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 第231节

冯啸辰从乐城回到京城之后,便向罗翔飞报告了自己与尚仁业达成的协议,请罗翔飞向经委领导请示,批复乐城建设电视机厂的报告。冯啸辰的理由很简单,两年之内,国家肯定会放开地方的投资决策权,现在卡着乐城的脖子已经毫无意义,还不如提前拿出来做个人情。

冯啸辰说两年之内,其实已经是留出了余地。事实上,在第二年,国家就将出台“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从而全面地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新一轮改革的重点就是放权,地方政府获得了投资、外贸、劳动用工等方面的权力,企业方面则开始了全面的责任制改革,这是后世政企职责分开的萌芽。

地方政府获得经济自主权之后,投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冯啸辰的记忆中,仅1985年一年,全国开工新建的电视机厂就不下50家,此前国家的各种限令全都变成了废纸。地方政府只要有钱、有外汇,就可以自主决定引进技术,建设工厂,不再需要看国家的脸色。这一轮的投资高潮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过热,国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学费,后世的经济学家对此都是扼腕不已的。

以冯啸辰的穿越视角,知道国家经委此时卡着乐城电视机厂的建设已经是毫无必要的事情,不出一年时间,人家就根本用不着再管你批不批了。与其现在做这个恶人,还不如装出勉为其难的样子给他们批下来,这样无论是乐城乙烯项目指挥部,还是冯啸辰自己,都能在乐城市政府那里落下一个天大的人情,这对于乙烯项目的建设和后续的经营是有极大好处的。

换句话说,就是你明明知道明天就要取消肉票,猪肉可以敞开供应,却在今天拿着一把肉票去做人情,换得人家千恩万谢,难怪尚仁业打心底里认为冯啸辰就是一个有文化的流氓了。

冯啸辰把这套道理讲给罗翔飞听的时候,罗翔飞还有些半信半疑。这些年国家一直都在提倡扩大地方自主权,这一点罗翔飞是知道的。但要说最多两年之内地方的投资权就会全面放开,罗翔飞就有些不敢相信了。

他把这个意见带到经委来向张主任请示的时候,意外地从张主任那里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答复。张主任表示,国家高层的确正在酝酿一个改革的大动作,而这个大动作中间就包含着放开地方投资自主权的内容。如果不出意外,相关文件将会在明年的会议上通过,并成为指导未来若干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也就是说,冯啸辰的预言是完全靠谱的。

对于冯啸辰的这种预见,两位领导都没有从穿越者这个假设上去猜测,毕竟他们并不是读穿越小说长大的,脑子里没有这样一根弦。他们只是认为冯啸辰视野开阔,能够把握国家的政策精神,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在体制内,拥有这种洞察力的人也是不少的。

“既然如此,那咱们何妨就直接给乐城一个答复呢?告诉他们说此事已经列入经委的议事日程,拖上半年之后,再给他们批复,让他们承乙烯项目部的人情。”罗翔飞笑呵呵地建议道。

“恐怕还包括了承你们那位小冯的情吧?”张主任笑着揭露道。

罗翔飞道:“我的确有这样的想法。小冯这一次把乐城得罪得大厉害了,冤家宜解不宜结啊。他还年轻,以后说不定还会有到地方上工作的机会,在基层结下这样的矛盾,对他的发展很不利。”

张主任点点头,说道:“我也想到这一点了。这个人情,我们可以给,反正也是空头人情了,不出一年,乐城市就会骂娘的。不过,说起小冯,我倒是觉得,他的性格的确不太适合在机关里工作,锋芒太盛了,容易得罪人啊。现在他有你这位伯乐给他保驾,出了什么事情还能给他兜着,以后他翅膀硬了,能够单飞了,谁来帮他呢?”

“这也是我担心的事情。”罗翔飞轻轻叹道。他知道张主任的话说得比较隐晦,其实是说以后罗翔飞退休了,就没有人能够再罩着冯啸辰了。他说道:“说实在话,我很欣赏小冯的这种闯劲,很像解放初期的时候我们的那股劲头。搞工业,就得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能总是苟苟营营,前怕狼,后怕虎。但张主任你说的也是实情,这种工作作风,在今天已经有些不适应了,尤其是在机关里,太容易得罪人了。”

“实在不行,过几年把他调到企业里去吧,企业里做事的自主权会更大一些,说不定更能够发挥他的长处呢。”张主任说道。

罗翔飞道:“我也想过这一点。但重装办的确是最适合他的地方。他的知识面很广,懂工业,也懂得经营、投资,还了解国际事务,这样一个人才放到某个企业里去做一些具体的工作,太可惜了。”

