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 第523节

霍特比本人也是一个比较喜欢露脸的人,身为迷你级别的小股东,却热衷于经常到自己投资的公司去晃悠。当然,他也不算那种特别惹人讨厌的小股东,他有在电子公司里从业的经验,在许多业内企业都有朋友,所以经常能够帮助所投资的公司找到一些合作机会,算是一个免费的业务员。

跟他一同到希思罗机场来接机的小跟班名叫多宾斯,是个20来岁的小伙子,大学毕业即失业,当了几个月啃老族之后,被霍特比招募进了公司,挂的头衔是投资顾问。多宾斯是学金融的,对于投资还真懂一点,他认真研究了公司的投资结构之后,向霍特比做了一次正式的汇报,认为公司的投资方向应当进行调整,应当把资金投向那些有增长潜力的企业,而不是如现在这样大部分投在一些奄奄一息的企业身上。

霍特比耐心地听完了多宾斯的意见,满意地点点头,给他加了100欧元的薪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霍氏公司的投资方向应当选择在一些眼看着就要破产的公司上,让人深深怀疑霍特比开的不是投资公司,而是一家垃圾回收公司。

老板不听自己的意见,多宾斯有一些挫败感,但旋即便释然了。公司是老板的,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关自己屁事?这个老板待下属非常和气,给的薪水也不错,多宾斯有什么理由不舒舒服服地呆着?这些年整个欧洲的经济都不景气,失业率不断上升,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就不错了,挑剔这些干什么?

昨天晚上,霍特比突然给多宾斯打电话,通知他今天来上班的时候要穿得正式一点,说有重要的合作伙伴要见。多宾斯换了正装,来到公司一看,老板霍特比穿得比他还显得人模狗样,一身价值不菲的西装,看起来像要去教堂宣誓结婚一样。不等多宾斯问什么,霍特比就拉上他出了公司,坐着一辆租来的商务车直奔机场。到了机场,霍特比又不知道从哪变出那么一个写着汉字的牌子,高举着来到了接机口。

“嗨,嗨!冯先生,这儿呢!”

正在多宾斯猜测着客人身份的时候,又有一拨乘客从机场里走出来了。霍特比目光锐利地在这群人中发现了自己的目标,于是把牌子举得更高,并不顾公共礼仪地大声喊了起来,惹得周围的接机者纷纷向他投来白眼。

“是霍特比先生吧?”一位东方面孔的中年人闻声向这边走了过来,他径直走到霍特比的面前,微笑着用英语向他打了个招呼,“我是冯啸辰,我们应当是在8年前见过面吧?”

霍特比早已把牌子递到了多宾斯的手上,他向冯啸辰伸出两只手,热情地握着冯啸辰的手,回答道:“是的是的,冯先生的记性真好,我们上次见面是在1995年,到现在正好是8年时间了。”

冯啸辰笑道:“我的记性可没有霍特比先生那么好。当年见过那一面,时隔8年,如果不是你向我打招呼,我还真认不出你呢。”

霍特比谦虚道:“其实我的记性很差,只是我一直关心中国的新闻,经常在中国的新闻里看到冯先生的照片,所以就记住了冯先生的样子。不过,冯先生看起来比那些新闻照片里要年轻得多,刚才那一会,我都有点不敢认呢。”

多宾斯在旁边跟着傻笑,心里却好生觉得震撼。霍特比是个挺随和的人,平时到各家公司去跟人家应酬的时候,显得挺热情,但那种热情完全是平等的。而此时,霍特比的脸上布满了谄媚之色,多宾斯坚信,自己在霍特比面前也不会显得如此谄媚,这位冯先生难道不仅仅是公司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还兼任着霍特比的重生父母?

多宾斯还真猜对了,对于霍特比而言,冯啸辰的确堪比重生父母。当年霍特比所服务的公司破产,霍特比成为一名失业者,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过得拮据无比。在这个时候,一位名叫包成明的中国商人雇佣了他,让他帮助在欧洲搜集一些技术情报,并给了他一份还过得去的薪水,把他从苦难中拯救了出来。

更大的机遇来自于此后。在1995年的慕尼黑国际工程机械展会期间,包成明通知霍特比到慕尼黑去会见这位名叫冯啸辰的中国官员。冯啸辰向霍特比交付了一项任务,让他出面注册一家投资公司,由几家冯啸辰控制的海外公司参股。霍特比注册的公司主要任务是在欧洲市场上进行投资,投资的对象主要是具有一些技术但同时经营困难的欧洲企业。冯啸辰声称自己并不在乎这些投资能够取得多少效益,只要霍特比能够在这些公司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就足够了。

