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9 第102节

  “就这么简单?没想过轰轰烈烈的恋爱?”。

  “梁山伯和祝英台也是轰轰烈烈,还不是那样,我就是要媳妇,没其他想法”。

  李和笑着道,“这还不简单,只要有钱,荷包够鼓,什么都不是问题”。

  “不跟你说了,你就会开玩笑,我要是有钱,还能做个邮递员”,说完掉转车头,没给李和反应机会,飕飗一下骑上车就走了。

  李和摇头,“这熊孩子”。

  李和进屋,先是拆开电报,哈哈一下,很是开心。

  何芳好奇的问,“啥事这么乐?”。

  “我家老三添了个闺女,当然高兴了”,李和还要想着起名字呢。

  何芳意味深长的看了李和一眼,“你喜欢闺女?”。

  “那当然,闺女是贴心小棉袄,谁能不喜欢”,骨子里李和其实更偏爱姑娘一点,男孩子一旦进入叛逆期,有自己主见和想法,开始我行我素,而且什么都不愿意和家里说,能把父母折腾死。李和深有体会。

  “中午吃啥?我去买菜”,何芳没有再接这个话题。

  李和说,“我去买菜吧,顺便再回个电报”。

  李和其实不仅要给家里电报,还要给张婉婷寄信,好久没有收到她的回信了。

  传说中的风暴已经到来,李和还是感觉不到大街上与以往有什么不同,除了偶尔过去的大卡车,对大家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有些事情离普通人的生活还是很远。

  李和想了一路,给刚出生的小丫头起了“柯”字,叫“李柯”,多读了几遍,感觉挺顺口。

  小丫头刚出生,大壮的媳妇也挺起了肚子,老三跟大壮是没法来了。

  在李和的心里,他们不来也是好事,在老家老婆孩子热炕头总比目前的风口浪尖要好,待局面安稳了,过来也不迟。

  寄国际信件还是要到朝阳邮局,李和先是发完电报,才麻溜的把早已写好的信塞进信封,贴足邮票,才递给窗口。

  出邮局的时候,李和意想不到的迎头碰到了一熟人,打招呼道,“章老师,你也是来寄信?”。

  章舒声也没想到会遇到李和,笑着说,“我是来打个国际长途,你是寄信?真是好巧”。

  “恩,刚刚寄完,那你先忙,我就先走了”,看到章舒声那张妩媚的脸,李和还是忍不住多想一些有的没得,想着还是眼不见心不烦,趁早溜人的好。

  “别,等我一会,我就打个几分钟电话。马上你就要进校报道了,我跟你说些事,还想听下你意见”,章舒声笑着道。

  李和听见这样说,哪里还能走的成,只得勉强笑道,“那我等你”。

  到门口一边抽烟,一边把打火机在手里把玩来把玩去,火头一会熄,一会着。

  几个小年轻好奇的围过来,”哥们这火机挺酷的,卖不?“。

  ”酷“字都成了流行词。

  李和摇摇头,”自己用的,不卖“。

  几个小年轻,见李和把火机装口袋了,也就没缠着,直接走了。

  待章舒声出来,用手盖住鼻子,没好气的道,“你年纪轻轻的,一天到晚抽那么多烟干嘛?”。

  李和不好意思的掐灭了烟头,放到了垃圾桶里,笑着道,“速度挺快的”。

  “国际长途打的人少,不需要排队”,章舒声捋了捋挡在前额的头发,“找个地方坐一坐,这里有茶馆吗?”。

  “要不去饭店?”,李和真不知道哪里有茶馆。

  “现在才几点,不是饭点时间,再说饭店也不是说事地方”,章舒声转头一想,“还是随便找个地方吧,边走边聊,也没几句话”。

  

38、口岸

  