“的确是可惜了。”张主任微微颔首道。

关于冯啸辰的安置问题,也就只能谈到此了。在两位领导的心里,都存下了一些想法。至于这些想法在未来会如何影响到冯啸辰的仕途发展,就是后话了,暂且不表。

根据冯啸辰的提议,经委重新讨论了乐城电视机厂的建设问题,随后便通知乐城市报送各种材料,前前后后一耽误,半年时间也就过去了。等到经委最终批复乐城电视机厂建设项目的时候,距离中央做出全面放权的决定也只剩下了半年时间。不过,由于并非所有的人都有历史的预见性,乐城市政府拿到国家经委批文之时,还是喜极而泣,并在心里记下了冯啸辰一个大大的人情。

冯啸辰从乐城回到京城之后,就没有再去管电视机厂的事,他又有了一件新的事情要去操办。年初晏乐琴他们回来时与经委商定的“中国装备工业科技基金”一事,如今已经有了一些进展。由德国明堡银行承销的中国装备工业科技债券在欧洲市场上销售情况良好,第一笔共计1亿马克的资金已经到账,现在需要开展进行项目招标了。

按照最初的设想,发行装备工业债券所筹集的资金,将用于中国的装备技术研发。重装办负责提出研发的重点任务,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和难度将资金分配到各个项目上去。国内的工业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将作为项目的承担者,利用基金的支持,完成研发任务,全面提高中国的装备工业水平。

在以往,选择哪些单位来承担研发任务,是根据上级领导的好恶以及下属单位的游说能力来决定的,而且为了平衡利益关系,往往要做到人人有份,张三吃肉的同时,李四至少能喝上一口汤。但这一回,经委提出了新的方式,那就是公开招标,由有意向并且有能力的单位来竞标。不想干的,不会强迫你干;没能力的,想干也不会给你。招标的范围也跨出原有的行业界限,不管是哪个行业的机构,都有资格投标。

“全国所有的工业企业、研究院所、高校乃至个人,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承接研发任务,获得基金支持。”

这是重装办向全国发出的通告。这个通告除了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地区、各行业之外,甚至还在报纸上刊登出来,公之于众。按照冯啸辰的说法,这是要不拘一格动员全国力量,除了体制内的力量之外,体制外也同样可以参与。

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家的热情很高

“冯处长,我想打听一下,你们重装办搞的那个项目招标,我们公司可以申报一个题目吗?”董岩从遥远的海东省打来了长途电话,向冯啸辰求证道。

“董总,当然可以,你可是化工行业里的老人了,经验丰富,学识渊博,我们就需要像你这样的专家加盟呢。”冯啸辰笑呵呵地回答道。

董岩从海东化工设备厂办理了停薪留职之后,便成立了一家技术咨询公司,名叫“山研化工装备技术服务公司”,并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一开始,他还有些觉得不好意思,出去见人的时候遮遮掩掩地,不敢说企业是他自己的,也不愿意提自己下海的经历。

他的第一个客户,自然就是阮福根的全福机械厂。全福机械厂承接了大化肥设备的分包任务,其中涉及到许多技术难题,都需要董岩这个行家里手帮助解决。仅这一个订单,就已经解决了董岩的生计问题,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随后,他又壮着胆子去联系了自己过去认识的一些同行,怯生生地向别人拉业务。让他觉得意外的是,同行们对于他下海一事都给予了高度的理解,甚至表现出无穷的羡慕。

“这年头,真是笑贫不笑娼啊!”

这是董岩私底下对老婆谢莉发的感慨。谢莉也从厂里办了停薪留职,目前担任山研公司的副总经理兼行政主管兼财务以及其他若干职位。两口子现在的工作强度比在海化设的时候高了10倍都不止,几乎是每天早上睁开眼就开始忙各种事情,直到晚上困得倒在床上就呼呼大睡。

两口子对于目前的生活都非常满意,谢莉经常跟以往的闺蜜说,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自由,不用再看领导的脸色,至于赚钱多少,那是无所谓的。但闺蜜们对此都很是不屑,如果不是看在一年十几万的进项上,谢莉能有这么卖力,能有这么追求生活的意义吗?

在拿到了省里其他几家企业的订单之后,董岩就开始琢磨着扩大公司规模了。这么多的事情,靠他一个技术人员肯定是干不完的。谢莉毕竟不是搞技术的,在公司里只能做点后勤工作,帮不上董岩的忙。董岩去了省里的几所高校,想找几个毕业生到公司来工作,结果一无所获。想想也是,这个年代的天之娇子怎么可能丢掉编制跑到一家民营机构去工作呢?

董岩开始有了如阮福根一般的烦恼,钱已经有了,但却没有地位。朋友们羡慕他有钱,但对于他的身份却是不屑一顾。有些人当着他的面一口一个“董老板”叫得挺欢,背地里却说些诸如“有钱的王八大三分”、“兔子尾巴长不了”之类的话。他出去谈业务,人家听他谈技术的时候有几分敬重,但一听说他是民营企业的人,立马就换了一副嘴脸,把他看轻了几分。

在这个时候,传来了装备科技基金招标的消息,董岩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去投标,一来是因为自己的业务压力已经很大,没有精力搞这种科研活动,二来也有些自惭形秽的意思,觉得这种招标肯定是面向国营单位的,他一个民营企业有什么资格去投标呢?

