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 第126节

“冯处长怎么会有空到我这来?”

寒暄了几句之后,崔永峰向冯啸辰问道。凭他的聪明,当然能够猜出冯啸辰来找他的原因,不过,这总得冯啸辰自己提出来才行,他不宜主动去谈与热轧机引进相关的事情。

冯啸辰也不想绕弯子,直截了当地说道:“我们来秦重好几天了,也接触了一些秦重的同志。听人说,崔工对于引进克林兹技术的事情,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我们想听一听。”

崔永峰迟疑了一下,说道:“的确,在引进克林兹技术这件事情上,我的确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因此也和胥总工他们有过一些争执,这件事,厂里有不少同志都是知道的。”

“具体是什么样的不同看法呢?”冯啸辰问道。

崔永峰道:“贡厂长和胥总工一直认为,我们秦重有能力承担南江钢铁厂的1780毫米热轧机,只要在我们过去做过的热轧机基础上再进行一些技术改进,就可以达到国家的要求,但我却认为,这样做即便能够成功,也是不足取的。”

“为什么?”冯啸辰道。

崔永峰道:“因为我们的技术已经过时了,靠吃苏联技术的余量走不了太远。未来的世界肯定是西方技术一枝独秀,苏联的技术模式必然会被淘汰。”

“你这样说太武断了吧?苏联的技术至少到目前为止比咱们国家还是要强得多的,你为什么会认为它会被淘汰呢?”冯啸辰故意问道。

崔永峰道:“事实上,苏联在技术发展方面已经是捉襟见肘了,他们也就是比咱们国家的技术强一些,与西方国家相比,苏联在大多数工业领域都处于技术上的劣势。咱们既然是要学习国际先进技术,为什么不跟强的学,而是要跟弱的学呢?”

“因为咱们国家的工业体系就是照着苏联模式建起来的,学习苏联技术要比学习西方技术更容易。”冯啸辰反驳道。

崔永峰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现在继续沿用苏联模式,看起来是比较省事,原有的技术规范都不用修改,实施起来更为方便。在能够保证投入的情况下,出成果也更为容易。这就是胥总工他们的观点。”

冯啸辰笑道:“我也是这个观点啊,咱们要只争朝夕,当然是早出成果比晚出成果更好了。”

崔永峰冷笑道:“出完这一批成果之后呢?我给冯处长举个例子,我们过去造热轧机,不太讲究配管设置,基本上是什么地方有一条缝就把管子塞进去,用这样的办法,也能把热轧机造出来。但随着热轧机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管子的数量越来越多,最后就变成了一堆乱麻。不但制造的时候麻烦,维护的时候也同样麻烦。这样的设计规范如果不改变,等到以后,光是配管的问题我们就无法解决了。”

所谓配管,是指设备中用来传递压缩空气、润滑油、液压油等气体、液体的管子的配置。现代大型设备中使用的各种管道多如牛毛,在西方国家,管道的设置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专业,而在中国的制造企业中,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就像崔永峰说的那样,工程师基本上就是哪有一条缝就把管子插过去,至于管子乱不乱,好不好维护,就不去考虑了。

冯啸辰当然是懂得这个道理的,听崔永峰一说,他微微地点点头,道:“你说得有理。有关这个问题,你有没有和胥总工他们聊过?”

“当然聊过。”崔永峰道,说到这里,他脸上有些黯然,说道:“胥总工一方面觉得我说的话有理,但另一方面又告诉我说,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能事事都和发达国家比。有些东西就得先将就一下,国家需要装备,不能等我们把这些技术都研究好了再去生产。”

“这话也有道理啊。”冯啸辰笑道,他现在是左右互搏,既支持崔永峰的观点,又支持胥文良的观点,他想看看崔永峰到底有什么道理能够反驳胥文良。

崔永峰摇摇头,道:“其实,我也知道胥总工的心思。早在我给他当学生的时候,他就跟我说过,他一定要亲手设计一条中国人自己的宽幅热轧生产线。冯处长可能不知道吧,这条生产线的图纸,胥总工在十多年前就已经画出来了,这些年进行过无数次的修改。他一直都在等待一个机会,那就是能够把这张图纸变成现实。”

