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 第436节

“千真万确,而且他们承诺配件的价格不会比装在整机上的时候更贵,我看过他们的价目表了,那简直就是仓储超市里的价格。”

“太好了,我一定要去看看……”

类似于这样的对话,在展会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在发生。那些不遗余力替中国企业做广告的西方人,可并不是什么现代版的白求恩,而是一群如假包换的零点五人民币党。这些人原本就是活跃在各类国际展会上的掮客,干的就是倒卖信息的活。给他们付费的,正是这次中国展团的出资方包成明。

包成明的业务早就已经跨出了国境,为了给自己的产品商情增加有份量的内容,他经常要出钱向国际掮客们购买有关国际市场上各类产品的信息,慕尼黑展会上这些掮客,都曾经是他的合作伙伴。这一回,包成明改变了合作方式,直接出钱雇这些人担当水军,专门在展会上向各国客商介绍中国展团以及中国产品。可别小看这些掮客的能量,他们和客商的关系很密切,了解各家客商的采购倾向,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推销,影响力丝毫不亚于会场上的巨幅广告。

包成明这次组织中国企业参展,是拿出了真金白银的。他与各企业签了协议,各家企业在展会上成交额的百分之一要作为平台使用费支付给包成明。各企业销售业绩越好,包成明的收益就越高。对于各家企业来说,前来参展就是一次免费旅游,能卖出产品当然更好,卖不出产品也无所谓,所以在宣传推广方面就没有太多的积极性了。包成明是要从销售额中抽成的,当然不能像各企业那样懈怠。

“我们需要30台推土机,请问报价是多少?”

“如果我们的采购量能够达到100台,你们的小型挖掘机价格还能够再降低一些吗?”

“2台自卸车,不过我们希望签一个质量保证协议。”

“你们中国能生产汽车起重机吗?能否帮我询问一下100吨全地面起重机的报价……”

一拨又一拨的客商挤到了中国展台跟前,一开始只是询价,了解产品性能和质量,再往后,便陆续有客商提出采购意向了。他们的情况都和卡佩拉差不多,拿着中国人的报价去找熟悉的西方企业侃价,希望西方企业能够照着中国企业的标准把价格降下来。但西方企业又岂能被中国企业所左右,因为中国人带来的产品价格低,就让他们放弃利润去血拼,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吗?

在受到所熟悉的企业拒绝之后,一部分客商无奈地接受了高价,另外一部分客商则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回到了中国展台,决定先采购一批中国产品回去试试,万一中国产品真的如他们标榜的那样能够保证质量,而价格又是如此便宜,那么自己以后是不是就不用再受那些西方装备巨头的勒索了?

天下苦秦久矣!

第六百二十五章 倾销

“中国人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慕尼黑市中心一家名叫斯凯尔西的咖啡馆里,来自于十几家西方工程机械巨头的销售代表们正在进行一场非正式的磋商,他们讨论的核心问题,正是这一届展会上出现的新变数:中国产品的搅局。

的确,对于各家企业来说,中国产品的出现,仅仅是搅局而已。在过去的三天时间里,中国厂商拿到的订单总共也不到1亿美元,相比这些工程机械巨头的销售额来说,也就是一个零头而已,根本构不成威胁,更谈不上是什么挑战。

但由于中国产品的出现,各家巨头联手形成的价格默契便被撕开了一个口子。所有的客户都在向厂商抱怨,说他们的产品价格太高,吃相太难看。传统的从配件中攫取高额利润的做法也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客户们都说,中国企业的做法才是正确的,配件价格畸高,完全就是一种不正当竞争,涉嫌销售欺诈,这不是一种合作的态度。

尽管大多数的客商在抱怨之后还是选择了采购西方企业的产品,但嫌隙一旦形成,未来就会越来越大,直到导致合作的破裂。有一些客商采购了90台西方企业的设备,同时又采购了10台中国企业的同类设备,很明显就是带着对比试验的心态。一旦他们发现中国企业的产品并不逊于西方企业,那么在下一轮的采购中,就必然会加大从中国的采购数量,削减从西方企业的采购数量。还有一些客户则减少了预想的采购量,等着看其他同行使用中国设备的结果,再决定后续的采购是否应当转向中国。

