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个拼命挣扎的落水者,现在叶冬青则是他面前唯一的救命稻草。
对于叶冬青而言,这算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因为资金问题,他已经放弃了部分能够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机会,如果再获得一大笔钱,那自然再好不过,意味着能够获得更多好公司的股份、也能投资一些新公司,跟可能获得的利益相比,一年百分之十左右的利息算不了什么。
心动归心动,身为商人,争取最大化的利益是本能,要知道一个点的波动,背后就能牵扯到数千万美金财富,将时间线拉长,那就是数亿美元。
他故意装出一副为难表情,告诉老伯纳德说:“可我公司的钱已经足够了,最近正在进行裁员,把为我募集资金的黄金岛理财公司整体裁掉,如果没有可以投资的目标,意味着我会白白支付给你一大笔利息,这不符合我的利益。”
就在老头心沉下去时候,叶冬青话锋一转,补充道:“不过,如果按照年化百分之九的利率,我倒是可以考虑接受这笔钱,看在我们的关系上,最高提高到百分之九点五,这已经是我能承受的极限了,你自己也管理着这么大一笔钱,应该知道想要获得稳健回报有多难,我的公司和那些自负盈亏的对冲、基金公司不一样。”
一下子砍掉一点五个点,假如按照五十亿美元计算,意味着首年就会减少七千五百万美金的支出,既然老伯纳德主动找上门来谈及这件事,主动权就在叶冬青这边。
不用心疼这老头,就像他也没心疼那帮被他骗了的投资者们一样,叶冬青跟他无亲无故的,凭什么要白白帮助他,两人的关系局限于利益,仅此而已,要是老伯纳德不同意这份方案,他就会被越来越沉重的负担压垮,这也是叶冬青吃定了他的原因。
老伯纳德自然知道投资有多难,要不然他也不会走上这条歪路,预期利润一下子少了许多,意味着在应付投资者们的同时,属于他自己的利润会减少许多,想要权衡好利弊得失比较麻烦,因为如果业绩差了,投资者们会不高兴,业绩好了,他自己又不赚钱,亏空也难以填补上。
好消息在于淡水投资集团还愿意吃下这么大一笔钱,少赚一点,总比自己继续玩庞氏骗局好得多……
第216章 商会
叶冬青给出了自己的报价。
做生意嘛,哪有一口喊死的道理,实际上只要老伯纳德·麦道夫能够全部将钱掏出来,送给他投资,哪怕利息再高些叶冬青也会接受,早一天投资就能早一天赚钱,他更看重长远利益。
可惜老伯纳德并不清楚这回事,在他看来以为淡水投资集团现在真的不缺钱了,除了叶冬青本人之外,谁都不清楚他的胃口究竟有多大,此刻放缓语气说:“你知道我的情况,我也知道你的难处,要不然这样,投资的前三年按照百分之十的年化利率计算,三年后降低到百分之九,让我度过这次的难关怎么样?
我不是个忘恩负义的人,以我的关系能够帮到你很多忙,以后只要有麻烦随时给我打电话,我在犹太人群体当中有点地位,这种关系远比那百分之零点五的金钱更加重要,而且我还会承担接下来你所有的雪茄开销。”
半开玩笑半认真。
两千多万美金,对叶冬青无所谓,但对于现在正处于绝境当中的伯纳德·麦道夫先生而言,已经是笔非常可观的数字了。
他今天主动上门的目标,主要就是希望多从淡水投资集团这里买入一些理财产品,要不然资金缺口只会越来越大,正在不断将他压垮,开弓没有回头箭,好不容易遇到叶冬青这么位缺少资金的贵人,老伯纳德觉得无论如何也要抓住才对……
不远处。
那位叫做伊丽莎白·麦道夫的高挑姑娘,此刻正拿着老头的衣服站在那。
父亲是位犹太人,母亲来自于挪威,祖上也有着混血基因,以至于伊丽莎白·麦道夫一出生就拥有绿色的眼睛,即使是在欧美也不多见,不明白老伯纳德这位富裕的亲戚,为什么来之前专门给自己买了套衣服,她正站在那看向镜子里的自己,穿上高跟鞋后一双长腿更加笔直。
并不是每位犹太人都有钱,她父亲只是个银行经理而已,从小不愁吃喝,但从没穿过这种一套就高达四万多美金的昂贵衣服,偶尔还用目光偷瞄叶冬青,想不通这么年轻的一位华裔小家伙,怎么就能成了白手起家的大富豪,哪怕家在费城,伊丽莎白也听说过他的事迹。
丝毫没有被老伯纳德当成“礼物”的自觉,直到现在还傻乎乎地以为是想给自己一份工作,所以才带自己过来谈生意,这老头听说过叶冬青的夜生活,下意识认为已经看懂了他,都是男人嘛,花花心思都差不多,他以前也是这样过来的。
听见叶冬青说要考虑几天再给答复,老伯纳德终于松口气,笑着指向伊丽莎白·麦道夫说:“她奶奶是我的妹妹,就快要从布朗大学毕业了,最近正在找机会实习,我觉得来你这里工作最适合,我和我的朋友们已经老了,教不了她太多。
伊丽莎白,你过来,她念的是公共政策专业,你觉得怎么样?”