霍特比至今也没弄明白冯啸辰让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但他还是不折不扣地照办了。办公司当然比搜集情报更高端,收入也明显提高了一截。由于在许多家公司都拥有少量的股权,霍特比在业界的关系网得到了加强,时不时也有人请他吃饭了,出入各种高档场所地机会也多了,这让霍特比感觉自己获得了新生。

在意识到冯啸辰才是自己真正的老板之后,霍特比开始认真研究这位新东家。他在报刊资料数据库中检索冯啸辰的名字,意外地发现这个名字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他搜集了涉及到冯啸辰的那些新闻报道,通读之后,对冯啸辰有了新的认识,对于自己所承担的使命也隐隐猜出了几分。

中国人在执行一条被称为“韬光养晦”的政策,这个政策是公开的,显得有些诡异。因为从常理上说,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要表现低调,只能是暗中这样做,而不能公开向他人声明自己正在低调,但中国人做的恰恰就是向全世界声称自己在低调,在隐忍,在卧薪尝胆以图大计,这难道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吗?

可偏偏全世界的人都无视了中国人的这个声明,他们坚信中国并非刻意追求低调,而是中国本来就没啥可高调的,所谓韬光养晦不过是给自己的无能遮羞罢了。

霍特比是少有的意识到中国人拥有野心的西方人之一,从他最早为包成明服务的时候,他就知道中国人所图甚大。很多显得不可一世的欧洲大公司,中国人都已经在暗中盯上了。他们在搜集这些公司的情报,寻找这些公司的弱点,然后悄然地挖这些公司的墙角,一点一点地蚕食这些公司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的确,中国人现在还很弱,没有能力掀翻这些欧洲的垄断者。但他们目光远大,意志坚定,他们在默默地学习着西方的先进技术,培养自己的技术队伍,提升自己的实力,准备着厚积薄发的时刻。

在与包成明等人接触的过程中,霍特比能够感觉到,与欧洲的大牌公司竞争,并不是这些中国人全部的理想,他们想要的东西还多得多,他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第七百五十九章 多好的同志啊

霍特比对于中国的认识是逐渐形成的。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他更多的只是感受到中国人的努力,还看不到中国人的实力。但进入新千年之后,霍特比越来越感觉到了中国的成长,感觉到那种扑面而来的竞争压力。

双罗等三家公司与中国发计委就长距离天然气压缩机采购项目的争斗,霍特比也偶然地从一位朋友那里听说过。那位朋友与双罗公司的销售总监麦克斯温有点私交,因此也知道双罗公司最终选择大幅度降价的目的在于打压中国自己的压缩机研发能力。那朋友在把此事转述给霍特比听的时候,称这是一个非常高明的营销案例,而霍特比听到之后,却嗤笑不已。

以他对中国人的了解,知道双罗、希曼兹等公司纯粹就是自作聪明,他们在价格上的让步最终只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中国人不是那种鼠目寸光的人,绝对不会因为眼前的便宜而放弃了长远的考虑。不管双罗公司的报价多少有吸引力,中国人都会锲而不舍地开发自己的技术,直到把双罗等公司彻底压在下面为止。

这两年的事情,印证了霍特比的猜测。在从国外订购了40台压缩机之后,中国并没有放弃国产压缩机的开发。在即将开始的西气东输第三期项目中,一家名叫榆北重型机械公司的中国企业获得了一半的压缩机订单,而包括双罗在内的几家国外企业分配了剩下的一半,而且据说报价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又被拦腰砍掉了一半。霍特比从他那位朋友那里打听到,经过五年的持续改进,中国自产的压缩机品质已经与欧美产品相差无几,而其对新一代压缩机的研究甚至走在了欧美同行的前面。

压缩机的事情,与霍特比没有什么关系,他的公司是做电子信息产业投资的。去年,有一家霍氏公司参股的英国电子公司因为经营不善而破产了,霍特比把这个消息通知给包成明之后,包成明很快向霍特比传达了一个指示,要求霍特比把这家公司收购进来。

霍特比用比买垃圾稍微贵一点的价格,买下了这家公司,然后又按包成明的指示把这家公司转卖给了一家中国的电子企业。中国电子企业买下这条公司之后,迅速把公司的所有设备和技术专利都搬回了中国,又注入大量资金,在中国让这家公司起死回生,接着又让它杀回了欧洲市场。