这样的事情,各家厂商并非没有见过。30年前,日本企业就是这样一点点地蚕食着西方厂商的市场,然后逐渐壮大,发展成为西方的挑战者。在50年代,日本产品也是以技术水平差、质量低劣而著称的,西方企业丝毫也没觉得日本人能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可不知道怎么的,日本人居然就成长起来了,分走了西方人很大的一块利润。

好不容易由美国人牵头搞了一个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打压下了日本人的发展势头,结果中国人又来了,还是一样的物美价廉,大家的感觉就是累感不爱了……

“这些该死的东方人,他们完全无视规则,照他们这样做,以后咱们的利润都要被他们抢走了!”海菲公司的销售代表莱斯特恨恨地说道。

“我倒不担心他们抢走我们的利润,中国人那点可怜的制造能力,根本不足以和我们竞争。我只是觉得他们非常令人讨厌,因为他们的出现,我不得不花费三倍的口舌去向我的老客户们解释我们的价格构成。”来自于荷兰克顿公司的销售代表拉苏尔耸耸肩膀说道。他的公司生产的是一种大型压路机,这次中国展团并没有带来同类的产品,所以也就没对他构成什么竞争威胁,但他的客户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对于克顿公司的产品价格也是好一通挑剔,让他很是难受。

“拉苏尔,你不要小看中国人的制造能力。要知道,中国可不是日本,日本只有1亿人口,无法支撑起庞大的产能,而中国却有12亿人口,这比整个欧洲加上美国的人口数还要多得多。”西班牙斯坦纳公司的销售代表萨迪提醒道。

拉苏尔不屑地说道:“人口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据我所知,整个中国的识字人口只有不到七千万人,大多数中国人都是文盲,他们不可能掌握现代工业技术。”

萨迪看着莱斯特,好半天才讷讷地说道:“拉苏尔先生,我觉得你对中国是不是有什么误解,中国可是一个拥有核武器和人造卫星的国家,你确信它的国民中大多数都是文盲吗?”

拉苏尔道:“当然,你难道没有看过中国人自己拍的电影吗?就是在戛纳得奖的那几部。你如果看过那些电影就会知道,中国非常穷,在他们那里的农村,人们甚至连饮用水都成为问题。”

萨迪摇头道:“我很怀疑这是中国政府的障眼法,这些电影的编剧和导演一定都是中国战略掩护部门的职员,他们拍出这样的电影,正是为了让像你这样从来没有去过中国的人忽略中国的威胁。”

“的确,我没去过中国,但这又能说明什么?难道你去过中国?”拉苏尔脸上有点挂不住了,反过来质问道。

萨迪道:“我承认,我也没有去过中国。不过我接触过一些到我们公司培训的中国工程师,他们的能力非常强,而且非常刻苦,我认为他们的水平丝毫也不比欧洲的工程师更差。”

“这只是极少数人而已,而你刚才说的是12亿人。”拉苏尔找到了理由。

“可是……”

萨迪还想说点什么,海因茨尔打断了他的话头,说道:“各位,我想我们不应当跑题了,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应对中国人的搅局。我认为,中国人可能存在着严重的倾销行为,他们在用低于成本的价格向市场上销售自己的产品,而这种不道德的行为损害了我们大家的利益。”

“海因茨尔,你说中国人倾销,有证据吗?”莱斯特问道。

海因茨尔道:“他们的报价单,难道不是证据吗?”

“这可不够,要指控他们倾销,必须要证明他们在慕尼黑报出来的价格低于他们在中国国内的销售价格,否则是不足以称为倾销的。”萨迪说道。

所谓倾销,简单地说就是厂家把东西打折贱卖,以抢占别人的市场。但各家厂商的生产成本不同,单纯看一家厂商的产品价格比别人低,并不足以证明这家厂商在进行倾销。国际上认定倾销的标准,是企业在海外市场上的报价低于其在本国市场的报价,比如中国企业生产的一台设备在中国国内报价是100万元人民币,约合12万美元,如果它在国外的报价是11万美元,那么就属于倾销,而如果报价是13万美元,就不属于倾销。至于西方企业生产的同类设备报价是20万还是40万美元,都不能成为指控中国产品倾销的证据。