“结果我们从克林兹引进技术,胥总工的愿望落空了。”冯啸辰说道。

“正是如此。”崔永峰道。

“难怪……”冯啸辰微微点了点头,他没想到胥文良还有这样的执念,这一会,他都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崔永峰看到冯啸辰的表情,苦笑了一声,说道:“其实,依我的观点,胥总工的这套图纸没有能够变成现实,对于胥总工来说也许是个遗憾,但对于咱们国家来说,或许就是另一码事了。”

“什么意思?”冯啸辰问道。

崔永峰道:“我看过这套图纸,甚至可以这样说吧,其中有些图纸就是我帮着胥总工画的,我对它们非常熟悉。过去,我们和西方国家接触得少,我还觉得胥总工的这些设计是巧夺天工。等到开放了之后,我看了一些国外的资料,才感觉到,这套图纸已经严重过时了,从整体设计理念到一些具体零部件的设计,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如果照着这套图纸去制造一条生产线,那将是国家财产的巨大浪费。”

冯啸辰哑然失笑,说道:“胥总工现在一定非常后悔收了你这样一个学生,你简直就是存心给他拆台的。”

“或许是吧。”崔永峰自嘲地笑道,“我的确是一个不肖弟子。”

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的思路

“那么,崔工觉得我们的工作该如何开展呢?”

冯啸辰开始诚心诚意地发问了。和崔永峰聊了几句,他感觉崔永峰肚子里是有货的,至少在别人都不重视配管问题的情况下,他能够以配管为例来证明国内设计理念上的缺陷,这就说明他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冯啸辰很想知道,自己面对的难题在崔永峰看来有什么破解之道。

崔永峰想了一下,正色道:“我希望国家能够给胥总工一个机会,让他能够实现他的夙愿。”

“什么!”冯啸辰和周梦诗同时都脱口而出,尼玛,这都啥事啊,你说了半天,怎么又绕回来了?

“崔工,你没说错吧?”周梦诗忍不住发问了,“你刚才不是说胥总工的设计不行吗,怎么现在又说希望我们帮他实现他的夙愿了?”

“胥总工是一位杰出的冶金机械工程师,他为国家工作了30多年,此生最大的理想就能够自己亲自设计一条轧钢生产线,并看到这条生产线的投产。他今年是56岁,离退休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如果错过了机会,他将抱憾终生。而我……作为他的学生,也同样会抱憾终生。”崔永峰看着冯啸辰,诚恳地说道。

冯啸辰在心里盘算了一下,点了点头,道:“你继续说下去吧。”

他明白,崔永峰既然在此前明确说出了胥文良设计的图纸存在的缺陷,那么肯定不会要求冯啸辰他们照着这套图纸去帮助胥文良实现梦想,这就意味着崔永峰还有其他的想法,冯啸辰需要让他把话说完。

果然,崔永峰说道:“当然,我不是说要按照胥总工原来设计的图纸去建造一条生产线,因为我说过,那套图纸已经过时了,没有竞争力了。我希望国家能够给他一个机会,让他重新设计一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如果胥总工有机会重新设计一条生产线,我愿意继续给他当助手。”

说到这里,他正视着冯啸辰,目光中闪烁着异样的神情。

“你是一个好学生。”冯啸辰缓缓地说道,“胥总工有你这样一个学生,是他的幸福。但是,国家没有时间等他。南钢这条生产线必须马上开工建设,而我们也只能在这条生产线的建设过程中去学习设计思路,胥总工恐怕等不及了。”

“不会的,只是国家有这个想法,那么肯定是能够做到的。”崔永峰说道。

“怎么做?”冯啸辰问道。

“我知道咱们国家目前没有能力同时开工建设两条生产线,但我们可以把目光投向亚非拉的其他国家,这些国家也是需要建轧钢厂的,以往他们也曾与我们联系过。如果咱们一边引进克林兹的技术建设南江钢铁厂的轧钢线,一边用引进来的技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设计一条新的生产线,那么不就是两全其美了吗?”崔永峰抛出了他思考已久的方案。