  “关于这次分配,你没有什么意见吧?”。

  李和没敢翻白眼,只得心里吐槽,奶奶个熊,都分配好了,才来问意见,是不是太晚了。

  这种没营养的话该应付还是得应付,笑着道,“一年有三个月带薪休假,挺不错的”。

  章舒声笑着道,“照你这么说,要想偷懒,都非要去做老师不可了?”。

  “没这个意思,开玩笑的。不过倒是挺满意的”,李和道。

  “学校跟系里的意见不是太一致,系里是想你留着教物理,学校意思是你进数学系。你自己是什么想法?”。

  一般学校为了防止学术近.亲繁殖,在本校毕业生留校问题上都会考虑比较多,李和想了想道,“我还是留本系吧,教物理就可以”。

  在数学方面他只是深度上稍微宽泛点,在学生这个级别,他可以霸气侧漏的碾压,但是再进一步就很难了,这真是一门靠天分的学科。

  章舒声摆摆手,笑着道,“意见我会帮你传达下,尽量按照你的想法就是了”。

  聊着聊着,李和就不知道说什么了,“要不请你吃顿中饭吧?”。

  边走还能边聊是有技术难度的。

  如果没话题了,不聊了,但还在一起走就会很尴尬,于是两个人都会努力再找话题,可不熟悉的人,很难找到共同话题。

  用社交工具的话没的说只要说一句我先去忙,或者直接就不回复了就可以轻易结束话题,简单干脆。

  可压马路不一样,除非是很好很好的朋友,否则在大马路上很难找到话题可以继续聊下去。

  “不用了,也没什么事了,我就先走了。以后咱也是同事了,在一起吃饭的机会多的是”,章舒声侧着头看了一下前面的路口,“前面就是公交站台,我就先走了”。

  李和见她要走,心里松了一口气,和她在一起确实很不自在,一个宅男仰望女神,脖子都酸,受伤的总归是宅男。

  在很多男人心中,都存在着一个“女神”情结。这个“女神”近乎完美,满足他们对于女人的一切想像。她一定是漂亮的,脱俗的,但却不可接近的,永远处于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如镜花水月般不可了解。她们让男人们永远的追逐,却遥不可及,永远存在,却只能仰望。

  其实都是少男懵懂的的幻想,没了神秘感就好。

  李和看章舒声上了公交车,他也就骑车往回赶,路过菜场买了一点菜。

  到家把菜给何芳,他就泡了一杯茶,坐椅子看报纸。

  1983年最大的事情就是整风了,小流氓遭殃跟这个比起来不算事,老大发话了,要清理历史问题。

  当年的一些人又开始在报纸上给自己洗白,这不哭哭啼啼的文学势头正盛,他们后来所谓的巅峰。他们口口声声地说“毕竟是书生、学生”,自己是受骗上当的,虽然热闹了一阵,谈不上干过什么坏事……

  没事就会诉诉苦,流几滴眼泪,来博取同情...

  同时争夺舆论的话语权。

  报纸上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他们努力的扮演着天真无邪的“文人”,然后心安理得地进入“公知时代”。

  李和越看越气,最后还是无能无力。

  以后只能尽力,见一个削一个。

  瘦猴过来的时候,李和在堂屋就听见了一脚踹的轰鸣声。

  “哥,要不你去试试怎么样?骑着老带劲了”,瘦猴又换了一身行头,越发油亮气派。

  李和摆摆手,不用看都知道是2冲程混合动力,一着车那一溜蓝烟,“瞧你出息,一个破摩托,兴奋什么劲。街头巷尾的小孩子乱窜,骑车注意别冲撞人”。

  皇城根底,一脚踹和侉子车也不少,根本不稀奇,骑上也不算招摇了。

  瘦猴也算是稳重人,不会出什么岔子,不是有一句话嘛,要想死得快,就上一脚踹。这年头没交规,不稳重的人,骑得快了,说不准跟大卡车就亲上了,提前见马克思。

  “这我晓得了,我骑得不快”。

  “我不是让平松跟你说了嘛,没事不用过来,又没什么事,闲跑干嘛”。

  “有点事,不过也不算事,还是要你拿主意”.

  “直接说,我听着”。

  “有人要来赊账”,瘦猴说的吞吞吐吐。

  “这要来问我?早上没忘记吃药吧?”,浪费时间,李和支起来的身子,又继续躺椅子上了。

  “不是,不是,是这个情况比较特殊,人家愿意出双倍价格,就是没现钱,说顶多赊欠一个月,看着不像骗子”,瘦猴也有点解释不清楚。

  “什么叫不像骗子,写脸上了?什么人傻缺了,给双倍价格”,李和也不理解瘦猴的话。

  “你听我说完,就前几天的事,这个人第一次来了,直接就问能不能赊账,我就一口回绝了,也没商量。第二次又来了,我还是回绝。可想不到昨天又来了,我就想,哪有这么有耐心的骗子。于是我就探听他口风,这人没办法透了点,说是跟老毛子搞边贸,那啥口岸开了。不管什么货,只要拉到老毛子那边就能赚大钱”。