“据我所知,中国人生产的175吨自卸车,在中国国内的售价是300万元人民币,按汇率计算相当于35万美元。而他们在展会上的报价是48万美元,所以很难说他们是在倾销。”莱斯特说道。海菲公司与罗冶有过长期的合作,虽然现在合作已经中断,但有关罗冶的情况,莱斯特还是有所了解的。对于罗冶能够以35万美元的低价在中国国内销售自卸车,莱斯特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但事实就是如此,他也没法说谎。

海因茨尔冷笑道:“这恰恰就是中国人的阴谋,他们操纵了人民币的汇率,使人民币大幅度贬值,从而赢得了贸易上的优势。不要忘了,当年日本人就是这样干的,他们低估日元的币值,以换取贸易竞争力。”

“你们德国当年不也是这样做的吗?”拉苏尔毫不客气地揭露道。他们这些销售人员,关系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基于同行是冤家的原则,他们互相不买账,但另一方面,大家都是干销售的,又有些同命相怜的感觉。这就使得他们可以凑到一起商量事情,但商量的过程却充斥着唇枪舌剑。

“呃,这一点我并不否认,不过我们已经纠正了这种不合适的做法。”

海因茨尔略微有点窘,事实上,早些年西德马克也是低估的,这使得西德获得了不少贸易上的优势,对战后德国的复苏也发挥了很大作用。1985年的广场协议针对的并不只是日本,德国也被要求提高本币的币值,德国也因此而遭受了一些损失。正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海因茨尔对币值问题非常敏感,并一下子就意识到了中国产品竞争力的来源。

莱斯特没有海因茨尔那样的感受,他问道:“海因茨尔,你的意思是说,我们需要再搞一次广场协议,迫使中国人提高他们的汇率?”

海因茨尔点点头:“正是如此。”

“我想,问题还没有严重到这个程度吧?”莱斯特皱着眉头说道。罗冶的自卸车并未对海菲公司带来多大的威胁,为了几辆自卸车就去搞一个新的广场协议,莱斯特觉得有些小题大做了。当初美国所以要搞广场协议,是因为日本人放出了“买下整个美国”的豪言,而中国迄今为止还是一个穷国,穷得让美国人压根就懒得关注。

“海因茨尔,这应当是财长们考虑的问题吧?我们只是一个商人而已,需要考虑汇率这样大的事情吗?”拉苏尔也质疑道。

海因茨尔道:“我觉得我们应当向欧盟提出这样的要求,由欧盟出面调查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的事情。如果他们能够把汇率提高到1美元兑换2人民币的水平上,他们的产品价格就和咱们一样了,届时我们将凭借我们的质量和品牌上的优势,轻易地击败他们。”

第六百二十六章 他们没有钱

海因茨尔如何游说同行们向欧盟投诉,也不必细说了。在慕尼黑展会的中国展台里,各家参展商正处于忙并快乐着的状态。中国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国际工程机械展会,大多数国外客商对中国并不了解,即便是看到中国产品价格如何优惠,也只是心动,很难付诸行动。但凡事都怕有人挑头,当有几家客商首先尝试着订购了几台中国设备之后,那些持观望态度的客商也都开始学样,你三台我五台的,都想看看中国产品到底能不能用。

各家中国厂商原本并没有打算在展会上有什么大的收获,觉得就算能够卖出设备,也就是三两台的样子,这就算是“零的突破”了。由于有这样的想法,各家厂商派出来的人都不多,有些厂商甚至连一个会说英语的人都没有,全指望着辰宇信息公司派来的两个翻译给他们帮忙。这些多的生意上门,大家全都慌了,不知道该如何应付。

“冯总,您说句话,请翻译先过来给我们帮个忙吧,我们这有个南美的客户,看样子要的东西不少呢!”

“杨总,你们这边人手多,能不能匀一个给我们用用,回去我按三倍的劳务费付给你们。”

“老王,你特喵也太不够朋友了,你们那里的人明明闲着,就不能让他们过来给我们搭把手!”

“老张,你要不要脸,拉着人家翻译姑娘不撒手,就不能让她到我们这里来一会?”

“……”

首节 上一节 436/63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