑演绎。

  或者说李和活的有点孤傲,看待事物眼光的发生变化,仿佛突然之间眼睛被擦亮,凡事抱着“我的想法直指问题核心”,或者说得明白点,“我不屑于跟你争”的念头,意见相左时,不去考虑别人的感受或者面子,先想别人错在哪里。

  简而言之,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总是考虑逻辑关系,而忽略人情关系,人际关系,李和有时也在反思,为什么上辈子总是在莫名其妙的得罪人。

  所以李和才会一直觉得,活的明白,活的清醒了,人太遭罪,难得糊涂果真最好。

  李和用笔把认为有价值的线索,一一记下来。

  做了一个线性数据结构,也可以叫破案线索墙。

  线性数据结构是数据元素之间是一对一关系的数据结构,电视剧里破案经常都会出现这种方法,主角整理线索时,会把钉在墙上的资料用线连起来,然后找到交汇点,侧重于信息的发现、发掘。

  这种方法在情报分析和犯罪分析中非常普遍。

  当然许多资料没必要钉在墙上,实际上用一张纸,一支笔就可以。

  剧组只是为了影视化、为了让普通观众理解角色是如何思考,如何分析的,而将大脑分析使用的资料进行外显而特意做的东西,主要是为了好看。

  李和这样做,只是为了刺激自己大脑的记忆,上辈子经常接触的,都会知道,但是还有更多是在潜意识里,都是以前接触、知道、熟悉、了解的,只是突然想不起来了,或者许多记忆知识点没有连贯性。

  同时也是为了纠正跟以往认知不同的人、事、物等各种信息,并且思考或试图解决更复杂、更不熟悉的问题,这样可以让自己对许多问题更客观看待。

  他现在就要找到一些现在就能利用上的线索,他有点等不及了。

  结果李和越看越是心凉,几乎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看到石油输出国组织在三月十四日的做出油价下调的新闻,就知道石油期货是没法做了....

  李和记得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在短期内都比较稳定,可操作空间比较小,起码要等到86年.

  香港地产也是没戏了,基本是历年最高价,中英联合公报没出来之前,买入就是个错误。

  于德华和苏明吃完饭回来的时候,两个人眼睛赤红,一看都是喝了酒的。

  苏明帮着把地上的报纸给理了一下,看到李和写的密密麻麻的几张草稿纸,潦草的字迹,有粗有细的线条,反正他是看不懂,又把打包回来的饭盒放到桌子上,然后说道,“哥,吃点东西,等会再弄”。

  李和头也没抬,“先放着”。

  于德华笑着道,“有鲍鱼,大补,你试试,内地可是没机会吃”。

  李和白了于德华一眼,“不说话没人拿你当死人”。

  站起来伸伸腰,其实真的有点饿了,直接做椅子上就吃了。

  酱味有点重,稍微偏甜,并不合李和的口味。

  吃完饭后,又洗了吧脸,然后道,“你们出去玩吧,不要打扰我就行”。没有理出丝毫头绪,李和不禁有点心烦意燥。

  于德华不确定的问道,“你真的不去?”。

  “不去,你跟楼下打好招呼,给我送晚饭过来,你们就不用操心了”。

  待他们走后,李和直接把门反锁了,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需要一个更安静的环境。

  把宾馆里的电视机也打开了,刚好有财经频道,里面的专家说的头头是道,唾沫横飞。

  就是忽悠人买理财,买股票搞投资。

  看了一会,也没有任何有用处的信息。

  晚上送饭的过来,李和随便吃了一点。

  夜半时分,苏明他们还未回来。

  过道里有高跟鞋和杂乱足音移动,年轻女子如同鱼儿畅游在夜色里。

  楼道的各个房间,此刻释放出喧杂声响,争执,殴斗,粗暴碰撞,吃吃笑声,歇斯底里的大声叫喊,酗酒之后男子的呓语,不明所以的哭泣,起哄,呼应……从不安宁。

  如同一处树木幽密野兽出没的森林。一片空旷无际风声呼啸的沙漠。

  站在窗口,看着灯火透明而又繁华的香港夜晚。夜色点燃簇簇燃烧火苗,以炽热骚动,突破白日庸碌乏味。

  李和隔壁的房间,突然又传来粗重的喘息声,啪啪声,他心里被撩拨的难受,把电视声音调到了最大,耳不听心不烦。

  

22、桑拿

  

  抛去心里的浮躁,李和又把外汇方面的新闻看了一遍,看到澳元贬值的新闻,好像已经错过了这个时间段。

  没有什么发现,1983年真的是挺平淡普通的一年。

  翻来覆去的把几张报纸仔细的看了几遍,突然又看到美元升值的消息,眼前一亮,李和第一个想到的是黄金,而不是外汇。

  外汇交易在八十年代初期才刚刚开始呈爆发式增长,全球日均不到1000亿美元,交易方式还是电话报价,所以不管是交易方式还是还是操作模式,根本没有办法给李和足够的操作空间,起码也要等个几年。

  而黄金就不一样了,在1981年,金价每盎司的盘势峰顶是599美元。此时的黄金价格还在高价盘着,黄金现货价格在下跌,前一段时间黄金最高涨到过495.00元,现在到488.76元了。

  李和的记忆跟报纸挺吻合,虽然李和记得后期的黄金会一直涨到1900美元,但是记不得具体时间了,他可没想到自己还会重生。但目前还是空头行情,由于美元的升值,许多人又找到了新的升值渠道,大量买入美元,黄金价格下跌是自热而然,只是许多人没想到金价会拦腰斩断,如果李和没有记错的话,到了1985年,盘势降到300美元左右。

  李和不可能去持有到1985年,顶多到年底,而且他又没办法把握具体的涨跌细节,也只能大概把握一两个月的趋势,也只能大概做个中线操作。

  不过李和考虑了手里的资金,不足两百万港币...

  要不要搞杠杆?

  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杠杆,我可撬动地球!

  配资公司:喏,这个三倍杠杆借给你!

  连续熔断,阿基米德净赔两个地球。

  所谓杠杆,就是可以用它以较小的力量移动较重物体。在金融领域,杠杆的定义是用少量的资金操控大量的资金来放大收益和亏损的工具。

  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到杠杆,比如按揭买房,分期买车等等,虽然手头钱不够买车买房,但是我们可以用未来挣到的钱,提前享受生活。

  如果你的本金只有10块钱,但能稳定的用每10块钱赚到1块钱,而利息只有5%的话。那么,就应该借钱来赚钱。那笔稳赚不赔的生意,就是这个杠杆的支点。

  杠杆就像大刀,关云长耍大刀,过五关斩六将;5岁的小孩耍大刀,伤到自己的概率远远大于砍倒敌人。

  价格具有波动性,不是连续直线下跌,不是连续直线上涨,如果使用高杠杆,一两个小数点的波动,就足以让他一无所有。

  至于使用400倍、500倍杠杆的人,他们可能连汇率有几个有效数字都不知道....

  李和又点了根烟,叹了口气,怎么自己做点事情,就这么难呢。

  他如果真的想做点事情,就必须需要钱,而且是美金、英镑,起码是发达国家的货币,因为这时的人民币太弱鸡了,根本走不出国门,就连卢布他都觉得嫌弃.....

  货币的本质就是商品。理论上讲,任何商品都可以成为货币,但从信用属性来讲,信用必须以商品作为依托,不依托商品,凭空制作的货币。

  用一种简化的说法,政府发行的纸币,可以看作政府打的白条。

首节 上一节 93/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