在一次与阮福根闲聊的时候,董岩说起了此事。他是当一句闲话来说的,阮福根却极其认真,当即建议他去投标。阮福根用以说服董岩的理由,正是他自己当初去重装办接任务时候的理由:不管你挣了多少钱,做过多少项目,只有拿下国家的大项目,才能证明你的地位。

阮福根一语点醒梦中人,董岩也反应过来了。由重装办发包的装备科研项目,如果他能够承担一项,不就正说明他有足够的实力吗?连国家重装办这样的机构都不嫌弃他的民营身份,其他那些小单位又有什么资格看不起他呢?

带着这样的念头,董岩马上开始着手准备。他找到了在海东大学化工系工作的一位老同学,共同商议从重装办接课题的事情。这位老同学在多年前就已经转岗做行政了,时下已经没有能力做前沿的科学研究,但却又急需课题和论文,用以评职称。董岩与他商定,两家共同联手申请课题,申请下来之后,由董岩负责完成,老同学则负责帮他联系化工系的实验条件,并且从化工系给董岩找几名研究生作为助手。事成之后,成果由两个人平分。

董岩这样做也是没办法,他的公司只是初创,一没有人手,二没有实验条件,唯一值钱的就是他本人的知识和经验。要承接科研项目,上述两个条件都是必须的,他只能从海东大学去寻求支持。

就这样,董岩拨通了冯啸辰的电话,向他询问自己能否申报课题。在董岩想来,国家或许不会答应把课题交给他这个民营企业,自己少不得还得求冯啸辰给开开后门,打点政策擦边球之类。谁曾想,他这个电话对于冯啸辰来说却是雪中送炭,冯啸辰正需要找一个民营企业的榜样出来,以激励其他民营企业大胆地申报。对于董岩的能力,冯啸辰是毫不怀疑的,海化设也是国家重点装备企业,董岩作为海化设从前的技术处长,技术方面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你可以选择一个你擅长的课题,做好研究方案,然后先给我们发过来。我们会请业内专家进行评审,如果能够通过初评,那么还得麻烦你到京城来参加一个答辩。”冯啸辰交代道。

“冯处长,你看我是以我们山研公司的名义申报好,还是以海东大学的名义申报好?”董岩怯怯地问道。

冯啸辰笑着反问道:“董总自己的打算是什么呢?”

董岩讪讪地答道:“如果可能,我当然希望用山研公司的名义,这样以后我们也可以跟别人说,我们山研公司是得到国家重装办认可的。当然,如果冯处长觉得……”

冯啸辰打断了董岩的话,说道:“董总,你不用有什么顾虑,民营企业也是咱们国家的企业,中央已经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是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我们现在正需要树立一个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家重点建设的典型,所以我们非常欢迎你以山研公司的名义来承接我们的课题。”

“真的!”董岩喜出望外,“如果是这样,那可太好了!”

冯啸辰笑道:“董总,我们唯一的要求,就是你不能掉链子。我们的课题经费不是很充足,你做下来可能没多少利润,远不如你帮阮厂长他们做技术服务那样赚钱。我希望董总不要因为钱少就不重视哟。”

“这是不可能的!”董岩恨不得飞到冯啸辰面前去向他赌咒发誓,“冯处长,你放心,我董岩用人格保证,只要接下了课题,我一定会用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去做好。如果出了纰漏,你可以砍了我的脑袋。”

冯啸辰哈哈笑道:“这就免了吧,对董总的人品和能力,我还是非常信任的。这样吧,你们抓紧时间做好立项申请书,我等你的好消息。”

看上了重装办课题的,可不仅仅是董岩一个人。通知发布出去之后,设在重装办的招标办公室的电话就几乎没有停过,全都是来询问投标细节的。投标工作是由吴仕灿负责的,而他又恰好是从化工设计院出来的人员,在化工设备领域里有无数的老关系,那些昔日的老同学、老同事、老同行等等很多人直接把电话打到了他的案头,请他吃顿“便饭”的邀请如果要排队的话,都已经可以排到明年去了。

“大家的热情很高啊!”

吴仕灿拿着一本登记册,半是欢喜半是忧郁地向冯啸辰说道。

冯啸辰在这次招标活动中被指定为吴仕灿的副手,他们俩的分工基本上是吴仕灿负责技术把关,冯啸辰则负责行政方面的事务。所谓行政,不过是一个好听一点的说法,用冯啸辰自己的话说,就是专门负责得罪人的差使。

“现在企业里情况还好一点,科研机构和高校都穷得叮当响,听说咱们这里有1亿马克的资金,大家还能不红了眼睛?”冯啸辰笑着评论道。

吴仕灿道:“很多和我多年没有联系的人,都给我打电话了,一张嘴那通热情啊,又是请我吃饭,又是要跟我结儿女亲家的,说到最后,都是想要项目。”

首节 上一节 231/63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