伊丽莎白闻言走过来,脸上带笑跟叶冬青握手,双方都是一头雾水,不明白老头为什么要来这一出。
不过只是份工作而已,公司里现在有那么多人,不多这一位,叶冬青回复道:“当然可以,随时都可以来我的公司上班,如果当时哈佛没有抛出一份让我无法拒绝的优越条件,说不定我也会去布朗读书呢。”
商人之间走后门帮亲戚家孩子找工作,算是比较普遍的情况,要是留在自己手底下,能力不行被辞退了会惹恼亲戚,留着自己又不舒服,叶冬青想岔了,以为老伯纳德也是这么想的。
身边就有不少漂亮姑娘,高端派对中更是数不胜数,最近已经快对美女免疫了,此刻觉得比较养眼,可还没到心动的地步。
*********
请威廉助理过来,带伊丽莎白·麦道夫做了个简单的登记,叶冬青则在办公室里陪伯纳德聊天,话题主要集中在纳斯达克创建史和九十年代的互联网爆发期这一块,还算比较有趣。
他离开时候,下一批客人也进来,北美华人商会的两位主要成员,华美银行ceo来了,会长杰克·陈也来了。
老伯纳德向伊丽莎白夸赞叶冬青,让她有机会就多多接触时候,叶冬青正在跟两位新客人握手,那盒还没收起来的雪茄派上用场,一人发了一根。
其实比起跟同胞们接触,叶冬青更喜欢和白人们谈事情,直来直去的,有什么意思直接就说出来,不用猜测每句话背后的深意,也没那么多让双方都尴尬的恭维和礼节。
移步到办公室的沙发上坐下,寒暄认识完之后,他切入正题说:“我的助理告诉我已经得奖了?事先没有接到这方面的消息,真是让人意外。”
“是啊,去年的华裔最高成就奖,我们打了电话过来,但得知你去夏威夷旅游,举行了个小活动,所以也没一定要你出面,知道你回纽约后我就拉着这位朋友一起赶过来,顺便谈点生意上的事。”杰克·陈说道。
面前这两位身价都过亿美金,尤其是华美银行的ceo吴建敏,在美国华人圈子里影响力十足,当时叶冬青刚创业那会儿,还动过从这家银行贷款的念头,后来主动放弃了,因为难关很快就度过,没必要再贷那么点小钱。
作为美国最成功的由华人开设的银行,随着太平洋对岸那个大国的崛起,生意往来增多,现在管理着上百亿美元资产,上世纪九十年代那会儿只有几亿美金而已,陆续收购多家银行,一路兼并形成现在的规模。
他们组团登门,让叶冬青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果然,聊着聊着,吴建敏先生问起说:“小叶,你在我们华美银行没开设过账户对吧?最近我们针对大客户有优惠,交易手续费什么的都有减免,另外还附赠会所、高尔夫球场、机场接送、酒店免费入住等高端服务,如果想要投资,我们还能帮忙管理资产。”
听完哭笑不得,叶冬青现在主要跟花旗和摩根合作,手续费什么的不重要,主要是它们更有影响力,能在很多事情上帮忙,他指指窗外的公司招牌:“我们这就是一家基金投资公司,账面上的现金非常少,也不需要太多贷款服务,以后有机会我会了解一下,暂时还不用……”
第217章 话不投机
商人嘛,有多少商人社交是为了交朋友,出发点大多是为了利益。
吴建敏先生是位银行家,以他涉及的领域,或多或少会跟叶冬青之间存在点交集,不过华美银行的规模有点小,其实也不能说小,只是跟那帮巨头们相比存在着挺大差距,叶冬青不觉得放弃原本的合作关系,转投华美银行就能获得多少好处。
总不能因为跟自己一样是华人,就麻烦地把资产转移到他们那里,这不符合叶冬青的利益。
比起实力,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上,一家大银行能帮叶冬青处理不少麻烦,而华美银行不行,它的影响力仅限于美国华人圈,这是个被边缘化的群体。
一直以来,叶冬青都不喜欢有人拿自己的肤色问题做文章,比如报道新闻时候总会用“华裔”、“黄种人”、“唐人街小子”等等字眼。
倒不是觉得自己的肤色本身有什么,只不过考虑到自身种族在美国的社会环境,总让他觉得很不舒服,好像白人成功很正常,黄种人成功就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一样,这也是一种无形的歧视。
上学那会儿,他因为自己是华裔而被欺负过,从事见不得光的洗钱行业时候,更是因为自身样貌损失掉了众多订单,白人、黑人们往往会觉得华裔不能被信任。
长此以往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已经学会下意识避开被贴上某些标签,说起华人不受重视的社会原因,其中重要一条就是许多华裔不会主动融入进去,哪怕是在美国,都会抱团形成一个小群体,唐人街就是最好的证明,有些不会说太多英文的老辈移民们,甚至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唐人街太远。
叶冬青不介意做出点什么帮助,比如用自身影响力来改变同胞们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印象等,但又不希望被“绑架”,因为吴先生对他说:“大家都是自己人,绝大多数华裔都把资产存放在我们这里,我知道你公司存放着大量资金,选华美银行绝对没错的,另外我们公司还推出了几款针对高端人群定制的保险产品,非常适合你这样的成功人士,在你这种年纪要多为未来考虑啊。”
三句离不开钱,而且还是对自己没多大好处的那种,保险这东西有多坑不用多说,尤其是理财类的保险产品,这让叶冬青觉得今天不是过来给自己送奖牌,而是盯上了自己的钱,欺负自己年纪小不懂事。
坐在那笑着摇摇头,本来打算让助理泡几杯茶,此刻没了这想法,香江居民属于做事说话比较直的那种,在吴先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后有机会再谈这个吧,暂时还没有买保险的想法。”岔开话题,叶冬青询问杰克·陈说:“我听过华人商会的名字,它属于什么性质的机构,在美国的华裔自发组建成的小团体?”
“差不多是这样,在加州注册过了,不是什么不正规的小机构,我们的会员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