没有人对这笔交易提出什么异议,相反,因为霍特比卖出这家公司的时候获得了一个比较高的溢价,他还在行业内被人称赞为极具经营眼光。不过霍特比自己知道,这个比较高的溢价对于中国人来说,不过是从左边口袋装到右边口袋而已,因为霍氏公司的主要股份是掌握在五家面目模糊的海外公司手里的,而这五家海外公司的幕后老板,肯定都是中国人,这些溢价于是又重新回到了中国人的手里。

霍特比正是从这次交易中,猜到了当年冯啸辰布下他这颗棋子的目的。冯啸辰让他把目光对准那些有技术但经营不善的企业,正是打了未来收购这些企业的主意。这些企业的技术在欧洲值不了多少钱,但搬到中国去就值钱了。中国企业当然也可以直接到欧洲来收购这些企业,但因为各种原因,这种收购往往会遇到各种麻烦,有时候甚至无法达成。由霍特比先以欧洲企业的身份把这些破产企业买下来,再从霍特比手上卖给中国人,难度就小得多了,毕竟买卖双方都是一家人,想搞点什么名堂也容易得多。

自己只是冯啸辰雇的掮客,而且类似于自己这样的掮客,在欧洲估计还有很多。冯啸辰在8年前就布下了这个局,目的是为了在8年后用这些受他控制的欧洲公司来帮他完成收购欧洲企业的任务,这份心思实在是太缜密、太阴险了。如果冯啸辰的阴谋能够实现,欧洲就会被冯啸辰侵蚀得百孔千疮,而中国人将会因此而获得强大的竞争力。

可是,这一切与自己又何干呢?霍特比在心里冷冷地想到。

自己的雇主是中国人,那么自己当然应当为中国人做事。做得好了,自己的薪水就能提高,父母妻儿都能够过上好日子。反之,如果自己拒绝为虎作伥,那么人家就会把他一脚踢开,另换一个听话的掮客,照样能把欧洲人的底裤掏去卖掉。掮客的本份就是全心全意地为雇主服务,欧洲的兴衰与他霍特比何干呢?

再说,欧洲的衰败也并非是由于他霍特比不忠不孝,欧洲人实在是太懒了,太骄傲了,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中国人加班的时候,欧洲人在喝咖啡;中国人想事的时候,欧洲人在喝咖啡;中国人跑来收购欧洲人企业的时候,欧洲人依然是一手端着咖啡,一手去拿笔签字,卖了这些祖产用来换咖啡豆。这样一群转世的咖啡虫,饿死了又能怨谁?

霍特比想明白了这一切,也就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了,精神抖擞地投入了充当欧奸的伟大事业之中。他以更敏感的嗅觉,寻找那些有资格成为中国人猎物的欧洲企业,勤勤恳恳地跑过去参股,再兢兢业业地与企业里的高管们交朋友,套取企业的内幕,等着雇主送来绞索,把这些企业高高地挂在东南树枝上。

“霍特比先生,我给你介绍一下。”冯啸辰与霍特比握过手之后,热情地向他介绍着自己的随员:“这位是中国罗冶机械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伟龙先生,这位是中国辰宇工程机械公司总经理杨海帆先生,这位是中国装备工业集团公司项目管理部部长冷飞云先生,这位是黄明先生、陈默女士……”

霍特比挨个地与冯啸辰的随员们握手,说着各种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他也分不清楚这些职位意味着什么,但既然是跟着冯啸辰来的人,显然都是需要他去奉承的,客气一点总没什么错。

简单的见面程序之后,霍特比领着一干中国客人向停车场走去。他亲自帮冯啸辰拉着行李箱,倒把先前负责给冯啸辰拉行李箱的秘书蒙洋给闪在一边去了。蒙洋抢了两回,都没能从霍特比手上把行李箱抢过来,只能苦笑着去帮王伟龙拿行李。

多宾斯见老板都如此殷勤,也不敢显得太怠慢,他看到旁边有位东方面孔的乘客显得比较老态,手里还拉着一个大箱子,便一个箭步蹿过去,把箱子的拉杆抢到了自己的手上。那老者错愕了一下,接着就大声嚷叫起来,喊的却是日语。黄明、陈默等人也是愣了好一会,才知道多宾斯摆了乌龙,赶紧上前解释,让多宾斯把箱子还给那位陌生的老者,总算是没闹出啥纠纷来。