  “霍尔果斯口岸?”,李和不确定的问道。

  瘦猴摇摇头,“不是这个?”。

  “难道是黑河!!”,李和一下子站起来,又急忙问道,“那人是不是东北过来的?”。

  “肯定是东北的,我好像听他说的是黑河,说是中苏刚刚签了协议,重新开口岸”。

  李和恨不得仰天大笑,只要有口岸就好,虽然这时候老毛子离倒台还远,可不妨碍他去探路,先从加盟国开始,说不准还能有点意想不到的收获。

  国际倒爷就是从加盟国开始的,八十年代初期在东欧攻城拨寨,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让中国人占领了匈牙利,捷克,波兰,保加利亚。

  但是,地域相对狭小的东欧,满足不了中国倒爷们的胃口,最后一看老毛子病怏怏的,八十年代中期都一拥而上,带着大包的各种小商品去苏联,刚下火车,就在站台上,摊开包裹,带的小商品,不管是什么,呼的一下就卖光了,很多人大赚了一把,然后马上回中国再去进货....

  

39、不安

  

  1984年通常被认为是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起点,活跃在中国富豪榜单上的一批人基本都是声称在这一年开始创业的。

  但是许多人的第一桶金积累完成大部分都是在1983年,刘家兄弟在川内搞养殖搞成了百万户,王万科靠倒腾玉米成了百万户,陈立华靠文物和香港炒饭成了百万户,牟大王靠倒腾山寨钟表赚了七八万。

  剩下的靠倒卖紧俏物质的发家人,就是更不计其数了。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倒爷”。

  1983年7月,义乌建造了中国最先进的小商品专业市场,上千个摊位。

  在1983年前后,温州的家庭工业有十余万户,从业人员40万人,常年有十万人奔波于全国各地,推销产品和采购原料,有人用“四千精神”来形容这“十万购销大军”的艰辛: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跑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

  在这些购销员的四海奔忙和穿针引线下,乐清、苍南等县日渐形成了400多个商品交易的集散地。

  倒爷们找到了组织,商品流通流域发展的更加蓬勃,构筑出一张辐射农村及中小城镇的商品网络,在物流需求的诱发下,周边冒出数以千计的家庭工厂,最终形成“前店后厂”、“双轮驱动”的初级产业格局。

  此时中国的改革开放还没有明晰的套路,在老百姓看来,改革开放就是倒爷、交谊舞、万元户、包产到户、恢复高考和邓丽君的靡靡之音。

  许多人挣钱已经挣得上瘾了,要使劲抠钱,兴奋劲根本停不下来,死了也要挣钱。

  但是在1983年,遇上风头,八大王、年傻子、老牟子给大家上了生动一课,在国内遭受打击之后,许多人开始惴惴不安。

  赚不到钱,让他们比死还难受,但是很快,“倒爷”们把目光转向了国外。

  于是许多人越过边境,东欧到处都是中国人的身影。

  这是最早的一批国际倒爷,但是还是没法跟后面的苏联倒爷相比。

  1991年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独立,彻底为中国倒爷打开了国际大门。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就象过江之鲫,稀里哗啦,蜂涌而出,远到俄罗斯淘金。

  可以说真正的国际倒爷这才算刚刚诞生,这批倒爷比以往任何一批倒爷来得更加猛烈,人数之大,货物之多,地域分布之广是以前东欧倒爷所无法相比的。

  合法的,不合法的,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南方的,北方的,有文化的,没文化的,半文盲的,可谓是形形色色,无所不有。

  从远东的海参崴,乌苏里斯克,哈巴洛夫斯克,赤塔,伊尔库茨克,到中部的新西伯利亚,叶卡捷琳堡,从首都莫斯科到波罗地海之滨的圣彼得堡,中国人无处不在,无处不见。

  大包小包的,就和逃难差不多,一车西瓜换一辆坦克,这不是传说。

  可以说老毛子的倒台,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像这样拥有国际主义精神的无私奉献的国家,现在不好找了。

首节 上一节 102/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