“亚非拉国家?”冯啸辰被崔永峰的设想惊住了。这的确是一个出乎他意料的答案,但却是能够让秦重的事情得以破局的一个好选择。冯啸辰甚至感觉到,借鉴这个设想,重装办的很多工作都能够打开新的思路,许多目前困扰重装办的难题都有了新的破解方法。

崔永峰继续说道:“亚非拉的很多国家都有发展工业的需求,因为他们的工业水平比咱们要低得多,经济实力也比咱们国家要弱得多。西方大企业的设备,对于他们来说既显得过于昂贵,又有些超出了他们的需求。如果我们能够进入这个市场,那么既可以获得宝贵的外汇,又能够用他们的市场来验证我们的技术,这就是我说的两全其美。”

“崔工,我觉得你说的两全其美,应当换一个解释吧?”周梦诗在旁边插话道,“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在这些国家找到市场,那么既满足了胥总工想在有生之年设计一条生产线的梦想,又能够让你们秦重获得足够的利润,让贡厂长他们有积极性去接受引进技术,是不是这样?”

崔永峰的心思被周梦诗一语道破,不禁有些尴尬。他支吾着说道:“我刚才说的是对国家的好处,周同志说的是对我们厂子这个集体的好处,其实并不矛盾嘛。咱们不是一直都说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要互相协调吗?”

冯啸辰没有在意他们俩的争执,他想了想,问道:“崔工,你觉得我们有可能在亚非拉市场上拿到订单吗?”

“能!”崔永峰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我看过资料,尼日利亚、委内瑞拉、阿根廷、巴勒斯坦、印度尼西亚这些国家都有新建或者更新冶金设备的计划,也正在国际市场上寻求供货商,如果我们的装备性能可以达到西方设备的80%以上,成本比他们低30%以上,那么这些国家有很大的可能性会选择从中国获得这些装备。”

“你说的这两个百分比,能够达到吗?”冯啸辰问道。

崔永峰道:“成本方面,问题不大,我们的材料成本没有什么优势,但人工成本比德国、日苯都要低得多。轧机制造里的工时费成本占比很大,尤其是最终安装的阶段,消耗人工特别多,我们可以在这些环节把成本降下来。至于设备性能方面,按照原来的设计,肯定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消化吸收克林兹转让的技术,按照国际一流的水准来进行重新设计。”

冯啸辰笑道:“这样一来,胥总工就会从抵制吸收克林兹技术,转向全力支持吸收克林兹技术,而我们重装办的工作,也会因此而得到极大的推进。”

崔永峰也笑了:“这是当然,如果这个方案不能让上级领导满意,我想也是推行不下去的。”

说到这个程度,余下的事情冯啸辰自己就能够想明白了,而且是不是能够在亚非拉这些地方找到市场,也不是现在就能够商量出来的,需要再去了解。不过,以冯啸辰前一世的经验,他知道崔永峰的这个想法是非常靠谱的,中国的装备技术和西方国家比的确差着一大截,但要糊弄糊弄非洲的黑叔叔们,那是足够的。这些年,非洲一些国家的民族意识正在启蒙,不少国家的领导人也都提出了要搞工业革命的口号,虽然这些口号也不一定都能够实现,不过既然有口号,就有机会。

如果能够推动中国装备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出口,那么一是可以获得外汇收入,用于弥补从西方进口设备的付出,二是能够培养中国自己的队伍,就如崔永峰说的,是用人家的市场来验证我们自己的技术。在这一点上,冯啸辰对崔永峰还是挺佩服的,在这样一个年代,能够说出在人家的市场上验证自己技术这种离经叛道的话,的确很不容易了,当时的主流的思想是要把最好的东西拿给亚非拉兄弟,而不是拿人家来练手。

首节 上一节 126/630下一节 尾节 目录