身后的那些闹腾,霍特比一无所知,他陪着冯啸辰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而且有意无意地与其他人拉开了一点距离。看看身后没人窃听,霍特比低声说道:“冯先生,包先生在电话里交代过我了,让我全力配合你在英国的工作,请问你需要我做些什么。”

冯啸辰说:“我们这次到英国来,是为了寻找一批配件供应商。罗冶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大型露天矿设备生产的企业,同时正在开发海洋石油装备,他们希望在欧洲市场上找到几家工业控制模块的供应商,与他们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辰宇工程机械公司是做工程机械的,他们同样需要一些工控模块的供应商。包成明说你对欧洲的电子企业非常了解,所以我才让他与你联系,请你帮助我们完成供应商的招募和遴选工作。”

“这是我应该做的。”霍特比赶紧表着忠心,接着又汇报道:“接到包先生的指示之后,我联系了几十家电子企业,有一部分是在英国,还有一部分是在欧洲大陆。这些企业都具备设计和生产工控模块的能力,在欧洲市场上也是小有名气的。我和他们已经预约过了,他们表示我们随时可以上门去洽谈。”

“太好了,霍特比先生果然是能力出众,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够和这么多企业取得联系,实在是难得。”冯啸辰随口便给了霍特比一个表扬。

霍特比心里美美的,像是小学生得了班主任的表扬一般。他接着压低声音说:“这些企业都是我过去接触过的,对于各家企业的技术实力,还有业务状况,我都有详细的记录,而且已经整理出来,马上就可以提交给冯先生。目前欧洲的制造业不太景气,这些生产工控模块的企业经营也比较困难,冯先生在谈判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一点,让他们接受一些对我们有利的条件。”

“谢谢霍特比先生的建议。”冯啸辰这回的态度真诚了许多。多好的同志啊,不但能够帮着联系供应商,连供应商的底细都摸清楚了,让自己在谈判的时候能够知己知彼,有了这样一条内线,自己在欧洲办事可就轻松多了。

第七百六十章 一家叫Spring的酒楼

带大家到宾馆办完入住手续,霍特比又带着几分怯怯的神情来向冯啸辰请示吃饭的问题,照他的说法,冯啸辰一行初到英国,他无论如何是要尽一下地主之谊的。这里也需要解释一下,霍特比虽然实质上是冯啸辰的雇员,但名义上却是一家独立的英国公司的CEO。这一次冯啸辰一行到英国来,食宿都是自理的,霍特比只是作为一个业务伙伴,帮着接机、安排酒店而已,冯啸辰不会让他把所有的事情都包下来。

对于霍特比的请求,冯啸辰倒是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他说:“非常感谢霍特比先生的好意,不知道你有什么安排呢?”

霍特比顿时满脸春风,说:“各位到英国来,按道理说,我应当请各位去品尝正宗的英国餐。不过,据我认识的中国朋友说,中国人对于英国餐非常不适应,或者直白一点地说,中国人认为英国餐非常难吃。”

“这或许是习惯问题吧。”冯啸辰委婉地说。

霍特比说:“不不不,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英国人,我也必须说,英国餐的确是非常难吃,英国人天生缺乏做饭的天赋。各位先生远道而来,旅途辛苦,我就不用这种难吃的饮食来增加大家的烦恼了。如果冯先生不介意的话,我想请各位去吃正宗的中国餐。”

“中国餐?”冯啸辰的眼睛里露出一些古怪的神情,“怎么,在伦敦也有正宗的中国餐吗?”

“是的是的。”霍特比说,“在伦敦现在已经有很多中国餐馆,不过据我的朋友说,最正宗的是一家名叫Spring的酒楼,是一位德国人开的。那家餐馆离这里也不远,我已经提前打电话约好位置了,如果冯先生同意,我就请你们各位先生去品尝一下我们伦敦的正宗中国餐。”

“一家叫……春的酒楼。”冯啸辰好悬没笑出声来,他点了点头,说:“好的,我没意见,咱们就去见识一下那家叫Spring的酒楼吧。”

一行人简单洗漱之后,由霍特比带路,步行前往他所说的酒楼。酒楼住于一处繁华闹市,门面挺大,在原有的建筑之上还做了一些装修,加上了中式的飞檐斗拱之类,门前还挂着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充分迎合了英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印象。酒楼大门的门楣上,有一块汉字牌匾,上面赫然写着四个汉字:春天酒楼。

首节 上一节 523/63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